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瓜性别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黄瓜性别特异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连锁研究。共选用30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按BSA法对黄瓜性别表型分离群体进行PCR扩增,筛选出5个在全雌和弱雌株基因池(gene pool)中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单株检测表明,引物B11具有全雌特异性,在检测的大多数全雌性单株中均可扩增出一条约1000bp的特征带。而在雌雄同株的单株中则未见。因此,将该全雌性特异的片段命名为B11-1000。该标记的获得为黄瓜性别特异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奠定了基础。另外,以ACC合酶基因(CSACS1)特异引物检测分离群体单株,发现该酶基因存在于所有性型的单株中,不具有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以甘蓝型油菜恢复系CP015和不育系77A构建的F2群体为供试材料,运用RAPD,SSR和AFLP 3种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油菜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和图谱定位。在260条RAPD引物、185对SSR引物、58对AFLP引物中,在两亲本间筛选多态性高的RAPD引物121条,SSR引物128对,AFLP引物组合26对,进一步通过BSA法筛选,获得了与甘蓝型油菜恢复基因Rf连锁的1个RAPD标记S1009-750和1个AFLP标记E5M11-150,标记与基因Rf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9cM和8.6cM。  相似文献   

3.
黄瓜成熟瓜网纹基因H遗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无网纹是黄瓜果实生理成熟后的重要表型性状之一,对其控制基因进行遗传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网纹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成熟瓜无网纹黄瓜自交系 PI205996(P1)和成熟瓜有网纹自交系 PI263079(P2)为亲本构建不同遗传群体,进行网纹性状遗传分析。以包含23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SA)法和2 112对SSR引物进行SSR分析,采用 JoinMap 4.0 作图软件和 MapInspect 软件构建成熟瓜网纹基因的SSR连锁群,并完成其染色体的初步定位。结合9 930黄瓜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115份核心种质重测序结果,利用Primer6.0 软件开发设计新标记,对初步定位区域进行标记加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相关信息对定位区域进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黄瓜成熟瓜有网纹自交系 PI263079的有网纹性状是由显性单基因(H)控制的,有网纹对无网纹为显性。从2 11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5对在亲本间表现出多态性的引物,多态率为12.1%。利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对有网纹和无网纹各7个单株DNA进行分析,筛选获得了9对与H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将H初步定位在黄瓜5号染色体(Chr.5)上,侧翼标记分别为SSR13006和CSWCT-17,遗传距离分别为3.6 cM 和8.2 cM。根据初步定位区域的序列信息,设计合成了97对新的SSR引物,其中4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出多态,多态率为4.1%。利用这4对新的多态性SSR引物对亲本和F2群体的DNA 进行分析,最终构建了一张包含13个SSR标记的H分子标记连锁群,获得了与H最近的侧翼标记SSR13006和SSRH-90,遗传距离分别为3.6 cM 和1.7 cM。利用黄瓜全基因组测序提供的基因预测和注释结果,发现基因H所在区段的物理距离为297.7 kb,存在29个候选基因。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推测Csa5G591790是与成熟瓜网纹形成相关性较大的候选基因。【结论】黄瓜自交系PI263079的成熟瓜有网纹性状由显性单基因H控制,该基因位于黄瓜第5号染色体长臂的297.7 kb区段内,侧翼标记分别为SSR13006 和SSRH-90,遗传距离分别为3.6 cM 和1.7 cM。本研究为H 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黄瓜成熟瓜网纹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黄瓜Gl基因的初步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瓜有毛野生类型S06(GlGl)和无毛突变体(glgl)作为亲本,对其后代F1和F2进行遗传分析.在F1代中,叶片均表现有毛,有毛为显性;F2代出现有毛无毛分离,比例经χ2检测差异不显著,符合孟德尔遗传3:1比例.表明黄瓜的有毛无毛性状由一对核基因控制,有毛性状(Gl)对无毛性状(gf)为显性.用SRAP标记结合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进行黄瓜果刺形成基因定位.利用16条正向引物和22条反向引物(共352个组合)进行多态性筛选,找到2个与Gl基因连锁的显性标记分别是ME6EM5和ME230D15,均位于Gl位点同一侧,与Gl的连锁距离分别为3.6 cM和12.9 cM.  相似文献   

5.
黄瓜品种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技术对22个具有广泛遗传基础的黄瓜品种进行了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从24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条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27条引物共扩增出163条带谱,其中多态性带70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43.10%.9条RAPD引物产生的12个特异性标记可以单一地鉴别9个品种,利用不同引物的组合可将其他品种鉴别出来.通过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当GSC=0.688 8时,可将22个黄瓜品种分为4个群.22个品种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 0.800 4,说明黄瓜的遗传变异较低,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6.
根据黄瓜性别控制基因CsACS1G、CsACS1及BCAT基因DNA差异序列,设计CsACS1G基因特异标记引物G1/G2,采用碱处理法,快速提取黄瓜品种WI1983G、95、98-17、S-2-98及95×WI1983G的F1、F2群体植株D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为了验证特异引物对检测CsACS1G基因的准确性,在黄瓜开花期间进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以快速提取的黄瓜DNA为PCR模板,特异引物G1/G2能稳定、准确扩增出CsACS1G基因特异片段,电泳检测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重要的蔬菜栽培作物,其雌花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黄瓜产量。目前优良的黄瓜品种都具备全雌性或强雌性特征,全雌性也是黄瓜优势育种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黄瓜性别表现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从表型上进行全雌性基因的选择效率不高。然而,借助与目的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能直接从基因型上对后代单株进行选择,准确率高,能够在苗期进行性型鉴定,从而大大地提高育种效率。以全雌品系240-1-2-2-3-1自交系和弱雌品系3-5-1-3-2-1-1-1-1-2及其F1、F2、BC1P1和BC1P2世代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鉴定和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性别表达由寡基因控制,并受到一些背景基因的修饰;黄瓜全雌性相关基因遗传模型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利用PCR技术和SSR分子标记方法,通过亲本、F2全雌和全雄基因池筛选,从699对SSR引物组合中获得稳定的多态性引物组合2对,即CSWCT25和SSR18956;经回收、测序,特异片段全长分别为331bp和145bp,与黄瓜全雌性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7.7cM和6.8cM,均可用于黄瓜全雌系品种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8.
对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体克2号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和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体克2号对条中32号生理小种的的抗性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RAPD分析筛选出重复性强、在抗病亲本和抗性基因池稳定出现的特异DNA片段2个,即引物S369的扩增片段和引物S1397的扩增片段,其长度分别约为770bp和1400bp。利用Mapmaker3.0对引物S369扩增出来的特异片段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分析,该多态性差异与目的基因的连锁距离为10.4cM。  相似文献   

9.
RAPD分子标记在蜜蜂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RAPD分子标记在蜜蜂遗传育种中得到较广泛应用 .利用 RAPD分子遗传标记 ,估测蜜蜂性别决定位点 (x)与低幼虫存活率位点的标记序列位置 (STS)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1 .6c M;构建了蜜蜂 (Apismellifera)遗传连锁图 ,确定了蜜蜂性基因位点 (x)、黑色体色基因位点 (blk)、苹果酸脱氢酶 (Mdh-1 )位点分别位于第 3、6、1 8个连锁群 ;确定了影响蜜蜂采粉、报警信息素水平、螫刺行为和体长等数量性状的基因座位 ;筛选出 5种引物 ,这些引物所扩增的 RAPD标记可作为鉴别欧洲蜜蜂和非洲蜜蜂 (A. mellifera L.)的分子标记 .蜜蜂高产性状 RAPD标记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0.
小麦矮秆新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矮秆易位系山农31504-1和高秆种质系山农298为材料,利用BSA法对矮秆基因进行了RAPD标记。从300个十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引物S152可在矮秆DNA池中扩增出特征带。利用100株F_2单株进行连锁分析表明,引物S152扩增的RAPD标记与矮秆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10.73±3.31cM。该标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为矮秆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