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麝俗称香獐、麝鹿、獐子等,是偶蹄目、麝科、麝属动物的总称.有林麝、马麝、原麝、喜马拉亚麝和黑麝等5种,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青海、西藏、湖北、贵州、黑龙江、吉林等省区.养殖业涉及的种类主要是林麝、马麝和原麝3种.   ……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原麝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麝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世界共有五种麝,即原麝(Moschusmoschiferus)、林麝(M.berezowskii)、马麝(M.sifanicus)、喜马拉雅麝(M.Ieucogaster)和黑麝(M.fuscus),五种麝中国均产,并且是主要分布区,其分布区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少数周边国家也有麝的分布。 原麝分布于我国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的阿尔泰山区和安徽省的大别山区。黑龙江省分布的原麝为指名亚种  相似文献   

3.
麝的保护与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麝俗称“香獐”,属偶蹄目鹿科反刍动物。产于中国20多个省区、苏联远东沿海、朝鲜半岛、越南北部、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地。中国的麝有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马麝(M.sifanicus)和原麝(M.m-oschifereus)三种,其中以林麝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4.
麝又名獐子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麝香近年来一直被列为紧缺动物药材之一。人工养麝 ,既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 ,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1 麝的特征习性我国麝有 3种 :马麝、原麝和林麝。马麝个体较大 ,但不产麝香。人工养麝 ,以林麝为主。年体重一般在 4~ 9公斤 ,体长约 70~ 80厘米。成年雄麝有一对上犬齿露出口外 ,腹下生殖器开口处有一香腺囊 ,用以分泌和贮存麝香。成年雌麝犬齿不露出口 ,无香腺囊。麝的饲养场地要求通风干燥 ,环境安静。一般以每 8平方米养 1只麝为宜 ,围栏砖墙要 2米以上。麝的觅食、排泄和反刍等活动较有规律。排泄后…  相似文献   

5.
麝 ,又名香獐、麝鹿等 ,属偶蹄目 (Artiodactyla) ,麝科(Moschidae) ,麝属 (Moschus)反刍动物。我国的麝主要可分为五类 ,包括 :原麝 (M moschiferusLinnaeus) ,林麝(M berezoviskiiFlerov) ,马麝 (M chrysogasterHodgson) ,黑麝 (M fuscusLi)和喜马拉雅麝 (M leucogasterJodgson)。我国是麝类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麝香产量和质量均居世界首位。然而随着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人类的乱捕滥猎 ,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麝类动物(Moschus spp.)雄性个体可分泌麝香,是濒危珍稀资源动物,驯养是濒危麝类动物的迁地保护(ex situ protection)和麝香生产的重要方式。我国从1958年开始麝类驯养,初期的主要驯养麝种为林麝(M.berezovskii),从1990年开始马麝(M.sifanicus)驯养。论文总结了濒危马麝的分群驯养,归纳了麝场选址、麝场修建、圈舍设计、分圈分群及日常驯养管理等方法体系,对我国麝类驯养、资源保育及麝香生产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评 《野生动物》2003,24(2):39-41
说到林麝,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麝香,麝香是极为名贵的药材,出口价格很高,经过提炼后制成的纯麝香精等产品,每磅价值数万美元,它既能制成专治惊痫、痉挛和心脏麻痹的贵重药品,又是制造高级香水的原料。麝是最原始的鹿类,有原麝、马麝、黑麝和林麝,其中林麝的麝香是麝香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8.
马麝(Moschus chrysogoster)属麝科、麝属。是麝属动物中体形较大的一种,国内主要分布于西部高原山地,如青海、甘肃、新疆、西藏等地,青藏高原是其分布中心。在宁夏,马麝仅分布于贺兰山(含西坡内蒙古自治区),这是马麝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缘。马麝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9.
在陕西省北部宜川县黄龙山区捕获的10只(4♂,6♀均成体)麝类标本,经鉴定为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Linnaeus,1758)。它与分布于陕西南部的秦岭、大巴山一带的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1929)有明显区别,二者不同处为:1)原麝背毛终身具淡黄褐色斑点,而林麝成体无斑点;2)原麝体型稍大,体长一般800.00~900.00 mm,林麝体型稍小,体长一般700.00~800.00 mm;3)原麝头骨之泪骨宽度大于长度,林麝头骨之泪骨一般长宽相等。标本现保存在陕西省宜川县林业局。原麝发现于陕西省北部的黄龙山区,是继分布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山西6省(自治区)之后的第7个新的分布省。原麝资源的不断扩大,对于保护及利用这一珍贵物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sifanicus)亦称香獐(Musk-deer),属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麝科,麝属,麝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现今全世界仅在我国幸存的一种珍稀药用动物资源,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四川和云南等地区.  相似文献   

11.
马麝(Moschus si fanicus) 又称香獐、山驴,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反刍动物,是麝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主要栖息在海拔2 000~4 500 m之间的高山草甸、裸岩山地的灌木丛或草丛等地,是典型的灌木丛和森林边缘动物.  相似文献   

12.
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属偶蹄目、麝科、麝属。在所有麝属动物中体型最大;两性均无角,雄性上犬齿发达或獠牙状,露出唇外;全身灰褐色(夏毛沙黄褐色);最突出特点是吻部较长,有一张似马的“长脸”,其外部特征明显区别于其它麝种。马麝还是珍贵的药用动物,2002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马麝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3.
马麝(Moschus sifanicus)属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其雄麝所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多年来,虽然在马麝的人工驯养及繁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也实现了可持续的活体取麝香,但仍存在驯养生产力低下等问题。目前,对于马麝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如孟秀祥等[1]比较了圈养马麝夏秋活动格局,分析了其行为多样性;蒋应文[2]观察了驯养马麝的繁殖与行为,这些都对马麝的驯养有很大的帮助。但目前还缺少关于马麝行为的确切描述和定义,因此,马麝行为谱的构建,对研究怎样提高马麝的存活率及分泌麝香状况有很大帮助。1研究地点及动物此次研究…  相似文献   

14.
原麝所产麝香是高端动物香料和珍贵中药材,价格极高,我国长时间都在采取杀麝的方式取香,导致野外原麝数量急剧减少,麝类所有种已由国家的Ⅱ级野生保护动物晋升为Ⅰ级野生保护动物。吉林省原麝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长白山区,通过调查和实地考察,并结合前人的调查,概述了吉林省长白山区原麝资源现状及其分布,分析了原麝资源保护工作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麝 ( Moschus moschiferus beresovskii)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同时又是珍稀的药用和香料动物 [1-2 ]。我国开展人工养麝 40多年来 ,麝的疾病一直是制约养麝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中以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最高。邬捷 ( 1 983)、沙国润 ( 1 995 )先后对野生及家养林麝寄生虫种类作了调查与研究[3 -4] ,曾报道在野生林麝体表发现毛虱( Trichodects) [3 ] ,但有关家养林麝毛虱的危害情况尚未见报道。 1 998年以来 ,笔者发现四川养麝研究所都江堰养麝场家养林麝发生牛毛虱病 ,并选用杀虫药物进行了防治试验。报道如下。1 …  相似文献   

16.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主要可食野生植物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麝是繁衍于我国高原的鹿科麝属动物,雄麝分泌的麝香是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化妆品的定香剂,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对马麝及其生存环境采取了比较有效的保护措施,使栖居在本区的马麝形成了我国当前种群与密度最大的群体.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于1990年在该保护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工驯养马麝场,目前存栏马麝已近200头,还在继续扩大. 通过多年的马麝救护和人工驯养,对其食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人工饲养马麝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使马麝的救护与人工驯养更趋合理与科学,1998年春(5月)、秋(10月)两季采集了马麝主要野生植物的可食部分,测定了其常规营养成分及钙、磷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与制样于1998年5月和10月分别采集当地马麝主要饲用植物的食用部分(叶或茎、花),称鲜样重后,迅速于室内铺成薄层阴干,再称重.将阴干样粉碎、过40目筛,制备成分析样品.  相似文献   

17.
圈养林麝繁殖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养麝研究所都江堰分部20年圈养林麝的生产繁殖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林麝的繁殖受雄性种麝年龄、公母麝比例和配种时间的影响较大.雄性林麝作为种用的年龄为2.5~8.5岁,其配怀率和年龄的回归方程为:Y=85.918+0.205x-0.152x2(R2=0.714).采用单公群母配种方式的适宜公母麝比例为1:5和1:6,母麝的受胎率在60%~80%间.配种合群时间为每年的10月末到次年的1月末,雄性种麝在11月和12月的配种表现对提高母麝的受胎率(P<0.05)和仔麝的双胎率(P<0.01)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麝在春、夏、秋季节采食不酸败,冬季不冻结的精饲料问题,需开发麝适口性强而质优的颗粒饲料。选择在同等养殖条件下体况正常的雄性林麝28头(3-1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投喂颗粒饲料)与对照组(投食原有饲料)两组,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林麝对颗粒饲料一般在13 d内就能适应,且随颗粒饲料品种的适口性好坏而有所变化。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林麝体重、产香麝平均产香量和麝产香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麝发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9.
围网养麝与圈养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提高林麝的科学饲养水平和养麝的经济效益 ,对上海崇明岛东平林场圈养和围网养林麝的行为、驯化程度及死亡率 3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圈养和围网养麝的行为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圈养林麝的驯化程度高于围网养 (P <0 0 5 ) ;圈养林麝的死亡率高于围网养 (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粪便分析对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食肉兽的食性及与马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粪便直径分析表明,该地区食肉兽主要为狐和豹猫.粪便内含物分析结果表明,啮齿类和鸟类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1.6%~88.4%和21.1%~38.6%,马麝成体在4~5月很高(17.6%),幼麝在出生期高达21.1%.分析认为兴隆山食肉兽对马麝的捕食主要在马麝的幼仔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