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麦套移栽棉的增产机理1、集中结铃阶段与高能季节同步。当地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35~40天为全年的富照期,对棉花开花结铃十分有利。据定点观察(以单株平均日增铃0.2个以上为集中成铃始期)麦套移栽棉集中结铃阶段与高能季节同步,比麦套直播棉同步期长19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沿江、沿海及里下河地区的棉花生产已由一年一熟及麦套移栽向麦(油)后移栽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北方短季棉品种的育成和引进,江苏省麦(油)后棉面积已超过棉田面积的1/3。然而,品种配套问题仍未解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棉田种植方式的不断改革和优化 ,本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后移栽棉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棉田效益不断提高 ,优势十分明显。 2 0 0 3年油后移栽棉面积达到 1 8933hm2 ,占棉田面积 5 7%,油棉连作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生育特点1 .1出苗快 ,成钵率高。油后移栽棉播期在 4月 1 0- 2 0日 ,与麦套棉相比 ,播种时间推迟 1 0~ 1 5天 ,播期气温提高 2℃左右 ,出苗速度快 1天左右 ,发病率低 1 0个百分点 ,营养钵成…  相似文献   

4.
棉花覆膜移栽是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棉花实行覆膜移栽,由干提高了土温.促进了早发,延长了有效开花结铃期,增产优势也十分明显.因而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推广。但本地区满幅大麦麦后移栽(简称大麦后,下同),小麦留空幅套栽(简称小麦套,下同)和满幅小麦麦后移栽(简称小麦后,下同)三种茬口并存,何种茬口覆膜移栽效益最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不同茬口复膜移栽棉花生育特性的观察、结铃特点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比较,以选择适应移栽地膜棉增产潜力充分发挥的适宜茬口。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泗棉:3号。试验在竹泓区刘…  相似文献   

5.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7):36-37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潜江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棉连作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1 999年油后移栽棉面积仅 1 466.7hm2 ,占棉田面积 8.8% ,2 0 0 0年油后移栽棉面积发展到7333.3hm2 ,占棉田面积 41 .7% ,其中市属种植面积 580 0 hm2 ,占棉田面积 63%。从 2 0 0 0年起油棉连作将成为潜江市棉花的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增产机理1 .1棉花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补尝能力强特性棉花喜温好光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全生育期长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棉田种植结构调整,麦后移栽棉在湖北省发展很快。与麦套棉相比,麦后棉迟播、迟栽、晚发、晚熟,棉花生育进程后延,有效现蕾、开花结铃期缩短,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提升。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通过麦后棉生产调研,开展试验示范,制订技术规程,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集成为选用早熟品种、安全除草、机械覆膜、增加种植密度、合理运筹肥水、全程化调、协调生育等麦后移栽地膜棉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伏桃为移栽地膜棉的最佳结铃期;中部果枝为移栽地膜棉的最佳结铃部位;1、2果节位为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果节位.  相似文献   

8.
移栽地膜棉的栽培技术要点朱永歌,陈还堂,钱洪璋江苏盐城市经作站2240021选择优茬一般选择两熟套栽或一熟春茬。套栽选用前茬组合大(1.3~1.5m)、空幅大(空幅0.8m以上)、成熟早(5/20左右收获)、茎秆矮的田块。在麦油后移栽棉地区选用早熟油...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南阳盆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万hm2,其中麦套移栽棉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马铃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又一经济作物,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较高。在棉花预留棉行上采用地膜覆盖间作菜用型马铃薯,马铃薯5月中旬提前收获后移栽棉花。与传统的麦套移栽棉相比,多收获一季马铃薯,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棉花移栽时间推迟半月左右,只要加强管理,仍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对小麦、马铃薯、棉花一年三熟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总结。1选用良种三种作物均选用目前当地推广面积较大品种。小麦选用弱春性早熟优质小麦品种,如郑9023…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探索沿江麦套棉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采用移栽地膜棉,结合群体质量栽培的理论,并参与高产示范的实践,论证其以促早为核心的起点密度、增肥后移、化学调控等为重点调控技术的实用性,旨在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提高群体质量,前伸后延棉花有效开花结铃期上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11.
棉花麦、油后移栽是盐城市里下河地区的主要种植方式。麦后移栽棉的后期极易发生早枯早衰,并不断蔓延扩大,危害愈来愈烈。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近年来从土壤肥料角度入手,进行了专题调查和试验研究,初步摸清了麦、油后移栽棉落叶早枯的原因及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2.
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棉花套栽种植模式为对照,设置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产量和两熟效益。结果表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均最高;走后基质育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低于套栽棉,但略高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麦后中熟直播棉产量和效益均最低,走后早熟直播棉产量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但效益与营养钵育苗走套移栽棉相当。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形势下,走棉套栽种植方式必将会被生产淘汰,麦后棉适宜于机械化与轻简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杂交棉逐步取代了常规棉,棉农也养成了营养钵育苗移栽的习惯,但移栽杂交棉栽培技术性强,许多棉农因栽培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环节不连贯,技术不完整,一方面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杂交优势和高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导致植棉效益不高。针对植棉技术老化的现状,笔者结合近20年的基层经验,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将传统植棉技术进行优化,探索出了一套栽培技术,在推广实践中,许多棉农觉得操作性强,大大提高了栽培水平和效益。1选用良种选择当地主推品种。在江汉平原早熟棉区,以鄂杂棉11号、14号、15号F1为主,油后棉、麦套棉用湘杂3号、8…  相似文献   

14.
对棉花油后直播、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以及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四种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对棉花产量有显著影响,以油后营养体育苗移栽产量最高;在总投入上.油后基质育苗移栽最少,油棉营养钵育苗套栽最多;在纯收益和除人工成本收益上均以油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最高。  相似文献   

15.
棉花双秆栽培优质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淮地区实施夏收油菜或大麦后移栽双秆棉栽培方式 ,实现伏桃和早秋桃皮棉 1 5 0 0 kg· hm-2的优质高效栽培目标。双秆棉开花结铃期 40天左右 ,大田生长期 1 40天左右 ,分别较麦套移栽棉缩短 30~ 40天。在 5 .2 5万株·hm-2适宜密度下选用抗虫杂交棉、加大前期施氮比重 ,即安家肥与花铃肥比例 2∶ 2或 3∶ 1、两步化调等关键技术 ,为大幅度提高植棉经济收益、优质高效和生态环境改善、向机械化植棉过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省早441是适宜在黄河流域棉麦套作或麦后直播一年两季栽培的短季棉新品种。1 990年以早熟性较好、单株结铃性强产量高、株型紧凑的中2 68作母本,以出苗好、子指大、抗枯耐黄萎病、单纤维强力高的82 1 - 1 8作父本进行杂交;1 991年测试其F2 代性状,以441区的早熟性、丰产性最突出。1 992- 1 994年间用母本2 68进行了两次回交,1 994年育成91 - 44 1新品系;1 995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区域预备试验,1 996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区域试验,1 997年参加河北省麦套棉生产试验,1 99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预审,1 999年通过决审并定名为省早441 …  相似文献   

17.
油后双膜棉的增产效应及栽培技术施向鹤,黄颂禹,马松康,朱明华,朱秀良,袁伟兵,韩芒雄江苏省海门县农业局226100近年来,随着油菜面积的不断扩大,油后移栽棉的比例在我县日益增加,采用大钵搬钵等办法虽能促进油后移栽棉的晚中争早,但与麦垄移栽棉相比,油后...  相似文献   

18.
对麦套棉和麦茬移栽棉两种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茬移栽棉比麦套棉更加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苗病和黄萎病明显减轻,管理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19.
春棉麦后大苗移栽增产技术韩海江,杨证明河南虞城县棉办476300棉花麦后大苗移栽,是利用中早熟春棉品种在麦收前育苗在麦后移栽的一种麦棉两熟种植方式。1989年4466.7公顷麦后大苗移栽棉,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032kg,产小麦4125kg,比夏棉麦后...  相似文献   

20.
唐河是南阳盆地的重点植棉大县.年种植面积2.5万~3万hm2,种植模式以麦套棉为主。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和小麦机收面积的不断扩大.麦套棉不利小麦机收的矛盾日益突出。另外.麦套棉移栽后易出现麦“烤”苗(棉苗)、蕾花期枯(黄)萎病发病比较严重、后期易早衰等技术问题。从2006年开始.劳力少、地头窄、预留棉田面积小的农户,开始试种麦茬棉.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