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橡胶是我国四大战略物资之一,因近年胶价下跌,单一栽培模式的植胶业受冲击严重。通过胶园林下间作稳定和提高胶园产值是重要的应对途径之一,对全周期模式胶园的温光特性和2014—2016年10种不同作物在全周期模式胶园林下间作的产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周期模式胶园林下光照强度相对常规胶园有较大改善,夏季(7月)全周期胶园间作区中间位置和间作区全天光照强度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胶园,分别为裸地对照的72.3%和50%,而常规胶园光照强度为裸地对照的11%。全周期胶园/蔬菜间作模式中,胭脂萝卜、豌豆、生姜能正常生长,且产量优势明显;全周期胶园/粮食作物间作模式以凉薯表现最优,产量为12.7t/hm~2,与裸地对照单作凉薯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全周期胶园/中药材间作模式中,玫瑰茄植株能正常生长发育,新鲜花萼产量与裸地对照比降低57%,花萼总黄酮含量降低28.2%。全周期胶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常规胶园存在的光资源竞争问题,可基本满足一些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  相似文献   

2.
橡胶-益智复合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橡胶-益智间作模式,并研究其土壤养分含量、胶园杂草防控效率和胶园经济效益等问题综合评价橡胶-益智复合生态系统。结果表明:橡胶-益智间作模式与单作橡胶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p H值无显著差异;间作益智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0~20和20~40 cm土壤层含水量分别提高了21.4%和27.1%;间作益智对胶园杂草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间作240 d时对杂草抑制率达到了75.2%;胶园间种益智能够显著提高胶园经济收入,间作2年后经济收入增幅达到64%。橡胶-益智间作复合生态系统提高了胶园土地利用效率,符合近年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形势,构建"胶-药"立体种植模式是拓展橡胶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全周期胶园蔬菜间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园间作套种是国内外胶园管理常用措施,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作用。分析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越冬期间作蔬菜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全周期胶园不同位置间作区的蔬菜产量差异较大,表现的总体趋势为间作区中间位置(M,W2,E2)产量显著高于两侧(W1,E1);胭脂萝卜单株产量表现优于白萝卜,与对照相比,其产量分别降低了39.4%和67.9%;胭脂萝卜间作区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间作区豌豆产量优于荷兰豆,与对照相比,其产量分别降低了27.5%和56.7%。  相似文献   

4.
在海南幼龄胶园(3a)和中龄胶园(5a)中间作海南特有桑种—唐鬼桑,研究了该模式下橡胶园的主要生态因子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唐鬼桑能促进中幼龄胶园的胶树生长;(2)可降低胶园的空气温度,提高系统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胶园土壤含水量;(3)能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可见“,橡胶—桑树”的合理间作能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改善胶园生态系统小环境。  相似文献   

5.
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是1种可在地势比较平坦地区推广的高效胶园.为了持续增加该模式的综合效益,在不同树龄开展间作物筛选及其间作技术研究.经过探索与研究发现,在东西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4龄胶园内间作南瓜,每667m2产2410kg,总产值7468元,纯利润3568元,增效显著.提出1套东西行向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南瓜高效间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胶园间作海南本土桑种及其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6、25龄胶园中进行了间作海南本土桑种的生态适应性试验,并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对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鸡桑(Morus australis Poiret)和海南本土桑种唐鬼桑[Morus nigriformis(Bureau)Koidzumi=M.austrdis Poiret]在胶园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较强的抗旱性和适度的耐荫性,在3个年龄段胶园中的产量分别为纯桑林的80.0%、72.2%和38.2%;(2)间作桑树可改善胶园生态系统小环境,使胶树的光合效率与光能利用率均有所提高,从而有利于胶树的茎粗生长.但生产中需要加强水肥管理,否则会因收获物带走养分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3)胶园间作桑树具有较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但随着胶园年龄的增加,其服务功能价值呈逐渐减少趋势.间作在3、6、25龄胶园中的桑树,在原材料供应、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吸收固定CO2、释放O2、净化环境等6大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53284.43、45062.46和16464.23元/hm2·a.其中,土壤保护价值为最高,占47.94%~64.49%;其次为吸收固定CO2和释放O2功能,分别占16.03%~23.45%、14.82%~21.53%.  相似文献   

7.
总结多年的试验示范经验,探讨节水灌溉条件下,在开割胶园林下间作鹿角灵芝、竹荪、毛木耳、大球盖菇等林下菌的效益和促进胶园增产的效果。林下菌产值高达9万~150万CNY/hm2,利润6万~32.06万CNY/hm2,超过干胶产值数倍。林下菌产中灌溉和产后留在胶园的菌糠,起到了胶园增水和增施有机肥的良好效果,促进干胶增产15%~25%。单纯为胶园灌水,总成本虽只有637.6 CNY/hm2,但实现干胶增产需5 a回收成本;而配套林下菌后,胶园节水灌溉总成本虽高达3 420~7 200 CNY/hm2,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开割胶园林下节水灌溉胶-菌间作的高产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开割胶园节水灌溉胶-菌间作高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多年的试验示范经验,探讨节水灌溉条件下,在开割胶园林下间作鹿角灵芝、竹荪、毛木耳、大球盖菇等林下菌的效益和促进胶园增产的效果。林下菌产值高达9万~150万CNY/hm2,利润6万~32.06万CNY/hm2,超过干胶产值数倍。林下菌产中灌溉和产后留在胶园的菌糠,起到了胶园增水和增施有机肥的良好效果,促进干胶增产15%~25%。单纯为胶园灌水,总成本虽只有637.6 CNY/hm2,但实现干胶增产需5 a回收成本;而配套林下菌后,胶园节水灌溉总成本虽高达3 420~7 200 CNY/hm2,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开割胶园林下节水灌溉胶-菌间作的高产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南省瑞丽市胶园间作的深入调研,了解到胶园间作的类型、方式、面积及经济价值,分析探讨不同间作模式对橡胶树烂脚率的影响、间作对杂草的抑制作用、胶园间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结果将为推动胶园间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1技术概述该胶园间作新技术是一种适宜于开展长期间作生产的橡胶树种植模式。采用直立树形品种和宽窄行种植形式建立胶园,空旷的大行间(约占胶园面积50%或以上)可供发展多种作(植)物生产。在不增加投资、不明显减少干胶产量和提高胶园抗风能力等的前提下,可大幅增加胶园产出,胶园土地利用率达150%以上;可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增加胶农经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胶园长期间作技术,分析了胶园间作现状,探讨了胶园长期间作理论。胶园间作是增加胶园产出,提高胶农收入有效和快捷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只有部分1~3龄的幼树胶园间作和少量中老龄胶园仅间种几种耐荫作(植)物,多数胶园或胶园多数时间内未能开展间作利用。未能开展间作的原因是可间作时间短或可间作作物种类少等。导致可间作时间短或可间作作物种类少等的原因是胶园内光照等环境条件有规律性或不确定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橡胶树树冠生长习性有关。降低种植密度、加宽行距和修剪树冠可改善园内光照等条件,但有效期短或导致橡胶减产等。由于园内光照条件等的变化主要是因橡胶树树冠生长习性所致,因此必须考虑和利用橡胶树树冠生长习性才能高效地构建比较稳定的且有一定强度光照等的园内环境。由此推测,选用以直立型树形或小树冠橡胶树品种为种植材料,结合较宽大行的宽窄行种植形式为核心技术建设胶园,辅以不作诱导分枝和大行间开展合理间作等栽培技术措施,即胶园全周期间作模式有可能实现胶园长期间作生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胶园间作的类型、优点、基本原则,以及对作物根系、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和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概述了胶园间作木薯模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并展望了今后胶园间作木薯的发展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胶园间作的类型、优点、基本原则,以及对作物根系、土壤肥力、生态系统和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概述了胶园间作木薯模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并展望了今后胶园间作木薯的发展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橡胶园间作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概述了我国胶园间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胶园间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周期间作模式。开展了直立型橡胶树品种超大宽行窄株种植形式结合,开放大行间的全周期间作模式试验。初步结果表明,该模式大行间在幼树期约有80%、在开割期50%以上的土地可供间作生产,单位土地产出率可望达到129%以上。  相似文献   

15.
胶-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幼龄(3龄、6龄)和成龄(25龄)胶园中间作了唐鬼桑[Morus nigriformis(Bureau)Koidzumi]、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Swallen)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Sw.var.gracilis(Kunth)Vog.],对几种橡胶人工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海南幼龄胶园中,3种间作模式的效益大小顺序为,橡胶-桑树>橡胶-雀稗>橡胶-柱花草,分别使橡胶园经济效益增加53.85%、27.10%和11.71%;同一种间作模式在不同年龄的胶园内,或在同一年龄胶园的不同间作模式,其效益大小存在明显差异,生产上必须综合考虑间作物种类及被间作物的状况,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海南特有物种唐鬼桑在海南幼龄和成龄胶园间作后,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抗旱、抗杂草性能较强,具有一定的耐荫性,在幼龄胶园生产量较高。其效益大小顺序为,3龄胶园>6龄胶园>25龄胶园。因桑产品目前在国内外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和很高的附加值,因此"橡胶-桑树"复合系统在海南胶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胶园间作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胶园间作研究多集中在幼龄胶园,而对成龄胶园研究不多,多局限在生产力、生态、水分、化感作用、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能量流动及经济效益上,而很少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来研究橡胶树与间作作物之间养分竞争、水分竞争,而养分、水分资源协同高效利用的研究则更是少见。未来胶园间作的研究应着眼于成龄胶园,解决成龄胶园各组分之间的养分、水分竞争问题,着重探讨成龄胶园根系及其分泌物对养分、水分竞争的影响作用,阐明养分、水分竞争的机制,提高间作系统养分、水分利用率,为成龄胶园间作中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适宜的橡胶园间作模式,探索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胶园间作的最佳密度,笔者研究了在常规和宽窄行胶园中珠芽魔芋种植密度对珠芽魔芋的叶形态指标、叶面球茎数量及植株倒伏率、地下球茎的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比常规胶园更适合珠芽魔芋间作;宽窄行胶园、常规胶园的适宜...  相似文献   

18.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禾本科作物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成龄胶园条件下间作不同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为成龄胶园禾本科作物间作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间作3种禾本科作物的胶园为处理,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结果表明:间作的3种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显著降低了全磷、速效磷含量、p H值、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除坚尼草外)、速效钾及土壤蔗糖酶活性(除旱稻外)。这些结果说明,间作禾本科作物能提高土壤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能提高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间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间作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的9种豆科作物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除间作凉薯和黎豆的土壤全氮含量略高于不间作土壤外)、全磷、速效磷含量及pH值,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说明成龄胶园间作豆科作物能改善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提高了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维护土壤功能、保护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玫瑰茄的生物学特性,并对玫瑰茄在橡胶园间作时,种植地选择、栽培方法、播种时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保存等栽培技术措施做了详细陈述,并分析了胶园间作玫瑰茄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胶园间作玫瑰茄对提高胶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