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米发泡蛋白酶法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米浓缩蛋白为原料制备大米发泡蛋白。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米发泡蛋白的酶解法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大米发泡蛋白的蛋白质得率、氮溶解指数、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优化的工艺条件是碱性蛋白酶/底物 0.01943 U/g、反应时间57 min、料液比1︰7.27、温度60℃、pH 7.5。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大米发泡蛋白发泡力为131 mL,起泡性为162%,起泡稳定性在30 min内保持100%,大米发泡蛋白的得率为34%,蛋白质纯度为88.05%,在pH 2~12范围内氮溶解指数均高于90%。 相似文献
2.
3.
超声预处理大米蛋白制备抗氧化肽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为优化中性蛋白酶酶解大米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大米蛋白.以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超声功率、超声处理时间和超声处理初始温度对制备抗氧化肽工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抗氧化肽清除超氧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能力及螯合Fe2 和还原能力.结果表明:最佳超声预处理大米蛋白的工艺为:超声功率1500 W、超声处理时间20 min、超声处理初始温度40℃,该条件下的抗氧化肽(2.2057 g/L)清除DPPH可达到74.8%,抗氧化肽得率为33.2%.与未经超声预处理比较,抗氧化肽得率提高了43.7%,DPPH的半抑制率(IC50)降低了17.7%.抗氧化试验表明,大米蛋白抗氧化肽清除超氧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0678、0.9315和0.1173 g/L,分别是维生素C的IC50值的1.8、175.8和1.4倍;其螯合Fe2 的IC50值是乙二胺四乙酸的42.2倍,还原能力是维生素C的0.7倍. 相似文献
4.
大米蛋白的酶水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米渣为材料,研究碱性蛋白酶、1398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在不同起始pH值、加酶量和温度下水解大米蛋白的进程,建立大米蛋白酶水解动力学方程,为大米蛋白酶水解特性的研究提供依据.在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温度、起始pH值和加酶量影响的大米蛋白酶水解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较好的描述不同蛋白酶对大米蛋白的水解进程.木瓜蛋白酶适于在较低的起始pH值下水解,加酶量、起始pH值对其水解进程的影响较大,温度变化对其水解进程的影响较小.1398中性蛋白酶适于在中性条件下水解,加酶量和水解温度对其水解进程的影响程度处于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之间,起始pH值变化对其水解进程的影响不大.碱性蛋白酶适于在较高pH值下水解,加酶量对其水解进程影响不大,温度的变化对水解进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6.
7.
水溶性大米淀粉的研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籼米为材料,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水溶性淀粉,研究不同研磨程度的淀粉的水溶性和黏性,建立基于溶解率和运动黏度的研磨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淀粉溶解率和运动黏度的变化规律分别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和二次模型描述可以达到较高的拟合精度。在25℃溶解时淀粉的运动黏度随球磨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0℃溶解时呈指数规律下降。淀粉的含水率对研磨后的淀粉溶解率和运动黏度有较大影响。较低含水率时,溶解率的变化速度常数较高,淀粉的运动黏度可更快地达到最大值。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对研磨效果的预测和指导研磨参数的确定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优质、高产、多抗早籼中熟杂交稻新组合金优253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田东野生稻、IR36、IR2061、IR24、古154等五个各具显著优异性状的育种材料进行单交、复交,将各自优异性状综合到一个新个体中.从而选育出强优广谱恢复系测253,然后用其与优质不育系金23A配制成优质、高产、多抗早籼中熟杂交稻新组合金优253。该组合于2000年12月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及越南迅速大面积推广应用。深受群众欢迎,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2.
早籼杂交稻稻米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的相关分析和改良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6个早籼杂交组合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8项指标分析表明,现有早籼杂交稻无一组合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全部指标能达到部颁食用优质米1级或2级标准,主要差距是精米率低、垩白米率高和垩白面积大;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和垩白面积组合间差异较大。通过相关分析看出:糙米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粒型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粒宽与粒型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米率呈显著正相关。在优质早籼稻选育中应把降低垩白面积和垩白米率作为主攻目标,对亲本改良首先改良不育系的垩白。 相似文献
13.
以1934~2006年育成,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的16个代表性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参照生产实践及品种演变阶段,按育成时间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种类型,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群体质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早籼稻品种改良进程中,花后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加,齐穗期总颖花量增加,高效叶面积率与颖花根流量略有下降,有效叶面积率与成穗率变化不大,单茎茎鞘重呈先下降后略有上升的趋势。早籼稻群体进一步改良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根系水分与矿物质的吸收及根系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提高高效叶面积率,增加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和总颖花量,进而提高粒叶比,达到源库协调。 相似文献
14.
倒伏是影响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的倒伏指数(Lodging Index,LI),及LI与倒伏相关生长性状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灌溉方式、肥料类型及水稻种类交互作用对倒伏相关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于2019和2020年6月-10月开展试验,研究2种水稻种类(南粳5055和Y两优900)在不同肥料类型(有机肥和化肥)及灌溉方式(控制灌溉和浅水勤灌)下的抗倒伏性能。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显著降低了株高和地上部分鲜质量(P<0.05);平水年(2020年)倒二茎节(I1)的LI受到水稻种类与肥料类型交互作用的影响,对于粳稻,两种肥料类型的LI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籼稻,则表现为有机肥处理下I1的LI显著大于化肥处理(P<0.05);综合考虑抗倒伏性能和产量,有机肥施用下的控制灌溉模式适用于粳稻,化肥施用下的控制灌溉模式适用于籼稻。研究为通过灌溉和施肥措施调控不同种类水稻的抗倒伏性能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16.
17.
优I315是用高异交率优质不育系优IA为母本,与自选恢复系测315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早籼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直链淀粉含量高(26.8%)、制种产量高等特点,可作为米粉加工型专用稻利用。该组合于2003年2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章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早稻品种对喷硒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海南省主栽的12个早稻品种对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硒分别提高糙米和精米平均硒含量43%和3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对喷硒的响应不同,与对照相比,喷硒显著提高丛优629和特优5735的糙米硒含量,因此,在海南低硒地区可选择种植这两个水稻品种生产富硒大米。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条件下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超高产中籼杂交水稻"皖稻153"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中籼水稻群体质量、氮肥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50kg(N)·hm-2、187.5kg(N)·hm2、225.0kg(N)·hm2、262.5kg(N)·hm-2和300.0kg(N)·hm-2等5种施氮量下杂交中籼稻产量差异显著,在150~262.5kg(N)·hm-2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以262.5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355kg·hm-2),施氮量增加到300.0kg(N)·hm-2产量下降.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主要是因为群体颖花量的差异,施氮量与群体颖花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35**).施氮量明显影响群体质量,适宜施氮量(262.5kg·hm-2)能保证杂交中籼水稻达到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l)和粒叶比,在抽穗期维持较高的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和单茎叶片重,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的提高和光合产物的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的贡献率提高,从而增加产量.适宜施氮量(262.5kg·hm-2)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也最高.推荐江淮稻区杂交中籼稻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氪量为262.5kg·hm-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