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稻低温敏两用系新资源363S是从三系杂交稻威优63F2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培育的,具有野败不育胞质。在24℃以下低温诱导表现稳定不育,26℃以上高温诱导可育,这两种温度条件下其花粉育性与小穗育性表现一致;在24~26℃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可染花粉增加,但小穗仍表现败育;短日处理有提高结实率的作用;恢保关系与目前使用的野败类型三系不育系基本一致。该不育基因可能与农垦58S系统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不等位。  相似文献   

2.
光敏不育粳稻及其杂交后代的光周期效应指数(P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光行  陈长利 《作物学报》1996,22(3):271-278
作者通过剥蘖分株,把供试水稻每一单株的4个第1次分蘖分别栽培在高温长日(光照时数/平均气温为15小时/28.4℃)、低温水日(15小时/23.5℃)、高温短日(10小时/28.4℃)和低温短日(10小时/23.5℃)环境下,在对号统计供试个体分株苗的育性、计算个体光周期效应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光敏不育粳稻(农垦58s、7001s)及它们的杂交F、BF1和F2个体、群体的PE。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仅凭群体不育株率、不育度、不育期与可育期结实率评价光敏核不育种质是不充分的,应当注重依据已知的光周期效应指数(PE)、温度效应指数(TE)、完全败育临界日长值等育性转换参数以及育性转换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分类  相似文献   

4.
温敏型雄性不育亚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在自然条件下对亚麻雄性不育材料的特征特性和不育性表现的研究表明, 该不育材料农艺性状优良, 雄性不育特征明显. 温度对不育性有重要影响, 一定温度范围内, 高温能使育性提高, 结果率和结实率增加, 低温使育性下降, 结果率和结实率下降, 同时还发现不同材料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 通过对杂交后代育性分离的分析, 表明几  相似文献   

5.
两用不育水稻自然低温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龄 《种子》2001,(6):26-27
根据自然温度变化规律和两用不育水稻育性遗传变异特点,提出了利用自然低温条件筛选不育临界温度低(21℃)、低温可育度高的两用不育水稻的方法,分析了采用自然低温筛选两用不育水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384A、217A两个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杂种F1、F2及aBC1(不育系×杂种F1)、bBC1(杂种F1×保持系)等群体中植株的育性观察和分析,初步查明384A、217A均属孢子体不育。雄性不育性是由细胞质中的不育基因和细胞核中的隐性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384A具有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217A具有两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且384A的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与217A的任何一对隐性不育核基因不存在等位关系。384A的基因型为S(r1r1),217A的基因型为S(r2r2r3r3)。  相似文献   

7.
Ca~(2 )对低温下水稻幼苗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Ca2+的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4℃ 36h),细胞膜功能及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在培养液中 加入适当浓度的 Ca场+(0. 5~ 1. 0 mmol/L)可降低冷胁迫下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和 MDA含量,提高 SOD、CAT、POD活性,保护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免遭破坏。CaM特异性抑制剂CPZ能部分抑制 Ca2+降低冷害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和提高SOD、POD活性的作用,暗示Ca2+对水稻幼苗 膜的保护作用与CaM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两个新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新育成的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H61S、H69S的育性转换特性,于2005~2006年在湛江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控制光温试验,结果表明:(1)温度是引起两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最主要的原因,光照时数对不育系育性影响不显著。(2)H61S、H69S的育性温度敏感期分别为抽穗前19~10d和20~10d,最敏感期均为抽穗前17~13d,与对照培矮64相似。(3)当不育系由不育转为可育,可育花粉率达1%时,H61S、H69S和对照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2℃、25.3℃、26.1℃。(4)两个不育系在湛江自然播种条件下都有较长的稳定不育期和较高的自交结实率,育性转换期均比对照培矮64S短,可以安全制种,也可繁殖,但适宜繁殖的抽穗期范围窄。  相似文献   

9.
植物低温保护剂对喷药棉苗抗寒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LTPA(植物低温保护剂)处理棉花幼苗,促进SOD、POD、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抗寒力鉴定结果表明,棉苗可抵抗-2℃~-5℃低温长达12h不受冻害。这种抗寒力可保持一个月。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水稻孕穗期高温对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降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以‘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为材料,在孕穗期幼穗分化Ⅳ-Ⅵ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9、32、35、38℃处理7天,以同时期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30.6℃),研究孕穗期不同温度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对照相比,38℃处理显著降低了‘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的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可育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0.2%、54.7%。随温度的升高,2个品种的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38℃处理显著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但对有效穗影响较少。水稻孕穗期高温能显著降低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同时影响幼穗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使结实率和产量下降,不同品种对高温危害的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水稻光敏、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在温度和光照自动控制的生物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温度对安农S-1等6个温敏(Thermo-sensitive)不育材料和农垦58S等4个光敏(Photo-sensitive)不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敏不育材料在高温(昼温31℃,夜温28℃)条件下为不育,在低温(昼温24℃,夜温22℃)条件下为可育。它们对温度敏感的时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单核花  相似文献   

12.
生理生化测定表明:浸种棉苗和棉苗喷药的SOD(超氧物岐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MDA(丙二醛)含量及电导率降低;Pro(脯胺酸)、可溶性总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根和叶的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率同步增大,电导率同步降低。棉苗喷药后可抵抗-2℃(5h)~-3℃(3h)~-4℃(3h)~-5℃(1h)长达12h的低温不受冻害,这种抗寒办可保持一个月。  相似文献   

13.
CMS水稻不同器官的膜脂过氧化水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明永  梁承邺 《作物学报》1997,23(5):603-606
比较了CMS水稻不育系珍汕97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珍汕97B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膜脂过氧化、活性氧水平及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可育花药相比,不育花药中H2O2和O2^-水平较高,丙二醛(MDA)含量也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则较低;幼穗中,不育系的H2O2和MDA含量高于保持系,其它指标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黄庆榴  唐锡华 《作物学报》1994,20(2):156-160
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7001s在控制光长和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说明它对光周期反应强,光周期反应日数为107天;在长光照(14.5小时)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稳定,植物在稻穗雌雄蕊原基分化前长光照对穗发育有不利作用,但分化后对长光照反应不敏感。温度对7001s稻穗发育和小穗育性亦有一定的影响,在20℃低温抽穗延迟,但每穗总小穗数增加,结实率降低;30℃高温下每穗总小穗数及结实率均降低。翻种在上海地区自然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姚克敏  储长树 《作物学报》1995,21(2):187-189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是由抽穗前5至15-20天的光温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育期内育性表现为一偏向高温(长日)的单峰型曲线,其数量关系可由结实率量化模型表达。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变化由温度主控,光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在日长大于最适日长时由日长主控,短于最适日长时由温度主控,光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由温光条件共同作用。温光当量可作为比较温度和日长对育性影响大小的具体量值。育性转换是一个可逆连续过程,其恢复和  相似文献   

16.
两系不育系的繁种是两系杂交水稻生产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4个北方粳型两用核不育系在海南不同年份间的育性表现,研究不同光温背景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及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育系育性转换受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其中温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育性恢复程度,在育性敏感期间,适时低温有利于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提高,而高温对自交结实不利。针对海南地区的生态条件,选育临界温度适当、光温互补性强的不育系类型,以降低繁殖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具有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两用核不育水稻7436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可育,该材料在10天苗龄内的苗色具有明显温敏感性,即高温苗色正常绿色,低温表现白色,其临界温度为26.1℃左右,但随着苗龄天数继续增加在低温下生长的白苗能逐渐趋向正常绿色,而不会逆转;该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D62型细胞质光敏雄性不育小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春季了田间分期播种,冬季在温室在不补光种植,研究了具有D^2型细胞质(胞质供体为粗厚山羊草Ae.crassa)的Norin26异质系在呼和浩特自然光生长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播期的Norin26异质系在田间的不育株率均达到了100%,不育性在形态上表现为雄蕊心皮化;(2)三个播期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3月28日播种的为40.85%(半不育),4月7日播种的18.82%(高不育)4月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浸种棉苗SOD(超氧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MDA(丙二醛)含量及电导率降低;Pro、可溶性总糖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根和叶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还原率同步增大,电导率同步降低。田间试验结果在明,座桃率提高,霜前花增多,稳产高产优质。棉苗喷药可抵抗-2℃(5h)~-3℃(3h)~-4℃(3h)~-5℃(1h)长达12小时不受冻害,这种抗寒力可保持1个月。  相似文献   

20.
涂金星  傅廷栋 《作物学报》1999,25(5):556-559
为了将核不育更有效地应用于杂种优势利用,必须解决有效地除去母本行中约50%的可育株的问题。本试验通过隐性核不育材料与具有苗期形态标记材料杂交及其F2,BC1F1分离群体和F2后代家系的跟踪调查分析证明:P6-9紫茎性状与可育紧密连锁。利用极大似然法计算其交换值在1.9%-8.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