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獐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鹿科动物,为东亚地区特有种,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上个世纪以来,过度捕猎和栖息地丧失使獐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经历了急剧的减少,种群数量已不足10000只.迄今,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该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生态学研究.本文从獐的分类地位、种群分布、觅食对策、空间利用、活动节律、集群行为、繁殖与寿命等方面对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旨在归纳已有的研究发现,结合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对未来研究热点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2.
<正>河麂别名獐、牙獐,属于鹿科,学名为Hydropotes inermis。是鹿科动物中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的种类,有驯养前途,产于江苏、浙江、湖北和湖南,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圈养河麂至2014年已有10余年的历史,园中存有河麂种群数量已达50余只,受场地以及饲养密度过大等影响,河麂已成为园内疾病高发的动物种类之一。1传染病1.1巴氏杆菌病概述: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散发,以炎热潮湿的季节  相似文献   

3.
獐又名河麂,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乳"为幼獐吮吸母乳后在胃中凝聚的乳白色奶块,俗称獐宝.  相似文献   

4.
鹿科(ervidal)动物属偶蹄目,不仅以其头角壮观,色彩斑斓而引人注目,更还因其浑身是宝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大型鹿科动物中的梅花鹿、马鹿、驼鹿和水鹿的鹿茸以及麝、獐所产的麝香还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目前,由于人为的大肆捕杀和植被的不断缩小,给野生鹿科动物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野生鹿科动物的数量锐减。如麝,由于长期来采用杀麝取香,致使野生麝已经到了临近灭种的境地。又如浙江的珍贵鹿  相似文献   

5.
麋鹿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是1种大型鹿科动物,其孕期为鹿科动物中最长的1种,长达280多天。圈养条件下,麋鹿难产在鹿科动物中发病率最高,达6%。因此,麋鹿难产是阻碍圈养麋鹿种群发展的重要问题。麋鹿难产处理不当会造成母鹿繁殖障碍,甚至母子死亡,对于圈养麋鹿种群的繁衍构成较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狍(Capreolus capreolus)是鹿科动物,分布在整个欧亚大陆的中部、北部,数量很大,是一种重要的狩猎动物。欧洲各国对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较集中地研究了狍的种群数量、结构、动态、狍的集群、活动型、食物组成和采食习惯,以及生殖生理等  相似文献   

7.
河麂幼仔消化系统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麂(Hydropotes inermis)俗称獐子,隶属偶蹄目,鹿科。是鹿科中不具角,但雄性獠牙发达的小型兽类。为我国珍稀兽种,二级保护动物。本文就出生约20天的幼獐的消化系统进行解剖研究。幼河麂体重2300g,体长480mm。唇灰褐色,上唇具鼻唇镜,其上有不规则多边形条纹。口裂长29mm达前臼齿前缘。口腔内壁  相似文献   

8.
海南坡鹿的生境管理与种群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属偶蹄目鹿科草食动物,它的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分类上为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目前种群数量十分稀少.笔者自1983年进入保护区工作以来,先后对海南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南坡鹿比进行过生境.食性、习性、种群动动变比等多方面的研究,并直接参与保扩区的管理工作.为了揭示海南坡鹿种群变比与不同的生境管理措施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将以20年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獐,别名河麂,是一种小型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体长90~100厘米,肩高55厘米,体重15~20千克。雌雄均无角,雄性獠牙发达,尾短被毛短,四肢较长。冬毛粗而厚密,枯草黄色;夏毛稀而较短,光润而微带红棕色;腹毛略呈淡黄色;全身无斑纹。初生仔獐暗褐色,有浅棕色斑点,随胎毛更换而逐渐消失。在野外环境下以青草、树叶为食,分布范围广,南至广东乳源、仁化、  相似文献   

10.
麝的保护与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麝俗称“香獐”,属偶蹄目鹿科反刍动物。产于中国20多个省区、苏联远东沿海、朝鲜半岛、越南北部、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地。中国的麝有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sifanicus)和原麝(M.m-oschifereus)三种,其中以林麝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11.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又名獐子、香獐,属偶蹄目鹿科反刍动物。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生活在海拔2400—3800米的高寒山林中,体重一般只有7、8千克,胆小机警,善于蹦跳。雄麝腹下有一香囊能分泌珍贵的麝香,是我国重要的药用动物资源。为扩大林麝资源,1982年  相似文献   

12.
野生中国河麂的人工驯养1概述中国河麂(ChineseWaterDeer),学名Hydroptesinermis,又称牙獐、紫金山獐。它是一种原始的小型鹿科动物。主要产于长江流域,此外朝鲜鸭绿江边分布有少量的亚种。野生河麂多栖息于江湖两岸的湿地苔草地、...  相似文献   

13.
河麂又名獐,属鹿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在岱山,河麂多生活在茅草山坡或稀疏林间,以草本植物和灌木嫩枝叶为食。河麂胆小怕惊,每年5月底至8月初母河麂产仔期间,一旦遭受惊扰,刚出生不久的幼年河麂可能被母河麂遗弃。通过几年来对幼年河麂的抚养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4.
我国鹿况简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鹿类包括麝科和鹿科,后者通称鹿。鹿类自然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洲、南美洲40°N以北地区和西南非洲,我国是鹿类和鹿科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人类活动对鹿类分布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我国养鹿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以取茸为主经济用途的饲养则始于18世纪,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养鹿国之一。鹿全身可入药,鹿肉属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矿物质的优质食物,鹿的利用方向可以调整为肉用或肉茸兼用。鹿自然栖息地主要是环境较为恶劣的高海拔或干旱地区,直接作用的环境类型和植物种类较为广泛,是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和放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马鹿是鹿科鹿属大型动物,是目前人工驯养数量最多的鹿科动物之一,我国有8个亚种,分布范围已扩大到农耕区。  相似文献   

15.
<正>河麂别名獐,属鹿科。外形似麝,体长90~100cm,肩高55 cm,体重约15 kg。雌雄均无角,雄性獠牙发达,尾短小,全身被短毛、四肢较宽。幼河麂吮吸母奶后在胃中结积的奶块(民间俗称"獐宝"),是数百年来江浙太湖流域民间广泛应用的名贵药材,主治小儿疳积(民间俗称"奶痨")等消化不良症,疗效显著。为了对河麂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我国提倡开展野生河麂的人工驯养工作,并把河麂驯养繁育及产品开发列为农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国家中发生长刺线虫病。病原体为指形长刺线虫(Linstow,1906;Railliet Henry,1912),根据文献资料,长刺线虫寄生于牛、美洲野牛、瘤牛、绵羊、山羊和猪。(1962)发现了家养驯鹿的长刺线虫。作者提出鹿秘属动物在放牧过牛的场地时,则感染了长刺线虫。这个报道的提出是有益的。由于在远东居住着鹿科中的野生反刍兽(驯鹿、獐、麋、加拿大鹿等),它们和家养动物在同一牧场。作者提出自己的任务前,研究了鹿属动物的长刺线虫的生物学,取8只驯鹿、10只獐和2只麋做试  相似文献   

17.
梅花鹿是我国极度濒危的鹿科动物,目前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四川、江西等省狭窄的区域内。文章主要对梅花鹿的种群数量、行为生态学及保护遗传学研究等进行了概述,并指出目前国内学者对梅花鹿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为节律和栖息地的研究,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梅花鹿系统进化关系,必须结合形态学、动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及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麝,又名“香獐”,俗称“獐子”,鹿科动物。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均有分布。现多为人工养殖。其雄麝所产麝香,性味温辛,有开窍、通络、辟秽、散瘀的医疗功效,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等病。不仅是常用贵重中药之一,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福州地区中华蜜蜂实验种群越夏阶段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蜂种群在越夏前期和中期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越夏后期开始恢复。通过对实验种群日平均产卵量和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与外界蜜粉源条件和气候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采有随机取样方法调查与测定,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星星草,朝鲜碱茅,獐毛3种耐盐碱禾草单优群落的生产特征。星星草群落的生殖株在数量和重量上均占绝对比重,成穗率为88.2%,其重量比率高达94.75。朝鲜碱茅群落生殖株的数量少于营养株的数量,成穗率为39.5%,但生殖株与营养株所占的重量比率无明显差异。獐毛群落生殖株的数量远远少于营养株的数量,成穗率仅为15.7%。在不同的生育期与密度条件下,獐毛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