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秦泰辰  邓德祥  卞云龙 《玉米科学》2006,14(3):34-35,39
简要介绍了笋玉米的来历与概念.对笋玉米如何利用突变基因做了分析,以供选用.在育种途径着重论述了无花丝种质的应用,最后阐述了笋玉米栽培要点及对笋玉米开发市场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笋玉米的来历与概念。对笋玉米如何利用突变基因做了分析,以供选用。在育种途径着重论述了无花丝种质的应用,最后阐述了笋玉米栽培要点及对笋玉米开发市场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适宜寒地种植的笋玉米品种及生产技术滕桂荣,矫江,白良明,任鹏,梁继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所,哈尔滨150086)笋玉米是指专门用来生产玉米笋的品种。玉米笋即幼嫩的玉米果穗,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形如竹笋尖,笋上有刚刚发育的胚,似串串珍珠,外形...  相似文献   

4.
爆裂玉米引入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休闲食品在我国尚未普及。着重介绍了爆裂玉米的来源与国外研究简况和产业发展的概况。同时简要说明我国爆裂玉米的生产、研究进展。对爆裂玉米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做了概要的论述。并对爆裂玉米品质进行了评述,指出爆裂玉米品质应视为一种自然属性,其改良重点在于适口性和芳香味。  相似文献   

5.
特用玉米的开发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笋用玉米、爆裂玉米、青饲玉米和青贮玉米的特征、特性用途及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何川  郑祖平 《玉米科学》2011,19(2):34-36
利用玉米矮秆突变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通过导入热带血缘进行回交选择,研究玉米矮源导入热带血缘选育矮生玉米自交系的效果。结果表明,选育出配合力高的单基因br-2矮生系南381和南387,使抗病、抗倒、窄叶片等许多优良基因与br-2基因很好地结合,在玉米矮秆突变基因运用于玉米育种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近年来我国玉米品质育处工作实际状况,概述了我国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高油玉米、优质油玉米及爆裂玉米、青饲玉米和笋玉米等玉米品质有育种的进展,为优质玉米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特用玉米研究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申丽霞  王璞  王启现  张软斌 《玉米科学》2004,12(Z2):132-135
简要介绍了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青饲青贮玉米及笋玉米的特点及利用情况,对我国特用玉米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爆裂玉米引入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休闲食品在我国尚未普及。着重介绍了爆裂玉米的来源与国外研究简况和产业发展的概况。同时简要说明我国爆裂玉米的生产、研究进展。对爆裂玉米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做了概要的论述。并对爆裂玉米品质进行了评述,指出爆裂玉米品质应视为一种自然属性,其改良重点在于适口性和芳香味。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遗传突变基因改良特用玉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泰辰  邓德祥 《玉米科学》2001,9(4):018-020
简述玉米胚乳突变隐性基因的类别,效用、相互作用.讨论了这类隐性突变基因利用的原则和方法,并指出利用双隐性、三隐性突变基因的难度.同时结合当前育种实际与生物技术的进展阐明利用隐性单基因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玉米ae1和du1隐性纯和突变自交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48-2的杂交F1、F2代子粒为研究材料,通过单粒法测定子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用于分析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1和du1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F2代中具有ae1或者du1纯和突变的子粒表皮皱缩,重量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在ae1与du1的杂交后代中,子粒的单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表明伽ae1与du1双突变并不能导致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单突变的ae1和du1群体内各子粒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差异较大,说明遗传背景中存在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修饰基因,表明在选育高直链淀粉玉米品系时,应当重视遗传背景的选择和修饰基因的累加.采用单粒法技术对分离后代进行直链淀粉含量和重量选择,有利于积累高直链淀粉修饰基因,是选育子粒饱满、高粒重的高直链淀粉玉米自交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调整玉米育种方向 加强专用玉米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瑛光  陈梅英 《玉米科学》2003,11(3):048-04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玉米作为国民主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全方位主攻的普通玉米高产育种方向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亦难有效抵御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玉米市场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巨大冲击。迅速调整玉米育种方向,全面转入专用玉米育种,重点突出高赖氨酸和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兼顾人们食用和工业用玉米育种,并对各类玉米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可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有效地缓解加入WTO后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张成和  刘爱国 《玉米科学》1995,3(Z1):021-024
河北省为玉米大、小斑病混合发生区,近年来玉米矮花叶病发病逐年加重。通过对河北省玉米生产上的11份主栽玉米杂交种和1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对大、小斑病和矮花叶病的单独接种和复合接合鉴定结果看出,被玉米矮花叶病侵染的玉米对大、小斑病的抗性严重丧失,病级一般加重2~3级,病指增高40%以上,由抗病品种变成了感病品种,所以选育种植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时,必须同时兼抗玉米矮花叶病。  相似文献   

14.
概述玉米子粒色素在糊粉层受多对基因控制.紫色糯玉米的遗传较为复杂,早年,麦克林托克(Mclintock, B.)指出的跳跃基因,在80年代探明这类跳跃基因导致的玉米花斑色突变,实质上是受转座子控制.紫糯玉米青穗市场的需求与紫糯玉米色素的遗传形成了矛盾,难以克服.紫糯玉米的育种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玉米病害与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综述玉米病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当前病害发生的特点,重要病害及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我国玉米出口量超过1 000万t   据海关统计,2000年12月我国玉米出口量为99.3万t,这就使得全年玉米出口量达到了1 046.557万t。这一数量比1998和1999年玉米出口总和还多了147.4万t。   2000年我国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实行了积极的出口政策。在国内供给不断增加,市场供求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是对国内粮食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对玉米实行积极的出口政策,可谓一箭双雕,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供给压力,减少了国有粮食企业的玉米库存;二是相对减少了国内玉米流通量,拉动了连续低迷的玉米价格的合理回升。   2000年玉米因旱害减产,且减产幅度很大,但当年供给量的减少,并没有能改变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基本格局。因此,在减产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我国的玉米出口的步伐并没有减慢。入世在即,充分利用最后一段时间,通过出口补贴的手段,尽可能多出口一些玉米,对于平衡国内市场,减少国内的库存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网上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分析了在蔗地间作玉米对甘蔗出苗、分蘖、上林、产量及锤度等的影响,把甘蔗+玉米的总产值同对照进行了比较;对参试的三个玉米品种亦作了评价。结论认为:蔗地合理间作玉米对蔗产量和锤度无明显影响,间作玉米效益显著,是缓解蔗粮争地,增强甘蔗生产竞争力。对品种配套及栽培技术等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八、九十年代推广的主要玉米杂交种的系谱是以黄早4,Mo17,8112,330和E28等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为主,与其它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玉米杂交种对山东省的玉米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系谱分析还表明美国种质对山东省的玉米育种效果影响较大。今后要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推广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进一步加大密度,使玉米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玉米育种新技术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刘治先 《玉米科学》1995,3(4):012-015
研究表明,Stock6单倍体技术、EMS诱变技术等是玉米育种的实用技术,业已成为当今玉米育种的重要工具。Ga配子体基因对保持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纯度,确保其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地促进甜玉米、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甘蔗间种玉米得不偿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有人主张间种,套种,即将专种黄豆、花生的地改为玉米地问黄豆、花生,甘蔗地间种玉米等。目前,全区甘蔗种植40多万公顷,仅此一项,其间种的玉米收入就很可观。主张和意见已非常清楚了,把我区增产粮食途径之一寄托在甘蔗间种玉米上,但没有或很少考虑到,甘蔗问种了玉米.对甘蔗单产提高有多大的影响。现在就这些问题提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