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的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核心是选用半矮秆品种,缩小种植行距,增加群体密度,使植株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靠群体增加大豆单产。该技术667m2平均产量200~250kg,较常规垄作平均增产15%~20%。199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开始引进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大豆窄行栽培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1989年Cooper在“大豆生产的持续高产体系概念”一文中,把窄行密植发展为SSS系统(solid-seeded-semidwarf,匀播-密植-矮秆),并指出了矮秆品种在获得高产中的作用。黑龙江近几年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国外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深窄密”、“宽台窄行”和“小垄密”等多种窄行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合交98-1667是合江农科所以我国品种北丰11号为母本,与美国矮秆品种HOBBIT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是我国利用国外矮秆资源最先在国内育成的矮秆大豆品种。它具有秆韧度强、短分枝多、适于密植、高产等优点,是窄行密植栽培的专用品种。1增产效果1999年所内在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小区平均公顷产量4659.1kg,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52.7%;2000年三点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828.0kg,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32.8%;2001年所内试验,在生育期间极其干旱的条件下平均公顷产量3…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郑伟 《中国种业》2016,(7):57-58
利用国内优良大豆种质垦农19与含有美国矮秆基因的大豆种质合农57杂交,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结合品质分析与抗病鉴定,经过11年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半矮秆耐密植、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大豆新种质合农76。该品种适宜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密度为35万~40万株/hm~2、窄行密植栽培种植密度40万~45万株/hm~2;蛋白质含量41.98%,脂肪含量为20.43%,为油饲兼用型品种;高抗灰斑病;在窄行密植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46.5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11.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6.1%。合农76是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一个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半矮秆耐密植型春大豆种质,对推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4~1997年对引入的20份美国矮秆半矮秆大豆品种进行田间种植鉴定,从中筛选出7份材料为育种利用,利用这些矮秆半矮秆基因材料与国内的早熟丰产大豆品种配制了57个杂交组合。已选育出F6稳定的矮秆半矮秆品系,并从中选出多个育种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7.
张素梅 《种子科技》2023,(12):67-69
大豆在我国是比较重要的农作物品种,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在种植技术上有了很大改变。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1种新型的种植方式,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品质都有着很大帮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对病虫害防治要求高。文章分析了大豆种植过程中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方式的要点,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年对大豆平作密植增产技术的研究.发现这项以选用矮秆、抗倒、丰产品种,实行窄行密植为核心的大豆新技术项目,产量比常规垄作大为提高;并且,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收获重的增加而增加;底荚高度明显比常规垄作提高,这有利于实行机械化收获;各生育期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垄作,有利于水分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9.
张雷 《作物杂志》2001,17(1):27-28
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是我省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大豆种植新区。该区过去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北丰3号、北丰7号等品种;但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栽培模式的多样化,这些品种的丰产性和抗逆性均感不够适应,针对生产中的问题我所育成了早熟、高产稳产、抗倒伏半矮秆大豆新品种黑河22。1 选育经过黑河22是我所1991年以黑交88-1156为母本,绥87-566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1年配制组合,1992年 (F1 )淘汰伪杂种,并南繁加代,1993年 (F3)系选并南繁加代,1994年 (F5)决选出稳定品系,代号为黑交94-1102……  相似文献   

10.
半矮秆大豆新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产量表现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矮秆大豆新品系通过垄作和平作窄行密植产量比较,同一品系垄作高产、平作窄行密植不一定高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次产百粒重,单独选择任一性状都可提高产量。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英数、有效分枝数。垄作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荚数,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矮秆、半矮秆育种F1 ̄F5代主要是针对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大豆机械化“深窄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窄密”机械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国外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以矮秆品种为突破口,吸收垦区“三垄”栽培技术的精华--深松与分层施肥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是以矮秆品种为基础,以气吸式播种机或精良点播机为载体,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缩小行距;“密”即增加密度,保持群体匀度的综合配套技术。较“三垄”栽培技术增产20%以上,增产幅度700-1000kg/hm^2。比“三垄”栽培增收10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赵双进 《作物杂志》2000,16(2):13-15
1997年我国大豆平均单产1770kg/hm2,比世界平均水平2070kg/hm2 低14.9%,比美国2520kg/hm2低30%。据报道,日本奥白目品种单产达6600kg/hm2,美国半矮秆品种采用高密栽培单产6000kg/hm2 。我国也有小面积单产4500kg/hm2 的报道,但连续几年稳定单产4500kg/hm2 的品种未见报道,说明选育的超高产品种还不成熟。本文报道了产量结构及产量性状与超高产关系的研究结果,供超高产品种选育和栽培研究人员参考。1 材料与方法本文选择密度、单株有效结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作为模拟寻优因子……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依靠群体生产来提高产量的作物,不同的群体种植密度对大豆个体的株型、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不同。针对大豆的种植密度前人已开展过广泛的研究。本文以高油大豆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油大豆的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和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大豆、玉米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探讨大豆与玉米间作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4种不同宽窄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按2:3宽窄行种植,玉米种植密度3800株/667m2,大豆种植密度14659株/667m2,单产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对耐密植大豆形态性状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种植密度(7.5万株/hm2、15.0万株/hm2、22.5万株/hm2、30.0万株/hm2、37.5万株/hm2)对耐密植大豆沈农12和普通大豆辽豆11形态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沈农12株高较矮、结荚高度较低、分枝数较多、节间长度较短,有利于密植栽培;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株高、结荚高度、节间长度均呈增大趋势;不同耐密性品种的结荚高度、节间长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幅度不同,沈农12增幅较小;分枝数、主茎节数也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耐密植沈农12受高密度处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窄行密植条件下大豆合理行距与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闫晓艳  刘凯 《耕作与栽培》2000,(1):13-16,26
历年来 ,人们对大豆栽培技术的研究多半是在大垅 (6 0~ 70cm )条件下进行的 ,培育的品种也大都是喜稀植的高产品种 ,但产量始终没有突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也为了使大豆产量有所突破 ,需要在缩小行距和增加密度的条件下 ,探索一条大幅度提高单产的栽培途径。为此 ,我们引进美国大豆专家理查德·库珀教授的大豆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技术 ,融入我国传统的大豆栽培技术中 ,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使这项技术在生产中发挥良好的增产作用 ,我们连续两年深入研究了大豆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的合理行距和密度问…  相似文献   

18.
贾淑村 《中国种业》2021,(11):119-121
通过多年鲜食大豆的栽培试验和生产应用,在丹东地区种植鲜食大豆品种推荐辽鲜豆20、铁鲜10、雨农豆8号等,对栽培技术中的施肥、播期、密度、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归纳总结,为农丹东地区鲜食大豆的种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下主茎亚有限型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主茎亚有限型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以窄行密植大豆品种‘合丰5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大豆品种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及节间长度、倒伏率以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呈不断增加趋势;茎粗呈不断下降趋势;主茎节数变化幅度不明显,节间长度不断增加,株高增加为节间伸长所致;倒伏率不断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上述性状均与种植密度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在40 万株/hm2条件下达到最高产量,说明窄行密植大豆品种‘合丰51号’具有较高的密植潜力。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九农26是吉林市农科院大豆所于1993年,以本院选育的中间材料九交870421为母本,以九交8604 混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和混合选育而成。2002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产量表现 1996~1997年院内产量鉴定,九农26平均产量2759kg/hm2,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12.2%。1998年3点次的中晚熟组省预试平均产量29491.1kg/hm2,比对照品种吉林30增产11%。1999~2000年两年9点次的中晚熟组省区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