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反映南京市各项事业发展状况、重大事件和新成就的《南京年鉴》1994年版已经出版发行。我校“专业设置”、“招生”、“农科教结合”、“科研”、“学报”等5个方面的工作成就载入了这本史册。 专业设置: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 学校增设发展农村经济需求量大的新专业,巩固和稳定传统专业,增加社会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含量。1993年,共开设机电工程、财会、乡镇企业管理、多种经营、市场营销、园艺、涉外经济、化工、文秘等9个专业。 招生:加大招生改革力度 学校在完成国家招生计划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调节性计划,拓宽培养渠道。1993年在校学生总人数1163人,是建校时确定规模的1.94倍。 农科教结合:在江浦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点 学校在江浦县胡桥村开展农科教结合试点工作后,把新品种、新项目、新技术直接送到农户,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1条“速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改革实行“专业(类)+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学生填报志愿时更注重专业的选择。同时,同一所院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差异增大,导致农林类高等院校涉农林传统优势专业招生困难,生源质量降低。建议高校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学科专业社会影响力,合理设置选考要求,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设置绿色通道、拓宽招生渠道、加强就业指导等多种路径,来提升农林类院校招生质量。  相似文献   

3.
招生“并轨”改革──农业院校面临的新契机朱子龙,陈亚鸿(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225009)招生“并轨”改革,属于招生制度改革的范畴。它是指高等学校在执行招生计划时,不再按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调节性计划(含委托培养和自费生)形式分别划定两条录取分数线(双轨...  相似文献   

4.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国内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此项改革措施。以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首批实施大类招生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例分析改革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大类招生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程度、学生志愿专业与意愿专业有较高的匹配程度、学生入学后的成绩较往年提高明显但生源质量并未有明显提高。通过总结梳理大类招生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大类招生分流制度、完善本科生全员导师制、进一步拓宽大类招生口径以及做好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学生引导及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高等学校要实行招生并轨改革。按照天津市的改革部署,1996年各院校的本科专业实行新体制运作,1997年本、专科专业全部完成“并轨”改革。我院是市属的唯一的一所高等农业院校,当然也不能例外。众所周知,高等农业院校长期以来存在着“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尤其是我们城郊型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并轨改革更引起高等农业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关注,成为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从1996年的招生实践看,由于实施了一些招生改革措施,我院的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分流方案的科学合理对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国内高校实践的比较,文章总结归纳出专业分流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关键要点构成和实施流程。基于实践经验的剖析,研究发现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中普遍出现学生专业选择错位、教师和学生对大类招生模式缺乏认同、学生专业选择趋从性明显、专业生源质量分化加剧、配套改革跟不上及大类招生改革与"二次转专业"政策缺少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国家教委《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我校1996年首先在本科专业进行“并轨”招生改革,1997年普通本专科全部“并轨”招生。从两年的新生录取情况来看,总的形势是好的,  相似文献   

8.
“生源危机”近年来已成为农业院校成人招生中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传统长线专业,如农学、植保、畜牧、园艺等。笔者认为造成“生源危机”的关键因素不是所谓的“人才过剩”、“轻农意识”等,而是传统的招生制度(包括招生规模、发展速度、考试制度、层次、专业设置等)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市场经济招生模式。这种新模式如何建立有待于探索。据初步调查,目前农业院校在成人招生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在观念方面,仍然陈旧:“我来办,你来学”,“等米下锅”。市场调节意识淡薄,还未真正触摸到“社会人才大市场”的脉搏。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和“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面向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兼顾专业布局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精心编制专业分流方案,充分体现出按类招生中“分类招生、分类教学、分类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全面总结交流农业高校招生分配改革的经验,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农业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问题。 一、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分配改革的历史回顾 1983年来,高等农业院校主动适应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招生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多形式招生、多渠道就业”的办学方向。 首先是定向招生的改革。1983年农业部率先提出并在农科学校中实行了定向招生的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广东省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广东省决定1995年在本省的高校(含部委属院校)本科全部“并轨”招生,1996年完成本科院校专科层次的“并轨”改革,1997年完成专科院校的“并轨”改革并全部按新制度运作。根据这一精神我校应加大改革力度,参加广东省1995年的本科“并轨”改革工作。 一、招生制度并轨改革的基本思路 1984年以来,普通高校实行国家计划和调节性计划相结合的招生体制,这种招生体制,对于有计划地培养各种专业人才,解决用人单位人才缺乏,满足青年学生求学的愿望,以及挖掘高校办学的潜力,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双轨制”并存且收费及录取标准不统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业院校“并轨”招生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闫祖书董安民马凌云(西北农业大学杨陵712100)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我校1996年首先在本科专业进行“并轨”招生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高职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改革的必然性与迫切性(一)“互联网+农业”促使专业改革成为必然随着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战略的稳步实施,受互联网经济与社会热点的影响,一些高职农业院校的计算机等非农专业招生异常火爆,个别学校计算机、信息工程等非农类专业甚至占到了学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导致农业院校的学科建设结构严重错位。涉农与非农专业生源的“一多一少”,学科建设的“一强一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职农业院校舍本逐末的不健康发展现象出现,成为了农业院校学科建设失衡的一大隐忧。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产类专业设置及“厚基础,宽口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在对我国农业院校目前植物生产类专业设置、招生、就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厚基础,宽口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是不对现行的按专业招生的做法进行改革,采取压缩专业课和必修课,增加跨专业类及人类选修课;二是变按专业招生为按院招生,统一基础课,由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相似文献   

15.
1951年正式成立湖南农学院,学院成立半年后即设有土化系,并招生本科生14名。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士壤系调至华中农学院,到1958年土化专业恢复招生,当年招生45名,1959年招生25名,1960年招生123名,1961年招生67名,1962年和1963年停止招生2届,1964年招生21名,1965年招生30人,“文革”时期,土化专业撤销,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学院陆续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农业职业教育师资不足问题,近年来几所院校开设了农科师范类专业,从教育改革趋势看,这将是一些院校长期招生的专业之一。但目前该专业却被视为高校中的“末流专业”,几乎无人问津,每年招生时第一志愿报考者廖廖无几,只得从其他专业报考的考生中调配,并要求新生带上“愿意  相似文献   

17.
94020333坚持招生分配制度改革培养创业型人才/周奇迹//中等农业教育一19男,(4工一4一26 浙江省嘉兴农业学校几年来坚持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该校针对各县(区)农村发展的趋势,与各县(区)农业部门一起,共同研究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情况,以县定班,县校共管,人员到村,确定专业方向.招生时,理论考试与面试结合,家访与创业基础考察结合,严把招生关.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该校的做法是“边学习、边实践、边向社会过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围绕学生的创业,让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毕业后的创业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8.
位于农业大省的河南农业大学,今年首次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内增设“农村发展与管理”方向专业,即“村官”专业,计划招生60人,实际上线人数达到931人,学校只能按照1:15的比例,“掐尖”录取新生。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框架性的实施意见。其中,对招生计划、录取机制改革等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国家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就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等全面展开[1]。通过研究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招生改革现状,对进一步推进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招生模式改革,提高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办学效益、维护办学宗旨、提升办学质量,保证专业、学科生存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谈谈招生并轨改革西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宗道按语进行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实行“两包”改“两自”,这是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难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这是书记校长们在改革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需要进行一些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为了推动这项改革健康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