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8月份是水稻二化螟和二代玉米螟盛发危害期,因此,抓住二化螟和二代玉米螟危害盛期进行有效防治,确保水稻和玉米丰产丰收。2007年暖冬气候有利于二化螟和玉米螟越冬。预计2008年二化螟、二代玉米螟为中等发生。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二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旬。二代玉米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因此,广大农民朋友要充分认识到二化螟和玉米螟危害的严重性,抓住有利时机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2.
3.
5月份是小麦虫害高发期,小麦吸浆虫和麦蚜为此时期的重发害虫.6月份是玉米虫害高发期,主要害虫为一代玉米螟.这些虫害是近年来危害小麦和玉米最为严重的害虫,防治不当可造成小麦和玉米绝产绝收.为使广大农民朋友适时科学防治,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1994年以来,如皋市四代棉铃虫连年暴发为害,防治一般采取"五天打两头,全程药控"的对策,因而第一次防治时问的确定较为关键.而第一次用药防治时间又常常与三代玉米螟防治时间接近,故科学合理确定好这次防治时间,对确保两虫防治效果有重要意义.1998年我们在重发的四代棉铃虫正常用药的情况下,三代玉米螟于不同时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我国黄淮地区7月中旬-9月上旬是第三、四代棉铃虫发生危害期。因2009年套种棉田比例增加、且发育偏晚,第二代棉铃虫的残虫量较大,7、8月份的降雨较多,加之抗虫棉进人中后期的抗虫性能大大降低。据上述分析,今年黄淮地区第三、四代棉铃虫将会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玉米田二代棉铃虫产卵部位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玉米抽雄期棉铃虫的主要产卵部位在中上部叶片 ,占总卵量的 6 9.2 % ;吐丝期、授粉期主要产卵部位在花丝上 ,其产卵量分别占总卵量的 71.6 %、93.5 %。产卵量增长曲线符合逻辑斯蒂 (logistic)曲线 ,并拟合出玉米田二代棉铃虫产卵量动态模型 :N =2 10 .5 379/ (1 e3.384 6 - 0 .2 6 99t) ,可为棉铃虫短期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南部主要棉区高密度棉田二代棉铃虫消亡因子主要可以归纳为天敌捕食、寄生、生理死亡、自然损失及人为活动等5个因子.1龄、5~6龄幼虫以及卵是新疆南部主要棉区二代棉铃虫田间自然消亡的主要阶段.各龄期幼虫田间自然存活率分别为53.3;、14.93;、10.60;、8.16;、6.69;、4.62;和2.58;.新疆南部棉产区二代棉铃虫总消亡率为97.95;,种群趋势指数(Ι)为8.877 8.单头二代棉铃虫幼虫蛀食蕾数为0.921~14.35,平均4.92个,其数量与棉花蕾、花、铃数量减少率和产量损失呈正相关,综合棉铃虫危害和当前高密度棉花种植的生产成本,其防治指标为102粒卵/百株. 相似文献
9.
七八月份是玉米叶螨、水稻灰飞虱、棉铃虫、棉肓蝽发生危害盛期,抓住玉米叶螨、灰飞虱、棉铃虫、棉肓蝽危害盛期进行有效防治是确保玉米、水稻和棉花丰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棉铃虫防治技术①清理田园。拔棉柴及麦收后灭茬能破坏蛹室,提高虫蛹的死亡率。棉铃虫蛹一般分布在距植株2~30厘米范围内,入土深度在2.5~9.0厘米的范围内,拔棉柴后能使部分蛹暴露于地表而被冻死或被 相似文献
11.
一、发生特点,1.棉叶螨。根据近几年棉田调查和实际防治情况来看,棉叶螨在5月上旬可在棉田出现中心株,有螨株率可达到1%-5%,高的可达到7%左右。发生期较前些年提前了7-lO天。单叶螨量可达到8-24头,产卵量大,扩散快。如果在6月下旬得不到有效控制,进入7-8月份,棉花长势旺盛,叶片相互交叉,人机作业频繁,为大面积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近日。农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对外正式公布了2014年一代玉米螟、二代棉铃虫及二代粘虫的发生趋势预报。中国农资传媒及时对相关病虫害发生趋势、规模和时间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第一时间.将谈有效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希望能为有效指导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14.
15.
随着高密度与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使田间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发生了变化。为此,2009~2010年对2团棉花主要虫害与天敌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虫害防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喇叭口期应注意防治病虫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是夏播玉米大喇叭口期,这个阶段应重点防治玉米螟、瑞典蝇、玉米褐斑病,兼治盲蝽象、棉铃虫、蓟马等病虫害。1防治玉米螟兼治盲螬象棉铃虫 相似文献
17.
2017年7月因河南省强对流天气偏多,局部出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致使二代黏虫成虫随下旋气流降落河南省,加之滞留本地的虫源,三代黏虫在河南省多地玉米田发生为害,严重地块每平方米虫量在20~30头。因此,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于2017年7月25日,向全省下发了《关于迅速开展3代黏虫查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务必充分认识三代黏虫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药剂防治是控制棉铃虫为害的主要措施,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把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人工的措施与药剂防治配合运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降低治虫成本,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1.合理间作套种。棉花与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可以控制或减轻棉铃虫的发生。据报道,在棉田每隔10米穴播1行玉米,每667平方米有50~60墩,每墩2~3株,可以改善棉田生态结构,诱集棉铃虫、玉米螟产卵,从而减少棉苗上的落卵量。在棉花畦沟旁栽植少量高粱,可诱集蜘蛛、蚜茧蜂、食蚜蝇、瓢虫、小花蝽等天敌来抑制棉蚜、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和为害。棉花或油菜间种大蒜,大蒜挥发出来的大蒜素具有辛辣气味,可使为害棉花或油菜的蚜虫退避三舍,棉花二代棉铃虫的发生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