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树木腐烂病在新疆主林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在调查了新疆阿克苏、和田、伊犁、喀什和库尔勒等地区苹果树、核桃树和杨树3种林果腐烂病田间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14个样本点的样品进行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各样本点3种林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腐烂病发生,分离鉴定结果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主要为Valsa mali var.mali(分离频率为64.5%),其次是V.mali var.pyri(25.8%)、V.malicola(3.2%)和V.nivea(6.5%);引起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V.sordida(分离频率为83.3%和96%)和V.nivea(分离频率为16.7%和4%)。离体枝条及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果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感染原寄主。引起新疆部分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alsa mali var.mali,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sordida。同时,基于实际生产中存在感病枯死杨树枝干作为苹果园、核桃园树体支撑木的现象,推测3种林果腐烂病菌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Identification of tuber rot pathogen on Stachys sieboldii Miq. was carried out with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for the first time. Though the observation of morphology and color of the colonies,morphology of macroconidia, microconidia and chlamydospores, it was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as Fusarium oxysporum. The fungus DNA was amplified by PCR with the universal primers of fungal rDNA ITS1 and ITS4, and sequenced. The sequencing results were logged in GenBank to BLAST, and all of the molecular detections and morphologic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was F. oxysporum. 相似文献
3.
4.
5.
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研究证明,它与苹果黑腐皮壳的内子座形态相同,但与外子座形态、菌落色泽、质地、结构、酯酶同工酶谱及寄主反应等均有明显差异。室外人工交互接种,均不发病。室内交互接种均发病,病斑再分离培养所得菌株再测定,上述性状皆不因寄主不同而变异,有明显的稳定性。因此,梨树腐烂病病原菌是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的一个新变种——苹果黑腐皮壳梨变种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 var.pyriY.J.Lu.var.nov.。 相似文献
6.
在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区种植的朝鲜蓟(Cynara scolumus L.)上发现了一种新的病害,其症状表现为地上部分从外层叶片开始逐步枯萎,随后根部和主茎杆的髓部腐烂变褐,最后整株枯萎。从田间感病朝鲜蓟茎杆的病健交界处用NA培养基分离,获得10个菌株,分别指定为HNXDT001~010,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观察和细菌学特征分析,同时对HNXDT002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系列菌株在NA培养基上均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稍突起,有光泽,半透明。在显微镜下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具有2~8根周生鞭毛,革兰氏阴性。10个菌株通过针刺法接种均可导致朝鲜蓟茎杆、胡萝卜、辣椒、白菜、土豆、番茄和莴苣茎杆软腐,经科赫法则验证为致病病原菌。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和果胶酶基因片段测序(分别用16S rDNA通用引物16SF/16SR和果胶酶基因引物Y1/Y2扩增)与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JF721958)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菌株ATCC15713 (GenBank Accession No. U80197)序列同源性高达99%;果胶酶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JF721960)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PC1菌株(GenBank Accession No. CP001657)序列同源性为93%。结果表明:朝鲜蓟细菌性根茎腐烂病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 相似文献
7.
8.
河南省一例西瓜果实腐烂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营养丰富、甘味多汁、清爽解渴,堪称“夏季水果之王”.我国西瓜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西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连作重茬,导致西瓜病害日益加重,严重制约西瓜产业的发展[1].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Berk.&Mont.)Arx]引起的西瓜腐烂病几乎在世界各瓜区均有发生,一旦发病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2].以往对炭疽病病原的分类、鉴定,主要是基于形态学特性、致病性测定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百合鳞茎斑点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年在浙江湖州市和杭州市采集得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鳞茎有褐色斑点的标本104份,分离出纯菌株108个。鉴定为2个镰刀菌种:Fusarium solani(Mart.)Sacc. 和F. oxysporum Schlecht. F. solani出现频率84.3%,占优势.田间调查和接种试验证明F.solani是百合鳞茎褐色斑点病主要致病菌。在20种植物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F.solani对百合有专化性,因此鉴定其病原菌为茄病镰孢一个新专化型:Fusarium solajni f. sp.lilii Wang.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甘薯爪哇黑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薯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之一。2013年我们从广东湛江采集的甘薯中,发现病薯薯块由两端向中间变黑变硬,切开发病薯块,在伤口处会逐渐长出黑色或灰色的菌丝。发病薯块室内放置30d后表面龟裂,裂口处有大量的黑色粉末溢出,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褐色有隔膜孢子。经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依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及β-tubulin基因序列,确定该病害为甘薯爪哇黑腐病,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致病性测定发现该病具有较强致病性,对于贮藏期甘薯具有较大威胁。这是国内首次对该病进行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15.
近几年,根腐病在我国花椒产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花椒的产量和质量。为明确引起花椒根腐病的病原,本研究从陕西省凤县花椒示范基地采集花椒根腐病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致病性检验获得花椒根腐病菌。通过对花椒根腐病菌的形态学观察及ITS、 β-tubulin和TEF1-α序列分析,将花椒根腐病菌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杀菌剂室内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选用的十种杀菌剂对F. solani的菌落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6%丙唑·多菌灵悬乳剂、30%苯甲·丙环唑悬乳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花椒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分别为0.48、0.66、1.40和1.61 mg·L-1。本研究结果为花椒根腐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江苏宜兴黄葵主产区发生的黄葵茎腐病,通过分离黄葵植株不同部位(根、茎、叶)以及根际土壤、根围土壤的微生物,经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进化分析构建了黄葵不同生态位的微生物物种系统发育树,对其种类和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菌优势类群为芽胞杆菌,而真菌无明显优势类群。同时,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了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株的致病性,确定了菌株F28可引起黄葵茎腐病,经ITS分子进化分析及形态学观察,将其鉴定为变紫青霉Penicillium sanguineum。 相似文献
18.
魔芋 (Amorphophallus spp.) 是我国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2016~2018年在云南省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珠芽魔芋新病害,症状表现为茎秆或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茎秆软化下垂,根部及球茎腐烂变褐,甚至整株倒伏。根据病害发病症状,并通过菌落形状、致病性测定、Biolog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在LB培养基上菌落呈近圆形,中央隆起,淡奶油色,质地均匀,表面光滑发亮;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菌体形态呈短杆状,周生鞭毛,两端稍钝圆;基于16S rDNA扩增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与已报道的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 strain CL1904-3 (MK875007) 相似性达99%以上,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与P. aroidearum菌株亲缘关系最近,Biolog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均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软腐果胶杆菌 (P. aroidearum)。这是我国首次报道由P. aroidearum引起的珠芽魔芋软腐病害。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该病害的认识,为其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设施大棚内的辣椒上普遍发生根腐症状,为了明确该病的病原及其防治药剂,对不同辣椒产区的该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筛选防治该病的药剂。结果表明: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测定结果,将该病病原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Leonion,因此将这种造成根腐症状的病害定名为辣椒根腐型疫病;供试的10种杀菌剂中,25%烯肟菌酯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是防治辣椒根腐型疫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分布特点,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贵州主要魔芋种植区软腐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 对icdA, mdh, mtlD, proA, rpoS 等5个管家基因进行了扩增?序列测定, 分别用单基因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对病菌进行鉴定, 同时采用组织块接种方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通过组织分离法共分离魔芋软腐病菌株47株; 采用5个管家基因进行分子鉴定, 将病菌分别鉴定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方中达迪基氏菌Dickeya fangzhongdai 3个种,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为贵州魔芋软腐病主要致病菌, 占分离菌株的70%, 广泛分布在多个地区; 其次为方中达迪基氏菌D. fangzhongdai, 占分离菌株的28%, 也普遍存在于贵州各魔芋种植区; 胡萝卜果胶杆菌P. carotovorum最少, 占分离菌株的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 菌株间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海芋果胶杆菌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较大, 低?中?高致病力菌株都有, 方中达迪基氏菌差异较小, 仅有中?高致病力菌株?本研究确定了贵州魔芋软腐病菌种类?致病力及在贵州的分布特点, 首次报道了海芋果胶杆菌?方中达迪基氏菌是贵州魔芋软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进一步加深了对魔芋软腐病及其发生流行的认识, 为软腐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