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RHGAP11A基因与南江黄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方法】以南江黄羊(母羊,n=243)为试验材料,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筛选ARHGAP11A基因的SNP位点并分析其与性状之间的关联。【结果】在南江黄羊群体中共发现ARHGAP11A基因16个SNPs位点。g.3483AG和g.3621GA的纯合突变具有增加南江黄羊体重(2月龄、6月龄和12月龄)以及胸围(6月龄)指标的趋势(P0.05),而在g.3525AG位点AG型羊初生重、12月龄体重和12月龄胸围显著高于GG型个体(P0.05)。AAGT单倍型山羊体重体尺均高于AGGT和GGAT个体(P0.05)。【结论】南江黄羊母羊群体中ARHGAP11A基因突变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进一步验证其功能后在选育中可考虑其作为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VGLL2基因多态性与牦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通过筛查候选基因SNP位点,为牦牛优良性状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麦洼牦牛,西藏类乌齐牦牛、申扎牦牛、帕里牦牛和斯布牦牛5个群体共238头个体,运用DNA池测序法筛选VGLL2基因SNP位点,直接测序法检测牦牛VGLL2基因的SNP位点,分析其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牦牛VGLL2基因第二内含子存在3个SNP位点(C4868T、C4872G和G4889A),第二外显子包含1个SNP位点G5000A;4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遗传多态性分析显示,C4868T、C4872G和G4889A属于低度多态性,G5000A为中度多态性。4个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等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位点C4868T与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显著相关;位点C4872G、G4889A和G5000A与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体重不相关。【结论】牦牛VGLL2基因的C4868T位点与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显著相关,可将VGLL2基因作为影响牦牛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为牦牛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血液生理生化方面研究和田羊品种的特性,探讨和田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体重体尺性状的关系。【方法】测定7月龄、10月龄和田羊体重体尺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和田羊7月龄与10月龄时,体高与体重,体高与胸围呈显著正相关(P0.05)。性别、年龄对某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显著,7月龄、10月龄公羊的红细胞压积(HCT)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7月龄与10月龄公羊的碱性磷酸酶(ALP)均高于母羊,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10月龄时,体重与总胆固醇(TC)、体高与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C)呈显著正相关(P0.05),管围与甘油三酯(TG)、碱性磷酸酶(AL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和田羊体重、体尺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和田羊饲养管理及早期选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30只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15只、母羊15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重、屠宰性能以及各体尺性状,并分析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平均体重43.57 kg、母羊38.93 kg,公羊宰前活重极显著大于母羊(P<0.01),公羊的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及管围均显著大于母羊(P<0.05).公羊体尺性状与体重中有11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中有3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还有4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公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母羊(P<0.01),母羊骨肉比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公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与骨肉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屠宰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腰部出肉率与体高、体长和胸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后腿出肉率与体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体长、胸围、胸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羊屠宰率与体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胸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母羊在体重、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为罗平黄山羊肉用性状的选育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猪POU1F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分析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获得猪POU1F1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信息,揭示其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特点,阐明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克隆、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进行POU1F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分析,利用一般线形模型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POU1F1基因1.5 kb的启动子区域内发现5个多态位点;其中,5 bp短片段插入或缺失突变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引入品种猪中最高,在培育品种中中等,在中国地方品种最低。一般线形模型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猪的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多重比较分析发现,AA基因型个体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P<0.05),而AB和BB基因型个体的体高、胸围和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AB基因型个体的体长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5 bp短片段插入或缺失突变的A等位基因是生长性状的优势等位基因,是生长性状可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足黑山羊(Dazu black goat,DBG)与内蒙古绒山羊(Inner Mongolia cashmere goat,IMCG)杂交F_1代在哺乳期的生长规律.【方法】将20只IMCG母羊引进至重庆,以20只本地DBG母羊为对照,与5只DBG公羊交配,测定F_1代(DBG♂×IMCG♀,n=50)和DBG(DBG♂×DBG♀,n=44)在哺乳期间每周的体质量与体尺,经五期滑动移动模型处理,进行生长趋势拟合、通径分析和相关系数等分析.【结果】F_1代体质量生长速度比DBG快,两者的体质量生长曲线差异极显著(P0.01);F_1代体尺绝对值大小为胸围体长体高,体尺生长速度大小为胸围≈体长体高;DBG体尺绝对值大小为体高≈体长胸围,体尺生长速度大小前期为体长体高≈胸围、后期为体高≈胸围体长;体尺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途径中,胸围体长体高;间接影响途径中,胸围体长体高.【结论】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杂交F_1代在哺乳期的生长速度快于DBG,影响体质量的主要体尺因子是胸围.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了选育前后戴云山羊12月龄的体重体尺性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2年的选育,12月龄戴云山羊公羊和母羊的体重体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体重的增长幅度最大;公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4.48%、1.99%、2.06%、1.66%,母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29%、1.39%、0.77%、1.36%。但选育前后戴云山羊公羊测定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选育前后戴云山羊母羊测定的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差异也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戴云山羊体重体尺性状的遗传进展较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探讨了FTO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绵羊群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了FTO基因在杜泊羊和滩寒杂交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的AA基因型个体体重在杜泊和滩寒绵羊群体中分别为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低于GG型个体。GG型绵羊胸围最大,且GG型杜泊羊胸围显著大于滩寒羊GG型个体(P0.05)。GG型个体在2个群体中的体斜长最大,同一群体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间,滩寒群体绵羊体高大于杜泊羊,但只有AA型个体在2个群体间显著差异(P0.05)。此外,GG型个体的杜泊羊胸宽最大,AA型的最小,这与滩寒群体相反,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不同基因型对绵羊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对杜泊及滩寒绵羊群体的体重、体斜长及胸围等具有显著影响。FTO基因是否是影响绵羊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尚待进一步探讨,但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多态性将为不同绵羊群体后代的体重、胸围等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SNP标记位点与罗氏沼虾生长性状间的关联性,为罗氏沼虾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寻找、生长性状调控机理及后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25个SNP标记位点在罗氏沼虾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中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卡方检验(χ2)筛选出2个极端(体长极大和极小)罗氏沼虾群体中与生长状况存在潜在相关性的SNP标记位点,进一步对罗氏沼虾浙江群体60个个体进行SNP基因型与生长性状(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和体重)的关联分析。运用一般线性模型对SNP标记位点与罗氏沼虾5个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检测。【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SNP6、SNP7、SNP16、SNP20和SNP24等5个标记位点在罗氏沼虾极端群体中与生长性状存在潜在相关。5个潜在相关SNP标记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NP6、SNP7、SNP16和SNP24等4个位点与生长性状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相关,其中位点SNP6与体长和体重关联极显著,与头胸甲宽关联显著;SNP7与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和体重关联极显著,与第一腹节高关联显著;SNP16与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和体重关联极显著,与体长关联显著;SNP24仅与第一腹节高关联显著。对浙江群体中60尾个体体长50%小个体和体长50%大个体2个群体中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SNP6和SNP24 2个标记与生长的关联性显著,SNP7和SNP16与生长的关联性极显著。【结论】HSP90和HGS基因可能是与罗氏沼虾生长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标记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陕北白绒山羊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外显子1的SNP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绒、胴体和生长性状的相关关系,为陕北白绒山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168只陕北白绒山羊部分生长、胴体指标。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HSL基因外显子1的SNP遗传多态性。【结果】陕北白绒山羊HSL基因外显子1有AB和AA 2种基因型,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B与AA基因型个体的绒长差异极显著(P<0.01),体高和背膘厚差异显著(P<0.05),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AB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断奶重、绒长、周岁重、体高、体长、管围、背膘厚大于AA基因型,但AA基因型个体毛长、产绒量、胸围、眼肌面积大于AB基因型。【结论】陕北白绒山羊HSL基因外显子1具有多态性,该基因可能是陕北白绒山羊产绒及胴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者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11.
影响牛生长发育性状的GH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牛GH基因的遗传多态以及各多态位点对肉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以期找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下一步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和PCR-RFLP方法分析了牛GH基因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和5′侧翼区的位点遗传多态,并分析了5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的基因型效应,以及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组合基因型效应。【结果】GH基因的第5外显子、3′非翻译区的基因型效应在肉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这2个位点等位基因B为优势等位基因;第5外显子和3′非翻译区的组合基因型ABBB(即组合5)的基因型效应(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其它6个组合,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值极显著高于单标记位点效应。【结论】GH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突变等位基因B为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的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成年巴特肯羊的体尺指标与体重的相关性.[方法]以2~3岁成年巴特肯羊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巴特肯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体尺性状,并对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与成年巴特肯羊体重密切相关的体尺指标,根据体长、胸围和管围建立了成年巴特肯羊体重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影响成年巴特肯公羊体重的主要体尺指标为胸围和体长,且体重与胸围和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巴特肯母羊的主要体尺指标为胸围和管围,且体重与胸围和管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巴特肯公羊体重估算公式为Y(体重)=0.681X2(体长)+0.282X3(胸围)+0.652X4(管围)-5.109.巴特肯羊母羊体重估算公式为Y(体重)=3.69X4(管围)+0.253X3(胸围)-5.81.[结论]该试验结果可用于相关领域实际生产过程中成年巴特肯公羊和母羊体重的估算.  相似文献   

13.
以黔北麻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RERG基因的第3、4外显示和部分第5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在第3外显子处发现了1个SNP(C264A),进一步将该SNP位点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B型个体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深、胸宽、管围均大于AA型和BB型个体。AA型和BB型个体的体重、体高、胸围与AB型个体差异极显著,AA型个体与BB型个体的体长差异显著,AA型个体与AB型个体的体长差异极显著。研究显示,RERG基因对黔北麻羊的生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ADIPOQ遗传变异对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找到与宁夏优质肉羊培育中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为宁夏优质肉羊的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利用液相捕获测序技术获得ADIPOQ在杜泊羊、滩羊和小尾寒羊中的变异位点,同时采集383只3个品种的不同杂交后代群体耳组织,采用飞行质谱技术对确定的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使用Haploview软件对多态性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构建单倍型,与绵羊初生和3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共筛选到7个SNPs位点,且7个位点在杂交后代群体中均表现出多态性,SNP1—SNP7位点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为CC、GG、GG、CT、AG、GG和AA,优势等位基因分别为C、G、G、C、G、G和A。X 2检验发现,所有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除SNP7位点在所有个体中偏离了平衡)。SNP1(F2代除外)、SNP4、SNP5和SNP6位点在各杂交后代及所有个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0),SNP2和SNP3在F2代及SNP7在H1代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0),而在其他群体中处于低度多态(PIC<0.25)。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SNP2-SNP3和SNP5-SNP6形成了两处强连锁,均构建出3种单倍型,组合后分别形成4和6种基因型,其中优势基因型分别为H1H1和H4H6。将SNP2-SNP3和SNP5-SNP6形成的单倍型再组合后产生13种基因型,其优势基因型为H1H1H4H6。单个位点关联分析表明:SNP1位点在F1代群体中,GG基因型的初生胸围显著高于CG基因型(P<0.05),在H2代群体中,CC基因型的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CG基因型(P<0.05)。SNP2位点在H1代群体中,CC基因型的初生体高显著低于CG和GG基因型(P<0.05)。SNP3位点在F1代群体中,AG基因型的3月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在H1代群体中,AA基因型的初生体高显著低于AG和GG基因型(P<0.05)。SNP4位点在F1代群体中,CC基因型的3月龄体重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P<0.05),在F2代群体中,CT基因型的初生体重和初生胸围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在H1代群体中,TT基因型的初生体重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在H2代群体中,TT基因型的初生体高和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SNP5位点在F2代群体中,AA基因型的初生体高和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SNP6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F2代、H1代和H2代的初生体重、体高、体斜长、3月龄体高和胸围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P<0.05)。SNP7位点在H2代群体中,AA基因型的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5)。联合所有群体进行分析时发现,SNP2位点CG基因型的初生体重和体斜长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SNP4位点TT基因型的初生体重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SNP6位点AA基因型的初生体重显著高于GG和GA基因型(P<0.05)、初生胸围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其他5个位点的基因型在生长性状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倍型组合关联分析发现:H2H3基因型的初生体重和初生体斜长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而SNP5-SNP6单倍型组合中,H5H5基因型的初生体重显著高于H5H6和H6H6(P<0.05)、初生体高显著高于H5H6(P<0.05)、初生胸围显著高于H6H6(P<0.05),H4H4基因型的3月龄体重显著高于H5H5基因型(P<0.05)、3月龄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H4H6基因型(P<0.05)、3月龄胸围显著高于H4H5、H5H6和H5H5基因型(P<0.05)。SNP2-SNP3和SNP5-SNP6形成的单倍型再组合后,H2H3H4H4基因型的初生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最高,与其他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差异,H1H1H4H6的3月龄体斜长显著低于H1H2H4H4和H2H2H4H4基因型(P<0.05)。【结论】 ADIPOQ的遗传变异对绵羊的生长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中的7个SNPs位点可以作为宁夏优质肉羊选育中生长性状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明确西藏阿里牦牛生态类群(Ali [AL])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改良潜力。【方法】利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AL类群内7个已被证实与牦牛生长和泌乳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候选SNPs标记的基因型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在阿里牦牛群体内2个SNP位点(MyoD1_C1710T和ACSL1_G2409A)是中度多态位点(0.250.05)。阿里牦牛群体内与生长相关的标记MyoD1_C1710T和TMEM18_C4447T位点均携带高频率的优势基因型。另外,有17.7419%的阿里牦牛个体在HesxI_T226C位点携带与牦牛12月龄体质量、体高和胸围相关的优势基因型(T/C),有11.2903%个体携带与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前期绵羊肉用性状GWAS研究结果,旨在探讨RIPK2基因对乌珠穆沁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找到该基因中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对GWAS结果进行验证。【方法】在343只乌珠穆沁绵羊试验群体中,选取其中30个个体的血液DNA样本,以相同浓度组成池DNA,设计引物对RIPK2基因外显子及其上下游1 000bp的调控区进行PCR扩增,PCR产物检测为目的条带后测序。使用DNAMAN和Chromas2软件对测序峰图进行分析,采用飞行质谱方法对检测到的SNP位点及前期GWAS得到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使用Haploview软件对多态位点构建单倍型及连锁不平衡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RIPK2基因SNP位点与生长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结果】共发现了4个多态位点,A5536G的同义突变rs01位于第四外显子内,在该位点检测到三种基因型,AA基因型频率为0.42,AG基因型频率为0.45,GG基因型频率为0.13,优势等位基因为A,其频率为0.65;在第七外显子上检测到T8952C错义突变rs02,在该突变位点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中TT基因型频率为0.82,TC基因型频率为0.16,CC基因型频率为0.02,T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9;在第十外显子检测到 T2836C的突变rs05,在该位点检测到两种基因型TT和CC,没有检测到杂合子基因型,TT基因型频率为0.25,CC基因型频率为0.75;上游调控区发现一个G5181C的突变rs30,有3种基因型,其中GC基因型频率为0.50,CC基因型频率为0.18,GG基因型频率为0.32,G为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为0.58; GWAS得到的SNP位点是T4456C,在本研究中被命名为rs34,在该位点有3种基因型,其中TT基因型频率为0.49,TC基因型频率为0.37,CC基因型频率为0.14,优势等位基因T的频率为0.68。χ2适合性检验发现,除rs34位点外,其余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rs02位点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其余位点处于中度多态(0.25<PIC<0.5)。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rs01和rs02位点强连锁,在群体中共构建了3种单倍型,AT 为优势单倍型,其频率为0.645,这两个位点共构建了6 种基因型组合,其中AATT为优势基因型组合,频率为0.425。单标记关联分析表明:rs01位点的AA、AG基因型的个体和GG基因型个体在4月龄体重、胸围上差异显著(P<0.05),在6月龄体高、胸围上差异显著(P<0.05)。rs02位点CC基因型个体在4月龄体重、体高、胸围和6月龄胸宽上显著优于TT、TC基因型个体(P<0.05),在4月龄体斜长、6月龄体高和体斜长上极显著优于TT、TC基因型的个体(P<0.01)。rs30位点上,GG基因型的个体在4月龄体重、胸围与其他两种基因型个差异显著(P<0.05),3个基因型的个体在6月龄胸围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rs34位点的3个基因型的个体仅在4月龄体重上差异显著(P<0.05)。rs01-rs02组合基因型关联分析发现:GGCC基因型组合的个体在4月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上与其他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GGCC基因型组合的个体在6月龄体高、体斜长、胸宽上与其他基因型组合的个体差异显著(P<0.05)。【结论】RIPK2基因对绵羊生长性状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其SNPs作为分子标记对乌珠穆沁绵羊生长性状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科学》2015,(3):83-86
本实验利用超声波活体测定技术测定了成年新疆褐牛的肉质性状(眼肌高度(x1)、背膘厚度(x2)、眼肌面积(x3))、体重(x4)、体尺(体高(x5)、体斜长(x6)、胸围(x7)、管围(x8))以及屠宰后各部位肉重,分析了肉质性状、体重、体尺与高档肉重(y1)、后部位肉重(y2)、优质肉重(y3)、全部切块重(y4)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最优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背膘厚度、眼肌面积、体重对胴体的高档肉重;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后部位肉重;眼肌面积、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优质肉重和全部肉块重影响较大。新疆褐牛高档肉重、后部位肉重、全部肉块重、优质肉重与肉质性状、体重、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6.34 x2+0.141 x3+0.061 x4;y2=0.064x4+1.071 x5-0.459 x7;y3=0.279 x3+0.110 x4+0.813 x5-0.313 x8;y4=0.558 x3+0.221 x4+1.625 x5-0.626 x8。超声波活体测定的肉质性状、体重、体尺可以作为选择产肉性能的直接或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8.
青年伊犁马体尺综合评判模型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青年伊犁马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对1 200 m竞赛速度的影响,拟合青年伊犁马体尺综合评判模型。【方法】测定30匹2岁伊犁马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四项基本体尺及其1 200 m速度赛成绩。探究马匹体尺与速度的相关性,采用K-means聚类法将试验马匹分类,并拟合马匹体尺综合评判模型。【结果】在1 200 m速度赛中,马匹体高与马匹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长与速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胸围与速度没有相关性(P0.05),管围与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试验马匹上、中、下三个类别的得分分别为2.34、2.20、1.26。利用判别分析得到马匹体尺综合评判模型。【结论】拟合青年伊犁马体尺综合评判模型能较好的判定其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秦川牛SIRT3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秦川牛体尺、肉用性状的影响,以探索改善秦川牛体尺、肉用性状的分子育种方法。【方法】随机选择相近饲喂条件下468头18~24月龄健康秦川母牛,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进行SIRT3基因全区域遗传变异检测。运用SPSS16.0软件中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SIRT3基因不同基因型与秦川牛体尺(体斜长、体高、腰高、尻长、腰角宽、胸深、胸围和坐骨端宽)和肉质性状(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肉脂肪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经DNA测序发现,秦川牛SIRT3基因在第4内含子上存在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C22522T突变和C22680G突变,均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C22522T和C22680G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P0.01)。关联性分析表明,秦川牛SIRT3基因2个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体斜长、体高、尻长、腰角宽、胸深、胸围和背膘厚、眼肌面积、肌肉脂肪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结论】SIRT3基因对秦川牛部分体尺、肉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可以尝试作为秦川肉牛新品系培育的主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PPARγ基因编码区多态性与家兔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检测PPARγ基因编码区变异位点,利用PCR-RFLP技术对352只家兔(新西兰271只,艾格81只)PPARγ基因的候选SNP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家兔PPARγ基因编码区只检测到一个同义突变位点c.207AC,CC基因型个体7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AC基因型个体(P0.05)。且CC基因型个体35到7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AC、AA基因型个体(P0.01)。【结论】PPARγ可作为影响家兔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