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的生长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标准地定位观测数据,其于间伐林分断面积与相同年龄、相同立地、相同保留木株数的未间伐林分面积,随时间趋于一致的假设,根据未间伐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的一般预测模型导出了间伐林分的断面积生长预测模型,同时,结合抚育间伐技术批示的确定,进行和林分的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2.
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中的固定样地以及临时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模型间的相容性出发,建立了包含立地指数SI、林分密度SDI、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树高曲线动态模型和林分收获模型的全林分模型系统,着重探讨了用Korf方程构造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时有关参数与SI和SDI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Richards和Schumacher模型为原型,利用地位级指数代替地位指数来反映林分的立地质量,通过选取不同的密度指标,分别拟合蒙古栎间伐、未间伐林分的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密度指标直接影响着模型的预估效果,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选用林分密度指数作为密度指标时预估效果更好,且Schumacher模型要优于Richards模型;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选用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时预估效果更好,当认为模型中的渐近值参数只与立地质量相关、而与密度无关时,选用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的Richards模型要优于Schumacher模型,而在Schumacher模型渐近值参数中引入密度指标后,对林分蓄积量的预估精度又要略优于Richards模型。建议在研究蒙古栎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时,分别选用林分密度指数和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Richards函数的修正式拟合林分胸高断面积生长方程,并考虑株数密度对断面积生长的影响;用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株数作为状态变量,用森林纯收益作为指标函数,建立了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确定了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并为各地位指数及不同年龄、不同初始状态的林分提供了确定最适经营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断面积是众多测树因子中的核心因子。文中对林分断面积生长规律及其模拟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自然生长林分与间伐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异同, 并重点从生长方程的选取、断面积模型的分类研制、研制途径及间伐指标、林分自变量及密度指标以及单木竞争指标等5个方面探讨了林分断面积模拟研究进展, 指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理论与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江山娇林场的固定标准地及吉林省松江河地工的团状枝解析样地调查数据,基于Korf生长方程,导出了落叶松人工林分自然稀疏模型和断面积生长 此为核心构造了满足相窝必蝗树高曲线预估模型、林分收获预估模型落地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系统,用由这4个模型构成的模型系统可模型不同林分的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林分断面积及林分蓄积的生长过程,并与实际林分很接近  相似文献   

7.
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样方数据为数据源,分别拟合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五类主要树种的林分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栎类(Quercus)最适用的理论生长方程是Richards,落叶松(Larix gmellini)是Logistic,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桦木(Betulaceae)是Richards和Korf;高海拔的栎类、杉木、桦木林分蓄积明显高于低海拔,高海拔的马尾松林分蓄积明显低于低海拔,而落叶松林分蓄积生长的海拔差异不显著;华中地区的栎类、西南地区的马尾松、华南地区的杉木、西北地区的桦木、东北地区的落叶松,林分平均蓄积和蓄积生长率高于其它地区;栎类、马尾松、落叶松天然林的林分平均蓄积和蓄积生长率都比人工林高,而人工杉木林蓄积生长高于天然林。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更精确地估算我国不同区域现存森林的碳蓄积量和预测未来森林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区30个标准地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各主要调查因子间相关关系,研究落叶松直径分布结构并建立落叶松直径结构模型、树干材积生长模型及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青海海东地区华北落叶松直径分布运用β分布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华北落叶松整体处于中龄林且直径分布较为稳定集中;树干材积生长模型运用理查德模型(Richards)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V=7485.5×(1-e~(-0.001T))~(2.99);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得出:林分平均直径、林分平均高度、林分平均年龄3个因子与林分蓄积生长相关性最为显著,拟合得蓄积量生长模型为:V=18.752×LnD+5.647×T+15.836×H-28.349。研究结果可为青海高寒地区华北落叶松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的贝叶斯法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西杉木人工林为例,以Korf型、Richards型和Hossfeld型3种模型为基础,通过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分别建立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以Richards型为基础的杉木林分断面积预测精度最高,以Richards型模型为最优模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发现,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预测精度相当且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红石林业局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库,对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坡向的林分生长模型进行了构建,并分析了模型参数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坡向落叶松人工林公顷株数、公顷蓄积量、平均胸径和年龄等主要林分因子差异较小。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模型为理查德方程,不同坡向模型参数a差异显著,参数b和参数c差异不显著。阳坡、半阴半阳坡和阴坡模型参数a分别为207.7、207.6和181.5,参数b均为0.051 3,参数c均为2.761 6。  相似文献   

11.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评述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是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的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对常用的新面积生长模型Richards型和Schumacher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中应注意的4个问题;(1)选择的自变量应为3个,即立地质量指标、年龄和林分密度指标;(2)间伐林分模型应与未间伐林分模型同时考虑,进而详细介绍了用于间伐林分断面积预估的被压指数法;(3)间伐指标的构造需要伐前和后伐后的林分因子;(4  相似文献   

12.
间伐林分的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ichards和Schumacher模型对人工落叶松和杉木林分进行断面积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同时选择单位面积株数或同时选择林分密度指数作为自变量时,Schumacher式都比Richards式拟合和预估效果好。Richards式用林分密度指数比用单位面积株数的拟合和预估效果明显要好,Schumacher式用林分密度指数比用单位面积株数拟合效果略好。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单位面积株数容易测定,而Schumacher形式比较简单,建议用来预估林分的断面积,并可作为间伐和未间伐林分的兼容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湖南省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与材积生长模型,为林木的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2014年一类清查样地中的20块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建立马尾松断面积和材积随年龄变化的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以样地为随机效应的随机参数,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可变密度的全林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林分年龄、地位指数SI、林分密度指数SDI为输入变量 ,从模型间的相容性出发 ,建立了杉木人工林可变密度的全林分模型。着重探讨了用Richards方程构造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时 ,有关参数与SI和SDI的关系 ,分析了SDI的变化规律 ,采用名义年龄法建立了SDI的动态预估模型 ,最后 ,给出了应用可变密度的全林分模型模拟林分自然生长过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Quadratic and cubic polynomials, and Gompertz and Richards asymptotic models were fitted to yellow poplar growth data. These data included height, leaf area, leaf weight and new shoot height for 23 weeks. Seven growth analysis variables were estimated from each function. The Gompertz and Richards models fitted the data best and provided the most accurate derived variables. However, the Richards model was more complex to fit.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多型地位指数曲线基础上确定各地位指数级林木长到胸高位置的年龄,以Richards生长方程扩展式为基础推导出密度指数、地位指数与断面积的数学模型,并由此提出系统、完整的编制人工林可变密度收获表的收获预估模型。以福建省杉木人工林为例,证明这些模型的拟合结果相关指数大,回归剩余残差小,对各种不同树种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Height–diameter relationships based on stand characteristics (trees/ha, basal area, and dominant stand height) were investigated for balsam fir, balsam poplar, black spruce, jack pine, red pine, trembling aspen, white birch, and white spruce using data from permanent growth study plots in northern Ontario, Canada. Approximately half the data were used to estimate model parameters with the rest used for model evaluation. Multiple Chapman–Richards functions with parameters expressed in terms of various st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fit to determine the best models for predicting height.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人工林威布尔分布参数与林分因子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君然  赵东方 《林业科学》1997,33(5):412-417
以落叶松人工林258块标准地为材料,求解了各标准地威布尔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参数。多数普遍随上层高、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密度增大而降低,据此构建林分因子与参数、参数间拓广Richards模型。通过精度、显著性、适用性、断面积平均直径等检验,参数模型与密度、上层高、直径模型结合最佳。模型可动态预测林分株数分布,为森林抚育间伐设计各生长阶段间伐方法、强度,预测林分蓄积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朝阳县油松、刺槐、华北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朝阳县主要造林树种油松、刺槐和华北落叶松的解析木数据,按照不同立地类型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运用6种高生长模型对树高生长进行拟合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树种高生长用Logistic模型最佳,油松在阴坡厚土层和阳坡厚土层的高生长用Richards方程最佳.相对生长方程在刺槐阳坡中土层和阳坡厚土层的高生长模拟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豫南杉木人工林不同立地指数级标准地和生产经营经济指标的调查,利用Richards等经典方程拟合豫南杉木生长的基本模型,编制生长过程表,确定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采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分析杉木经济成熟龄。综合考虑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和经济成熟龄结果表明:8立地指数不适合营造杉木用材林;10立地指数只能培育小径材,主伐年龄为22~24 a;12立地指数以培育小径材为主,主伐年龄为20 a,以培育中径材为辅,主伐年龄为22 a;14立地指数以培育中径材为主,主伐年龄可确定为20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