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 ~6mm,翅展12~14mm,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mm,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0mm,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黄或橙黄色.蛹体长约7mm,长纺锤形,红褐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  相似文献   

2.
<正>1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mm,翅展12~14mm,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mm,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0mm,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黄或橙黄色。蛹体长约7mm,长纺锤形,红褐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1.2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  相似文献   

3.
一、第一代二化螟二化螟蛾子前翅略呈长方形, 淡黄褐色,前翅边缘有7个很小的黑点,腹部细瘦,末端没有绒毛;卵椭圆形,各粒卵呈鱼鳞状排列成块状, 外面覆盖透明胶质物;幼虫淡黄褐色,背面从头到尾有5条紫褐色纵线;蛹呈棕褐色,圆筒形,腹部背面隐约可见5条纵线。  相似文献   

4.
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大豆食心虫是我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受害大豆形成"虫口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可达10%左右,发生严重年份可达30~40%。一、发生和危害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mm,翅展12~14mm,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mm,卵椭圆形,稍扁平略带光泽,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桔黄色,孵化前呈橙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10mm,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黄或  相似文献   

5.
陕南柑桔大实蝇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形态特征1.1成虫体长10~13mm的蝇子。虫体黄褐色,头大,复眼全绿色。中胸背面中央有“人”字形茶褐色斑纹,两侧各有一直纹,有透明翅一对,翅痣和翅端斑点均呈棕色,腹部卵形。雌成虫腹末有长约为6.5mm的产卵管,基部膨大呈瓶形。1.2卵长椭圆形,长约为1.4mm,乳白色,一端稍尖,中部稍  相似文献   

6.
1形态特征 棉铃虫一生有4种虫态,即成虫、卵、幼虫和蛹。成虫体长15~20mm,翅展27~38mm,雌蛾前翅呈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前翅中部靠前缘有一个环行和一个肾形斑,另外成虫复眼球形,绿色,这是棉铃虫区别于其它夜蛾成虫的主要特征之一。卵的形状半球型或馒头型,底部略平。直径约0.5mm,初产卵是乳白色,第2d逐渐变黄并带有紫红色环纹;  相似文献   

7.
一、形态特征 苹果小卷叶蛾成虫体长6~8毫米,翅展15~20毫米,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斜纹.卵扁平椭圆形,长径0.7毫米,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黑褐色,数十粒卵排列咸鱼鳞状,多产于叶面、果面.幼虫体长13~18毫米,细长、翠绿色.蛹体长9~11毫米,较细长,黄褐色.  相似文献   

8.
苹果小卷叶蛾(舔皮虫)属鳞翅目、卷蛾科,主要为害苹果,李子,桃等。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8mm,翅展15~20mm,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斜纹。卵扁平椭圆形,长径0.7mm,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黑褪色,数十粒卵排列成鱼鳞状,多产于叶面,果面上。幼虫体长13-18mm,细长翠绿色。蛹体长9-11mm较细长,黄褐色。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的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各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危害玉米、高梁、谷子、麦类等。一、危害症状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抽穗后钻蛀茎秆,引起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子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二、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24~35毫米,黄褐色蛾子。雌蛾前翅鲜黄色,翅基2/3部位有棕色条纹及一条褐色波纹。雄蛾略小,翅色稍深。卵长约1毫米,扁椭圆形,鱼鳞状排列成卵块;初产乳白色,半透明,后转黄色,表具网纹,有光泽幼虫体长约25毫米,头和前胸背板深褐色,体背为淡灰褐色、淡红色或黄色等。  相似文献   

10.
(续第2期第20页)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常发性水稻害虫,各稻区均有分布,尤以华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受害最为严重. 形态特征成虫(见第21页图1)长7~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后翅有2条褐色横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前翅两线间有1条短线.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卵长约1毫米,椭圆形,扁平而中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为黑色.幼虫老熟时长14~ 19毫米,低龄幼虫(见第21页图2)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蛹(见第21页图5)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  相似文献   

11.
人参立枯病 1.症状。由立枯丝核菌和镰刀菌侵染所致。使小苗不能出土,或出土后侵害幼苗茎部,距表土3-5厘米的干湿土交界处。被害部位呈浅黄褐色,逐渐变成深黄褐色,形成凹陷长斑,深入茎内部而腐烂,扩大后病部呈黑褐色环状缢缩,隔断输导组织,使参苗倒伏死亡。可见病部缠绕白菌丝粘着土粒。  相似文献   

12.
一、人参立枯病 1.症状。由立枯病丝核菌和镰刀菌侵染所致。使小苗不能出土,或出土后侵害幼苗茎部,距表土3~5厘米的干试图交界处。被害部位呈浅黄褐色,逐渐变成深黄褐色,形成凹陷长斑,深入茎内部而腐烂,扩大后病部呈黑褐色环状缢缩,隔断疏导组织,使参苗倒伏死亡。可见病部缠绕百菌丝粘着土粒。  相似文献   

13.
翅荚决明(Cassia alata L.)又名蜡烛花,为豆科多年生常绿灌木。翅荚决明高1.5~3m,羽状复叶长30~50cm,叶柄和叶轴有狭翅,小叶6~12对,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5cm,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蕾挺直、腊质,花冠黄色.荚果带形长10~20cm、有翅,果宽1.2~1.5cm.果瓣中央有直贯的纸质翅,翅缘有圆钝齿,种子三角形或稍扁。花期7月至翌年1月,果期10月至翌年3月。  相似文献   

14.
张颖慧  辛红 《吉林农业》2011,(5):157-157
1 赤眼蜂形态特征 成虫:雄蜂体黄色,腹部黑褐色,触角毛长,最长的相当于鞭节最宽处的2.5倍,前翅臀角上的缘毛的长度为翅宽的1/8。在15℃下培养出来的雌成虫体黄色,中胸盾片淡黄褐色,腹基部及末端呈现褐色;20℃下培养出来的雌成虫中胸盾片色泽仍为淡黄褐色,但腹部仅在末端呈现褐色;在25℃以上培养出来的雌成虫全为黄色,仅腹部末端及产卵器末端有褐色部分。卵:卵长形,前端稍尖细,后端稍宽大,呈乳白色,长68-100um,大端宽20-30um,小端宽7-10um,后期的卵近似椭圆形,头尾两端宽度大致相等。幼虫:体长0.39-0.70mm,宽0.18-0.34mm,前端狭小,  相似文献   

15.
1霜霉病 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子叶染病后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真叶染病,从中下部叶开始发病,开始时叶片上出现黄色小圆斑,慢慢扩大,形成多角形淡黄褐色或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产生黑色毛状物。后期病斑连成一片,整个叶片干枯。防治方法:以防为主,应通过有效的栽培措施改善黄瓜生长条件,提高自身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6.
<正>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93~1.4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外观呈白色。卵长椭圆形,长0.2~0.3毫米,有卵柄,初为淡黄,后渐变为黑色。幼虫扁平,椭圆形,淡黄色或淡绿色,体表具有长短不一的蜡质丝状突起。蛹长  相似文献   

17.
黄粉虫的繁殖 黄粉虫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一幼虫一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黄粉虫各虫态期及其长短,因气温的高低而缩短或延长。成虫羽化后3~5天开始交尾,交尾后一二月内是产卵高峰期。每只雌成虫产卵280~369粒,平均304粒。交尾时间在晚上8时至凌晨2时,产卵于饲料上,卵乳白色,呈椭圆形,长约1毫米。室温25~27℃时,3~5天即可孵出幼虫,若室温在13.5~23℃,需经22~24天。成虫在缺食时会吞食自已产下的卵。  相似文献   

18.
在鉴定1981年于南京采集的毛翅目昆虫中,发现有长角(虫石)属(Leptocerus Leach)的一个新种,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植保系昆虫标本室。 黄氏长角(虫石)Leptocerus huangi,新种(图1—4)。体长5—6毫米,前翅长6—7毫米;头胸部红褐色;触角黄褐色,自第2节起各节端缘黑色,翅和足黄褐色;腹部背面第1节淡黄褐色,第2—8节黑褐色,腹面第1—5节淡黄褐色,第6—8节黄褐色。  相似文献   

19.
一、玉米螟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1玉米螟的形态特征玉米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幼虫、蛹、成虫、卵。1.1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0-30mm,黄白色,体背有3条褐色的纵线。1.2蛹体长12-14mm,红褐色,腹部第1-7节背面有横皱,第5-7各节前缘有突边板,臀黑褐色。上有钩刺5-8个1.3成虫体长10-15mm,翅展20-40mm。雄: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的横线,两线间有2个暗斑,近外缘有一褐色横带。雌:前翅淡黄褐色,后翅线纹模糊或消失。2危害特征玉米螟以第一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06,34(1):67-67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yecorar070/晋春9号 特征特性 芽鞘紫色,幼苗半匍訇。苗叶深绿。株高80~85cm,株型紧凑。茎秆蜡质大,弹性好。旗叶上冲,小而厚,植株清秀。穗长方形。芒长5cm左右。穗长10cm。平均每穗粒数40粒,变幅26~54粒。粒深红色,质硬,卵圆型,腹沟浅,子粒均匀,千粒重42g。春性,中熟。对光反应不敏感,生育期90d左右,比晋春9号早熟4~5d。幼苗生长势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根系发达,灌浆快,落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