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稻田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笔者于2007年在盘锦市坝墙子镇进行了稻田河蟹、泥鳅鱼的混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姜增华  丛宁 《内陆水产》1996,22(4):23-24
池塘虾蟹混养高产高效技术罗氏沼虾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池塘养殖一般采用单养和鱼虾混养的方式,与河蟹混养的报导甚少。1995年,我们进行了罗氏沼虾与河蟹混养的试验,获得每667m2产罗氏沼虾101kg,河蟹17.6kg的产量,每667m2纯利4514...  相似文献   

3.
2003年我们在凌海市建业乡利用15亩稻田作黄颡鱼与河蟹混养试验,获得成功,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河蟹是一种高蛋白富营养的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河蟹学名中华绒螫蟹,行两栖生活,脱壳生长,喜居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上的洞穴及石砾、水草丛中,稻田是河蟹的理想生活场所,发展稻田鱼蟹混养是一项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1994年我站在全县进行11.02公顷稻田鱼蟹混养试验,共产蟹4944.1公斤,产鱼5529.3公斤,产稻68764.8公斤,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河蟹混养一般采用蟹虾、蟹虾鱼混养较多,但河蟹与鳜鱼混养的报道甚少。为了探索河蟹混养的新途径,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2000年我们对张家港市南沙镇马桥村1.4公顷的低洼低产稻田经过提沟式改造,进行了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 饲养条件1.1 生产条件a.提沟田块:试验提沟田块面积为1.4公顷,利用低洼低产水稻田加高田埂,同时中间开挖宽10米,深60厘米的提沟,田块四周加高田埂60厘米,保证养殖期间提沟水深能达到1米以上,提沟之处的水域保持水深30~40厘米,这样可以在浅水区域内种植茭…  相似文献   

6.
刘勃 《科学养鱼》2000,(7):23-24
我们在1999年进行了稻田养虾、稻田虾蟹混养技术的试验 ,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养殖稻田的准备1.稻田选择 :选择点1、2、3采取稻田养虾模式 ,点4~9采取稻田虾蟹混养模式。2.田间工程 :在田块四周开挖深0.8~1米、宽3米的环沟 ,坡比为1∶2.5 ;在田块中央开挖深0.8米、宽2米田间沟 ,呈“ ”或“ #” ,坡度为1∶2。在田块进水口开挖深1~1.2米、宽3~4米、长10~15米的暂养池 ,坡比为1∶2.5 ,挖土面积为稻田面积的20 %左右 ,所挖土方用于加宽、加高、加固埂圩。3.防逃设施 :稻田虾蟹混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青虾池塘混养技术包括青虾河蟹混养、青虾鱼类混养、青虾鱼种混养、青虾南美白对虾或罗氏沼虾混养等多种模式。青虾与河蟹生活习性、环境条件要求相近,为两者混养提供了条件,因此青虾河蟹混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多年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建立了以河蟹为主的青虾河蟹混养技术,在此基础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又建立了以青虾为主的青虾河蟹混养模式,进一步推动了青虾河蟹混养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河蟹池混养青虾,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资源,填补河蟹池生态空白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池塘养殖经济效益。为进一步研究河蟹池混养青虾不同密度的生长性能,2011年我们开展了河蟹池混养"太湖1号"青虾不同密度生长对比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青虾的市场价格持续稳定在高位,利用河蟹养殖池塘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为此,2015年我们适时调整养殖模式,利用河蟹与虾的相同生活习性,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开展了"前期混养青虾、后期混养罗氏沼虾"与全程混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对比,试验表明,两种模式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怎样解决稻田养蟹中水稻的用药及施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长江口是我国天然蟹苗的重点产区。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发展河蟹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崇明县的河蟹养殖方式多种多样,稻田养蟹是其中一种。该县稻田养蟹的面积高达1467hm2。然而,在进行稻田养蟹时普遍存在着重养蟹,轻种稻的现象,“稻田养蟹”已名不符实。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稻栽培过程中农药、肥料的使用与河蟹的正常生长之间存在着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近年来,我们对水稻所用的7种农药及3种肥料在实验室和试验点进行了河蟹耐药试验,从中筛选出一部分既能治疗水稻病虫害又不影响河蟹正常生…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大规格优质河蟹与名贵鱼类混养技术推广",在围田提水水面中采取了"河蟹+鳜鱼、河蟹+黄颡鱼、河蟹+翘嘴红舶"三种生态混养模式,推广试验总面积194.6公顷,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余燕  吴小成 《水产养殖》2010,31(8):44-44
<正>河蟹"抖抖病"对河蟹养殖危害极大,该病发病较快,死亡率高,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2~3 d。河蟹养殖形式较多,发病原因各异。但池塘单养、池塘中水草栽种不足的鱼蟹混养塘发病率较高,相对损失亦较大,稻田养殖、河沟养殖发病率较低。河蟹"抖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我们在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管理区西片渔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梭鱼混养试验,经过精心饲养管理,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6,23(7):12-13
随着河蟹价格下跌,河蟹养殖比较效益逐年下降。为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探索养殖新模式,2004年我们进行了河蟹与鳜混养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试验面积86.7hm2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殖罗氏沼虾一般采用单养和虾鱼混养,与河蟹混养的报导甚少,为探索新的养殖途径,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1995年我们在高邮市菱塘水产养殖场进行罗氏沼虾、河蟹及鲢、镛鱼混养试验,每0.0667公顷(亩)产罗氏诏虾105公斤,河蟹18.3公斤、鲢鳙鱼43.8公斤,毛收入5813元,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蟹池混养名贵鱼类三种模式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于2004年在盐城市盐都区北龙港镇水产养殖场进行。采取了大规格优质河蟹与名贵鱼类混养,(河蟹 鳜鱼、河蟹 黄颡鱼和河蟹 翘嘴鲌)3种养殖模式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黄河滩盐碱地丰富的莲菜地资源,2018年在莲菜地进行了小龙虾和河蟹生态混养试验,并对混养模式方法及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莲菜地混养小龙虾和河蟹成活率分别达到了65.6%和63.7%,经济效益相比套养河蟹提高了37.8%,相比套养小龙虾提高了28.9%,相比单独种藕提高了159.5%.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8.
潘海军 《河北渔业》2006,(12):34-34,36
2005年我们在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管理区西片渔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梭鱼混养试验,经过精心饲养管理,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潘云俊  朱观平 《水产养殖》2012,33(11):31-32
为充分利用水面资源,提高蟹池综合养殖经济效益,在河蟹池套养青虾的基础上,增加青虾放养量,提高青虾产量,实施河蟹、青虾混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为此在南京市禄口街道黄令养殖场陈全圣养殖户的河蟹养殖基地开展了混养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20.
湖泊围栏蟹鱼混养技术李勤福,顾志华(江苏省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近年来江河由于围提筑闸,阻隔了河蟹洄游的通道,加之河蟹的捕捞强度过大等原因,使河蟹资源日趋贫乏。为此,199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太湖围栏蟹鱼混养试验。现将1992年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