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根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及党和政府正确政策的指导。其中,亿万农民以其生生不息的首创精神,牵引着农村改革不断前进;政府的角色则随着农村形势的改变、农民需求的增加,沿着默许—辅助—引导—设计的主线而调整变换。农村改革和发展能够取得成功,是农民群众和政府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省龙口市后店村种植业结构改革过程的调研和访谈发现,土地制度变革和农民主体性因素是影响后店村种植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农民心态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农村人口增多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后店村农民受具体土地政策的影响和"生存理性"的驱动,对于农业生产大致经历了从犹豫不决与彷徨不前到积极参加与安于现状并存再到瞻前顾后与力不从心的发展路径。面对当前农民的消极悲观心态,应科学利用农村的耕地资源,通过建设新型农村合作社,转变农民心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是浙江农业奋发图强、锐意创新的30年。30年的改革发展,浙江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民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并向总体小康的转变,农村发展由落后到富裕并向和谐繁荣转变。浙江农业30年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农业改革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对于谋划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税制改革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均田制破坏后,唐政府开始加大货币税收的力度,进行由税“丁口”向税“资产”过渡的改革,并最终以两税法的税制形式具体下来。新的税收制度加大了农民产业调整的力度,促使农民家庭的经营模式向多样化发展。与此相适应,农民家庭结构为生计也开始向联合家庭转变,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步成为社会流动的财富,并开启了宋代之后的农村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28-231
供给侧改革标志着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向供给方面的转变。农村公共服务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发展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在对地方政府在改革中的责任地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根本症结、策略缺陷、动力阻碍和障碍门槛四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地方政府内部机制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不利影响。根据分析结论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导向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确定,从根本上对我们现行的思维模式和决策视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结合农村改革与发展30年的实践,可以得出如下启示:提高决策群体的认知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强化决策过程的目标集成,提高决策的系统性;优化决策实施的路径选择,促进良性工作机制的形成;健全政策绩效评估机制,提高政策执行力和信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音乐教育教学模式也开始了改革探索历程。艺术教学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音乐教学、美术教学等。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适应社会和教育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哲学思维,不仅可以实现音乐教学的改革,还可以保证音乐教学中整体与局部的良好结合,有效的协调音乐教学中的相关关系,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当前在音乐教学中,哲学思维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理论已经产生,为了更好的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在其教学中将这些理论应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推动音乐教学的改革发展。为此本文针对我国音乐教学的哲学思维,以及实践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现行的政策文本和试点经验出发,窥见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内在逻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遵循着节约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利益、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完善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和法律,厘清政府管理职责;坚持自愿有偿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完善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机制,实现改革效果的行稳致远;整治空心村,盘活宅基地资源;充分利用基层自治,尊重农民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模式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专题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为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任何社会理论和政策应当来源于社会事件和经验,农村改革发展也莫例外。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前三十年的主题就是"分";分田到户,联产承包经营,那么今后一个历史阶段,大概也需要三十年,其主题可能就是"合":村庄整  相似文献   

10.
区晓颖  王丽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841-4844,4847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广泛地保障和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总体上分为5大类:税改性政策、农业生产补贴性政策、生活保障性政策、社会建设政策及基础设施政策。该研究在分析各项政策执行的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不断提高我国支农惠农政策的政策效果,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刘易斯拐点和耕地红线的判断与三农治理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模式的衰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瓦解,粮食安全危机凸现;农地所有权的政府垄断也导致城市化成本过高,阻碍了农民的城市化,形成庞大的伪城市化人群,严重威胁到社会稳定。只有尽快改变以堵为目标的三农治理旧思维,充分利用耕地红线神话破产、刘易斯拐点到来的历史新机遇,进行深刻的农地制度改革,我们才能实现农地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的城市化成本,减少伪城市化人口,缓解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危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代办站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从目前的改革实践来看,农村信用代办站制度的改革存在不少的缺陷,特别是没有从为农服务和长远的竞争角度来充分考虑。因此,文章认为,完全撤消信用代办站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撤消信用代办站组建信用联站也存在一些缺陷。可行的改革措施是搞好现有信用代办站的优化整合以维持一个完整的网络、组建信用中心站来预备将来的竞争以及加强信用代办站的风险管理来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3.
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是当前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加快推进国有种子企业的改制步伐,建立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做好种业服务,保障农业用种,以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新兴产业是应用现代技术建立起来的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科技产品和服务以及突破农业传统功能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农业产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生态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了首都经济圈中的廊坊市农业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独特优势及问题。确定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等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以及应遵循的经验借鉴与结合实际、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发展对策,以加快实现廊坊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加速推进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要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农业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这两个根本,加快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决策,它对于规范农村收入分配制度,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减轻农民负担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与此同时,农村税费改革也给脆弱的基层政府财政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于基层政府债务问题的影响更为明显。对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债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税费改革对于农业型与非农业型乡镇债务的影响机理、影响途径及影响程度均存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戚中美  陈明华 《农技服务》2010,27(11):1528-1529,1536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我党有关新农村建设理论及国情省情的实际状态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来源。并从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与农产品深加工、继续推行农村基础教育改革4个方面回顾总结了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点。农村“三变”改 革,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推进“三变”改革不但能够破解当前“三农”发 展瓶颈,还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云长期主持我国财经工作,有着丰富的农业税收思想。他重视农业税的职能作用;主张轻税政策,减轻民负;强调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并严格农业税收征管,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陈云的农业税思想,对于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全面发展,推动广大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主体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者.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关键要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根据云浮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1000个农户家庭的调查,可知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着经费不足、多部门管理、师资力量不足、立法滞后等问题.完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要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加快制定现代职业农民的职业标准,根据现代职业农民的需求选择培训内容,加大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