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德社 《种子》1992,(1):64-65
杂交水稻叶片叶龄的判断,在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栽培上,可根据叶龄进行科学施肥和管水,有利于杂交水稻高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可随时掌握父母本叶龄变化情况,预测父母本对应叶龄是否相吻合,有利于花期预测和调节。怎样判断杂交稻叶片叶龄呢?综合起来,有如下10种方法。1.种谷方向判断法:利用秧苗种谷的方向来判断叶片叶龄。此方法只适宜秧苗叶片叶龄的判断。在秧田期,当秧苗叶龄较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泽蔚 《耕作与栽培》1993,(5):57-57,58,6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按叶龄进程模式化地揭示水稻一生的生育规律,数量化地确定水稻高产的生育指标,规范化建立不同类型品种的促控技术。它是我国水稻模式化栽培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项技术自从1988年确定为农业部全国开发与推广项目以来,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在我国大多数省、市、区推广,应用领域已由单季中稻发展到双季稻,由移栽稻发展到水直播、旱直播稻,从平原进入丘陵和山区,从低海拔进展到中、高海拔地区,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新了科技人员的种稻知识,提高了稻农的种田水平。我省于1988年引进该项技术,各地试验摸索模式参数指标的同时,进行了面上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4.
杜光竹 《耕作与栽培》1992,(3):23-26,40
通过叶龄、寄秧密度与壮秧的关系,明确汕优63品种在不同叶龄移栽时,适宜的寄秧密度、秧田基本苗、移栽时秧田叶面积及分蘖情况,验证秧苗叶蘖同伸壮秧,秧田茎蘖滞增叶龄期为适期移栽的指标。秧田茎蘖滞增叶龄期后1或2个叶龄移栽,分蘖开始停止甚至死亡,秧苗素质差,此研究汕优63是否符合这个规律,给生产上提供理论依据。今年在地区农技站的组织和安排下,我站进行了叶龄模式栽培法——壮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宁夏开发了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式,即机械覆膜穴播节水栽培,它是在引进、消化小麦机械覆膜穴播栽培的基础上,集幼苗旱长、地膜增温、机械直播、化学除草、节水栽培、优质新品种推广为一体的综合配套技术。经过试验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其中2.59hm2的示范田,平均单产9813k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稀植和钵体摆栽等技术是水稻节水增产、增效的主要措施,在满足水稻生理需水的前提下,田间管理采取以节水、增温、通气、壮根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从旱育秧和节水栽培两方面,主要介绍了水稻旱育秧、合理稀植、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节本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吴继琴 《种子世界》2021,(12):0087-0089
杂交水稻具备明显的高产优势,在多年的研究与培育过程中,杂交水稻出现了较多新品种,不断优化了杂交水稻的产量、抗逆性与米质,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赢得了更多农户的满意度,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虽然当前人们广泛接受杂交水稻,但新品种推广与研究方面依然存在待完善之处。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全面分析杂交水稻的栽培技术,做好选种、育秧、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更好地创新现代杂交水稻管理方式,实现安全、高效、生态种植,加快水稻行业的发展速度,以此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水稻的高科技种植。  相似文献   

8.
叶龄模式理论为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器官建成提供了叶龄指标,从而指明了采取相应农艺措施的适宜时期。但各项农艺措施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作用及应采取的合理的数量指标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应用我地已初步建立的杂交中稻生育叶龄模式,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产量较大的5个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9.
水稻叶龄模式是一项新的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它是江苏农学院凌启鸿教授等进行长期的高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成果。1987年,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农科院列为全国“农业十项推广技术”农作物模式化栽培之首。水稻叶龄模式开发与推广项目是将该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新突破,有利于稳定和发展全国的粮食产量,并能提高我国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种稻技术水平,大面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1988年,全  相似文献   

10.
我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较足,有利于水稻高产。但年度间和季节间降雨蓄水不匀、不稳、不足,影响了水稻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因此,我们从1984年起,进行了“二改”节水技术,即,改耕翻整地为旋耕灭茬;改长期水层灌溉为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灌溉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通过6年来的试验、调查、示范和验证,已基本摸清了节水栽培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和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形成了水稻节水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叶龄进程群体叶面积与产量形成关系及其调控途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当代作物栽培中,高产依然是人们努力的目标。决定产量的因素是叶面积的合理发展和群体光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净光合产量。通过栽培措施提高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和合理的动态变化,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另一方面,谷物产量的最终表现是每亩总结实粒数和粒重,也就是产量总库容量的大小决定了产量的高低;群体叶面积的增加能促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大田叶龄观察,一般需靠定点记载20株植株来推算。如果不进行叶龄定点记载,制种田父母本叶片叶龄就无法判断。而定点记载需专人负责,工作任务繁杂。特别是在制种组合多的情况下,定点记载任务更重。因此,在没有叶龄记载的情况下,能准确判断父母本各时期叶龄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讨,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制种田父母本叶龄的判断归纳成九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制种定向培育不割叶关键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 《种子科技》2000,18(3):169-170
在水稻制种中 ,割叶是一项排除授粉障碍 ,提高结实率的技术措施。但割叶不仅费工费时 ,而且对制种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水稻经济产量的 95%以上来自光合产物 ,而光合产物有 90 %左右是抽穗后制造的 ,一般种子的有机物 70 %是抽穗后形成的。并且如果割叶过早过重不但影响光能产物 ,降低粒重 ,而且对于母本 ,颖花易退化 ,柱头外露率和活力也要降低 ,最终导致受精结实能力下降 ,空秕率增加。因此 ,在生产中如何协调做到既能排除一定的授粉障碍 ,又能保证光合产物的正常形成和运转 ,增加粒重 ,提高产量 ,是制种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培育“…  相似文献   

14.
杨独清 《耕作与栽培》1995,(3):18-19,24
水稻旱育浅植不同移栽叶龄试验初报杨独清(贵州省凤冈县农技站)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技术具有省种、省秧、省膜架、省工、省肥、增产显著等特点,但目前还仅限于在冬闲田上推广应用。为探索在大面积的稻油、稻麦两熟田上应用旱育浅植的配套技术,推动水稻栽培技术改革,我站...  相似文献   

15.
宁都县田头镇自然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生长,是县内水稻平均单产最高的乡镇。2014年,当地农技部门选择约700hm^2水田的土嫩实施“中稻粮食高产创建”项目,9月中旬专家对该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结果认为该项目区水稻生长平衡,后期落色好,无明显病虫危害,产量超过目标任务。介绍了杂交水稻荣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规水稻栽培是采用淹水栽培方式,在全生育期经常保持灌溉水层,既大量耗费灌溉用水又给水稻生育带来了许多弊端.而水稻节水栽培是以优质稻米生产和高产增效为出发点,实施水稻高产优质节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一、确定适宜基本苗的意义水稻栽插适宜基本苗数的多少,对协调每亩穗数、每穗粒数、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的合理组合;对合理利用分蘖、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对高产群体的建立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水稻产量的高低和栽插基本苗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蒋富友 《耕作与栽培》1999,(1):30-30,49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地貌,耕地海拔在630~1500m,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使我市水稻生产在单位面积上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杂交水稻的发展,有的组合产生了退化现象。为了使我市杂交水稻生产稳步发展,1998年我们引进6个新组合试验,以期筛选适合我市的新组合。1材料与方法1.1参试组合及来源参试组合:协优63、金优63、贵特1号、汕优149、岗优725和汕优63(对照)等6个品种。以上品种由市种子公司提供。1.2试验地及田块选择试验地点选在福…  相似文献   

20.
农一师发展水稻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水稻生产有近50年的历史,已成为垦区粮食作物的优势产业,水稻种植占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的95%,在整个种植业中面积占15%~20%。农一师沙井子垦区依托自然优势,开展水稻节水、优质、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