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驯鹿主要消化腺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驯鹿的肝脏和胰脏进行了组织学研究。驯鹿肝的结构较清晰,明显地分为被膜、肝小叶、肝中央静脉、汇管区等结构。被膜为浆膜结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故肝小叶不大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血窦和形态也不规则。胰腺表面被以少量结缔组织的被膜;实质结构也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  相似文献   

2.
通过光镜对东北虎主要几种消化腺的H.E染色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东北虎肝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不发达,小叶的界限不清晰,肝细胞体积较大,核位于细胞一侧,肝细胞多呈索状排列,窦状隙不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腺泡和导管组成,腺泡形状不一,由单层锥状腺上皮细胞组成,胰岛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细胞团和细胞索,分散于外分泌部之间,胞质染色较外分泌部浅;腮腺为纯浆液腺泡,胞质着色呈嗜酸性,颌下腺是以黏液性细胞为主,含少量的浆液性细胞半月。  相似文献   

3.
4.
蓝孔雀主要消化腺肝,胰的组织结构清晰,肝被膜为一层浆膜,间皮下为较薄的纤维膜,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所以肝小叶的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在肝小叶内的分布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其周边少数的肝细胞以放射状排列,其余多数的肝细胞则由几个肝细胞构成不规则的肝管而放射状排列,门管区明显,胰明显分为被膜,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被膜由一层薄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5.
对驯鹿的肝脏和胰脏进行了组织学研究.驯鹿肝的结构较清晰,明显地分为被膜、肝小叶、肝中央静脉、汇管区等结构.被膜为浆膜结构,肝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故肝小叶不大明显.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血窦的形状也不规则.胰腺表面被以少量结缔组织的被膜;实质结构也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人工培植牛黄的形成机制,寻求提高人工培植牛黄产量与质量的途径,从多个角度对人工植黄牛的肝、胆进行了系统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肝脏只见轻微的间质增生和颗粒变性,有的肝脏间质增生显著,肝内胆汁郁积;大多数胆囊发生以腺体增生为主的慢性卡他性炎症,有的胆囊发生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的慢性增生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8.
对棕熊精子体外获能前后和异种穿卵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棕熊精子全长77μm,由头、颈和尾3部分组成,头部长7.3m,宽2.5μm,主要由核、顶体及顶体后区组成;颈部由中心粒和9条纵行分节的节柱组成;尾部全长68.2μm,其中中段长13.21m,线粒体为65-68旋,主段中央为“9+2”的微管结构,基外方被9条致密纤维和纤维鞘包裹。精子获能前群集成簇,运动缓慢;获能后精子呈超激活运动。获能的精子质膜膨  相似文献   

9.
鸸鹋胃的组织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鸸鹋腺胃和肌胃组织学特点的观察,结果表明鸸鹋腺胃的深层复腺非常发达;肌胃的粘膜向管腔突出形成细而长的皱襞,肌胃腺是分支的管泡状腺,肌层十分发达,这些特点和与鸸鹋的消化机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对骆驼前胃特有的三个腺囊区有腺部黏膜研究表明,其黏膜的组织结构和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基本相同,并和骆驼及其他动物的贲门腺区结构相似。所含腺体为黏液性腺体,呈短而直的单管状,直接开口于浅而密集的胃小凹。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和腺上皮均呈柱状,但从黏膜表面到腺体盲端逐渐变矮,腺底部上皮核上细胞质呈弱嗜碱性,有嗜碱性颗粒。所有上皮的细胞质均可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但呈色反应从黏膜表面上皮到腺体盲端逐渐减弱,黏膜表面上皮以分泌中性糖共回顾物为主,而腺底部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回顾物为主。在黏膜表面还附有一层很厚的混合糖共回轭物。三个腺囊区的主要差异表现在第二室腺囊区面积最小,腺囊容积也最小,但腺囊数目最多,囊底黏膜褶丰富,黏膜层厚,腺体密集,深而密布的胃沟将黏膜分成无数,腺体中的亲银细胞丰富,明显多于前、后腺囊区,提示此区尚有分泌大量5-羟色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彩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微细胞结构作腺体细胞组成。双峰驼幽门腺也为高度蟠曲的分支管状腺,由柱状上皮构成,胞质中有细小的嗜伊红颗粒,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在腺体细胞间有分布密度大于贲门腺和胃底腺的亲银细胞(即分泌5-羟色胺的EC细胞);黏膜肌层进入固有层,使腺体间可看到丰富的平滑肌纤维;覆盖于幽门腺区的高柱状上皮分泌中性糖共轭物和酸性糖共轭物,以前者为主。双峰驼幽门腺区在皱胃中所占面积最小,黏膜皱襞不发达,但其胃沟多而密集并且很深,可达黏膜层的1/2或2/3,常有多条深的胃小凹开口于此,从而增加了幽门腺区的表面积。研究结果显示,双峰驼幽门腺区黏膜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动物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1月11—15日(第1期),2015年5月18—24日(第2期),2015年5月25—31日(第3期)9:30—17:00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2头成年棕熊昼间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第1期为丰容前的行为观察期,第2和第3观察期为丰容期,即改变食物的投喂方式,并在其环境中放入玩具。结果表明:棕熊的采食、休息和乞食、玩耍行为在3个观察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比较3个观察期间棕熊的行为,棕熊丰容前(第1期)的采食、休息、玩耍行为极显著低于丰容期(第2和3期)(P0.01),乞食行为极显著高于丰容期(第2和3期)(P0.01)。棕熊昼间运动行为高峰为11:00—12:00,次高峰为16:00—17:00;休息行为的高峰期9:30—11:00;乞食行为的高峰期为13:00—16:00。  相似文献   

13.
禽类输卵管精子腺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鸡、鸭、鹅、鹌鹑的输卵管精子腺形态学特点。结果表明,禽类输卵管精子腺是由单层柱状上皮或锥形细胞围绕而成的单管状腺,分布于黏膜固有层内;含输卵管精子腺的环状黏膜带的宽度因输卵管的机能状态及种类不同存在差异;鸡、鹌鹑和鹅的输卵管精子腺细胞,在产卵期和休止期均呈过碘酸雪夫染色(PAS)阳性反应,而鸭呈PAS阴性反应;产卵期和休止期鸡精子腺细胞,均呈脂肪染色强阳性反应,而鸭、鹅、鹌鹑的精子腺细胞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肝脏是家禽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其发生发育与功能的行使紧密相连。本研究从组织学的角度观察肉鸡肝脏组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并比较高、低脂系间肝脏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的区别。结果发现,肝叶体积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胚胎发育至12日龄时肝小叶结构基本发育完整;在胚胎发育后期,肝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加,且肝叶周边的肝细胞较肝叶中心的肝细胞增殖活动旺盛。而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两系间肝细胞内脂滴沉积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对棕熊精子体外获能前后和异种穿卵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棕熊精子全长77μm,由头、颈和尾3部分组成.头部长7.3μm,宽2.5μm,主要由核、顶体及顶体后区组成;颈部由中心粒和9条纵行分节的节往组成;尾部全长68.2μm,其中中段长13.2μm,线粒体为65~68旋,主段中央为“9 2”的微管结构,其外方被9条致密纤维和纤维鞘包裹.精子获能前群集成簇,运动缓慢;获能后精子呈超激活运动.获能的精子质膜膨胀,顶体外膜囊泡化,引起顶体反应,质膜并未参加囊泡化.顶体反应完成后,仅有顶体内膜包在精子核膜的外面.棕熊精子与仓鼠的卵相互作用,多以赤道段和顶体后区附着于卵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对双峰驼贲门腺区黏膜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黏膜上皮和腺上皮的糖共轭物性质。结果表明,双峰驼贲门腺区黏膜表面形态结构复杂,明显不同于其他动物,由网状黏膜褶区和高而密集的纵行黏膜褶区构成,前者面积小,后者面积大,它们约占皱胃面积的4/5。虽然贲门腺区宏观分两个区域,但二者微观结构相同。黏膜表面上皮、胃小凹上皮均为柱状上皮,二者均具有很强的分泌中性糖和酸性糖共轭物的功能,前者以中性为主。贲门腺由柱状上皮、亲银细胞和少量壁细胞构成(邻近胃底腺处),为少分支的单管腺,主要分泌酸性糖共轭物,并含有丰富的活性很高的非特异性酯酶。同时还发现在贲门腺区有一带状集合淋巴小结区,说明贲门腺区黏膜还是一个重要的免疫部位。此外,本文还对双峰驼胃有腺部不同区域糖共轭物呈色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双峰驼胃底腺区黏膜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重点观察了双峰驼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分布及其组织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双峰驼胃底腺区有发达的黏膜皱襞和厚的黏膜层,固有层中充满长而直的分支管状腺,由颈黏液细胞、壁细胞、主细胞和亲银细胞组成。颈黏液细胞分布在腺颈部,为混合黏液细胞,以分泌酸性糖共轭物为主。壁细胞十分丰富,分布于整个腺体,以腺体体部最多,细胞内含有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以及活性较强的非特异性醋酶,糖共轭物呈色均为阴性。主细胞位于腺体体部和底部,胞质中有大量的嗜碱性颗粒,含非特异性醋酶,但无糖共轭物。在黏膜褶顶部腺体体部和底部常看到不成熟的主细胞,其形态同颈黏液细胞和主细胞相似,为矮柱状或立方状,胞质有大量细小的颗粒,糖共轭物呈色反应和颈黏液细胞相似。糖共轭物呈色结果还显示,胃底腺区黏膜表面上皮仅分泌中性糖共轭物,胃小凹上皮和颊部腺上皮可分泌混合糖共轭物,胃小凹浅层上皮以中性糖共轭物为主,而底部上皮和颊部腺上皮以酸性糖共轭物为主。此外,在网状纤维染色时我们发现颈黏液细胞有明显的嗜银现象,核上胞质可见大量的嗜银颗粒,不成熟的主细胞有类似表现,但较其弱,颊部腺上皮也有较弱的嗜银性,而成熟的主细胞则无此特点,建议将此法作为颈黏液细胞和主细胞的鉴别方法。虽然双峰驼胃底腺区黏膜的微观结构及组织化学特性同其他动物和人有差异。但基本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8.
19.
鸭副粘病毒人工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鸭副粘病毒致病机理及病理组织变化。本研究将20日龄非免疫健康建湖麻鸭60羽,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鸭皮下接种1:5稀释的鸭副粘病毒WF00D株SPF鸡胚绒尿液0.5mL/羽,对照组鸭皮下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并分别置于25℃隔离环境下饲养与观察。于接种后第4d、8d、12d、16d和第20d,两组均随机取4羽鸭进行剖检,观察各器官的大体病变,同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鸭除个体发育呈明显差异外,内脏器官在观察期间均有较轻微的炎性水肿或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器官充血或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细胞颗粒变性;超微病理学变化主要为细胞器变性,胞浆局灶性坏死、线粒体空泡化、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研究表明其病理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研究为鸭副粘病毒流行规律的探究及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yana)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它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原草甸环境中,是青藏高原特有动物。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旱獭进行了生态学、人工驯养和组织学方面的研究,但对喜马拉雅旱獭泌尿器官组织结构未见系统报道。为丰富动物组织学内容,也为高原医学积累资料,对喜马拉雅旱獭的部分脏器进行了组织学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