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粮食烘干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国家,年总产粮食约5亿吨。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5%,其中, 相似文献
4.
5.
6.
7.
贮藏粮食作物如果不及时进行干燥处理,就有可能出现霉变及发芽变质等问题,给农业生产者造成较大损失。传统的粮食干燥手段主要是晒干,但受到天气变化以及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较大规模的粮食干燥需求。基于此,研究小组就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与烘干技术理论进行了研究,以陕西三原县为例,阐述了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将常用的烘干机械分为连续式烘干机、多层流化床烘干机、筒式烘干机、箱式烘干机四种类型,并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了原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人工晾晒中存在的场地不足、易受天气影响等现实问题,只需要较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粮食脱水,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品质以及耐贮性,真正保障了粮食生产的增产增效。但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加强对粮食烘干技术理论的研究,并立足于农业生产实际,加强对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的宣传推广,从而促进粮食烘干技术的大规模运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粮食干燥装备对谷物烘干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采用以全自动控制或电脑编程控制的热风及远红外低温干燥技术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这类干燥机械在降低谷物水分含量的同时可对谷物质地进行调制,达到了既降低水分,又提高谷物内在品质,提高种子发芽率,最终提高粮食附加值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
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技术是在粮食主产地,以机械作业为主要手段,采用相应的烘干工艺和技术措施,人为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在不损害粮食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粮食中的含水量,使其含水率达到国家安全存贮标准的干燥技术。粮食干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传热传湿过程,同时伴随着粮食本身的生物化学品质变化,干燥过程通常为预热、水分汽化、缓苏(温度调节)和冷却4个阶段。在干燥过程中,不仅要除去粮食中多余的水分,达到安全贮存的标准,并且要保证粮食品质不降低,并尽可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11.
烟草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云南省是我国烟叶大省。烘烤是烟叶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目前云南省烟叶烘烤设备需求逐年增大,果蔬烘干机在烟叶烘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果蔬烘干机应用于烟叶烘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果蔬烘干机应用现状调研,分析了其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对其保温材料、供热设备、循环风机和换热器等相关结构和配置进行了设计、选型、调整和优化,建立果蔬烘干机烟叶烘烤工艺标准,促进其在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应用与推广,提高果蔬烘干机使用率,满足烟农烘烤实际需求。可以预见,果蔬烘干机在烟叶烘烤中若得到合理利用并推广,将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3.
14.
超声波清洗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清洗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中以超声波和气泡作为果蔬清洗的动力,研究优化了超声波声功率密度、气泡强度和清洗时间等工艺参数,实现了较好的清洗效果,研制的清洗机械适用于多种果蔬的清洗,尤其适合叶类蔬菜和鲜嫩水果的清洗,克服了传统果蔬清洗机械对叶类蔬菜和鲜嫩水果清洗时损伤过大的弊病。 相似文献
15.
16.
果蔬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推广,进行低能耗冻干工艺优化具有着重要意义。果蔬冻干工艺优化中关键技术是果蔬冻干水分的在线监测,笔者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介绍了基于介电方法的果蔬冻干水分无线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基本思路是:无线采集果蔬冻干过程的相对介电常数,利用实验测取的果蔬介电常数与冻干过程的含水率相关关系,实现果蔬冻干过程含水率在线检测;在冻干仓内利用集成电容转换芯片对插入果蔬内部的电极探针间电容进行采样,经过Zig Bee收发芯片无线采集测量结果,并通过上机软件将电容测量值转换为相对介电常数;在不同温度下对传感器进行校准,保证在冻干仓内加热温度下介电常数的在线精确测量。同时,以苹果和土豆为试材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含水率与相对介电常数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无线在线检测果蔬冻干过程含水率可行。 相似文献
17.
18.
为进一步改善果蔬大棚的种植效率,以ZigBee通信传输技术为切入点,针对大棚土壤墒情管理系统展开研究。在果蔬大棚运行管理机理的基础上,以准确获取并有效辨识出果蔬大棚不同区块的土壤墒情状况为目标,建立ZigBee数据通信模型,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与精准传输过程分析以及土壤墒情管理系统体系化设计,搭建平台进行土壤墒情管理系统作业状况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ZigBee技术的土壤监测试验平台,土壤含水率监测值与实际仪器测得值之间的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一致性较好;ZigBee技术应用后,系统的监测数据准确度可提高8.50%,土壤墒情的监测效率整体提高8.10%,满足土壤墒情监测要求,有利于农业大棚种植培养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深度推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