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套蜜瓜为试材,进行果实发育期间源叶净光合速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幼果期和果实迅速膨大期初期(0~ 12d),源叶净光合速率,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逐渐升高,相应地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均呈显著升高趋势;(2)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后期和缓慢生长期(12~ 32d),源叶净光合速率,总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而淀粉含量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则维持较低水平;(3)在果实成熟期前,源叶中蔗糖含量受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正调控,淀粉含量受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正调控.  相似文献   

2.
以17年生元宝枫人工林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激动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对其叶绿素含量、叶片和翅果中糖含量(可溶性糖、蔗糖、淀粉)、蔗糖代谢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活性的影响,分析外源激素调控元宝枫叶片和翅果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作用机理,为元宝枫的丰产稳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元宝枫叶面喷施激动素和2,4-表油菜素内酯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升高,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强,叶片源强提高,促进光合产物向翅果运输;翅果中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得到提高,蔗糖合成酶分解活性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蔗糖合成酶合成活性减弱,促进翅果中蔗糖的分解转化,有利于翅果的生长发育以及品质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去果对桃源叶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大久保桃为试材,在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通过去果处理降低库力,同时设留果对照,并通过环剥和保留相同数量叶片严格控制库源关系,进行了源叶净光合速率(Pn)、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及Pn与气孔导度(Gs)、叶表面温度(TLeaf)等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留果对照相比,去果处理源叶Pn、 Gs和蒸腾速率(E)显著降低,但在中午前后一段时间内TLeaf显著升高;除在果实迅速生长期间的叶片中淀粉含量外,去果对源叶细胞间CO2浓度、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淀粉酶活性无影响;源叶Pn与Gs呈极显著抛物线正相关、与E呈极显著直线正相关。无论是留果对照还是去果处理,源叶Pn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较高,当TLeaf超过其适宜的临界温度 (38℃)后,Pn急剧降低,且在相同TLeaf的情况下,尤其是当TLeaf高于38℃时,去果处理源叶Pn均显著低于留果对照。因此,在果树库力降低时,气孔开张度减小、TLeaf升高,可能是其Pn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木薯高淀粉品种GR891、南植199(nanzhil99)和低淀粉品种南洋红(SC201)为材料,分别在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和工艺成熟期测定叶片碳氮代谢有关指标和块根淀粉含量,探讨木薯叶片碳氮代谢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块根淀粉含量与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叶片磷酸合成酶(SS)活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与叶片磷酸合成酶(SS)活性达到显著水平,与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块根淀粉含量与叶片蔗糖含量、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但高淀粉木薯品种在生育后期代谢活性下降缓慢,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各品种表现出相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土壤干旱对“庆丰”桃源、库叶碳同化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年生盆栽“庆丰”桃(Prunus persica L.cv.Qingfeng)(以山桃为砧木)为试材,进行干旱处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桃源叶中总可溶性糖、还原糖、山梨醇、葡萄糖、果糖含量增加,淀粉和蔗糖含量降低;使桃库叶中总可溶性糖、淀粉和蔗糖含量下降,还原糖、山梨醇、葡萄糖含量增加;土壤干旱对叶片中少数糖含量有后效作用,后效作用的程度因源叶和库叶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以‘海大2号’菠萝蜜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乙烯利和1-MCP处理对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随着淀粉含量的下降,可溶性糖(主要为蔗糖)含量增加,淀粉酶和SPS酶活性呈先增后减的单峰型变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与淀粉含量的下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S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的变化与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乙烯利处理在极显著加速淀粉降解的同时也极显著加快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乙烯利处理后,淀粉酶和SPS酶活性峰的出现分别提前了2 d和4 d,并极显著地增加了淀粉酶和SPS酶活性(P0.01)。1-MCP处理在极显著减慢淀粉降解的同时也极显著延缓了可溶性糖的积累。1-MCP处理降低了前期总淀粉酶和SPS酶的活性,并将二者的活性峰推迟了8 d,但却极显著地增加了总淀粉酶活性峰值(P0.01),对SPS活性峰无显著影响。乙烯利和1-MCP处理极显著增加了成熟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但对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淀粉和蔗糖是菠萝蜜果实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枢纽,乙烯对菠萝蜜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总淀粉酶和蔗糖磷酸合酶的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37-10238,10329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8.
库源比改变对油橄榄产量及源叶光合作用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油橄榄库源关系改变后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响应特征及各项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以深化对果树库源关系改变中源叶光合作用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以‘鄂植8号’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为试材,在初花期通过减源(摘叶)和缩库(疏花)措施处理,研究库源比改变对其产量和源叶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光合产物积累的长期影响。【结果】摘叶处理显著降低了油橄榄果实重量及坐果率;疏花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重量,但对坐果率的影响不大。库源比降低后,短期内(处理后7 d)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NSC)显著增加;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下降,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处理后30 d,3个处理间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差异消失,源叶气体交换参数Pn、Gs、E及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Ⅱ、NPQ的差异依然存在;处理后65 d,摘叶处理与对照之间大部分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消失,但疏花处理与对照间Pn、Gs、E、Ci、ΦPSⅡ等参数的差异依然存在;处理后125 d,摘叶处理叶片中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糖含量及大部分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而疏花处理ΦPSⅡ依然显著低于对照,Ci依然显著高于对照。库源比改变125 d后,Gs与P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E、Fm和ΦPSII与P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i、NSC与Pn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库源比降低后源叶Pn的下降不能只归结于光合产物的直接反馈抑制,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下降可能是长期响应过程中Pn下降的主要原因。减源处理能在短期内提高油橄榄叶片光合能力,但会加速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和淀粉代谢及其基因表达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为果实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京白梨’果实为试材,经低温和1-MCP处理,测定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硬度、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并对其关键酶基因(AM、SPS、SS和AI)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采后‘京白梨’果实淀粉快速降解,与硬度下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低温和1-MCP处理极显著抑制了淀粉含量的下降,降低了其与硬度间的相关水平。同时,淀粉酶(AM)活性快速增加,与硬度和淀粉含量变化极显著相关,且AM的表达量也迅速积累,淀粉酶活性和AM表达量的增加均显著受到低温和1-MCP处理的抑制。常温下,可溶性糖中唯有葡萄糖含量显著下降,果糖和蔗糖含量则有所增加,低温和1-MCP处理则显著抑制了葡萄糖含量的下降以及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蔗糖代谢酶中仅酸性转化酶(AI)活性与果实软化显著相关,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增加时期主要表现在呼吸跃变后期,滞后于AM。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硬度变化相关性不显著,但随果实软化均表现较高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与蔗糖和果糖间相关性显著,受到低温和1-MCP处理的显著调节。【结论】淀粉降解与‘京白梨’果实软化的关系较为密切,AM是果实软化初期的重要酶;蔗糖代谢参与了‘京白梨’果实后熟软化,AI主要作用于果实后熟软化的后期阶段,SPS和SS能通过调控可溶性糖分的组成和含量来参与果实软化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盐敏感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根叶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0 mmol·L-1 NaCl抑制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盐胁迫提高了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根系淀粉含量;盐胁迫提高了根系磷酸蔗糖合酶(SPS)、蔗糖合酶(SS)和淀粉水解酶活性及叶片SPS、SS活性,降低叶片淀粉水解酶活性。与单纯盐胁迫相比,外施Spd显著提高了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降低了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提高了根系淀粉含量,降低了叶片中SPS、SS活性和根系SPS、SS和淀粉水解酶活性,提高叶片淀粉水解酶活性。推测外源Spd可能参与了盐胁迫下气孔调控,并调节相关酶活性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积累对光合作用的负反馈抑制,从而缓解了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伤害,提高了植株盐胁迫耐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碳代谢的影响。以大豆嫩丰18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结果表明,两处理在喷药后35~56 d增加了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喷药后7 d、21 d、35 d、42 d和56 d增加了叶片中蔗糖含量,在喷药后7 d、21 d、28 d、42 d和56 d提高了叶片中淀粉含量,其中S3307处理调控效果较好;在喷药后35 d两处理降低了大豆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其中S3307处理在喷药后42~49 d提高了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DTA-6处理在喷药后42~49 d降低了籽粒中淀粉含量。两处理均能够获得协调的源库关系,增加了籽粒库容量,并最终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2.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荷兰212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叶片中蔗糖、蔗糖转化酶活性、淀粉、淀粉酶活性变化以及可溶性糖、还原糖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片碳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OD模拟物(简称SODM)后16天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以及淀粉的含量显著提高,24天和32天后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 简称Cc)能够极显著降低处理后32天时叶片的转化酶活性,也可以显著提高处理后24天和32天时还原糖的含量;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能够极显著提高使用后16天时淀粉的含量,同 时其对处理后24~32天淀粉酶活性有极显著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增施CO_2对温室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与代谢的影响,探究果实中糖分积累与代谢对增施不同浓度CO_2的生理响应,为进一步揭示CO_2加富下番茄糖代谢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以‘兴海12号’番茄为试材,通过对整个生长发育期植株进行CO_2增施处理,使CO_2浓度分别维持在400±25(CK)、600±25(T1)、800±25(T2)和1 000±25(T3)μmol·mol-1四个水平,分析不同加富处理下各时期番茄果实中相关糖含量及蔗糖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CO_2加富处理后,各时期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淀粉含量大体上均低于对照,800±25μmol·mol-1处理下成熟期果实中葡萄糖和果糖较对照显著增加46%和42%。不同加富处理下,各时期果实中蔗糖相关酶活性较对照变化不同,除果实生长前两个时期酸性转化酶活性和成熟期蔗糖合成酶活性低于对照外,其它均高于对照。T3处理下合成类酶活性较对照显著增加;绿熟期和成熟期,T2和T3处理下酸性转化酶活性较对照增加显著。T2处理下中性转化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熟期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与蔗糖相关酶活性有关,主要与蔗糖合成酶和蔗糖转化酶显著相关。[结论]CO_2加富能够促进果实中淀粉的转化和还原糖的积累,较高浓度的CO_2能够促进果实生长前期合成类酶活性的增强和后期蔗糖转化酶活性的增强。800±25μmol·mol-1处理下成熟期果实中还原糖含量最高,这与该处理下转化酶活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土壤基施0、15、30 kg·hm-2三个氮 素水平试验,研究了芸豆荚果形成后不同氮素水平下叶片和荚果的碳、氮代谢主要酶活性 以及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芸豆荚果形成后,随着土壤供氮水平的增加,荚果 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 增强;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硝酸还原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 酶活性大于同一供氮水平荚果的活性;且荚果的总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叶片;叶 片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与荚果的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相关 性。由此可以得出,源器官是芸豆植株的代谢活跃中心,而库器官成为植株的生长中心,且 后者的碳、氮代谢过程主要受前者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叶喷水杨酸(SA)对山药地下块茎蔗糖-淀粉转化的影响,为了解山药蔗糖转化机制、提高其淀粉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设置SA 0.0(对照)、0.5、1.0和5.0 mmol/L 4个处理,在山药(Dioscorea alata L.)“白扁”地下块茎形成的早期和后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测定地下块茎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裂解与淀粉形成的相关酶活性。【结果】除5.0 mmol/L SA处理的后期地下块茎总可溶性糖(TSS)含量急剧增加外,地下块茎的TSS、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直链淀粉(AM)、支链淀粉(AP)和纤维素的含量在其他处理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对照相比,0.5 mmol/L与5.0 mmol/L SA处理对山药地下块茎的影响作用相反,前者不仅显著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uSase)、酸性转化酶(SAInv)、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CWBAInv)、中性转化酶(NInv)等酶的活性,而且显著增加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等酶的活性,1.0 mmol/L仅在块茎发育中期对上述酶有微小的促进作用。所有SA处理中,虽然蔗糖含量与SuSase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呈不显著正相关,但蔗糖与总可溶性糖含量的比率与这些酶活性及淀粉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含量及它们所占总可溶性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果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无显著相关性,蔗糖与葡萄糖、果糖的比率均与AGPase、SSS、GBSS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SA在山药地下块茎发育过程中通过作用于蔗糖裂解和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蔗糖的运输和流向,小于1.0 mmol/L的SA通过提高酶活性来促进蔗糖转运入山药地下块茎并转化成淀粉,而其他浓度SA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苹果树进入休眠期前的碳代谢规律,探讨碳代谢与进入休眠的关系。【方法】以富士苹果树1年生枝为试材,分析其韧皮部、木质部和芽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其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休眠期的推进,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果树不同部位的分布为韧皮部芽木质部,且任意两者糖组分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进入休眠期前,果树木质部中淀粉含量不断积累,其他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在休眠期之后,木质部中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树体进入休眠期前后,芽中各酶活性均高于韧皮部;韧皮部和芽中AI活性与蔗糖含量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783**);芽中SPS活性与蔗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9*)。【结论】苹果在进入休眠期前,木质部开始储藏淀粉,随着休眠期的来临,木质部中积累的大量淀粉被分解使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与此同时,各部位的蔗糖含量快速上升,这与SPS活性的升高、AI活性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春化处理对萝卜碳水化合物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低温处理萌动‘北农1号’种子30 d,研究低温春化处理对萝卜叶片(源)及肉质根(库)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春化处理‘北农1号’叶片及肉质根蔗糖、葡萄糖、果糖、棉子糖及总糖含量比对照降低,淀粉含量增加。叶片转化酶活性从“拉十字”开始到“拉十字”后21 d(“破肚”前期)高于对照,“拉十字”后28 d(“破肚”结束)转化酶活性降低且低于对照,蔗糖合酶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整个观察期都低于对照;春化处理促进了肉质根中性转化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酸性转化酶与蔗糖合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温春化处理影响了萝卜叶片及肉质根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分配发生变化,叶片及肉质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抑制了肉质根的膨大。  相似文献   

18.
对沙培环境中的椰子苗进行钠替代钾试验,结果表明:在Na+和K+总浓度为4mmol·L-1的情况下,25%和50%的钠替代钾处理中,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相似,试验后期均趋于平稳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75%和100%的钠替代钾处理中,除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外,蔗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蔗糖合成酶(SS)活性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硒(Se)是植物生长的有益营养元素,为探明硒缓解生菜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以'北散生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研究硒对高温胁迫下生菜生长、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和淀粉含量以及蔗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生菜幼苗的叶宽、叶鲜质量、根干鲜质量均显著下降,叶长增加;果糖和蔗糖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显著下降,酸性转化酶(AI)活性显著升高.高温胁迫下喷施亚硒酸钠后,显著提高了生菜幼苗的叶鲜质量和根干鲜质量,降低了叶长,降低了葡萄糖、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增加了SS和SPS酶活性,降低了AI酶活性.[结论]喷施亚硒酸钠能够通过提高生菜幼苗糖代谢能力,从而缓解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20.
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果实糖积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胁迫下薄皮甜瓜果实糖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设施生产中的夜间低温胁迫环境,研究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果实糖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的夜间低温胁迫对果实糖含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夜间9℃处理3 d后显著降低了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处理的中后期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才显著降低而肌醇半乳糖苷无显著差异;同时,夜间9℃处理3 d后,果实中总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更大;夜间9℃处理3~12 d,果实中淀粉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夜间12℃处理对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明显增加了淀粉含量,且后期差异极显著。从不同的夜间低温对果实内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来看,夜间9℃处理增强了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碱性α-半乳糖苷酶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夜间12℃处理对各种酶活性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结论】夜间9℃处理严重影响薄皮甜瓜果实糖积累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夜间12℃处理对果实糖积累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夜间12℃可能是薄皮甜瓜果实中糖代谢发生改变的临界低温。以上表明,夜间9℃胁迫条件下,薄皮甜瓜果实中蔗糖代谢、水苏糖代谢及淀粉代谢能力的下降共同影响果实的膨大生长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