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植烟土壤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云南不同烟区植烟土壤肥料利用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烟土壤的N、P、K肥利用率存在差异,以昆明水稻土和文山红壤的N、P、K肥料利用率较高;不同土壤类型及质地差异与肥料利用率之间也存在差异,质地粘重的肥料利用率较低,如曲靖黄壤平均只有15.54%;壤土的肥料利用率较高,如文山红壤平均达到38.28%;肥料利用率与土壤养分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养分含量高则肥料利用率低,反之亦然。红壤的N肥利用率较高(73.63%),黄壤较低(31.70%),水稻土和紫色土居中,为50%~60%之间,平均为54.71%,故土壤养分含量高,其肥料的利用率低。通过研究,以期为烤烟大面积生产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北典型黑土供肥量与大豆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对大豆的供肥量与肥料利用率,是养分平衡法施肥的重要参数,对于科学施肥和提高产量具有指导意义。在位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鹤山农场的北京师范大学九三水土保持试验站,选取黑土(Black soils,土壤系统分类为均腐土,Isohumisols),按当前大田施肥水平设计盆栽试验,包括混施肥(NP、NK、PK、NPK)、不施肥(CK)、单施肥(N、P、K)共8种处理各3个重复,确定该种土壤类型对大豆的供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土壤供氮量为63.28 kg/hm2,供磷量为50.15 kg/hm2,供钾量为110.39 kg/hm2。氮肥利用率为15.99%,磷肥利用率5.12%,钾肥利用率为78.79%。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相比,研究区供肥水平中等,钾肥利用率较高,氮肥和磷肥利用率较低。据此,依据养分平衡法,确定比较适宜的大豆纯肥施入量应为72.87 kg/hm2,N:P2O5:K2O应为1:0.88:0.16。按此标准,研究区目前实际施纯肥总量偏高39%,施肥配比中,氮肥比例偏低,磷肥和钾肥比例偏高,应考虑改变施肥现状。  相似文献   

3.
3种水稻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比较3 种水稻缓/控释肥一次性施用的效果,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3 种水稻缓/控释肥A、B、C处理后水稻叶片叶绿素SPAD值、生物量、植株吸氮量、土壤有效氮、产量、氮素农学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3 种缓/控释肥都具有较好的供肥能力,经肥料A、B、C处理后,与未施氮的对照相比,开花期土壤有效氮分别提高了39.79%、46.31%、43.05%,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34.72%、53.09%、41.38%;肥料A、B、C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5.0、22.9、17.8 kg/kg。3 种缓/控释肥均能明显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水稻植株氮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生长,提高其生物量和产量;一次性施用能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的肥料需求;3种缓/控释肥的综合效果优劣次序为肥料B>肥料C>肥料A。  相似文献   

4.
<正>采用农业机械给园林土壤施肥,既保护了土壤层的结构、节省劳力,又提高了工效和肥料的利用率,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施肥方法。现介绍以下几种园林土壤机械化施肥方法,供农村果园和花卉种植大户参考。一、全面施肥法就是将肥料施于树木根系分布区域,以利于根系的吸收和苗木花卉的生长。如在苗圃种植基地经翻耕平整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山东德州地区生产条件下控释肥在不同大豆品种上的适用效果,改变传统粗制滥放的施肥方式,以7个大豆品种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传统复合肥(FH)、专用控释肥(KS) 3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复合肥,控释肥施用下,各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分别增加2.68~4.35 cm,3.82~6.45个,5.20~14.94个;根、茎、豆荚及植株总干重分别增加0.26~0.39、0.68~1.24、4.61~7.52、5.55~8.76 g;产量增幅5.54%~9.47%;肥料贡献率高和肥料农学效率分别高4.56%~7.00%、0.37~0.67。控释肥有利于改善植株农艺性状,提高大豆产量。品种和施肥方式对大豆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以施肥影响最大。‘齐黄34’、‘潍豆1897’和‘冀豆12’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效率表现较高,产量也较高,适宜德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灌水施肥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该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及施肥时间,显著提高水和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富农心”矿物元素增效剂,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肥料,它以南阳特有的麦饭石、黄金石、沸石等各种天然矿石为主料,科学添加高科技精品磷、钾等活性因子和细胞复活素配制而成,富含农作物生长需要的磷、钾、铁、硅、钙、镁、硫、锰、铜、锌、钼、硒等50多种矿物元素。该产品具有吸附性、离子交换和催化作用强的特性,能疏松活化土壤,平衡土壤营养,改良盐碱地,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抗逆性和肥料利用率等作用。为了探讨其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笔者特做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8.
作物根系形态对施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在有效利用有限的肥料资源以及为高效作物品种选种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实现作物经济收益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笔者综述了作物为适应不同施肥条件所产生的一系列根系形态学变化,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1)植物根系普遍随元素水平的提高产生“低促高抑”的现象;(2)减量和优化施肥对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建成有促进作用;(3)元素过高过低均抑制根系生长;(4)有机肥可弥补化肥养分单一和供肥不平衡的缺点,与化肥配合施用更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作物可以通过根系形态的适应性变化来适应不同的施肥处理,以改变形态发育来增强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是我国优质高蛋白大豆主产区,但前茬小麦秸秆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的大豆生产。本试验通过研究秸秆免耕覆盖还田下大豆耕层温度、含水量、容重、团粒结构等耕层物理性状以及大豆产量构成因素,试图解析免耕配合秸秆覆盖还田对耕层结构及大豆产量的调控机制,为黄淮海地区大豆高产耕作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肥料处理,设施肥(F:225 kg hm-2)与不施肥(NF);副区为秸秆处理,设免耕秸秆不还田(SR)、免耕秸秆覆盖还田(SM)和免耕秸秆粉碎还田(SC)。结果表明:(1)免耕配合秸秆覆盖还田对耕层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0cm内。(2)SM与SC较SR耕层温度分别下降0.21℃和0.17℃,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3.18%和9.07%;SM较SR与SC土壤容重分别下降2.61%和2.87%,耕层固相占比分别降低2.60%和3.01%,>2mm土壤团聚体分别增加6.84%和3.14%。(3)SM与SC较SR单株荚数分别增加22.41%和9.49%,单株粒数分别增加18.20%和7.51%,百粒重分别增加1.18%和2.40%,单株产量分别增加39.16%...  相似文献   

10.
<正>作物吸收养分可通过二条途径:一是根系吸收,二是叶面吸收。叶面施肥又称根外施(追)肥或叶面喷肥,作物除了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叶片也能吸收养分,称为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能起到调节植物生长、补充所缺元素、防早衰和增加产量的作用。1叶面肥的种类和优缺点采取根外追肥可直接迅速地供给养分,避免养分被土壤吸附固定,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且用量少,增产效果显著。一是叶面施肥肥料利用率高,其有效率是土壤施肥的6~20倍;二是避免了养分被土壤吸附、固定、淋溶、径  相似文献   

11.
三都县水稻不同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不同配方施肥在三都县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在水稻生产上进行了"3414"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肥料配方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作物吸收养分配方施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肥料的供给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生长的过程中对肥料有特殊的要求。科学施肥是保证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对施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大豆的需肥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大豆高产施肥技术,以期为大豆的种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新型功能性肥料开发,稳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本研究以pH值小于4的典型蕉园酸化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腐殖酸型功能肥对酸化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和香蕉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追施水溶性复合肥为对照,追施腐殖酸型功能肥试验组土壤pH值提高0.53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钙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提高和保持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颗粒数量增加体积变大,土壤团聚体蜂窝状结构变多,香蕉植株根系发达和植株生物量增加。腐殖酸型功能肥料有效改良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提高了香蕉根系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香蕉生长,追施腐殖酸型功能肥料是优化香蕉产业科学施肥结构、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的可行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探究茶与大豆间作条件下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茶园间作生态系统高产优质的机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茶树单作、大豆单作和茶树/大豆间作3种种植模式,运用Biolog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模式相比,茶-大豆间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平均利用率(AW...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宁夏引黄灌区西瓜套种大豆中黄30栽培技术。西瓜套种大豆中黄30的西瓜平均产量可达37 500kg/hm2,大豆平均产量3 240kg/hm2,产值分别达到26 250元/hm2、12 636元/hm2,两作产值合计38 886元/hm2。西瓜套种大豆生产成本10 080元/hm2,纯收入28 806元/hm2。西瓜套种大豆,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光、热资源,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培肥了地力,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控释磷酸二铵中磷素对大豆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包膜控释磷酸二铵及相应的普通磷酸二铵进行大豆盆栽试验,研究在低磷(P,0,1.2g/盆)和高磷(P2O5 3.6g/盆)两种磷素水平下,磷素控释对大豆磷素积累、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高量处理CRDA2的大豆叶绿素含量、叶片数和茎粗均比同水平普通肥料和对照有明显的优势。控释肥低量处理CRDA1相对于同施肥水平普通肥料处理CDA1和对照的增产效果不显著;CRDA2的大豆结荚数、粒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普通肥料处理和对照,比对照增产30.45%。比普通肥料高量处理CDA2增产13.15%。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控释肥在小麦上的最佳施肥位置和深度,以实现小麦增产,肥料增效。设置种侧5 cm与种下的施肥位置和5 cm与10 cm的施肥深度,并将施肥位置与施肥深度交叉组合,进行盆栽与小区正交试验。控释肥种两侧5 cm和种侧5 cm+种下5 cm施用的小麦产量较高,较其他处理小麦产量提高7.16%~38.52%。控释肥种两侧5 cm和种侧5 cm+种下10 cm施用的小麦根区土壤无机态氮含量、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控释肥分层和分侧施用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并以种下种两侧5 cm和种侧5 cm+种侧10 cm施用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较其他处理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35.6%。控释肥种两侧5 cm和种侧5 cm+种下10 cm施用为小麦产量与肥料利用率较高的2种优选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数量、次数、时间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利用率。根据生产实践,玉米高产施肥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追肥4种。1施足基肥基肥系指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基肥的主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幼苗期和生育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与化学肥料互作的大豆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豆品种铁丰40为试材,在2010—2011年的大田试验中调查生物炭与不同用量化肥配施对大豆生长发育、光合作用、产量与品质及肥料表观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炭/肥互作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大豆株高、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增加了叶、茎干物重。炭/肥互作对大豆生长前期的氮、磷吸收影响不明显,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茎对氮、磷吸收逐步增加,单株氮、磷积累量明显提高。炭/肥互作提高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平均比单施化肥增产13.2%。其中,在常规施肥量减少15%、30%和60%基础上增施生物炭,2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常规施肥提高11.20%、11.00%和8.17%,平均增产10.1%。并且炭/肥配施处理的蛋白质与脂肪总量明显优于单施化肥处理,表现为配施化肥量越少效应越明显。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减量增效"作用明显,可应用于大豆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新型肥料对土壤肥力及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新型肥料对土壤肥力及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态有机中微量肥能显著提高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土壤碱解氮、烤烟叶面积指数与成熟期光合有效辐射,提高烤烟物理性状、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pH,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发育;液态生物肥能显著提高烤烟的叶面积指数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土壤pH,促进烤烟根系生长;固态生物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但烤烟根系要劣于常规施肥;上述新型肥料均可促进烤烟生长与成熟,提高烤烟成熟期光合有效辐射,提高烤烟旺长期与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