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常规化学农药处理为对照,比较了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不同处理对莴笋霜霉病的防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防效为76.79%,显著低于常规化学农药防效,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防效为82.52%,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效相当,且莴笋增产效果好,建议在本地莴笋霜霉病的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常规化学农药处理为对照,比较了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不同处理对莴笋霜霉病的防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减量50%+太抗几丁聚糖防效为76.79%,显著低于常规化学农药防效,具有一定增产效果;化学农药减量30%+太抗几丁聚糖防效为82.52%,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效相当,且莴笋增产效果好,建议在本地莴笋霜霉病的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马铃薯主要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采用含诱导抗病菌丝蛋白的生物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组合对土壤微生态进行改良,探讨了不同组合处理对夏播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防效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区相比,生物有机肥+淡紫拟青霉+哈茨木霉菌处理、哈茨木霉菌处理能分别显著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粉痂病的发生。综合来看,施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处理对马铃薯结薯量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马铃薯晚疫病、粉痂病有明显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水培技术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种薯气孔外翻问题,通过对结薯量、植株长势、种薯气孔外翻率等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石子水培法、气雾法和隔层法3种生产马铃薯原原种水耕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隔层法生产的原原种气孔外翻率低,同时单株结薯量大,并且抗危机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为达到马铃薯生产高质高效、产业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田间试验,马铃薯栽培以有机肥+复合肥为基肥,尿素和水溶性钾肥为追肥,根据马铃薯生长需肥规律分期施肥。在浇水与田间管理相同条件下分别在团棵期与结薯期进行不同比例追肥,研究不同生育时期肥料的用量对马铃薯株高、叶绿素含量、产量、商品性、干物质等的影响,确定出滕州马铃薯在产量不减少的条件下化肥的最佳用量和使用时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团棵期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产量、商品性、薯秧干物质等有一定的影响。播种前基施80 kg/亩有机肥与60 kg/亩复合肥+苗期追施尿素4 kg/亩+团棵期追施硫酸钾5 kg/亩+结薯盛期追施硫酸钾5 kg/亩+结薯中后期追施尿素1 kg/亩,马铃薯产量、大薯率、薯块干物质积累最高,是最佳的肥料配比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低纬高原大春马铃薯的影响,以马铃薯合作88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化肥和有机肥配施研究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淀粉和硝酸盐含量,提高大春马铃薯的产量、结薯数和商品薯率。与其他处理相比,施用化肥50 kg+有机肥2400 kg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7.
外源激素及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马铃薯普通四倍体栽培品种"抗疫白"和"陇薯3号"脱毒苗为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源激素和3种培养方式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激素有利于提高试管薯的产量和质量,其诱导效应依次为:6-BA>6-BA+CCC>CCC>对照.激素诱导下3种培养方式对试管薯的诱导效率在单瓶薯数、单瓶薯质量、薯块平均直径及结薯率间差异显著.3种培养方式的诱导效应依次为:液体培养>固液双层培养>固体培养.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块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1~1 mg/L多效唑处理完全抑制了MS扩繁培养基中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而0.01 mg/L多效唑处理虽抑制了试管苗茎叶的生长,但叶色加深、根重和根长显著增加.在试管薯诱导条件下,0.1 mg/L多效唑处理促进了‘夏波蒂'提早结薯,使单瓶试管薯鲜重、平均直径和单薯鲜重都显著增加,同时降低了畸形薯率;而单瓶试管薯的结薯数量低于BA+CCC处理,但接近对照.这些结果表明:与广泛应用的矮壮素相比,在马铃薯试管薯生产中使用多效唑能提高试管薯产量和质量,且其使用浓度仅为矮壮素的1/5000,有利于降低残留并节约成本,是矮壮素较好的替代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微量元素硼、锌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量元素硼、锌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株高、单株结薯数、大中薯、单株产量、产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各生育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单株小薯数.推荐施肥+锌处理下,株高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推荐施肥+硼+锌处理下,单株结薯数、大中薯、小薯、单株产量、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推荐施肥+硼+锌处理下,马铃薯产量达到最大值,为44188.75 kg/hm2;淀粉和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12%和3.14 mg/g.同一生育期叶绿素含量大小为:空白对照<推荐施肥<推荐施肥+锌<推荐施肥+硼<推荐施肥+硼+锌.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南方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的适宜种薯消毒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薯消毒方法对冬种马铃薯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薯经过消毒处理后,能明显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薯率。其中,72%克露可溶性粉剂100 g+37.5%泉程悬浮剂100 mL+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5 g兑水50 kg浸种20 min (处理10),70%甲基托布津150 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72%克露可溶性粉剂100 g拌种消毒(处理9),70%甲基托布津2 kg+72%农用链霉素1 kg拌种消毒(按100 kg种薯计)(处理8),对提高马铃薯出芽势、提前出苗、缩短生育期、增加产量、提高商品薯率和减轻病害发生的效果最好。虽然拌熟石灰粉消毒(处理2)、拌草木灰消毒(处理3)的方法整体效果不如处理10、处理9和处理8等方法显著,但因其具有简便、容易操作、成本低等特点,生产上比较受欢迎。  相似文献   

11.
为马铃薯种植中合理有效施肥提供参考,以宣薯2号马铃薯为供试材料,施用氮磷钾复合肥+硫酸钾、腐植酸活性肥料和氨基酸水溶肥3种不同的肥料,分析对其地下部分、地上部分、产量及大中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水溶肥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3种肥料处理的马铃薯地下部分鲜重和干重依次为氨基酸水溶肥对照腐植酸氮磷钾复合肥+硫酸钾;马铃薯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在种植后70天,氮磷钾复合肥+硫酸钾肥料处理要高于其他3个处理,而70天后,腐植酸处理最高,氨基酸处理低于其他2个处理及对照;氨基酸水溶肥处理后其鲜重产量、薯干产量和大中薯率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而氮磷钾复合肥+硫酸钾肥料和腐植酸处理后,虽大中薯率均高于对照,但鲜薯和薯干重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为缩短春季马铃薯原原种繁育的生长周期,提高结薯数量,针对不同马铃薯品种,采取遮光和喷施叶面肥的组合处理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在云南省滇中地区海拔1 600~2 000 m繁育马铃薯原原种,遮光处理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匍匐茎萌发时间和块茎膨大时间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喷施叶面肥处理对所有供试马铃薯品种的匍匐茎萌发时间和块茎开始膨大时间均没有影响。具体表现为遮光处理5 h/d能使S03-921的匍匐茎萌发时间比对照提早10 d,但对其块茎膨大的开始时间却没有影响,所有处理均在全生育期80 d内开始结薯;遮光处理5 h/d、3 h/d能使云薯401的匍匐茎萌发时间比对照提早10 d,遮光处理5 h/d、3 h/d、1 h/d均能使云薯401的块茎膨大时间比对照提早10 d;遮光处理对云薯107的匍匐茎萌发时间没有影响,但随着遮光时间延长,云薯107的块茎膨大时间比对照提早10~20 d;所有遮光处理对云薯505匍匐茎萌发与块茎膨大的时间均没有影响,该品种均是处理后10 d内形成匍匐茎,20 d内块茎膨大,即在全生育期60 d内就开始结薯。.遮光处理和喷施叶面肥对单株结薯数的影响也因品种而不同;S03-921的结薯性最好,结薯数最高的是遮光3 h/d+0.2%K_2SO_4的处理,平均结薯达9.6个/株;云薯401结薯性差,所有处理平均结薯数均没有超过3个/株;云薯107结薯最好处理为遮光1 h/d+0.2%KH_2PO_4,平均结薯数达4.9个/株;云薯505结薯最好的处理为遮光3 h/d+0.2%K_2SO_4,平均结薯数达6.6个/株。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增加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但同时造成商品薯率下降,生产上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找到最佳播种密度,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中熟品种同薯20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7 250株/hm2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63 000株/hm2产量最高,商品薯率最低,但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冀张薯12号播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粉碎秸秆覆盖量对垄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垄作马铃薯最佳的秸秆覆盖量,设计了每28.8 m~2小区覆盖粉碎秸秆10.5~28.5 kg的7个处理,分析不同秸秆覆盖量对马铃薯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的作用,有利于马铃薯营养体健壮生长、结薯和薯块膨大,从而提高马铃薯结薯率、薯粒重、商品率和收获产量。但太少和过多的秸秆覆盖均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每28.8 m~2小区覆盖粉碎秸秆25 kg(折合8 680 kg/hm~2)时,马铃薯平均单株结薯5.3个,薯粒重0.46 kg,产量可达到27.70 t/hm~2,商品薯率达到76.3%,是定西市旱作梯田中等肥力马铃薯种植区的最佳覆盖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克新1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辛菌胺)、处理2(噻霉酮+代森锰锌)、处理3(枯草芽孢杆菌)、处理4(寡雄腐霉菌)、处理5(五氯硝基苯+氟啶胺)、处理6(77%氢氧化铜)和处理7(空白对照),通过研究不同药剂对马铃薯产量及病害的影响,旨在为控制榆林地区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对马铃薯商品薯率和发病率影响显著,以发病率和产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处理4(寡雄腐霉菌)和处理5(五氯硝基苯+氟啶胺)效果较好,可在榆林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不同白糖浓度和黑暗时间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采用苗龄30 d的脱毒马铃薯艾玛2号试管苗开展了直接在试管瓶中诱导马铃薯结薯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白糖浓度和较长的黑暗时间处理有利于试管薯的形成。其中,60 g/L白糖营养液+黑暗时间60 d处理平均薯重和结薯数最大,分别达到2.046 g/瓶和18粒/瓶,该处理最有利于脱毒马铃薯艾玛2号试管薯的诱导。  相似文献   

17.
以马铃薯品种陇薯10号为指示品种,在民乐县洪水镇进行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马铃薯出苗率、叶绿素含量、冠层温度均没有显著影响;微生物菌剂B的处理平均株高最高,平均单薯重最高的是微生物菌剂C+D混施,平均单株薯块重最高的是微生物菌剂A+B混施处理,微生物菌剂D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干物质含量微生物菌剂A+B混施最高,蛋白质含量单独使用微生物菌剂A最高,VC含量微生物菌剂B的处理最高。结论:使用微生物菌剂D可有效提高民乐县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叶面喷施外源激素赤霉素(GA)、尿素(UREA)和硝酸钙(CN)对雾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以‘中薯5号’和‘中薯19号’为材料,用清水(CK)、GA、UREA、CN、GA+UREA、GA+CN处理叶面,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植株生长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GA、GA+UREA和GA+CN处理显著增加了‘中薯5号’和‘中薯19号’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匍匐茎分枝数、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降低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指数;‘中薯5号’的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分别增加42.0%、34.0%、50.9%和48.8%、30.5%、39.0%,‘中薯19号’的单株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分别增加36.4%、29.9%、35.8%和44.8%、43.7%、44.8%,而单施UREA和CN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试验表明,含GA的喷施处理均能促进雾培马铃薯植株营养生长,从而提高雾培马铃薯单株结薯数。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定量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生育期、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处理(WF1+PF1和WF1+PF2)可以延长马铃薯的全生育期天数,提高马铃薯的平均单薯、商品薯率和产量。全生物降解膜覆膜处理(WF1+PF1和WF2+PF1)可以增加茎粗、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大平均单薯重和商品薯率,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该试验条件下,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产生最优影响的组合是WF1+PF1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农药控失剂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庄浪县、静宁县2个试验点进行了农药控失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控失剂处理有利于增加马铃薯株高和叶片幅宽,提高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大中薯率。庄浪试验点使用农药控失剂处理的马铃薯折合产量为33 939.39 kg/hm~2,较常规用药增产8.21%,较对照增产14.05%;静宁试验点使用农药控失剂处理的马铃薯折合产量为27 151.52 kg/hm~2,较常规用药增产6.92%,较对照增产32.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