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体内的微生物,能够产生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本研究用纸片法检测从我国特有植物蒜头果中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真菌烟曲霉的抗菌活性,并采用单菌多产物(OSMAC)策略寻找植物内生真菌烟曲霉产生抗菌化合物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该烟曲霉液体发酵提取物对供试的6种人体致病细菌均有抑菌活性(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无乳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其中对副溶血性弧菌、藤黄微球菌最低抑制浓度达到6.25mg/mL。以马铃薯粉为氮源,麦芽糖或葡萄糖为碳源,提取物得率较大且抑菌活性最好,接种量为60mg/100mL时提取物收获量最高。此外,改变培养温度能提高提取物对除无乳链球菌及藤黄微球菌以外的4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与细菌共培养后对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增强,但对副溶血性弧菌、无乳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的抗菌活性下降。本研究为植物内生真菌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追踪法和柱层析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5种细菌为供试菌种,对美洲大蠊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抑菌试验.研究发现:美洲大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供试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好;经硅胶柱层析初分离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获得了9个具有抑菌活性的组分,其中,组分Fr7对5种供试菌均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组分Fr7及其相邻组分Fr8经硅胶和凝胶柱层析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得到了7个具有抑菌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均对藤黄微球菌表现出最好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美洲大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对供试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白藓茎叶及种壳醇提物的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中常见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对白藓茎叶及种壳醇提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白藓茎叶及种壳醇提物的氯仿、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茎叶乙酸乙酯相和种壳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抑菌效果较好。茎叶氯仿相无明显抑菌效果。结论,白藓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为白藓抑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红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方法提取水溶性多糖,从中分离纯化了3个组分(R1、R2、R3),研究其对多种敏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组分R1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能够抑制细菌,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活性强于革兰氏阳性菌,对酵母和霉菌无抑制效果;而R2无抑菌活性,R3抑菌活性弱。组分R1对各供试菌株的最小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mg·mL-1,藤黄微球菌10mg·mL-1,蜡样芽孢杆菌5mg·mL-1,枯草芽孢杆菌10mg·mL-1,大肠杆菌1.0mg·mL-1,铜绿假单胞菌1.25mg·mL-1,痢疾志贺氏菌1.25mg·mL-1;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较宽的pH适用范围,在80℃处理30min和pH6~10都能维持很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作用方式是杀菌,对菌体无溶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几种桉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叶桉、柠檬桉、尤曼桉(A、B)叶乙醇提取物和大叶桉、尤曼桉B叶提取物浓缩浸膏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组分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黄瓜枯萎病菌的抗菌活性和以及这几种桉叶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4种桉叶提取物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强,对黄瓜枯萎病菌作用弱。大叶桉、尤曼桉B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这两种桉叶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组分对4种供试菌抑菌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核桃内生真菌G8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核桃根部分离得到一株真菌,编号为G8,对其进行生物学观察,初步鉴定为葡萄壳小圆孢菌,并对其进行了复侵染研究,确定其为核桃内生真菌.对此菌株进行液体发酵,研究其发酵液及其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发酵液的提取物对2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萃取相粗提物在40mg·mL^-1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正丁醇萃取物,萃余物最弱,但正丁醇萃取物对水稻纹枯、杨树溃疡、小麦雪腐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其它两相.(2)不同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11个病原真菌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对苹果轮纹、苹果腐烂、小麦根腐、稻瘟4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为100%,对苜蓿炭疽、小麦赤霉、番茄早疫、苹果炭疽和玉米小斑5种病原菌的抑制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对玉米大斑和辣椒疫霉2种病原菌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3)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细菌的抑菌试验表明,对蜡状芽孢杆菌和马铃薯芽孢杆菌2种细菌表现为抗药性,但不同质量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高效利用蒜头果资源,以蒜头果根的粗提取物对13种人体致病细菌进行抑菌活性实验。采用滤纸片法,对蒜头果根的乙醇及丙酮粗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同时,对其抗菌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在酸碱环境中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蒜头果丙酮粗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具有抗菌活性(MIC值分别为:14.450mg/mL,7.225mg/mL,7.225mg/mL),丙酮粗提物通过不同温度(30℃、50℃、70℃、90℃、100℃)、不同pH值(3、5、7、9、11)和紫外光不同照射时间(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处理后,对蜡样芽孢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依然有抑菌效果,而对无乳链球菌却没有抑菌活性。这说明蒜头果根含有多种抗菌化合物,且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蒜头果根丙酮粗提取物在分段纯化后,只在50%乙醇洗脱部分具有抗菌活性。研究结果为蒜头果根的抗菌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白三叶草提取物的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黄酮含量,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5种细菌及可可葡萄座腔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多主棒孢霉和尖孢炭疽菌5种真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油醚相的黄酮含量为12.98 mg/g(12.98%),氯仿相的黄酮含量为13.89 mg/g(13.89%),乙酸乙酯相的黄酮含量为7.4 mg/g(7.4%),水相的黄酮含量为1.5 mg/g(1.5%);石油醚相对5种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对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 mg/m L和8 mg/m L;乙酸乙酯相对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4,4和8mg/m L,仅水相对5种供试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对5种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氯仿相对5种供试真菌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其EC50分别为3.54、6.42、8.45、3.63和5.90 mg/m L;乙酸乙酯相对多主棒孢霉的抑制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2.51 mg/m L,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65.43mg/m L,石油醚相和水相对5种真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球孢白僵菌YFCCFQ001发酵液的抗菌活性以及不同培养基对其抗菌效果的影响,用乙酸乙酯萃取球孢白僵菌YFCCFQ001发酵液,旋干后得到提取物,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6种耐药性人体致病细菌以及8种普通人体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并通过单菌多产物策略,改变培养基碳氮源,检测抗菌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YFCCFQ001提取物对4种耐药性致病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8种普通致病细菌均有抗菌活性(其中关于球孢白僵菌对副溶血性弧菌、短小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福氏志贺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未见文献报道)。不同氮源对其抗菌活性影响显著,其中胰蛋白胨抗菌效果最好,对3种耐药性致病细菌和6种普通致病细菌均有活性。研究发现了球孢白僵菌对耐药性致病细菌的抗菌活性,以及不同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影响,为真菌中新型抗菌天然产物的寻找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板栗雄花序萃取物抗氧化及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板栗雄花序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板栗雄花序乙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4个部分;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DPPH·)自由基清除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共培养测定抗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鉴定出板栗雄花序中的鞣花酸(EA),并对其进行初步定量与结构分析。【结果】1)通过系统提取法得到板栗雄花序醇提物提取率为16.6%,其他4种萃取物提取率在2.6%~26.2%,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提取率最高。2)板栗雄花序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对 DPPH·自由基、卵黄脂质过氧化物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乙酸乙酯萃取浓度为0.01 mg·mL -1时,对 DPPH·清除率达到94.4%,对卵黄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率为95.69%,与同浓度的抗坏血酸(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清除率相当。3)板栗雄花序醇提物对12种细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在不同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98 mg· mL -1,最低杀菌浓度为1.96 mg·mL -1。板栗雄花序样品中有游离鞣花酸,含量为2.267 mg·g -1。【结论】板栗雄花序中含有较多抗氧化和抑菌的活性物质,其醇提物及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乙酸乙酯萃取物抗氧化活性较高,对清除 DPPH·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都有较好的效果。各个萃取物对 G +菌和 G -菌都有一定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文章比较了两性霉素、伊曲康唑和放线菌酮对土壤内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绿僵菌(M.flavoviride)和6种非目标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伊曲康唑对毛霉(Mucor racemosu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抑菌效果较差,浓度达200μg/mL时对毛霉的抑制率仅达54.84%,且对绿僵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两性霉素和放线菌酮(P<0.01),不适宜用于土壤绿僵菌的分离。两性霉素和放线菌酮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6种非目标真菌抑制率达69%以上,可作为绿僵菌分离的真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以苍耳根、茎、叶作为试验材料,以丙酮、80%乙醇、乙酸乙酯、蒸馏水作为提取溶剂,利用滤纸片法研究了苍耳不同器官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对2种细菌和1种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苍耳各器官的不同溶剂提取液抑菌效果不同。对溶剂来说,苍耳叶丙酮、乙酸乙酯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6.32mm、15.66mm,叶的乙酸乙酯提取液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5.64mm,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总体抑菌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丙酮、乙酸乙酯、80%乙醇、蒸馏水;对不同器官来说,苍耳各器官提取液抑菌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叶、根、茎,尤以叶的丙酮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次之。苍耳叶的丙酮、乙酸乙酯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苹果轮纹病菌均表现为较强的抑菌活性,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
黑刺菝葜根中甾体皂苷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黑刺菝葜根茎中总甾体皂苷R,分离得到甾体皂苷混合物样品R-5、R-6、R-7、R-8、R-9、R-10及4种甾体皂苷,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采用生物活性跟踪和滤纸片扩散法对其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离.结果表明:抑菌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样品R-7、R-8和R-9中,样品R、R-5和R-6抗菌活性较弱或几乎没有;但从R-6分离得到3种甾体皂苷和从R-8中分离的甾体皂苷均具有抑制活性;这些不同的甾体皂苷对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木霉、青霉、黑曲霉、黄曲霉有非常强的抑制活性;黑刺菝葜根中甾体皂苷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存在着抑菌的活性分子群及增菌的活性分子群.  相似文献   

14.
柿叶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柿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通过系统预试,初步确定柿叶中含有生物碱、皂苷、氨基酸、多肽、有机酸、酚类和鞣质、糖类、甾体、总黄酮、强心苷、蒽醌、挥发油等物质.抑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的6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水相对供试的5种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细菌有较小抑制作用;石油醚相对真菌和细菌几乎无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无抑制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越高,其抑菌能力越强,而且,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测试的6个细菌的抑制活性的大小顺序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绿僵菌侵染后竹林筛胸梳爪叩甲幼虫保护酶系统的应答反应,为筛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提供依据。【方法】生物测定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金龟子绿僵菌WTKH菌株及蝗虫绿僵菌菌株3种菌株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该幼虫的致病力,同时测定不同侵染时期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含量及活性变化情况。【结果】3株绿僵菌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均具有致死性,WP08菌株最优,WTKH菌株次之,蝗虫绿僵菌最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提高,WP08菌株在108spore·g~(-1)干土浓度条件下的致病效果最好,16天时供试幼虫已经全部死亡,但与107spore·g~(-1)干土浓度条件下的致病效果无显著差异。幼虫的3种保护酶在抗绿僵菌侵染过程中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SOD活性变化无显著差异,CAT活性变化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POD活性波动虽与CAT相似,但其后期(5~7天)差异不显著。【结论】平沙绿僵菌WP08菌株对筛胸梳爪叩甲幼虫的致病性优于其他2种菌株,可作为林间应用的首选菌株。绿僵菌可对竹林金针虫体内的3种保护酶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本次取样时间内CAT的活性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中获得一株拮抗细菌Bs-03,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现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通过对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项目,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Bs-03菌株抑菌活性,结果表明Bs-03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除花生白绢病菌外,都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核桃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冬枣黑斑病菌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在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该菌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植物精油是安全并有良好抑菌效果的天然产物,在食品防腐剂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通过对红松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能为开发安全绿色的食品防腐剂及为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松的松针、松塔、松壳中制备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分析比较了3种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对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松针、松塔、松壳精油分别检测出28、46、21种成分,其中松针和松塔精油以萜类为主,而松壳精油以酮类为主。3种不同部位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更佳,但松针精油的抑制效果比其他两种抑制效果更强。松针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6、3.2、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3.2、6.4、12.5μL/mL;松塔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12.5μL/mL;松壳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2.5、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6.4μL/mL。【结论】红松不同部位的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红松不同部位精油的成分不同其抑菌效果亦不同,作为天然的抑菌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无刺枸骨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功能,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等萃取剂对无刺枸骨果实成分进行萃取,并采用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滤纸片抑菌法测定其萃取物的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组分进行鉴定。[结果 ]无刺枸骨果实甲醇粗提取物的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萃取物对ABTS和DPPH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清除率与萃取物浓度间呈线性正相关。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于所有菌株均具有极显著的抑菌作用,且是3种萃取剂中抑菌作用最强的;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于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变形杆菌也具有极显著抑菌作用;石油醚萃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变形杆菌抑制作用显著。结合GC-MS与UPLC-QTOF/MS技术,本文首次证实无刺枸骨果实含有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的药用成分——绿原酸。[结论 ]本研究首次采用多种萃取剂对无刺枸骨果实成分进行萃取和鉴定,并通过试验证明其萃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该结果为无刺枸骨果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鹿角藤甲醇粗提物、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溶剂萃取物及氯仿萃取物的层析组分对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 mg·m L-1条件下,4种萃取物中,氯仿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好,尤其是对香蕉炭疽菌及芒果炭疽菌,其抑制率达82.48%、71.57%;氯仿萃取物的进一步层析组分中,E组分的抑菌活性最好,且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在质量浓度0.5 mg·m L-1条件下,组分E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达74.12%,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质。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瓦雷兹芽孢杆菌YH-20发酵液的抑菌稳定性及其抑菌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YH-20发酵液对12株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葡萄座腔菌为病原指示真菌测定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抑菌稳定性,根癌农杆菌为病原指示细菌测定提取物质的抑菌活性;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和酸沉淀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蛋白类物质和脂肽类物质,并以特定培养基检测菌株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以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对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菌株YH-20发酵液对供试的11种病原真菌和1株病原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该发酵液经普通光照和紫外光照处理后,发酵液的抑菌率保持稳定,经80℃处理120min后,抑菌率仍可达到49.24%,在pH6-9处理后,仍可保持较高的抑菌率。在4℃最少可储存30d而抑菌能力不发生改变。菌株YH-20可产生抑菌性蛋白和脂肽、蛋白酶、纤维素酶及嗜铁素。以极性较高的正丁醇和乙酸乙酯可萃取出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菌株YH-20对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能力和较好的抑菌稳定性,可产生多种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