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对北京鸭毁灭泰泽球虫的内生发育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如下: 1.感染后48小时发现第一代裂殖体,寄生在肠绒毛远端部上皮细胞核的上方。肠绒毛的基部、肠腺和固有层中未发现虫体。在第一代裂殖体出现的最早时间上,我们的结果和Allen(1936)的报道不同,该作者于感染后24小时见到第一代裂殖体。而和Versenyi(1967)的报道相一致,该作者亦于感染后48小时发现第一代裂殖体。但Versenyi所报道的裂殖体偏大,寄生于粘膜间质细胞中。 2.感染后96小时发现第二代裂殖体,比Allen(1936)和Versenyi(1967)所报道的偏小。 3.Allen(1936)认为毁灭泰泽球虫内生发育的无性世代,至少有三代,Versenyi(1967)认为不大可能多于两代。我们认为最大可能是两代:第一代裂殖体最早出现于感染后48小时,延续到84小时,寄生于肠绒毛上皮细胞核的上方,个别的在核下方,靠近固有层;第二代裂殖体最早发现于感染后96小时,延续至120小时,寄生于肠绒毛上皮细胞核的下方和固有层以及肠腺腺细胞核的内侧。 4.感染后96小时发现大小配子体,延续到120小时以后,直至143小时仍能在12指肠和卵黄蒂前后肠段绒毛固有层中见到大配子。Allen报道感染后48小时出现大小配子体;Versenyi(1967)报道最早于感染后96小时出现配子细胞。 5.感染后104—120小时发现卵囊;到感染后144—216小时,即不再发现裂殖体和大、小配子体,亦未见卵囊。感染后第五天(118小时),随粪便排出卵囊。 6.内生阶段的虫体寄生于12指肠、空肠和回肠(整个小肠),尤以卵黄蒂前后段受侵害最为严重。感染严重时,盲肠和直肠也见有虫体。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北京鸭菲莱氏温扬球虫 Wenyonella philiplevinei 的内生发育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雏鸭感染后36~48小时发现第一代裂殖体,寄生于卵黄蒂前后和回肠肠绒毛顶端上皮细胞内,位于核的上方或下方。裂殖体和殖裂子都比 Leibovitz(1968)所报告的偏小,出现的时间偏后,该作者在雏鸭感染后24小时观察到第一代裂殖体。2.在雏鸭感染后54~72小时发现第二代裂殖体,寄生于卵黄蒂前后肠段、回肠和盲肠的肠绒毛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比 Laibovitz(1968)所报道的偏小,出现的时间偏后,该作者报道出现于感染后49小时。3.感染后78~108小时发现第三代裂殖体,寄生于卵黄肇前后、回肠和盲肠肠绒毛上段上皮细胞内和固有层中,亦较 Leibovitz(1968)所报道的偏小,出现的时间偏后,该作者说出现于感染后74小时。4.感染后84小时见到配子体,91~120小时在卵黄蒂前后肠段、回肠和盲肠见到成熟的大小配子体,比 Leibovitz(1968)所见到的偏小,出现的时间略偏前,该作者在感染后93小时见到大小配子体。5.感染后91小时在回肠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发现卵囊,延续至120小时;到132小时仍能在回肠绒毛固有层中见到极个别的囊。到144小时即未再见到卵囊。人工感染的潜在期为95小时,Leibovitz(1968)报道为93小时。6.内生发育阶段寄生于卵黄蒂前后、回肠、盲肠和直肠肠绒毛上段的上皮细胞内和固有层中,曾在极个别患者的12指肠和空肠发现虫体,与 Leibovitz(1968)的观察基本相似,但他报道在盲肠12指肠和空肠未见到虫体。7.感染78至98小时之间,在卵黄蒂前后段、回肠和盲肠,见有不同程度的肠绒毛上皮脱落,水肿,固有层充血,和成纤维细胞增多等变化。肉眼病变不显著。所见病变比 Leibovitz(1968)所描述的偏轻。  相似文献   

3.
鸭鸳鸯等孢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Eimeria)等孢属(Isospora)球虫寄生于鸭肠道引起的以卡他性、出血性肠炎为特征的寄生虫病。我国各地许多鸭球虫病的报道中,危害最大的是毁灭泰泽球虫[1]和菲莱氏温扬球虫  相似文献   

4.
脆弱艾美尔球虫在鸡胚培养中,可以像在鸡的肠道内一样地完成全部内生性发育史。用体外脱囊的球虫子孢子接种于9~11仅龄鸡胚的尿囊胜中。在40℃~41℃下培养,可在绒毛尿囊膜细胞内观察到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两个发育阶段。出现第一、二、三代裂殖体,以及大配子体、小配子体和卵囊。成熟的第一代裂殖体在绒毛尿囊膜细胞内最早出现于感染后48小时,第二代为94小时,第三代为132小时。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卵囊分别于感染后132和144小时形成,均寄生在绒毛尿囊膜表层。各期虫体的发生时间与鸡体内基本相似,从子孢子开始到产生次代卵囊,完成全部内生性发育需要144小时。  相似文献   

5.
肠艾美耳球虫配子生殖与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单个肠艾美耳球虫Eimeria intestimalis Cheissin 1984卵囊感染无球虫兔,获得纯种进行研究。1.肠艾美耳球虫的配子生殖阶段寄生于空肠和回肠,此时宿主组织有较严重病变。12指肠、结肠和盲肠未见虫体,但在感染后264小时见盲肠的个别绒毛内有1~3个配子体,可能属偶然现象。2.感染后180小时发现极少数早期配子体,感染后192小时出现少量配子体寄生在空肠和回肠的绒毛和腺上皮细胞内,感染后216至264小时,绒毛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内多为配子体、合子和卵囊所取代。感染后216小时出现极少量卵囊,264小时则见有大量卵囊。3.感染开始时(感染后61~73小时),回肠、空肠绒毛上皮正常;腺上皮细胞出现少量滋养体和裂殖体。96至192小时后,肠绒毛上皮和腺上皮受侵害程度渐趋严重,肠绒毛变矮,绒毛上皮及腺上皮细胞肿大变空,细胞核消失。许多腺泡塌陷。感染后216~264小时,肠绒毛受侵害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绒毛萎缩或消失,变为一层矮柱或立方形上皮细胞或全无上皮细胞覆盖的绒毛。固有层均质红染,或颗粒状。肠腺塌陷,数量减少,大小不一。腺腔内见有配子体、合子或卵囊残留,部分腺泡上皮细胞再生,细胞核增生成堆。12指肠、盲肠和结肠正常。  相似文献   

6.
巨型艾美球虫在免疫鸡体内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型艾美球虫在非免疫鸡体内有3代裂殖生殖、在其第1代和第2代裂殖生殖阶段,虫体寄主的空肠组织发生粘液变性,在裂殖生殖后期和配子生殖阶段,空肠绒毛组织变化明显,包括粘膜上皮细胞大量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等,有时出现大量上皮间淋巴细胞。试验鸡经巨型艾美球虫攻击后,在其子孢子侵入,移行阶段就受到抑制。随着时间推移,第1代,第2代和第3代殖生殖受到日益加重的抑制,最终使虫体没有进入到有性生殖阶段。  相似文献   

7.
鸡吞食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后感染,子孢子穿过绒毛上皮和固有层,进入隐窝上皮细胞,经数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形成裂殖子和配子体。大配子被小配子受精后发育成卵囊并脱落到粪便中,鸡感染球虫后,鸡体免疫系统抑制球虫的发育有三个时期:子孢子寻找穿透位点时;子孢在子绒毛上皮时;子孢子穿过固有层时。  相似文献   

8.
正羊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山羊艾美耳球虫属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须经过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孢子化卵囊被羊吞食后,在胃液的作用下,子孢子逸出,迅速侵入羊的肠道上皮细胞,进行多世代的无性生殖,形成裂殖体和裂殖子。在球虫的发育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存在,即大裂殖体和小裂殖  相似文献   

9.
菲莱氏温扬球虫(WenyonelaphiliplevineiLeibovitz,1968)的裂体生殖过程是在具皱褶膜的纳虫空泡中进行的。发育早期的滋养体外被单层界膜,胞质中含一些退化的运动期虫体特有的细胞器(如微线体等),以及丰富的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裂殖子以外出芽方式形成于裂殖体表面。裂殖子外被3层单位膜,中层和内层组成内膜复合体。裂殖子中部表膜上有1~2个微孔。类锥体由5~6圈微管组成,内有1对棒状体颈部,2根锥体内微管和若干微线体。类锥体前为R1、R2。棒状体起于顶孔,止于虫体中部,分细的颈部和膨大的体部,虫体前部有大量微线体。膜下微管为22根。核位于虫体后部,每代成熟裂殖子均有数个致密体和大量支链淀粉粒。  相似文献   

10.
鸡吞食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后感染,子孢子穿过绒毛上皮和固有层,进入隐窝上皮细胞,经数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形成裂殖子和配子体。大配子被小配子受精后发育成卵囊,并脱落到粪便中,鸡感染球虫后,鸡体免疫系统抑制球虫的发育有三个时期:子孢子寻找穿透位点时;子孢子在绒毛上皮时;子孢子穿过固有层时。据此,我们研究了抗球虫免疫中诱导和效应阶段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子孢子在固有层中的穿透诱导了免疫;子孢子是免疫有关的最重要的发育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对抑制球虫发育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1.青霉素:本药可作为球虫病暴发后的治疗性药物之一,青霉素治疗球虫病的历史较长,治疗效果确实可靠,在鸡群发病期间,每只鸡用4000~6000单位青霉素,混于饮水中,以在2小时内饮完为宜。必要时,连续肌肉注射3天,效果更佳。对未发病或症状轻微的,连续饮水5~6天,病情即得到很好的控制。 2.磺胺类药物:磺胺类药较早应用于防治球虫病,至今常用的有SM_2、SQ、SMM等,它们与抗菌增效剂TMP合用,效果更佳。磺胺类药抗球虫作用主要是在球虫无性繁殖阶段,抑制第二代裂殖体的发育,对第一代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家鸭球虫种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1980年以来北京地区几个鸭场的爆发型球虫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流行时间一般为4~11月份,在当地的特殊的饲养管理条件下,25日龄雏鸭在由网上饲养转为地面饲养时发病,发病率为25~30%,死亡率约3~5%,最高达30%。主要症状为出血性肠炎。作者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获得了两个纯种感染,并对各个种的卵囊形态,发育和感染的潜在期等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北京地区几个鸭场的球虫有两属两种,即毁灭泰泽球虫Tyzzeria Perniciosa Allen,1936和菲莱氏温扬球虫Wenyonella Philiplevinei Leibovitz,1968,这两个属和种在国内均系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12只10日龄雏鹅分别接种7.0×105~1.5×106个孢子化E im eria fu lva卵囊,在接种后24~264 h分期扑杀,对E.fu lva的生活史及其感染引起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性观察。在内生性发育过程中,E.fu lva至少有2个世代的裂殖生殖阶段,每个成熟的裂殖体含15个左右的裂殖子。接种后168 h左右,虫体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感染后7.5 d始有卵囊排出,显露期为2.5 d。25℃下卵囊孢子化时间为60~84 h。E.fu lva可寄生于整个肠道和泄殖腔的绒毛上皮、肠腺和固有膜中,引起上皮坏死、脱落以及肠壁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以空肠和回肠较为严重。感染鹅严重腹泻,但不会发生死亡。研究结果表明,E.fu lva对雏鹅具有中等程度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引起的球虫病是新生哺乳猪腹泻的公认原因。猪等孢球虫临床感染一般发生于5~14日龄仔猪,其特征为严重的淡黄色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在粪便中证实有猪等孢球虫卵囊可予确诊。但是,患猪可能在卵囊产生之前就已死亡,故一般通过在空肠中段和回肠发现猪等孢球虫的病变、裂殖体和裂殖子而作出诊断。业已提出的防制猪等孢球虫病的方法(结果不  相似文献   

15.
作者研究了鹅球虫Eimeria,Kotlani的生活史。内生发育阶段的研究方法是用1~40万纯种孢子化卵囊人工接种44只10天龄幼鹅,每隔6—12小时定期剖杀,取回肠后段用3%戊二醛和1%锇酸双固定,逐级酒精脱水,环氧树脂包埋,用LKB修块机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镜检观察。外生发育的研究是,把收集的纯种卵囊,置2.5%的重铬酸钾液中,在28℃左右的温度培养,每隔2—3小时显微镜下观察一次。研究结果表明E.Kotlani的内生发育有四个裂殖阶段及一个配子生殖阶段,它们分别为:第一代无性裂殖阶段的发生时间是0~48小时,第二代是48~96小时,第三代是84~144小时,第四代是132~192小时。配子生殖阶段发生的时间是180~252小时。外生发育阶段,卵囊在培养至33小时后开始形成孢子囊,52小时完成卵囊孢子化。  相似文献   

16.
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内生发育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了给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的开发提供依据,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 eria tenella) 北京株经10 代早熟选育获得的早熟株的内生发育研究发现,其第2 代裂殖生殖发育较快,第2 代裂殖体含裂殖子较少,提前进入配子生殖,从而造成卵囊“早熟”。该早熟株致病性大大下降,经口感染10×104 个/只的致病性仅相当于剂量0.1×104 个/只亲本毒株的致病性。该虫株可作为研制早熟弱毒苗用虫株。  相似文献   

17.
普遍认为猪等孢子球虫是初生仔猪腹泻的原因。它通常感染5—14日龄的仔猪,临床上以剧烈性黄痢、抗菌素治疗无效为特征。一般是根据粪中有猪等孢子球虫卵囊而作出诊断。然而在卵囊形成之前仔猪有可能死亡,因此临床上常常是根据中段空肠和回肠的猪等孢子球虫所致病变或检出裂殖体和裂殖子而确  相似文献   

18.
巨型艾美耳球虫地方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对巨型艾美耳球虫长春株的分离鉴定。主要鉴定指标如下:虫体寄生于小肠中段的空肠与回肠,配子体寄生于上皮下。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肠管充血、黄染、臌气,粘液性稀便以及肠粘膜针尖大小出血点。卵囊大小为31.5±0.26×23.1±0.15微米。最大裂殖体为9.2微米,潜隐期126±0.15小时,卵囊最短孢子发育时间为28小时。  相似文献   

19.
球虫病属于原虫病,在家禽上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球虫主要寄生在胆管及肠道上皮细胞内。磺胺类药物是最为常见的防治球虫病的药物之一,常用的有磺胺喹噁啉、磺胺氯吡嗪、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噁啉、磺胺氯吡嗪、磺胺二甲嘧啶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由于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与对氨苯甲酸相似,因而可互相争夺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二氢叶酸形成,最终影响核蛋白合成,从而抑制细菌和球虫的生长繁殖。磺胺喹噁啉主要抑制球虫第二代裂殖体的发育,对第一代裂殖体也有一  相似文献   

20.
癸氧喹酯(Decoquinate)是一种喹啉类抗球虫药,不但对球虫的子孢子和滋养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发育中的第一代裂殖体有杀灭作用,对卵囊的孢子化过程亦有抑制作用[1]。该药自从1967年上市以来,一直被许多国家用于预防肉仔鸡的球虫病[2]。美国雅来大药厂在我国最先注册了该产品的预混剂,其抗球虫作用与药物颗粒大小有关,颗粒愈细,抗球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