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对照"六个精准",紧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管根本、管长远的举措来抓,深化"发展产业扶持一批"精准脱贫路径,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围绕产业扶贫能力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度融合"一二三"产,开拓产业扶贫新路径。兴国作为革命老区和贫困县,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落实"五个一批",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着力构建产业体系,有力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创新建立"12345"产业发展模式,加快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3.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第一个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各级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武定县委、政府始终把培育发展富民增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对全县产业扶贫现状入手,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产业是就业之基、增收之本,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最稳固、最持久、最根本的有效途径。产业扶贫是专项扶贫的核心内容、行业扶贫的主要形式、社会扶贫的有效载体、精准扶贫脱贫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一批",第一个就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省委书记陈豪在全省产业扶贫会议上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举措"。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扶贫成效就难以保证,扶贫成果也难以巩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楚雄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州政府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担当,促进产业扶贫举措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提升贫困地区和群众依托产业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推进“互联网+”背景下赣州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赣州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施精准扶贫的客观基础及现实差距,提出了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赣州实施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一是挖掘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产业潜力,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供产业支撑;二是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供创新驱动;三是构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配送流通体系,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供环境保障;四是强化"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撑,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赣州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实施精准扶贫的客观基础及现实差距,提出了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赣州实施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一是挖掘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产业潜力,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供产业支撑;二是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供创新驱动;三是构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配送流通体系,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供环境保障;四是强化"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撑,为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最佳"造血式"模式。本文以衡阳市TS乡为实证,着力剖析了精准扶贫进程中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序推进产业扶贫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云南祥云县担当起扶贫攻坚历史使命,推进扶贫攻坚精细化管理,以实施"七个一批(发展产业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改善基础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发展金融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为抓手,因户施策,精准扶贫,加速脱贫新进程,为全县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面对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情况,祥云县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体制,切实抓好"七个一批"工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128-129
精准扶贫中产业扶贫是关键一着,以产业化发展为抓手,综合多种手段,整村推进扶贫减贫,是解决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以湖北省天门市119个贫困村脱贫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产业扶贫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产业扶贫的一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坚持生态脱贫与特色产业脱贫并重、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致富"双赢"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本文论述了开展生态精准扶贫的思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旅游精准扶贫是依托旅游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是长远收益的扶贫、是有产业集聚的扶贫、是有尊严的扶贫。渝东南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区域之一,也是重庆市重点扶贫区域之一。渝东南地区通过精确识别,精准扶贫,加强对贫困对象的正确价值引导,产业融合,实施"旅游+"的产业扶贫路径,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实现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2.
正漳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号工程""首位工作"来抓,在全国妇联和省市有关单位的倾力帮扶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该县按照"1+19+4"精准扶贫方案,深化落实"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工作和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紧盯68个贫困村、11484户、5.14  相似文献   

13.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发展产业是关键。推进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七个一批"的重要内容,也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如何使产业扶贫和依托产业脱贫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近期,笔者结合泾川县实际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以来,台前县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出了"全党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精准,核心抓就业"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转变工作方式、创新脱贫途径,打造与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农业产业扶贫相结合,集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于一体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成功走出了一条"造血式"产业扶贫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脱贫攻坚是一件大事、一件善事,也是一件难事。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深入推进双联、"1236"扶贫攻坚和"1+17"精准扶贫行动的基础上,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的《实施意见》及《任务分解方案》,制定了"七个一批"脱贫路径,落实落细到村、到户的政策措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成绩得到中央肯定,成效正在集中显现,成果惠  相似文献   

16.
申清华 《乡村科技》2019,(10):15-16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关键期,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始终将"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融合且作为重头戏,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新路,开启新的产业扶贫创新模式。实现"产业+扶贫"的双赢,最根本的要求是将"扶贫工作融入到产业发展中,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7.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赣州市于都县潭头村的成功脱贫得益于其产业+生态联动扶贫模式的成功发展,对其扶贫策略和启示意义进行研究,并为脱贫地区扶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楠 《甘肃农业》2021,(1):31-35
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路径,"六个精准""七个一批"等一项项有针对性的举措瞄准贫困"病根",实施"靶向治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文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对崆峒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思南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展示出巨大的活力和发展潜力,同时电子商务发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越来越发挥出重要影响作用。面对精准扶贫这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电子商务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电商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成为关键。基于思南县电商精准扶贫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思南县电商精准扶贫路径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思南县电商精准扶贫路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阶段,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战,探索精准扶贫模式,涌现出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基于概述三次获评教育部典型项目的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建始县实践成效,系统分析乡村全面振兴下建始县的发展"短板",提出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高校要在服务理念、方式、机制及目标层面转变思维逻辑,具体要从巩固产业扶贫成果,做好教育扶贫接力,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做好党建扶贫衔接,促进生态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做好有效衔接,建立精准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机制,探索协同推进转型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完成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