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火蚁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收录的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对当地农业、林业、畜牧业、居民生活、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人的健康和生命。我国发生红火蚁疫情的地区有多处,且发生原因越来越复杂,对此,深入展开对红火蚁疫情产生的原因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今早控制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有效控制文山州红火蚁的进一步入侵和蔓延,在文山市、广南县、丘北县开展了0.02%顺式氯氰菊酯0.45%胺菊酯饵剂、1%乙酰甲胺磷饵剂、0.1%茚虫威饵剂、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4种药剂对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田间抑制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红火蚁的蚁巢和工蚁均有防治效果,在施药后9 d防治效果逐渐显现。施药后15 d 4种药剂对红火蚁的蚁巢和工蚁的防治效果如下:0.1%茚虫威饵剂,对蚁巢防效93.3%,对工蚁防效92.9%;0.02%顺式氯氰菊酯粉剂0.45%胺菊酯饵剂,对蚁巢防效88.6%,对工蚁防效89.9%;1%乙酰甲胺磷饵剂,对蚁巢防效73.7%,对工蚁防效72.7%;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蚁巢防效57.9%,对工蚁防效64.9%。综合4种药剂对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防效考虑,在进行红火蚁防治时优先选用0.1%茚虫威饵剂。  相似文献   

3.
<正>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隶属于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火蚁属,原分布在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现已在全球24个国家(地区)发生[1-2]。红火蚁具有食性杂、竞争力强、繁殖迅速、扩散快及攻击力强的特点,会对发生区域内的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公共安全等造成严重危害,是全球100种最具危险性的生物之一,也是中国入境和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对象[3-4]。2004年9月底在广东省吴川市发现红火蚁,首次证实红火蚁入侵中国,云南省于2011年在元谋县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红火蚁的发生对农林生产、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等均有较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桂北山区红火蚁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相关防控对策,以期为红火蚁的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方式的多样化和品种多样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种类越来越多,对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构成极大威胁,防控形势日趋严重。文章针对近年来文山州出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种类及发生现状,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红火蚁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常见工蚁大小约3~6 mm,红褐色,形状与家里常见的小黄家蚁相似,但比小黄家蚁大,蚁后寿命约6~7年,职蚁(工蚁和兵蚁)寿命约1~6个月。红火蚁是一种外来侵入昆虫,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拿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  相似文献   

7.
富宁县红火蚁监测发生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于2004年9月入侵中国广东省,现已在全国9个省(区)217个县(市、区)发生危害,被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4年7月在云南省富宁县首次发现红火蚁入侵,通过应急防控和科学监测,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文章介绍了红火蚁在富宁县的监测、发生和防控技术,以便更好地控制红火蚁的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8.
对金华市红火蚁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就金华市红火蚁发生为害情况、原因,以及所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许昌市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在15.33万hm2左右,是全市第一大秋粮作物。玉米螟作为玉米种植期间的常见害虫之一,对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影响重大。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技术虽然能够有效控制玉米螟为害,但不利于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总结分析许昌市玉米螟的发生为害特点和发生原因,并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显著提升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还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频次及数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人侵有害生物之一.为防止红火蚁疫情在梅州扩散蔓延,梅州市在广东省植保总站和广东省红火蚁防控专家的指导下,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阐述了红火蚁在梅州的发生危害情况,以及采取的监测与防控技术措施,并对其发生规律、监测防控技术和防控效果作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7,(24):215-216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危险性害虫。由于其食性复杂、习性凶猛、繁殖迅速、竞争力强,对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农林生产和生态环境均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所以被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之一。[1]自2004年11月在我区发现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协调配合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由于其繁殖力强,大量的人、财、物力投入,仍然难以遏制红火蚁的扩散和发生危害。本文根据本地区发生情况和防控工作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做好红火蚁疫情的防控工作,为确保控制红火蚁疫情工作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红火蚁发生防控现状与未来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红火蚁主要通过花卉苗木从外省传入,发生面积大,蚁巢密度高,发现时间较晚,蚁巢数量与形态受生境影响。采取的疫情防控主要措施有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普查与应急防控,做好染疫苗木检疫监管,加强宣传培训与技术研究。提出政府主导是保障,科学防控是关键,疫情监测是基础,加强检疫保长效的未来防控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红火蚁对人体健康、农牧业、公共安全、生物多样性等都有严重危害,弄清红火蚁在贵州省安龙县的发生特点,提出防控对策,为防控安龙县红火蚁入侵提供理论参考。采用诱测法、走访法、踏查法等方法,实地调查安龙县红火蚁发生情况。调查发现,安龙县累计发生面积为263.30 hm2,其中,公路绿化带累计发生面积达172.0 hm2,占比65.3%;其次是沿公路的农地,发生面积达52 hm2,占比19.7%。呈绿化带优先发生、危害性大、防治和根除难度大等特点。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红火蚁阻截防控对策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红火蚁的发生使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影响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作物减产、耕地丢荒,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危害到人的生命安全。2014年武冈市大甸镇出现红火蚁疫情,发生面积27. 3hm~2。针对疫区红火蚁的发生危害情况,武冈市红火蚁指挥部采取了有力的防治措施,将红火蚁疫情控制在疫区范围之内。目前武冈市红火蚁防除效率在99%以上,已达到控制红火蚁疫情、消除有害生物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一种非常危险的外来入侵害虫——红火蚁近年来在瑞丽市的发现、危害、扩散等情况,以及其对全市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威胁。并根据红火蚁在瑞丽市发生及危害特点提出了加强预测预警、增强宣传力度、强化检疫措施、适时药剂防控、建立专业防控队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玉米早衰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衰在玉米生产上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分析了玉米品种、农田养分、栽培因素、气候因素及病虫害等对玉米早衰的影响。提出了选择适应性好及抗逆性强的品种、合理密植、适时播种、防旱防涝、合理施肥、深松及秸秆还田等措施来预防调控玉米早衰。  相似文献   

17.
红火蚁于2004年底传入中国,15年来已扩散蔓延到全国11省市的331个县(市、区),严重危害农林生产和群众生活。作者通过对红火蚁入侵桂北山区的发生特点、施药效果和防控对策,作了充分的研究、实践与总结。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火蚁的发生分布与扩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分析了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红火蚁的入侵源、发生分布、扩散危害、疫区生境、蚁巢密度和蚁丘大小等,结果表明该地区红火蚁来源是5年前区域内废品塑料再生加工厂从广东购进废旧塑料袋夹带,造成红火蚁入侵定居。红火蚁自然扩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疫区内不同方向扩散距离在53~297m,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表受阳光照射程度、人为干扰程度和不同生境类型等,各因素对红火蚁分布与扩散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演替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志恒 《新农业》2011,(7):18-20
稻瘟病流行广、危害大,在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每年造成10%~30%产量损失,约合1.57亿美元,足以让世界上6000万人口生活1年。辽宁的稻瘟病每年均给水稻生产造成程度不同的经济损失,2010年尤为严重。探讨稻瘟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和原因,提出病害防控的科学对策,对指导病害防治、减缓经济损失成为水稻生产值得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20.
红火蚁通过花卉苗木传播扩散,温州市瓯海区主要以苗木产销为主,苗木产销区及周边苗圃、田园的疫情发生严重。通过普查,采取疫情监测、检疫阻断、化防消杀等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简述了红火蚁疫情发生分布情况,具体介绍了疫情防控措施,以期为红火蚁的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