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时域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针叶材内松脂弛豫特性分析与其含量快速检测,以推进该技术在木材科研与工业领域的应用。以马尾松和辐射松两种针叶材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对气干后的试样进行时域核磁共振T_2弛豫检测,其后将试样真空干燥处理排除水分,再次进行T_2弛豫检测,获得木材试样内松脂的T_2弛豫分布。检测一定数量真空干燥后的试样,再对其进行乙醚抽提,获得试样内松脂质量,将试样反演峰面积和松脂质量进行回归拟合。结果表明,真空干燥后马尾松与辐射松试样内松脂T_2弛豫分布呈现4~5个特征峰,其弛豫分布区间较宽,基本涵盖了0.01~200 ms范围区域。结合两个树种木材解剖构造特性可定性认为T_2弛豫时间大于10 ms的特征峰来源于树脂道内松脂,小于10 ms的特征峰是由于松脂进入树脂道及其周边管胞壁内产生。试样内松脂T_2反演峰面积与松脂质量经回归拟合后呈高度线性关系,拟合度高于98%。通过核磁共振法计算得到的松脂含量与溶剂抽提法测定结果平均偏差较小。研究结果明确了两种针叶材内松脂T_2弛豫分布特性,结合木材解剖构造特性确定了其与特征峰的对应关系,同时建立了松脂弛豫信号与其质量关系,该技术可用于针叶材内松脂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对10年生(胸径16 cm以上)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进行1年的下降式采脂,采用定株、定时收获的观测方法,分析气温、降雨和坡位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气温显著正相关,松脂产量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大幅度降温容易导致松脂大幅减产;降雨对马尾松月产脂量影响不显著;松脂产量随坡位下降整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认为,采脂生产活动适宜在春夏季大幅降温天气结束后、秋冬季大幅降温天气出现前开展,以减少采割面损失,延长采脂年数,提高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化学采脂的方法,来刺激树脂道,延长松脂分泌时间,以提高松脂产量。但是,要提高松脂产量,不仅要有先进的采脂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从营林措施上创造有利因素,使松树有充分的活力,加速松脂的形成和旺盛的松脂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土贡种源纯林与混交林生长量和产脂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西土贡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源人工成熟纯林和混交林于2007年和2008年进行连续2年采脂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年均生长指标均高于马尾松纯林,且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马尾松混交林松脂产量大于纯林,但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混交林与纯林各年产脂力和矫正产脂力无显著差异;胸径和松脂产量关系最为紧密,其次为树高和树冠比,而与枝下高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了马尾松、黑松、黄松的形态、解剖及叶绿素含量差异。发现黄松的针叶最长;针叶每厘米长鲜重及枝条顶芽色泽接近马尾松,针叶横断面长宽比接近黑松;针叶硬度介于两松之间。黄松针叶黄绿色,其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及B均明显低于马尾松或黑松。黄松针叶树脂道数超过马尾松或黑松,叶内2个维管束的排列方式,针叶树脂道中生性及气孔带数目均与黑松相似,针叶色泽与黑松×马尾松的人工杂种(日本的和华松)相似。由于上述特征,黄松为杂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松脂产量的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其中有7个因子对松脂产量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高产脂林的定向培育和主要采割松脂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西林业科技》1994,(3):116-119
为研究杉木地理种源的针叶组织结构变异,进行了叶厚,树脂道,气孔数,气孔长4因子的显微观测,结果表明:针叶组织解剖因子受气候因子与产地经纬度的影响大于遗传基因的影响,叶厚,气孔数及树脂道数随年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对湿度较大,1月平均气温较低地区叶质较厚,在相对湿度较大地区的种源,气孔数较少。而气孔长度变长,幼林期气孔数气孔长呈负相关,叶厚与树脂道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泾县近几年大量引种栽培国外松,其面积已达12万亩。国外松具有木材和松脂两种资源。目前,我国松脂产量仅能满足国内2/3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国外松采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影响松脂产量的主要自然因素1.树龄和树干的直径。一般树龄越大,树木越接近成熟,所形成的松脂越多,产脂量越高。树木直径越大,树脂道数量及总容积也随之增加,形成松脂的能力也增强。适于采脂的松树,胸径应在18cm以上,但施行间伐的林木除外。胸径太小,不仅产脂量低,还会影响树木生长。2.树木生长状况。松树的冠幅扩张大,枝叶茂盛翠绿,生长旺盛,针叶长,其产脂量较大。故边缘木和孤立木产脂量较高,疏林采脂工效低,经济上不合算。采脂林分最适宜的郁闭度是0.5。生长在养分充足、肥沃立地上的松树,产脂量高于干燥贫瘠立地上的松树;针阔叶混交林中松树产脂量比纯林的高,因为阔叶树的枯枝落叶改善了林分土壤养分条件。3.空气湿度。松树体内含水分愈多,则泌脂细胞渗透吸水愈快,当割破树脂道时,排脂速度加快。但松树体内含水量取决于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多少。所以,空气湿度大和土壤水分充足时有利于采脂。4.气温。10℃以上即可采脂,但最适宜气温为20~30℃。春季气温低,树木生...  相似文献   

9.
影响松脂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松脂产量的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其中有7个因子对松脂产量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高产脂林的定向培育和主要采割松脂枝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脂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林化产品之一,马尾松是采脂的主要树种之一, 调查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生态各因子关系密切,其中气温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 大,产脂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降低而减少。降雨、土壤、地形、湿度、气压诸因 子对产脂量也有影响,一般要与气温相结合。生态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作用 是综合的,气温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在福建省马尾松无论是面积,还是蓄积均占优势。马尾松的木材是造纸与“三板”工业的主要原料,也是基建、交通、矿山的重要用材,其树脂——松脂也是林产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马尾松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尾松防御松材线虫病过程中针叶内一些信号分子的变化规律,为阐明马尾松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严格程序选育的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1、3、7、15、30天时针叶内H2O2、O-·2、NO和Ca2+等信号分子含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接种松材线虫后,易感马尾松体不同部位均检测到大量松材线虫,而高抗马尾松体内未发现松材线虫。在接种后第1、3和7天,高抗与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显著升高;但高抗马尾松在接种后15天,针叶内H2O2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仍继续升高,在接种后30天,易感马尾松针叶内H2O2含量约为高抗马尾松的1.77倍。高抗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1~15天也显著升高,高抗与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变化趋势一致;接种后30天,高抗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较前期显著下降,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O-·2含量仍继续增加。高抗马尾松针叶内NO含量在接种松材线后1~15天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在接种后30天才显著高于对照。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每个时间点,针叶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高抗马尾松。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Ca2+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升-降-升-降"趋势,但高抗马尾松除在接种后第1、15天针叶内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易感马尾松外,其他时间点皆保持在正常水平,而易感马尾松针叶内Ca2+含量在任何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H2O2、O-·2和Ca2+均迅速升高,作为信号分子诱导防卫反应,且高抗马尾松能有效控制其在体内的含量,最终恢复到正常生理代谢水平,而易感马尾松不能有效控制,多余的ROS和Ca2+会对植株产生毒害。接种松材线虫后高抗马尾松针叶内NO含量在体内的变化基本不明显,但易感马尾松体针叶内内在每个时间点均积累了过多的NO,不利于植株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一种人人皆知的速生快长适应性极强的造林绿化先锋树种。在广西各地,马尾松举目可见,在利用上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可采割松脂和利用木材。其实,马尾松全身都是宝,它的叶、花、果、皮和树根都可利用,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叶——马尾松针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CO_2放出 O_2,释放萜烯类挥发物。每公斤松针叶含胡罗卜素291.87毫克,叶绿素1840毫克,含蛋白质12.2%、粗脂肪13.5%、维生素16.2%、钙0.84%、磷  相似文献   

14.
国外松采脂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年生松类林木的采脂试验表明,湿地松的松脂产量为马尾松的2.47倍,大炬松为马尾松的1.22倍。通过施用增脂剂,湿地松增加松脂产量37.8%,火炬松增加44.4%,马尾松增加23.5%。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松脂生产树种,占我国松脂产量的90%以上,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通过总结和分析我国马尾松高产脂性状改良,提出今后中长期发展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定时、定株收获的方法,研究了马尾松采脂林4种保留密度及16种施肥组合对产脂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松脂产量差异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松脂产量也随之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单株平均年松脂产量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初步认定培育马尾松高产脂林保留密度C—D(750~900株.hm-2)较适合;在中等立地,施肥能有效增加松脂产量,不同施肥组合的松脂产量存在明显差异。较理想的3个施肥组合是:N250 g/株+P 500 g/株、P 1 000 g/株+K 300 g/株和N 250 g/株+K 150 g/株。同时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对松脂年产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松突圆蚧为害与马尾松松脂损失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受松突圆蚧为害的马尾松林的营养器官,针叶枯黄率与松脂损失量的研究,并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针叶枯黄率与松脂损失率呈正相关关系,并有随着针叶枯黄率的增大,松脂损失量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杉枞是当地群众因它的干形、材质与杉木相似而取名。1977年春我们将该树标本寄到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经叶培忠教授鉴定,认为是黄山松和马尾松的一个自然杂种。杉枞与亲本比较:杉枞的针叶较马尾松粗短,较黄山松细长,针叶数似马尾松,为二针和三针一束;树脂道似黄山松,为中生的(马尾松为边生)。球果着生状况均为倒悬的,黄山松和马尾松则少有这种情况(见图)。杉枞的树皮颜色也较马尾松和黄山松浅,是灰色的。杉枞的这些特征使我们很容易地把它和亲本区别开。杉枞在分布区内呈团状分布于海拔350—  相似文献   

19.
与其它树种不同,马尾松松脂含量高,泌脂性强。松脂在伤口的泌结能破坏细胞组织的活性,影响愈合组织的形成。因此,要提高马尾松的嫁接成活率,在选用嫁接时期、方法、部位及其它辅助措施时,都必须考虑有助于避开、减少或消除松脂对嫁接成活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分析接种前后松脂化学组分的变化,为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浙江省临海市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提取接种前和接种松材线虫1、7、15 d的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的松脂组分,分析各松脂组分含量及动态变化;利用松脂内所得有效萜类对松材线虫实施外源处理,测定松材线虫存活率。[结果]从不同砧木(马尾松砧木和湿地松砧木)、不同抗性(高抗和易感)马尾松中检出19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水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含量较高。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马尾松砧木中β-月桂烯含量显著高于湿地松砧木(p<0.05);接种松材线虫7 d与15 d时上述组分含量在不同砧木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抗性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龙脑、长叶烯、α-石竹烯、反式-β-金合欢烯和新枞酸含量在接种松材线虫后变化规律不同,接种松材线虫1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和β-蒎烯含量显著高于易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7 d时高抗马尾松中α-蒎烯、β-蒎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