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黄瓜苗期耐低温性及相关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耐低温性不同的自交系9504,9507,9506和9517为材料,按Griffing方法Ⅱ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亲本与F1进行低温处理,每天光照处理7.5h,强度为30μmol·m-2·s-1,白天12℃,夜间8℃,共处理14d,调查黄瓜耐寒指数、叶面积、株高、节数、茎粗、于物质重等性状,经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黄瓜耐寒指数与株高、节数、茎粗、于物质重等形态学性状关系密切,上述5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耐寒指数广义遗传力高,适合于早代选择.显性度0.953,由6对基因控制.株高和节数的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均较高,环境影响较小,适合于早代选择.茎粗这个性状可在早代选择,注意优良基因的聚合.对于干物质重来说受环境影响较大.可晚代选择.配合力分析表明,亲本9507的一般配合力最高,组合9506×9507的特殊配合力最高,遗传相关分析表明耐寒指数与这4个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干物质重对黄瓜耐寒指数最重要的性状,其他性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36个杂交红麻产量性状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株高与皮厚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现蕾天数、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受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始果高度、茎粗则既不受加性效应影响,也不受显性效应影响;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低.株高、皮厚、茎粗、始果高度等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育种中宜在高世代中选择.除现蕾天数外,其他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Hpm)与超亲优势(Hpb)预测值均有正值,其中鲜皮重、干皮重杂种优势明显.F1代的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始果高度、茎粗、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等性状以及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与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60C0-γ射线辐照处理后大豆M2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50Gy 60Co-γ射线对10个大豆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通过对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百粒重与茎粗、主茎分枝数、荚长、荚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荚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荚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2)M2代变异系数的顺序依次是结荚高度、株高、节数、分枝始节、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等.  相似文献   

4.
烤烟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及遗传进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估算了18个烤烟品种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结果表明;性状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为叶脉角→叶数→株高→节距→叶宽→单叶重→茎围→小区产量→叶长。在5%的选择强度下,除茎圈、叶长较低外,其余性状的均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叶脉角、叶数、株高,宜在早代进行一次性单株选择,单叶重、叶宽、节距可适当加强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苎麻杂种优势、遗传变异和获得高产优质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6份苎麻杂交组合和25份苎麻品种杂种优势、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F#-1的产量、株高、茎粗、皮厚、有效株率、净同化率、净光合生产率和伤流量等比双亲有明显的正向优势,纤维细度有明显的负向优势。组合的形态可分1-3类。其中倾亲类型占绝大多数。经济性状、产量和细度的变异系数,组合与亲本无性系无显著差异。株高、茎粗、皮厚的遗传变量为表型变量的27.5%-49.4%,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亲本和组合选择时,应考虑高产、优质品种的搭配,遗传的优质基因亲本的使用,有效株率、株高优势强和稳产、抗病的组合选择,有可能获得高产优质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5×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5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的8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并计算了相应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杂交种的产量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呈显著正相关,一般配合力效应大于特殊配合力效应;除空瘪率这一性状的加性作用与非加性作用同等重要外,其余7个性状的加性方差均大于非加性方差,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株高、皮壳率、单株粒数的遗传方差大于环境方差,遗传力较高,可早代选择;百粒重、葵盘直径的遗传方差与环境方差之比近于1,遗传力不高;小区产量、单株粒重、空瘪率的环境方差大于遗传方差,这些性状不易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 -显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 ,研究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 7个性状除了穗颈粗外 ,其余 6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和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遗传率较高 ,在杂交早代选择效果较好 .穗颖花数与穗长、茎粗、茎基抗折力间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加性相关关系 .另外 ,穗颖花数除了与秆型指数表现极显著的负向加性×加性上位性相关外 ,与其他 5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在利用杂种优势方面 ,茎基抗折力和株高这两个性状较明显 ,其次为穗颖花数 ,第三为穗长和茎粗 .从对亲本的综合评价看 ,不育系以冈 4 6 A为最优 ,恢复系以明恢 6 3为最优 .  相似文献   

8.
同源四倍体茄子育种选择的较底世代(C5代)株形和结果正常的植株比例很低(9.19%).3个不同母本系的12个株系株形指数平均为0.4779,株形指数的广义遗传率h2B=96.39%±3.52%,株形指数与植株平均结果数呈极强的负相关性,遗传相关系数rs=-0.9989,相关遗传力hxy=95.22%.随着轮回选择世代的增加以及选系遗传稳定性的增强,株形指数不仅与植株总产量呈现强的直线正相关性(rg=0.8871,hxy=86.18%)而且也与早熟性--前期产量呈现强的正相关性(rg=9592,hxy=93.64%).植株高度、茎粗、株幅、叶形指数、始花节位等表型性状与株形指数间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相关性,其相关遗传力及间接选择效率:叶形指数>株幅>始花节位>茎粗>株高.其中株高、茎粗及始花节位为负值,叶形指数与株幅为正值,与选择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个栽培大豆与半野生大豆杂交组合后代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除百粒重外,杂种F_1代各农艺性状优势表现普遍存在。F_2代性状分离广泛,类型丰富,出现了大量超亲植株。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茎粗、一荚粒数遗传力较高。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每节荚数遗传力居中,分枝数最低。各性状的遗传进度绝对值都比较大,选择效果明显。半野生大豆利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以100,150,200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3个大豆品种87U-72、新大豆7号和黑农33号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后,通过对M4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系数和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200Gy处理效果最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均高于CK,结荚高度均低于CK;单株产量与株高、结荚高度、茎粗、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单株粒数、株高、单株荚数和茎粗.  相似文献   

11.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大豆M2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50 Gy60Co-γ射线对10大豆品种(系)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研究了 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为:结荚高度>主茎节数>主茎有效分枝始节>株高>荚长>茎粗>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宽>主茎分枝数.(2)分别从各品种的M2分离群体中选出株高、茎粗、结荚高度、百粒重、生育期、种皮颜色等一批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2.
D26是一个通过辐射和外源DNA导入相结合处理水稻后获得的优良变异系,表现为大粒,大穗,矮秆,结实率高,秆粗抗倒伏,利用它与遗传背景不同的早,中,晚稻品种杂交,研究了它的主要性状遗传转移及在育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外源DNA导入和辐射相结合创造的变异系,可以作为新种质用水稻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13.
玉米几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Griffing4配制的15个杂交种的研究。结果表明:百粒重,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与单株位粒重有较大的遗传相关系。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果穗重,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和子料深度。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穗行数在遗传中加性效应所占比重较大,适于早代选择;而行粒数在遗传中非加性效应所占比重较大,适于早代选择;而行粒数在遗传中非加性效应所占比重较大,宜于早代测配,选育  相似文献   

14.
选用12个甘薯杂交组合的136个品系的无性1代和2代的7个农艺性状与鲜重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并估算其遗传率。结果表明,大中薯重在两代的选择中都是重点考虑的因素。鲜薯重、大中薯重、地上部重等经济性状的遗传率不高,在早代品系选择时要综合其他性状。  相似文献   

15.
利用 15 0Gy60Co -γ射线对 10个大豆品种(系)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通过对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1)百粒重与茎粗、主茎分枝数、荚长、荚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荚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荚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粒数与茎粗、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显著负相关。(2)M2 代变异系数的顺序依次是结荚高度、株高、节数、分枝始节、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等。  相似文献   

16.
以绿苦瓜自交系P1做母本,野生苦瓜P2做父本配制出F1代,然后进行自交和回交获得R2,B1,B2世代.通过田间试验,对叶长、茎粗和节间长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粗和节间长两个性状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而叶长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叶长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重要,节间长的加性效应也高于显性效应,茎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样重要,三者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694,0.6418和0.3679.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衣剂ND1号大面积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种衣剂ND1号在黑龙江省军川农场大面积应用,结果表明,应用种衣剂的大豆株高、茎粗、根长、地下植株鲜重及根鲜重均比常规药剂拌种显著提高同等施用平均增产20.5%,而且提高了大豆保苗率,对大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方差──协方差分析法对茄子的几个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相对效率和性状间的表现型及遗传相关系数进行了研究,得出单果重、茎粗等的遗传力较高;前期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单果重、前期产量的相对遗传效率最大;茎粗与单果重、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株高等都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可通过时茎粗等的选择来提高选择效果。单果重通过单株结果数以及单株结果数通过单果重对前期产量的间接效应都非常高,应重视对单株结果数的选择。通过此研究,为茄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下大豆茎部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3种密度的大豆群体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密度下的大豆茎部几种主要性状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大豆群体不同生育时期株高与各茎节高呈S形曲线变化趋势,各茎节的长度、茎粗及茎重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单株茎粗与茎节重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单节茎粗与单节茎重随着群体密度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玉米自交系早代与高代选留系的遗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个玉米基础材料不同世代的定向选择,分别在早代和高代进行了测交,采用相关、多元回归和部分双列杂交统计方法进行了配合力分析、世代真实遗传值比较和性状的选择指数估算,结果表明:①玉米早代测交在育种上起着探骊得珠的重要作用,高代测交则可决定取舍;早代与高代测交表现遗传相关。②早代测交的有效性主要受环境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制约,测交真实遗传值随着世代提高的定向选择而递增。③高代测交配合力效应选择大于早代选择。④综合性状选择指标为:Y=0.11X4+0.068X5+2.536X3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