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二)关于家蚕的起源与蚕品种分化的研究 1.家蚕与桑蚕的关系现在广泛野生于桑地的桑蚕(Bombyx mandarina),其形态与生态酷似家蚕,人们从探索家蚕的祖先型出发,作了不少的研究。这里主要是从染色体数与同工酶的研究角度上来探讨家蚕与桑蚕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关于家蚕的起源与分化,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自《农业考古》1983年2期、1984年1期分别刊出主张家蚕起源一中心论的日本学者吉武成美、布目顺郎和主张多中心论的我国学者蒋猷龙的直率的批评反批评文章后,更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兴趣。日本东京大学特将此内容列为与外国科学家合作研究的课题,邀请两派代表学者共同研讨,以求进一步推动此课题的研究。蒋猷龙先生遂应东京大学之邀,于1985年9月2日~28日赴日本,与该校农学部养蚕教研室吉武成美教授合作进行“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的科学研究。蒋先生还在东京大学以《中国蚕业的起源》为题作了专题演讲,与日本蚕丝史学者和爱好者进  相似文献   

5.
就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答日本学者并海内诸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刊上期介绍了日本学者希目顺郎教授等对蒋猷龙先生家蚕起源说的批评意见,现在发表蒋先生的反批评,供大家参考。我们认为中日学者开展直率的学术争鸣,将对蚕桑史研究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形态学水平、细胞遗传学水平、生化水平以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对大额牛的起源、进化及遗传多样性进行概述,为认识大额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制定具体的保种目标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术界对蚕业起源及中国蚕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其中较著名的如东京大学吉武成美教授,他曾征集包括有日本一化性种、日本二化性种、中国一化性种、中国二化性种、印度多化性种和欧洲一化性种共250个家蚕品种,根据同功酶的研究,从其酶型来调查其类缘性。吉武根据实验所得结果,并以瓦维洛夫的群体遗传学理论,提出了家蚕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一化性种;现在全世界家蚕的各种地理品种都是由中国一化性种分化出来的,它南下适应了高温环境而成为中国二化性种,中国的二化性种一方面南下形成印度多化性种,另一方面分化出日本二化性种北上后形成了日本一化性种;又从中国一化性种分化出欧洲一化性种和朝鲜一化性种。但吉武成美这一论点被我国学者蒋猷龙(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副研究员)所否定,蒋氏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撰写了“家蚕的起源和分化”一文,该文针对吉武的实验论点提出的相反看法是:野蚕到家蚕的驯化是在不同地带各自形成,他推断认为有三个地区,其一中国温带多化性种,其二中国热带多化性种,其三南亚热带多化性种;这三个起源地的多化性种,以后逐渐分化(进化)成二化性、一化性。他否定了吉武的“一元论”而主张“多元论”。由此对吉武引用的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论也给予了批评。蒋文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蚕业学术界人士较强的反应。在国内,安徽农学院蚕桑系段佑云教授撰写了“家蚕起源于黄河中游中华民族发祥地”(刊《蚕业科学》83年一期)一文,阐述了他自己的观点;在国外,不久前日本蚕史研究会第七次会议上,吉武成美和布目顺郎二教授又针对蒋猷龙先生的文章提出了反批评。为了活跃学术气氛、开展学术争鸣,现将吉武成美和布目顺郎教授的文章译载如下。欢迎蒋猷龙先生和其他学者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8.
亚洲栽培稻起源分化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学角度回顾了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研究简史,并结合作者的研究结果,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法对亚洲栽培稻起源进化,系统分化和分类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进行比较,评述,主要内容包括两种分类法和两个起源假说。本文还探讨了目前水稻起源进化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东北野猪的起源与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方法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东北野猪的D—loop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参考GenBank上提供的中国6个地方猪种、2个引进猪种和3个野猪猪种的D—loop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推测东北野猪与藏猪血缘关系最近,与日本野猪和中国的地方家猪都起源于同一个祖先。  相似文献   

10.
农具的分化与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根富 《农业考古》2005,(1):167-175
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变叶海棠种群分化与马尔康海棠起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变叶海棠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与分化,已构成一个极其复杂多样的群居系统。对居群系统的深入调查分析表明:变叶海棠的某些居群内既存在着渗入杂交变异,基因重组;也同时存在着较稳定性遗传(无融合生殖)和类型(单株)的分化。地方宗(变种)的分化。地理宗(亚种)的分化。经过比较分析,深入地揭示了马尔康海棠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地位,即从变叶海棠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达到种(马尔康海棠)的分化4个阶段;马尔康海棠是变叶海堂与陇东海棠渗入杂交形成的种间杂种,应归属于陇东海棠系(Ser.kansuenses Rehd.)。  相似文献   

12.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单程渗入交形成的杂交复合体,该复合体经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分化形成了多毛海棠,多毛海棠的形态特性与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易于区别,并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按形态-地理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种,是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近缘种,属于陇东海棠系,多毛海棠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种,对其种质特性研究,对丰富我国苹果资源宝库及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变叶海棠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与分化,已构成一个极其复杂多样的群居系统.对居群系统的深入调查分析表明:变叶海棠的某些居群内既存在着渗入杂交变异,基因重组;也同时存在着较稳定性遗传(无融合生殖)和类型(单株)的分化、地方宗(变种)的分化、地理宗(亚种)的分化.经过比较分析,深入地揭示了马尔康海棠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地位.即从变叶海棠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达到种(马尔康海棠)的分化4个阶段;马尔康海棠是变叶海堂与陇东海棠渗入杂交形成的种间杂种,应归属于陇东海棠系(Ser.kansuenses Rehd.).  相似文献   

14.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是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单程渗入杂交形成的杂交复合体,该复合体经居群内变异、地方宗的分化、地理宗的分化,最后分化形成了多毛海棠.多毛海棠的形态特征与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易于区别,并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按形态--地理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种,是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近缘种,属于陇东海棠系.多毛海棠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种,对其种质特性研究,时于丰富我国苹果资源宝库及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东农业科学》2007,(12):45-45
近期,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亚平院士研究小组对东亚野猪和家猪的线粒体群体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所有东亚家猪来源于单一世系D,且东亚家猪的驯化主要发生在湄公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该研究成果于2007年11月19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基因组生物学(GenomeBiology)》上。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整体解剖法,对欧州油菜花原基分化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油菜花器分化为向心分化,而与户苅义次等人提出的分化顺序不一致。作者发现的油菜各轮花器分化顺序为:花萼、花瓣、外轮雄蕊、内轮雄蕊、心皮。外轮雄蕊原基发育成短雄蕊,内轮雄蕊原基发育成长雄蕊。油菜花原基分化的实际过程并不像户苅义次等人报告的那样:雄蕊和心皮分化在花辦分化之先,甚至4枚长雄蕊是由2枚雄蕊原基分裂变来的。  相似文献   

17.
家蚕血细胞分类和造血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荧光染料丫啶橙和碘化丙啶可以用来正确分类家蚕所有的血细胞,并了解许多尚未知的血球特征。运用BrdU标记循环血细胞,结果表明:外科手术摘除家蚕造血器官后,血细胞以接近40%的比率分裂,说明家蚕血细胞自身的分裂能力是其造血功能的重要补充,也显示出昆虫具有高度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家蚕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对于农药具有敏感反映的重要经济昆虫,也是非靶标类的代表昆虫之一.当前我国稻桑混栽地区较多,为了防止害虫侵袭,因此运用农药种类多,次数多,这对于我国家蚕安全性生产起到了阻碍作用.对此我们通过农药对家蚕毒性与安全性的研究,对影响程度有了基本的了解,便于以后养殖者合理使用农药,并对综合减灾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及其后代的籼粳属性及籼粳分化程度,为探索普通野生稻的起源演化、遗传分化及育种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从表型到分子水平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栽培稻合系35号及354份渗入系后代进行粳籼属性分析。结果程式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总分11分,为偏籼型;合系35号总分24分,为粳型;354份渗入系中有籼型材料179份、偏籼型76份、粳型25份和偏粳型74份;经InDel分子指数法鉴定发现:普通野生稻和合系35号的籼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32和0.04,分别属于偏粳型和典型粳稻;在354份渗入系中有典型籼稻113份、籼稻84份、偏籼36份、中间类型29份、偏粳21份、粳稻24份和典型粳稻47份。综合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拟合度高达92.42%,仅普通野生稻及26份渗入系的籼粳类型划分结果存在偏差。结论程式指数法和InDel分子指数法鉴定稻属资源籼粳属性的结果基本一致,2种方法结合应用可有效分析普通野生稻及其渗入系后代的籼粳属性;普通野生稻籼粳属性在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普通野生稻籼粳分化不彻底有关。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后代的籼粳类型丰富、分化明显,是重要的育种材料,也是研究普通野生稻起源、进化及分类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