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早稻品种中早3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早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及颖花分化与退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缓释肥机械深施与缓释肥人工撒施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3.4%和2.6%,其中缓释肥机械深施处理的增产效果要好于缓释肥人工撒施处理。缓释肥机械深施是通过增加颖花分化数来增加每穗颖花数。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机插侧深施肥处理的颖花分化数增加了4.5%,颖花数增加了5.7%;在灌浆期,缓释肥机械深施和缓释肥人工撒施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7.2%和5.6%,其中缓释肥机械深施处理增效更明显;成熟期,缓释肥机械深施和缓释肥人工撒施处理的叶片SPAD值比传统施肥方式分别增加了5.8%和16.4%,叶片含氮量分别增加了12.5%和34.1%,差异达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机插侧深施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无锡市以中熟晚粳品种南粳46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的侧深施肥方式,分别为:70%基肥(常规复合肥)侧深施+30%穗肥FM1、70%基肥(缓释肥)侧深施+30%穗肥FM2、100%基肥(缓释肥)一次性侧深施FM3,并设置常规施肥对照35%基肥(常规复合肥)撒施+35%分蘖肥+30%穗肥CFM。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氮素偏生产力、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FM2和CFM处理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扩大了库容量,在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基础上,获得了较高产量。FM2处理较CFM处理减少了一次施肥次数,降低了人工成本,经济效益也最高,是一种兼具高产、轻简与高效的水稻施肥方式。FM3处理的产量与氮素偏生产力均最低,虽减轻了劳动力,但不利于长江中下游晚粳稻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常规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BF1(生物炭+80%尿素+80%磷酸二铵+80%硫酸钾)、BF2(生物炭+80%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BF3(生物炭+尿素+80%磷酸二铵+硫酸钾)、BF4(生物炭+尿素+磷酸二铵+80%硫酸钾),玉米开花期、成熟期采集样品,分析不同处理干物质和养分积累转运特征,明确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产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BF1、BF2、BF3、BF4处理均增加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转运率及对子粒干物质积累贡献率,提高了玉米产量,促进了玉米植株氮磷钾素积累总量。因此,可应用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实现玉米节肥增产。本试验条件下,减量20%硫酸钾配施生物炭对玉米产量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稳定性缓释肥与尿素配施的玉米增产增效效应,采用田间试验,设5种处理,CK(不施肥)、NPK(习惯施肥)、80%C(80%缓释肥)、60%C+20%Ub(60%缓释肥+20%尿素基肥)和60%C+20%Ut(60%缓释肥+20%尿素追肥)。结果表明,60%C+20%Ut处理能够增加有效行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达10 256 kg/hm2。各处理玉米整株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出氮>钾>磷,玉米养分积累量以玉米子粒和叶的氮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53.87、106.76 kg/hm2;玉米茎对K的积累量最多,以60%C+20%U处理最高,为83.75 kg/hm2;60%C+20%Ub和60%C+20%Ut处理均能提高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在经济效益上,60%C+20%Ut处理的纯收入最高。综上,在贵州黄壤区氮肥减量20%下的缓释肥和尿素配施更能促进玉米高产,达到减氮增产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比例尿素和缓释肥深施对水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探明深施肥条件下促进水稻生长的尿素和缓释肥的最佳比例。试验以杂交水稻青香优19香和常规水稻象牙香占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处理,分别是:T1,尿素和缓释肥按1∶1(按含氮量计,下同)混合,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深施入土壤,施肥深度6 cm;T2,尿素和缓释肥按1∶2混合,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深施入土壤;T3,尿素和缓释肥按2∶1混合,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深施入土壤;T4,水稻整个生育期均不施肥。所有施肥处理氮肥(纯N)用量均为150 kg/hm2。结果表明,青香优19香T2处理产量比T1、T3和T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29.47%、43.49%和73.56%;相比其他处理,T2处理的青香优19香和象牙香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叶片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提高,但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说明尿素和缓释肥按照1∶2比例深施是一种较好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缓释肥覆膜减量条件下的玉米生物性状、干物质分配比例、养分含量差异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不覆膜(T2)处理相比,覆膜可使玉米的茎粗提高11.05%~19.34%,株高提高2.78%~5.39%,穗位高提高6.20%~10.28%,覆膜条件下缓释肥减量对玉米生物性状无明显影响。覆膜可以使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25.22%~31.01%,较普通复合肥(T6)相比,施用缓释肥更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且缓释肥覆膜减量15%(T4)不会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减量过度(T5)则会显著降低玉米干物质积累以及子粒和茎秆的氮含量。相关分析发现,玉米产量与生物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与不同部位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覆膜条件下施用缓释肥有利于改善玉米生物性状,提高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含量,玉米茎粗、株高、穗位高与茎秆氮含量、叶片钾含量、子粒氮含量可以作为玉米产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罗上轲  刘婕  叶开梅  冯云贵  朱德坤  宋碧  张军 《玉米科学》2020,28(4):146-154,164
为探明贵州春玉米适宜的覆膜方式及施氮量,采用裂区设计,连续两年在贵州威宁进行不同覆膜方式(宽膜、窄膜覆盖)与施氮量(0、80、160、240、320 kg/hm2)对春玉米产量及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与施氮量间春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宽膜覆盖比窄膜覆盖产量提高15.61%。宽膜覆盖显著增加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提高干物质转运对子粒物质积累的贡献率,显著增加春玉米氮素积累量。在宽膜覆盖条件下,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春玉米产量最高,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最高。宽膜覆盖提高玉米产量,促进春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与分配,试验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8.
扩行缩株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5万株/hm~2密度下,以等行距(行距60 cm)种植为对照,研究扩行缩株(行距100 cm)种植下春玉米产量、物质积累及转运。结果表明,扩行缩株种植下两年2个品种春玉米产量及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农华101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伟科702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扩行缩株种植下两年2个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茎鞘转运量高于对照,叶片转运量低于对照。成熟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低于对照,子粒分配比例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不同肥料滴灌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设不施氮(N0)、不施磷(P0)、不施钾(K0)和氮磷钾均施(NPK)4个处理,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施用量同NPK处理)为对照,研究滴灌水肥一体不同肥料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相较于磷钾肥,玉米对氮肥更敏感。N0处理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整株氮磷吸收量均显著降低,其叶片钾含量、茎鞘磷含量极显著增加,导致叶片钾积累量、茎鞘磷积累量显著增加。P0和K0处理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分别导致磷素和钾素吸收量显著降低。不施磷钾肥处理氮素从秸秆向子粒的转运受到限制,子粒含氮量下降,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降低。滴灌条件下,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玉米养分吸收均衡、分配合理,物质生产和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种植行距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分配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东北黑土区,以先玉335和军单8两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70、65、60、50 cm 4种种植行距下,研究不同春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转移、分配规律及子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生育后期50 cm和70 cm行距下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60 cm和65 cm行距处理;干物质在子粒中的分配比例,70 cm和50 cm行距处理显著高于65 cm和60 cm行距处理;70 cm和50 cm行距处理下玉米干物质积累总量高,能够保持较高的子粒积累量。70 cm和50 cm行距处理到生育末期保持了较高的营养器官分配比例,延缓了叶、茎、鞘等光合器官衰老,延长了功能期。其他器官向子粒的干物质转移主要来自茎和叶,但是转移量都不超过子粒总量的6%,子粒产量的主要来源是光合产物的积累和直接分配。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对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无生物炭无肥料(CK)、常规施肥(F1)、80%常规施肥(F2)、80%常规施肥+20%生物炭(F2B)、70%常规施肥(F3)以及70%常规施肥+30%生物炭(F3B)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和肥料配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玉米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处理(F2B、F3B)较单施肥处理(F2、F3)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量及产量。F2B处理的玉米产量略高于F1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炭与化肥合理配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试验区最佳肥料-生物炭施用量效配比为80%常规肥+20%生物炭。  相似文献   

12.
施用缓释肥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上化肥施用量大、肥料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组合施用对甘蔗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新台糖22号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处理:CK0(不施肥)、CK1(常规施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 225 kg、K2O 225 kg);T1(等养分缓释肥,每公顷施N 300 kg、P2O5 225 kg、K2O 225 kg);T2(减20%养分缓释肥,每公顷施N 240 kg、P2O5 180 kg、K2O 180 kg)。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和缓释肥处理在萌芽率、分蘖率、茎径和有效茎数上没有显著差异;而T1株高显著高于CK1;伸长期CK1的干物质净积累比例高于T1及T2;成熟期则相反,T1及T2高于CK1;成熟期T1叶的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K1;T1处理的蔗茎产量和糖产量最高,分别比CK1高11.0%和10.8%;T1和T2处理的两年氮素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1,其中T2两年平均比CK1提高9%。在减少1次施肥的基础上,施用与常规化肥等养分的缓释肥能显著增加株高、甘蔗产量及糖产量,并提高氮素利用率;施用减20%养分的缓释肥能提高氮素利用率,甘蔗产量和糖产量不低于常规施肥。  相似文献   

13.
以先玉335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分别设0(CK)、50(C1)、100(C2)、150(C3)、200 kg/hm2(C4)5个不同的钙肥(以Ca计)施用水平处理,探讨不同施钙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子粒产量和商品品质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2~C3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花前营养体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同化物输入子粒量,2016和2017年子粒产量分别较CK处理显著提高12.48%~17.15%和8.76%~11.58%,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百粒重的明显提高。同时,C2~C4处理下子粒粗淀粉含量增加7.0~13.5 g/kg,C2~C3处理下子粒容重提升7.7~35.7 g/L,子粒钾含量在C2~C3处理下提升0.32~0.83 g/kg,锌含量仅在C3处理下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锌肥施用方式对制种玉米生长、产量及子粒含锌量的影响,以制种玉米NC242为供试材料,201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开展试验。设置叶面喷施锌肥(DF)、滴灌冲施锌肥(DS)、底施锌肥(AF)、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SF)和不施锌肥(CK)5个处理,分析制种玉米全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子粒含锌量变化。结果表明,锌肥不同施用方式能有效提高叶面积指数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其中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效果最佳;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产量最高(8 507.38 kg/hm2),其次为叶面喷施锌肥(8 200.64 kg/hm2),分别较CK显著增产16.38%和12.18%;不同锌肥施用方式下SF处理子粒锌含量最高,较CK提高25.56%。因此,滴灌冲施锌肥+叶面喷施锌肥方式是本试验锌肥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传统施肥(CF)、缓控肥减氮15%(RF)和不施氮肥(CK)3个处理,研究缓控肥减氮施肥方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氮素利用与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RF处理的生物产量较CK处理显著提高43.7%,较CF处理提高6.96%,差异不显著。RF处理主要生育期单株干物重和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较CK处理显著增加,同时提高穗、叶部干物质比重,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RF处理较CF处理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除CF处理的氮素平衡呈盈余状态外,其余处理氮素平衡呈亏损状态,RF处理氮素亏损未超阈值。因此,缓控肥减氮15%相比传统施肥实现青贮玉米稳产,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稻虾共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近年在全国发展迅速。为稻虾共作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既能保证田面水水质,又能保证水稻氮素供应而促进水稻生长,对稻虾共生系统的清洁生产至关重要。设置3种施肥处理(CF,基施复混肥并追施尿素;CRF,缓释复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OF,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追施尿素),并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分蘖期之前田面水水质及全生育期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和OF处理相比,CRF处理降低稻虾田田面水氨氮及亚硝态氮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龙虾回田生长;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促进了水稻干物质累积;CRF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F和OF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4.26%和12.8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4.86%和54.65%,氮肥偏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00%和13.60%。此外,CRF处理还节约了追肥所需的劳动力。综上,从田面水水质、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等因素考虑,在稻虾共作中采用缓释复混肥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是较佳选择,有利于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炭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效义  张伟明  孟军  杨旭  赵倩雯  陈温福 《玉米科学》2016,24(1):117-122,129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秸秆炭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 t/hm2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可延长玉米的生长时期和旺盛生长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玉米灌浆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和子粒干重的增加,与单施化肥相比,产量提高了6.06%;40 t/hm2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干物质积累,降低行粒数,产量降低13.88%。适量的生物炭与肥料配施可促进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优于单施化肥;过量的生物炭用量会抑制玉米生长,导致产量下降。在北方棕壤常规施肥条件下,适量配施生物炭增产效果明显,可用于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菠萝(Ananas comosus)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施肥方案。以‘台农17号’菠萝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常规施肥(NPK)、减量施肥(INF)、有机无机肥配施(INF+M)和有机无机缓控释肥配施(INF+M+S)5组处理,每组3次重复,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菠萝叶片数、干物质量、产量品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快速生长期后,NPK处理叶片数高于其他处理,约为84片。INF+M和INF+M+S处理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20.28%和23.16%,而INF与NP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INF+M+S处理氮、磷积累量分别较NPK处理提高8.33%、2.77%,钾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而INF和INF+M处理对氮积累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磷、钾积累量。此外,INF+M+S处理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转运量,增幅依次为62.32%、189.83%和30.79%,INF+M处理氮、磷、钾转运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而INF处理则降低了磷、钾转运量。相较于CK处理,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冠芽养分分配率,3种减量施肥处理较NPK均提高了收获期菠萝果实养分分配率,减少了叶片等营养器官养分分配率,其中INF+M+S处理果实氮、磷、钾分配率分别较NPK处理提高131.43%、66.60%和147.33%。INF、INF+M和INF+M+S处理产量较NPK处理分别提高1.64%、19.35%和37.09%,且INF+M+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肥处理较CK显著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但施肥处理间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INF+M+S处理下菠萝产量最高,且能提高养分积累量、养分转运量和果实养分分配率,为菠萝最优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