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鲁甸大麻1号"是在云南省寒冷地区滇东北鲁甸县实生选育出的避晚霜核桃新品种。该品种坚果扁圆球形,果基圆,果顶略尖,平均单果质量14.44 g,种壳刻纹大浅,壳面麻,缝合线突起,结合紧密,壳厚0.89 mm,内褶壁纸质,隔膜发达,出仁率51.2%,粗脂肪含量74.67%,蛋白质含量18.5%,取仁易,核仁肥,饱满,食味香纯无涩,口感细腻。"鲁甸大麻1号"2013年7月参展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荣获"中国核桃优良品种"称号。2014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鲁甸大麻1号”是在云南省寒冷地区滇东北鲁甸县实生选育出的避晚霜核桃新品种.该品种坚果扁圆球形,果基圆,果顶略尖,平均单果质量14.44 g,种壳刻纹大浅,壳面麻,缝合线突起,结合紧密,壳厚0.89 mm,内褶壁纸质,隔膜发达,出仁率51.2%,粗脂肪含量74.67%,蛋白质含量18.5%,取仁易,核仁肥,饱满,食味香纯无涩,口感细腻.“鲁甸大麻1号”2013年7月参展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荣获“中国核桃优良品种”称号.2014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优良核桃资源的果实等特性,从果实的外观性状和经济性状以及主要内含物质量分数等指标对西南地区的24个核桃优良品种(经审/认定良种)进行果实特性研究及评价。结果表明:(1)24个核桃良种的外观多以圆形和近圆形为主,果大饱满,外壳光滑,但内果皮颜色深浅不一。(2)供试的核桃良种的个体性状差异明显,核桃果实的7个评价指标(壳厚、单果质量、核仁质量、出仁率、三径、粗蛋白质量分数和粗脂肪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为6.57%~24.36%;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质量分数的变异系数最小。(3)在经济性状中,壳厚最小、出仁率最大的核桃良种均为薄壳早;单果质量、核仁质量及三径最大的核桃良种为旺核2号。(4)粗蛋白、粗脂肪质量分数最大的核桃良种,分别为川香、漾濞大泡核桃。根据主成分分析及外壳特征分析综合评价,24个核桃良种中品质较优的有旺核2号、硕星、惠耀、盐源早、川早2号、蜀朝2号、川香、青川1号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产朊假丝酵母菌与不同丝状真菌组合进行固态发酵对苹果渣产物中粗蛋白质质量分数、纯蛋白质质量分数、多肽质量分数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苹果渣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结果表明:与苹果渣原料相比,单接产朊假丝酵母菌和分别接种产朊假丝酵母菌与里氏木霉、斜卧青霉、黑曲霉、黄曲霉菌种组合固态发酵后均可显著提高苹果渣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219.42~292.86g·kg-1)、纯蛋白质质量分数(153.59~208.85g·kg-1)、多肽质量分数(36.73~47.10g·kg-1)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0.59~0.71g·kg-1)(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其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增量为80.45%~199.39%,纯蛋白质量分数增量为140.83%~257.96%、多肽质量分数增量为107.75%~183.61%、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增量为118.18%~172.73%。综合各项指标可以得出,采用固态发酵苹果渣时,产朊假丝酵母菌与黑曲霉是最佳的菌种组合,发酵产物中其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92.86g·kg-1、纯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08.85g·kg-1、多肽质量分数为40.35g·kg-1、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0.65g·kg-1。因此,采用混合菌种固态发酵苹果渣可以提高苹果渣中粗蛋白质、纯蛋白质、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增加苹果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太行山区15个核桃品种的生长结果特性,以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核桃示范基地品种圃嫁接的15个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并测定了各品种核桃的果实特性及种仁营养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果实特性及种仁营养成分有很大差别,不同品种核桃具有各自的优势。通过对测定的15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所提取出的6个主成分能够代表15个供试品种综合性状的88.233%,其中总蛋白质含量(文中提到的含量是质量分数)、单果质量、P含量、维生素E含量、出仁率、坚果产量是评价核桃综合品质的关键性指标,应用主成分综合得分对15个核桃品种进行排序,由大到小顺序为:绿岭、辽宁1号、绿波、元丰、香玲、中林1号、辽宁3号、鲁果1号、鲁光、金薄香2号、辽宁8号、鲁果6号、上宋6号、阿克苏9号、绿早。15个核桃品种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绿岭、辽宁1号、绿波表现较好,可在类似地区进行引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温185’核桃品种进行不同元素组合肥处理,比较单果的外形指标,矿质营养元素、脂肪、维生素E及脂肪酸质量分数对‘温185’核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185’核桃品种在Zn-Ca、Zn-Mg、Ca-Mg处理下仁质量提高了8.08%~12.57%;K-Zn、K-Ca、K-Mg、Zn-Ca、Zn-Mg、Ca-Mg处理下单果质量、果壳厚度均显著高于CK,而出仁率、露仁率均显著低于CK,其中单果质量提高了6.48%~18.44%,果壳厚度提高了15.76%~42.28%,出仁率降低了3.79%~9.76%,露仁率由对照时的38.99%降低到0~8.82%。Zn-Ca、Zn-Mg处理下K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3.32%、11.96%,K-Zn处理下Zn质量分数提高了105.31%,K-Zn、K-Ca、Ca-Mg、Zn-Ca处理下Ca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K,Zn-Ca处理下Mg质量分数提高了21.43%,Ca-Mg、K-Ca处理下Fe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58.17%、57.51%。K-Ca、Zn-Ca、Zn-Mg处理下脂肪酸质量分数与CK无显著差异,Zn-Mg、Zn-Ca、K-Zn、K-Mg处理下维生素E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CK。综合比较,Zn-Ca处理下‘温185’核桃的果实品质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方法]对川柞1号、川柞2号、河33、贵101及通江这5个柞蚕品种鲜蛹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川柞2号鲜蛹营养组分综合表现最优,其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1%,EAA/TAA为40.37%,EAA/NEAA为67.6%,药效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其他品种,鲜味氨基酸仅次于贵101;维生素A、B_1、B_2、C、E及微量元素锌、硒含量较为丰富。[结论]川柞2号属优质蛋白质资源,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作为蛹丝兼用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分析新疆与内地11个不同品种核桃内在营养指标,探讨不同品种核桃营养成分的差异性,评价其品质优劣性,为针对性研究开发新疆优质核桃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在田间采样、室内化学分析测定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确定采用可以代表优良品质94.90;综合信息的7个重要主成分,以此来反映核桃的品质要求,并计算出各样品重要主成分值和每个样品的综合评价函数得分.不同品种核桃综合营养水平表现为:中林l号>泡核桃>晋龙1号>绿岭>香玲>辽宁1号>辽核3号>温185>鲁光>辽核1号>新新2号.[结论]与内地测试核桃品种相比较,新疆新新2号、温185两个核桃品种蛋白质、氨基酸、单宁等指标含量相对丰富,但在综合指标评定上不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工业大麻花叶型"云麻7号"品种,以收获花叶为主、麻秆为辅的种植模式。1品种选择选云麻7号,是一个兼药用新品种。其种子千粒重25 g,药用成分大麻二酚(CBD)含量较高,达0.9%,较云麻1号(0.38%)高2.4倍,四氢大麻酚(THC)含量达0.18%,平均亩产200kg。  相似文献   

10.
为创新广西茶树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对8个广西(国家)优良茶树品种展开了花粉生活力测定与种间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结果表明,8个茶树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在31.80%~74.24%之间,其中以桂绿1号的花粉生活力最高、达74.24%,其次为桂香22号、达69.15%,尧山秀绿为68.15%,桂红4号最低、仅为39.71%,品种间花粉生活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8个杂交组合结实率为5.0%~28.5%,平均结实率为16.0%,其中以桂香22号、桂绿1号为父本的杂交组合结实率明显高于以福云6号、福鼎大白为父本的,福鼎大白与桂香22号、桂绿1号的杂交亲和力比福云6号强;综合分析杂交后代的各项果实性状发现,桂绿1号×福云6号、桂绿1号×福鼎大白及福云6号×桂绿1号的杂交果实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均超过双亲,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个云南栽培核桃品种叶片解剖结构及其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12个云南栽培核桃品种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对比,应用变异系数、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抗寒性的主要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是影响核桃抗寒性能的重要指标,12个核桃品种的抗寒性高低表现为:哈特利强特勒云新云林云新301丽53铁核桃云新高原云新306三台漾泡自元维2号;强特勒和哈特利为高抗类型,云新高原、云新云林、铁核桃、丽53、云新301为中抗类型,云新306、三台和漾泡为低抗类型,维2号和自元为不抗寒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使古茶树优异特异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以云南景洪市20个代表茶区的50份古茶树(普洱茶C.sinnensis var.assamica)为研究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生化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质量分数测定。根据4项常规指标分析,对50份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特异性资源。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茶多酚29.02%~44.02%、氨基酸1.95%~5.20%、咖啡碱2.37%~5.17%、水浸出物42.82%~62.85%。变异系数分别为茶多酚10.97、氨基酸21.15、咖啡碱16.49、水浸出物5.60。有25份为优异特异资源,其中11份研究材料的茶多酚质量分数40%,为高茶多酚资源;14份研究材料的氨基酸质量分数3.30%,为高氨基酸资源,其中2份研究材料是高茶多酚高氨基酸茶树资源,分别为JH-049和JH-059。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更多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黄瓜专用缓释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专用缓释肥(CSRF1和CSRF2)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CSRF1和CSRF2处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较CCF,MSRF,OCF处理分别增加了23.3%~37.2%和16.5%~31.6%.2种专用缓释肥(CSRF2和CSRF1)提高了黄瓜果实的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硝酸盐质量分数.黄瓜根、茎、叶和果实的N,P,K养分质量分数均以CSRF2最高.黄瓜N,P,K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SRF2、CSRF1、MSRF、CCF、OCF,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积累量较MSRF,CCF和OCF处理分别提高了27.45%~46.55%,33.17%~56.20%和67.61%~102.13%.与普通复合肥相比,2种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相对养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8.53%~24.20%,19.27%~20.02%和18.54%~35.69%.  相似文献   

14.
12个核桃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12个核桃品种1年生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人工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并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从而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S"型上升趋势,不同品种半致死温度在-6.89~-16.37℃。12个核桃品种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强特勒丽53号哈特利云新高原云新306云新云林云新301铁核桃维2号三台漾濞泡核桃自元。这一结果与多年田间观测结果一致,说明半致死温度(LT50)可作为评价核桃抗寒性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麻籽粕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利用大麻籽粕,探讨其作为蛋白质饲料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首次按照国标方法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和氨基酸成分测定,计算了氨基酸化学分数。结果:大麻籽粕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分别为35.2%,0.5%,24.4%和8.7%,富含精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和亮氨酸,蛋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胱氨酸和赖氨酸分别是大麻籽粕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表明大麻籽粕可作为蛋白质饲料资源部分替代豆粕,但要在大麻籽的脱壳、提油工艺上注意提高粗脂肪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并注意氨基酸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接夏茬播种大麻不同品种在六安不同土壤环境条件,用机播、机收、机剥皮的节力高效生产情况下,研究夏播大麻的生长发育特性、纤维产量性状等,开展了夏播大麻试验,结果表明:大麻接夏茬播种在3个不同地点均获得成功,品种"皖大麻1号"和"云麻1号"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7.
核桃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树种。核桃历来都是实生繁殖,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大大降低了核桃的商品价值,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核桃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嫁接繁殖可以有效地克服核桃实生繁殖的缺点,实现核桃生产的良种化、区域化和商品化。本文以接穗品种、立地条件等因素为研究对象,对接后嫁接成活率、新梢生长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包膜、遮荫、舌接”法核桃高接换优新技术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平均成活率为92.5%。“香玲”、“西林3号”和“西洛2号”3个品种嫁接后,枝成活率在86%~95%,株成活率在92%~98%。在适合核桃生长发育的地区,山间坡地的成活率高于平地。且新梢生长初期,坡地生长量大于平地生长量,后期平地生长量大于坡地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1年生油松播种苗为对象,在秋季苗木顶芽形成后采用~(15)NH_4~(15)NO_3肥料,以0、5、10、15 mg·株-1的施氮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秋季施氮处理下,油松苗木各器官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均显著提升,且各个器官间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随秋季施肥剂量增大而提高,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茎、根、叶;油松苗木体内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谷氨酰胺、精氨酸、γ-氨基丁酸、脯氨酸。对于不同秋季的施肥处理,施氮水平越高各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越大,但种类不变;秋季施肥处理下,加载氮主要贮存为占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超过88%的谷氨酸族氨基酸与超过70%的中性氨基酸。综上,秋季施肥手段通过提高苗木体内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而提高苗木生理抗性,是解释秋季施氮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8个新疆早实核桃优株坚果品质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新疆核桃种质资源,选育坚果综合品质优良的核桃品种,采用常规观测法、索氏抽提法、气相色谱法、凯氏定氮法和HPLC法,对8个新疆核桃优株坚果的16个外在品质指标和37个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异情况及坚果综合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个核桃优株坚果单果重、出仁率、坚果三径均值分别为14.73g、51.67%和3.95cm,脂肪、蛋白质含量均值分别为68.70%和13.66%,蛋白质中氨基酸总量(TAA)、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值分别为10.81g/100g和3.11g/100g,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值分别为20.19%和71.25%,坚果外在品质中描述型性状和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分别为26.76%和14.34%,内在品质变异系数平均为19.84%。8个新疆核桃优株坚果品质变异比较丰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优株坚果品质综合评价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30号31号13号61号33号36号48号21号,可根据各优株不同的坚果品质特征开发出不同的核桃坚果产品。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区核桃楸结实性状种源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长白山14个核桃楸种源的结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核桃楸种源结实性状的种源变异规律,分析了空间地理变异和地形因子对不同种源核桃楸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楸不同种源的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宽等差异显著,其中单株产量差异最为明显,其变异系数高达36.12%,而干果质量、干果长和干果宽变异较小,变异系数的范围为2.25%~6.67%。PCA分析表明,PC1综合反映了核桃楸的果实产量、干果质量和树木高生长信息;而PC2则综合反映了果实表型性状和径生长信息,如干果长、干果宽和胸径。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变量对核桃楸单株产量、干果质量、干果长、干果宽、树高和胸径空间变异的解释量为13%~69%;地形变量对单株产量、干果宽、树高和胸径解释量范围为19%~24%;空间变量对PC1和PC2的解释量分别为33%和24%,地形变量对PC1和PC2的解释量分别为52%和66%。结实性状与地形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果宽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聚类分析显示,种源组II中核桃楸单株产量最高,是最优的果实种源组;种源组III中核桃楸单株产量最低、平均胸径值最高,是最优的木材种源组。因此,在林业实践中应根据最终的培育目标来选取合适的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