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澳大利亚巨桉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巨桉是一种速生高产、生产周期短的造纸工业原料林树种。从澳大利亚引进巨桉 32个种源、139个家系种子进行试验 ,造林成活率达 96 4% ,4年生保存率达 89% ,平均树高 12 6 9m ,平均胸径 12 8cm ,最好单株树高 2 0 6m ,胸径2 1 4cm。 32个种源中 31个年均高生长超 3m ,30个种源年平均胸径生长超 3cm。 139个家系中 134个家系平均高生长超3m ,占总家系的 96 4% ,133个家系年均胸径生长超 3cm ,占总家系的 95 7%。  相似文献   

2.
邓恩桉种源和家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邓恩桉5个种源和100个家系被桂林地区林科所引种试验,经过50年对生长量,适应性观测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邓恩桉16894、15956为桂林地区优良种源。邓恩桉家系以29号、13号、8号生长最佳,4年2个月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O.0600-0.0699 m~3有22个家系,在0.0500-0.0599m~3有40个家系,在0.0400-0.0499m~3有12个家系,73号家系最差仅0.0300m~3。该林分5个月生幼林时安全渡过-4℃低温,冰冻持续5天之久恶劣天气。这为在桂林地区建立邓恩桉基因基地和初级实生种子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桂北发展桉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邓恩桉原产澳大利亚南纬28℃~30℃,1984年桂林地区林科所曾引种了邓恩桉83014号,发现该树种生长快,六年生树高20.7米,胸径20.9厘米,并能安全度过—4℃低温,具有很好的抗寒性能,是桂林引种较成功的树种之一。为了进一步检验邓恩桉种源间的差异,经广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与澳大利亚种子中心联系,桂林地区林科所获得五个邓恩桉种源引种试验。经三年零二个月试验,已明显看出16894、15956号两种源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干形通直,优于其他种源,被认为是目前有苗头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优良遗传材料,对6年生邓恩桉种源试验林的适应性及生长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保存率为52.56%,各种源的整体适应能力差异显著;试验林平均树高为18.3 m,平均胸径为16.4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187 5 m3,各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3个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单株水平上受中等强度以下遗传控制。构建多性状综合指数方程,按照标准选出3个优良种源及75个优良单株,其中优良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89%、3.98%、9.11%,优良单株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66%、8.56%、16.01%,选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建瓯市丘陵山地引种邓恩桉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北的建瓯市3种不同坡位丘陵山地引种邓恩桉,结果表明:邓恩桉适应性和速生性较强,邓恩桉可耐-4℃的短暂低温严寒。造林当年的平均树高达3.1 m,8年生邓恩桉生长平均树高、胸径分别为9.5 m和10.3 cm,达到福建省一般产区桉树速丰林标准。3种试验处理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2.6%以上。8年生时,不同坡位对邓恩桉成活率与保存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林分保存率达到85.7%~88.2%,不同海拔(坡位)造林对当年生邓恩桉树高、胸径及8年生胸径、蓄积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对8年生树高的影响差异显著,海拔200m以下的中下坡引种邓恩桉较速生。  相似文献   

6.
邓恩桉(E·dunnii)原产澳大利亚南纬28°-30°的新南威尔士州东北角及昆士兰州南部,其木材为良好的纸装材,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桂林市林科所于1981年引种的邓恩柱,经测定多.5年生林分平均树高15.09米,平均胸径13.04厘米。为了进一步检验邓恩柱种源和家系间的差异,该所于1991年又进行了5个种源和100个家系试验,经多年试验观测,已筛选出速生耐寒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22个,年平均生长量达到1.3-1.5m3/亩以上,在5个月生幼林时安全渡过-4℃低温冰冻持续5天之久的恶劣天气,表现出极海的耐寒力。该试验的成功为桂…  相似文献   

7.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建设初报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史密斯桉实生种子园由该树种的家系试验林经疏伐改建而成。在史密斯桉种源、家系选择试验阶段评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20个,优良种源中选率28.6%,优良家系中选率22.7%。种源蓄积量遗传力0.869,家系蓄积量遗传力0.609,单株遗传力0.986,进行单株、种源选择优于家系选择。优良种源遗传增益0.246,优良家系遗传增益0.276,家系平均实际增益45.3%。优良家系与较差家系木材密度无显著差异。家系试验林经两次疏伐改建为种子园后,每公顷保留林木340株左右。种子园促进史密斯桉植株开花结实试验的结果表明,经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处理的家系开花结实率为对照的3倍,施肥及施用开花促进剂使植株开花结实提前,增加开花结实量有较好的作用。7.5年生,种子园个体平均开花结实率为24.6%,预计开花结实率每年将以15.5%的速度增加。开花结实率高的是18676、18688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低的是18682、17131优良种源,较差种源开花结实率是优良种源的2.1倍。优良家系开花结实率65%,为全体家系平均开花结实率(28.6%)的2.3倍。较差种源比优良种源开花结实早,而在家系内是优良家系开花结实较早。  相似文献   

8.
陈诺.  RL  李天会 《桉树科技》1994,(2):61-63
邓恩桉虽然知名度小,且自然分布十分有限,但它作为商业人工林在生长方面具有突出的潜力。结合实生种子园和种源家系道传试验,1995年将在两地建立8公顷的邓恩桉人工林。这些邓恩桉人工林将提供种内遗传变异的第一手材料。邓恩桉重要的遗传参数将从这些人工林中获得,因为这些人工林能够既从种子园叉从与天然林种子有关的遗传改良中得到遗传增益的估计值。这些人工林可望在到6年时开始生产遗传改良过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者利用7 a生的生长数据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的日本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了分析。从日本引种的原生种源213个家系之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天然林产家系、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和中国产混合种子间差异极显著。日本各林业试验场种子园产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分别是中国产混合种子的1.05,1.03,1.13倍,是日本天然林产家系的1.25,1.18,1.80倍。根据胸径、树高和材积进行优良家系的初步选择,选择前50个优良家系所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7.8%、18.6%和18.7%。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提高杉木生产潜力,本所先后营建了杉木初级种子园和杉木种源种子园各6.67公顷,并已生产种子园混系种子4520kg,优良家系种子600kg;评选出杉木优良种源8个,优良单亲家系40个,优良双亲家系20个;推广杉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和种子园种子造林近1万公顷。但其增产效益不同。从表1可以看  相似文献   

11.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文章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西南桦种源在广东省中部引种的苗期及幼林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西南桦的地径、苗高以及幼树高生长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内遗传变异大于种源间,家系遗传力高于种源。依据苗期地径选择出表现良好的5个种源,在其中选择出3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为14.59%;根据苗高在5个优良种源中选择20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21.27%。幼林阶段高生长与苗期略有变化,根据幼树高生长指标在5个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出2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10.03%。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永安光皮桦种源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采自南方5省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H.Winkl.)天然林的12个种源176个家系种子在福建永安进行了苗期测定,并在3个不同海拔高度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1年生幼林的树高、地径,据此对优良种源、家系进行了初步选择。结果表明:光皮桦苗期高生长在种源家系间差异显著;1年生幼林各种源、家系、海拔间树高和地径差异均极显著,种源和海拔的交互作用对树高影响极显著,而对地径影响不显著;种源遗传力高于家系,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以树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生长的5个优良种源,并选择出适合不同海拔的优良家系各30个,其种源遗传增益达13.27%,家系遗传增益为12.84%,选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美国栎属种源引种、变异研究:种子及苗期生长变异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从美国3个州(宾夕法尼亚、纽约和田纳西州)引进的栎属3个树种北方红栎、柳叶栎和红栎的21个种源进行了两次播种和容器育苗试验。初步掌握了栎属种子砂床播种、芽苗移栽、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对栎属种子的发芽、芽苗和苗木的生长过程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栎属不同树种间和种内种源、家系间在种子体积、千粒重、发芽率、30d萌叶率和苗高生长等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变异,试验数据表明种子体积北方红栎为大(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72最大),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千粒重以北方红栎为重(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72最重),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发芽率为北方红栎最高(其中宾夕法尼亚州家系191为100%),其次是红栎和柳叶栎。30d萌叶率和苗高生长以柳叶栎为高(田纳西州种源9701TN最高),其次是红栎和北方红栎。在种间和种内不同种源、家系间种子千粒重与年终苗高生长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柳叶栎原产地美国宾夕法尼亚、田纳西、阿肯色和路易斯安娜等4个州引进9个柳叶栎种源,于1999年分别在江苏东海县、宜兴市等地进行造林试验,对试验林进行了8 a观测,调查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3 a时保存率,测定了树高、地径、幅冠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9个不同种源间生长有显著差异,其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8.26%~11.42%,14.14%~18.9%和5.9%~13.6%。1~8 a时,柳叶栎种源的树高和地径年际间相关显著,具有早期选择潜力。按综合指数评定法,初选出9818号和9817号2个综合性状表现好的优良种源,其树高和地径比参试种源平均值增加10.6%和13.9%。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世界桉树栽培现状和我国桉树人工林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桉树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其面积已超过600万ha。文中着重介绍了巴西发展按树的经验,并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以来,我国杉木遗传改良工作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在生态造林区已相继选育出了一批速生型的优良家系、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有关杉木多世代育种的探讨已有不少报道,但立论于遗传变异基础上,纵贯从群体到个体,综合多性状变异相关的见解却不多见,其主要原因或许是有意识地设置这方面的试验还显得不足之故。为此,我们在承担全国杉木协作  相似文献   

17.
旱冬瓜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种源99个旱冬瓜家系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以及造林后18个月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旱冬瓜的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种源苗木在苗期及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在滇西南地区开展旱冬瓜优良种源选择十分必要;(2)旱冬瓜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和幼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基本一致,这表明旱冬瓜早期选择可为林木的后期良种选育提供参考;(3)表现较为稳定的优良种源为瑞丽、西盟、潞西、陇川种源。  相似文献   

18.
对所营建的4个地理种源及其99个家系山桂花人工幼林(3年生)林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山桂花人工幼林在种源及其家系间林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以普文种源生长为最好,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树高达2.3 m,胸径为1.8 cm。而3年生山桂花人工林林木的树高生长以19号家系表现最优,林木胸径生长以28号家系表现最优。综合表现最佳的家系有1、2、3、4、7、8、10、11、12、15、18、19、20、21、23、24、25、26、27、28、29、30、31、36、46、47、71,共27个。  相似文献   

19.
对2.5 a生尾叶桉26个种源194个家系测定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长量最大的种源为20687号,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为10.41 m、10.43 cm、0.040 64 m3,分别是种源群体均值的111.10%、114.36%、135.60%。生长量最大的家系是89号,其平均单株胸径、树高、高径比和材积分别为10.61 cm、10.30 m、0.99和0.042 08 m3,分别是群体均值的118.28%、110.28%、95.19%、143.47%。通过综合权重评分法共筛选出来自12个种源的36个早期表现较优良的尾叶桉家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与保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麻黄科有4个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目前,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7a的历史,但加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系统地从事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工作,开展了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良种源、家系筛选,无性繁殖、共生菌等研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和广西等省区,引进了2个属(Gasuarina,Allocasuarina)、23个木麻黄种、200多个种源和260多个家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的优良树种、种源或家系,其中短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为全分布区种源。加世纪90年代以来,对异木麻黄属树种,进行了重点引进,共引进了10余种异木麻黄属植物,增加了我国木麻黄遗传资源,并对主要木麻黄种质资源进行了保存和利用。引进的木麻黄树种包括田野木麻黄、迪尔斯木麻黄、双针木麻黄、费雷泽木麻黄、休格尔木麻黄、矮木麻黄、滨海木麻黄、利曼氏木麻黄、纳纳木麻黄、沼泽木麻黄、小松木麻黄、多纹木麻黄、森林木麻黄、轮生木麻黄、山神木麻黄、鸡冠木麻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大木麻黄、山地木麻黄、肥木木麻黄、小齿木麻黄。论文着重介绍了我国木麻黄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历史、研究、保存现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