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一些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要点。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部分介绍了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和断奶至6月龄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种用育成牛饲养管理部分介绍了母牛和公牛的饲养管理要点。饲养管理主要谈及了犊牛的初乳哺喂、饲喂、饮水、去角、环境控制、日粮配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杂交肉用牛饲养是以生产高质量牛肉为目的,在肉牛饲养过程中,需准确应用饲养技术,深挖释放杂交肉用牛的优良基因,最大程度上提升其生产潜能,从而获取理想的养殖效益。本文针对杂交肉用的母牛、犊牛及育肥牛进行饲养技术的应用分析,母牛饲养应注意其不同时期的饲喂技术、护理技术的运用,犊牛主要涉及到的是出生阶段护理及不同日龄或月龄的饲养管理技术,而育肥牛主要针对消毒技术与饲喂技术进行应用分析,采取的是分阶段育肥方式,同时要做好疫病与寄生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工作,以实现杂交肉用牛的高质量、高水平饲养。  相似文献   

3.
繁育期母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犊牛的质量(初生重、断奶重、断奶成活率)、哺育犊牛的能力、母牛再生产的能力(产犊后返情的时间和再次妊娠的能力)等。因此,肉用母牛的饲养管理决定着肉牛场的经济效益。1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牛的营养需要为母牛的维持、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针对肉用犊牛饲养管理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先阐述了肉用犊牛的饲养技术,如肉用犊牛初生期的饲养技术、肉用犊牛哺乳期的饲养技术、肉用犊牛断奶期的饲养技术等,然后又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犊牛的生理特征、管理技术、疾病防治,进而实现肉用犊牛饲养管理,防止存在病害的现象,保障犊牛饲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5.
肉牛快速育肥技术措施陈德详(四川涪陵地区畜牧局648000)1抓犊牛初生重增加犊牛初生重的关键技术措施是采用良种肉用公牛,如海福特、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短角牛等与本地黄牛进行配种。所产的杂交犊牛,具有生长快,耐粗饲,抗病力强,个体大,育肥周期...  相似文献   

6.
育成牛是指犊牛断奶后至第1胎产犊前这时期的牛,育成牛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此时期的饲养,关系到体型的发育和终身的泌乳性能,因此,不可忽视育成牛的培育。1育成牛的饲养为便于管理,将育成牛的饲养分为4个阶段。1.1第一阶段3-6月龄育成犊牛饲养。通常犊牛生长到2个月龄时断奶,断奶后犊牛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精饲料,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7.
当今市场,人民对喝水牛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饲养杂交乳水牛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我市杂交乳水牛一般以农户家庭式饲养为主,管理粗放,产奶量偏低。为加强其饲养管理水平,笔者总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1杂交乳水牛犊牛期的饲养管理1.1初生期(即出生7天以内)的饲养管理①消除粘液:刚出生的犊牛需先除净身上粘液,以防母牛舔食,影响犊牛吸乳。②断脐:在脐带离身体10cm~12cm处断脐,并用2%~5%碘酊浸泡脐头(2~3)分钟,连用3天,以防脐带炎、破伤风的发生。③喂初乳:犊牛应在出生0.5h~2h内吃到初乳,第1次喂初…  相似文献   

8.
犊牛育肥是指通过延长犊牛哺乳期或人工强化哺乳,在7~8月龄、体重达到200~250kg时出栏屠宰。此法适于优良的肉牛品种及其杂交牛。1科学饲养保证初生犊牛尽早和充分地吃到初乳。3天后开始喂鲜牛奶,鲜奶喂量可按体重的8%~9%计算。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养牛业的发展,牛的养殖量越来越多,犊牛是发展养牛业的基础,在养牛业中,初生犊牛饲养管理技术已成为是养殖业重要环节之一,完善犊牛的饲养管理制度,才能促使犊牛的健康生长发育。因此,养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犊牛的饲养管理。本文介绍了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1初生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根据犊牛的生理特点,经过科学合理的培育,可成为优良的、高产的成年牛。初生犊牛的瘤胃容积很小,机能不发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农村养牛户延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培育犊牛,效果并不理想。常规哺育时间4—5个月,需消耗鲜乳700公斤以上,若用较少的奶量哺喂, 又常常因不得法而造成犊牛营养不良、发育受阻。对此,我们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提出犊牛培育的三种方法,以供参考。一、犊牛低奶量培育(35天断乳) 低奶量哺育犊牛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先进饲养技术。我们采用此法,犊牛哺乳期仅喂鲜奶120公斤,与传统习惯哺育法相比,其营养水平不仅不会受到影响,且以后的产奶性能还大大高于旧法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黄牛的役用价值正逐步消失,而肉用价值却在逐步增强。在农区,利用利木赞、西门塔尔等优良肉牛品种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其后代肉用价值极高。当地农民往往采用传统的饲喂方式,使3月龄后犊牛生长发育受阻。究其原因,主要是杂交犊牛食量大,生长强度高,而多数母牛体型小,泌乳性能低,产奶量少,不能满足犊牛营养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3月龄犊牛进行了补饲精料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1 试验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用杂交犊牛的选择从我县王庙镇小李村养牛专业户李维忠饲养的牛群中选取月龄在1个月左右的利…  相似文献   

12.
正犊牛,系指初生至断乳前这段时期的小牛。肉用犊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育肥经济效益,本文阐述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1犊牛的饲养1.1早喂初乳初乳是指母牛产犊后5~7 d内所分泌的乳,初乳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免疫球蛋白,它对犊牛发育、增强抗病力以及排出胎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犊牛出生后应第一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犊牛初乳期饲养水平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进一步提出合理饲养方案,我们于1961年进行了犊牛初乳期不同饲养定额对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试验用北京黑白花牛共14头分二组试验期7天,每组各7头,第一组3头公犊4头母犊,平均初生重41.6公斤,7天内共喂初乳251.5公斤,每头喂量35.9公斤。第二组2头公犊5头母犊平均初生重39.7公斤,7天内共喂初乳196.5公斤,平均每头为28.05公斤。  相似文献   

14.
承德地区几年来广泛应用夏洛来、海福特、安格斯公牛改良本地牛,已生产上万头杂种后代。为了研究和掌握不同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我们将三个杂交组饲养在相似的营养水平下进行饲养对比试验。 一、试验方法 选择初生重25公斤以上,健康无病的夏洛来、海福特、安格斯三个杂交组合的犊牛各10头(5♂、5♀)共计30头。从初生到18月龄,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和牧草生长情  相似文献   

15.
南阳牛育肥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牛是全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品种,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皮板致密,役用性强,肉用性能好,毛色以黄色最多、红色、草白色次之。一般南阳牛体重标准如下表。南阳牛的繁殖率为67%-88%,犊牛初生重21kg-33kg。经过育肥,日增重0.6kg-0.9kg,每增...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肉用母牛哺乳期日粮营养水平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将产犊后带犊的西门塔尔杂交母牛(西门塔尔牛×西杂黄牛)24头分为3组,每组8头,按肉牛饲养标准及哺乳期产奶量6.0,5.0,4.0 kg分别设为试验1,2,3组,试验期为100 d,测定试验牛采食量及犊牛初生、1月龄、3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3月龄体重、胸围显著高于试验2组犊牛(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体斜长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5);试验1,2,3组犊牛体高、十字部高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组犊牛初生~3月龄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试验1组犊牛胸围增加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西杂母牛哺乳期饲喂高营养水平(试验1组)日粮有利于提高犊牛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17.
<正>在现代肉牛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采取犊牛早期断奶,即犊牛哺乳45~60 d之后进行断奶。本文简述哺乳期为60 d早期断奶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1肉用犊牛的饲养1.1哺乳1.1.1哺喂初乳(出生3日龄内)初乳营养丰富,含有免疫球蛋白、酶类等,新生犊牛依靠摄入初乳来获得被动免疫能力,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犊牛尽早适量摄入初乳,生产中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奶牛热持续升温。奶牛养殖已成为察右前旗畜牧业生产发展中新的亮点,同时也为农民增加收入找到了新的途径。农户往往把优质饲草、精料首先满足产奶牛的需要,而疏忽对犊牛的饲养管理。大量的研究显示,在一个奶牛品种范围内,身材和体重较大的母牛通常是高产牛,所以应加强后备牛的饲养,特别是犊牛。由于犊牛机体生理调节机能不完善,从而决定初生犊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抓好几个关键,以保证犊牛的存活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1重视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1.1为满足妊娠牛的营养需要,精料的供给量一般为:…  相似文献   

19.
哺乳期犊牛的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犊牛正常发育的关键.场户养牛应按照犊牛哺乳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饲养才能防止疾病发生,培育出高产乳用牛、肉用牛.   ……  相似文献   

20.
为培育出更多的肉杂犊牛用于育肥牛生产,试验以南德温牛和红安格斯牛为父本,中国荷斯坦牛为母本分别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南荷F1相比于红荷F1,受胎率高、初生重大、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杂交优势更明显.因此,南德温牛比红安格斯牛更适合作为肉用父本改良中国荷斯坦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