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分析了天然林合理择伐的各个技术要素的选择与确定,这些技术要素包括择伐方式,择伐强度,择伐周期,应伐木与保留木,采集方式等,为天然林择伐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福建省国有林场天然林资源现状,提出采用择伐方式的必要性,并对择伐作业中采伐木的选择、采伐强度和郁闭度的控制进行了论述,对充分利用天然林资源、保护幼苗幼树、保证伐区作业质量的择伐采运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有林场天然林择伐作业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福建省国有林场天然林资源现状,本文对择伐的必要性、择伐作业中采伐木的选择、择伐强度和郁闭度的控制进行了论述,从而提出既可充分利用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好幼苗幼树,又能保证伐区作业质量的择伐采运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低强度择伐技术在天然次生林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原则,从天然林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分析了天然次生林合理择伐的主要技术要素,为天然林择伐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择伐经营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永川 《森林工程》2006,22(5):7-9,18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从天然林生态保护角度出发,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利用森林分类经营方法对天然林经营进行科学分类,提出天然林因林因地实行合理的择伐方式是实现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天然林择伐经营的具体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天然林择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按照森林永续利用的原则,从采运作业角度出发,提出对天然林因林因地实行择伐是保护利用天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对天然林择伐调查设计、择伐强度的选择、采集作业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人为干扰(森林采伐)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和择伐林的粗木质残体平均材积分别为78.88和41.7 m3·hm-2;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2~40 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94%、5.8%和0.2%,择伐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11~50 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41%、4%和55%.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覆盖面积分别为376.2和189.3 m2·5hm-2;天然林和择伐林倒木腐烂级为E的倒木分别占33.5%和14%.择伐活动明显减少了森林倒木的数量.为促使采伐后的森林能维持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的结构特征,现行的森林管理措施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利用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方法,使传统的天然林直径分布的反"J"型曲线转化为直线形式,并探讨了直线参数变化的直观表现。通过对长白山天然林123个固定试验地林分直径分布的线性拟合,平均相关系数为0.98,表明天然林的直径分布线性化表达是可行的。可利用参数设计择伐株数和预估采伐前后的直径分布。参数在天然林择伐作业设计中可操作性强,研究结果可以为天然林经营,特别是为择伐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天然林进行择伐作业,是西北、西南高山林区森林经营的方向。处于长江、黄河上游森林水平和垂直分布边缘地带的森林,用皆伐方式进行森林采伐,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国土保安和恢复森林植被,都是不适宜的。甘肃省洮河林区是一个开发了70多年的老林区,现在仍能青山常在,主要经验就是把择伐作为森林采伐的主要方式。因  相似文献   

10.
《世界林业研究》2003,16(3):6-6
美国大部分天然林经历过采伐利用.东北部森林以往实施择伐方式,优质林木被择伐后,残留下的是劣质林木.虽然西部天然林开发较晚,但次生林的状况同样令人担扰.总之,全国天然林区均充塞着小径林木和非理想树种的林木.为了优化天然林资源结构,必须充分开发利用这类低值原材料.在无利可图的条件下,极难对非理想结构天然林进行优化改造.美国林产品协会2003年2月发表密执根大学和马萨诸塞州大学荣誉教授Alan A Marra的论文指出,利用低价值木材制造高价值产品,是当前林产界的迫切任务.美国东北部天然林现在很大一部分由瘦高细长浓密的林木组成.  相似文献   

11.
日本营林署1972年夏季作业中曾经使用单索循环式索道,之后曾间隔了10余年。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作业的推进,日本扁柏天然林的采伐由皆伐作业向择伐作业发展,集材方式也由架空索道集材方法改为单索循环式集材方式。1986年在日本喜良市山产品经营所又进行一次单索循环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天然次生林结构特点、生长与演替规律及天然林经营目标,选择影响控制择伐木最相关的4个独立定量指标:成熟度、林木类别、林隙等级和可及度作为林木的择伐几率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4个指标的权重;调查试验林分每株林木指标值,得到每株林木的择伐几率大小并按其大小排序,当林分蓄积或密度达到择伐要求时,在确定择伐强度后可依据择伐几率大小来控制择伐木,为天然次生林收获调整与经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完善天然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和体系,使其评估行为更为规范,以广东省天然硬阔叶林的经营数据为基础,测算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经营者自主经营两种森林经营周期下,各林龄时点天然林皆伐、择伐的林木评估价值;同时使用周期收益比例法,分析并确定山林价的最佳比例系数;最后进一步探索择伐天然幼龄林林木价值的评估方法,其中首提的替代成本法填补了现行行业和地方标准中关于择伐幼龄林的林木评估方法的空白,该评估方法逻辑清晰、评估结果真实客观,且能与现行中龄及以上天然林木的评估价值平稳衔接,实践证明生产应用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天然林在原始状态下基本都是异龄林。天然林的成熟是林分中个体林木的相继成熟,成熟一株采一株是天然林采伐的本质。历史上对天然林的采伐方式基本上都是不科学或不尽科学的。唯有通过林木资源投入、产出和产出效率的比较所确定的树种材种和经济二种成熟径阶为依据的限径择伐,实现了每株被伐木都是最高产出效率的体现,并将保留林分推向最大生长量和最高生产力的极至状态,从而实现最优的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辽东山区天然林保护技术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东山区天然林保护的迫切性 ,探讨了辽东山区天然林保护的几项技术措施 ,即封禁保护、封山育林、人工林天然化、抚育与改造相结合、补植改造、多资源培育、成熟林采用择伐或二次渐伐、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了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规律经营森林 ,建立多样化的森林类型 ,保持森林景观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尽可能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促进山地森林可持续经营,归纳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新进展,国内外采运作业对林地土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林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森林生态采运综合效益评价的新成果;针对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技术未能真正推广应用、无普遍适用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技术体系、无全面科学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的标准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适合山地森林作业的对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生态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加强装备研发;加大指标评价,加强体系建立。提出考虑生态的山地天然林择伐及更新作业技术的研究前景:择伐林地群落恢复研究、林地养分含量分析、择伐林分生长动态仿真与景观择伐空间结构分析等。而山地人工林未来应侧重研究基于分类功能的人工林生态采运技术、择伐空间的优化及可视化经营、择伐后生态恢复动态跟踪研究与环境友好木材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型等,最后提出应加强对山地森林生态抚育间伐及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可持续森林经营领域里,目前争论最激烈的焦点是热带天然林择伐问题,特别是在能否以现有的速度择伐而又不降低天然林的生物生长量及生物多样性方面。但是,在许多热带国家,做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自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国家规划部门的经济学家一直忽略了森林轮伐期这个概念,使之本国的林业科技工作者被迫去寻找只用15年、8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使树木成材的营林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礼光 《防护林科技》2004,(6):22-23,76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杉木人工林不同采伐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方面,皆伐最高,70%择伐次之,50%择伐第三,30%择伐最小;生态效益方面,70%择伐最高,皆伐最小;社会效益方面,50%择伐最高,皆伐最小。综合效益以70%强度择伐最大,50%择伐其次,皆伐第三,30%择伐最小。建议杉木林主伐采用强度为70%择伐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天然次生林林分的结构及特征,根据低强度择伐对伐后林层结构的目标要求,确定了不同的林型所适于的择伐方式,并阐述了不同的择伐方式所采取的不同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20.
1基本原理随着林业采伐量的逐年减少,择伐比重的逐年增多,依据生态平衡关系,国家将逐步调整采伐计划,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进行封山育林。那么对已采完的迹地更新,将根据生态学的生活习性和自繁能力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这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采取全光割灌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