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低湿地垄稻沟鱼生态模式效益分析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甘蔗的全身都是宝,种出甘蔗制成糖,蔗渣养肥了牛,牛粪种出了菇,菇料再回田,”蔗-牛-菇”循环生态经济产业项目的实施,甘蔗产业链的拉长,让“一根甘蔗”创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脐橙园生物覆盖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橙园生物覆盖是在幼龄园行间实行间、套种农作物,形成果、农、上嵌的人工生态园。结果表明:经套种作物全年覆盖后,作物稿秆为“猪-沼-果”模式提供了饲料转化成沼气需求的能源,再以沼液(渣)施地橙园,达到取园养园的目的。因此,对脐橙叶片营养元素的丰盛度,树体长势及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对园土的改良及培肥地力,也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故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水稻垄作稻—菇—鱼立体共生复合群体结构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和以稻治涝经验的推广,三江平原的低洼易涝地和山间谷地逐渐得以开发利用,为解决这一地区因低洼冷浆造成的低地温,设计了水稻作稻-菇-鱼立体共生复合群体结合模式,改水稻平作为垄作以增加地温,并在稻行间养平菇,垄沟里养鱼,形成立体生态模式,为水稻的高产高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7.
鱼、蛙、稻综合养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治养鱼稻田中稻叶和茎秆上的害虫,在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基础上,根据蛙类善跳跃喜捕活食的特点,试验将其引入养鱼稻田,建立鱼-蛙-稻共生系统,旨在进一步利用稻田水体和空间,更好地控制稻田虫害,提高综合养种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折合1hm2产鱼2760kg,蛙2490kg,增收稻谷1230kg,增收118171.65元,增利润89391.15元。  相似文献   

8.
茭白是缙云县传统的蔬菜,2000年以来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针对每年只生产一季茭白,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生物食源、生长空间和时间等条件,运用生物控制原理,开展茭白田生态立体养鱼养鸭技术示范,2001、2002年示范面积2300亩.  相似文献   

9.
稻鱼共生,顾名思义是指稻鱼在同一环境中同时生长,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其特点是在稻田里养鱼,以稻田杂草和害虫为鱼饵,再以鱼粪为水稻肥料,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10.
安徽金寨县应用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该文介绍了黄鳝、黄颡鱼立体养殖技术,包括选择、鱼塘建设、施肥、增氧等养殖前准备,以及网箱设置、水草移植、投放鱼苗、饲养、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要点,以提高水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稻鸭鱼种养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鱼鸭种养模式的生态效益研究表明,稻十鸭十鱼田0cm~20cm土层温度升高,土壤昼夜温差增大,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分别增加25.7%,25.8%, 39.2%,5.4%,速效N,P_2O_5,K_2O养分增大;水稻植株虫口量减少,病害轻。可增收鲜鱼1912.5kg/hm~2, 成鸭440.3kg/hm~2,水稻产量增加11.1%,生态指数EI—0.8542,属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13.
在水、旱田优化模式试验田里测定土壤蒸发量、含水率、地温、氮、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结果表明,各优化模式不仅能增产、增值,而且能改善农田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董桐 《农家致富》2012,(17):46-47
一、林、草、羊生态模式的优越性林间套种优质牧草,一是可以带动大规模食草动物养殖,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可以将牧草加工成干粉或草捆,解决淡季羊群优质牧草缺乏问题,大规模种植,还可实现牧草产业化;三是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以及增加有机肥来源,减少化肥施用量,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设置三种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分套种毛竹及一种杉木纯林共四种处理 ,比较林内小气候特点及地上部分水源涵养状态 ,结果表明 :各林分光照强度只有裸地的 3 .4 %- 6.6%,温度比林外低 2 .91 - 4 .4 4℃ ,相对湿度日变化平均值比裸地高出 4 .4 %- 1 5 .4 %,各林分地上部分水源涵养能力不同 ,持水量为 7.681 -1 1 .3 95 t/ hm2 ,总的来看 ,林分削弱光照、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水源涵养的功效以高密度林分 >杉木纯林 >中密度林分 >低密度林分。  相似文献   

16.
新垦幼龄茶园套种经济绿肥的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义平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7-18,21
研究了新垦幼龄茶园套种4种经济绿肥对茶园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应,结果表明:茶园套种经济绿肥在高温期能平均降低地表温度6.64℃;0~10、10~20、20~30 cm土层温度分别降低5.54、2.95、1.97℃;0~30 cm土层含水量平均提高1.93%;土壤速效养分平均提高为:有机质2.68 g/kg、全氮0.09 g/kg、碱解氮27.81 mg/kg、速效磷2.92 mg/kg、速效钾5.13mg/kg;减少茶园泥沙流失量平均为:坡面41.75%、台面24.64%。  相似文献   

17.
不同稻作模式下农田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在带来粮食增产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最终走入了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双重困境.在我国悠久的农业文明进程中,园地制宜地发展出很多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稻鱼复合系统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以贵州的稻田养殖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观测和实验室测定获得相关数据,分析了4种不同稻作模式下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土壤养分的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从稻种选择角度看,杂交稻抗病性优于糯稻,而抗虫、草害性不及糯稻;从稻作技术角度看,无论种植杂交稻或是糯稻,稻田养鱼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危害.②随着现代农业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方式转变,传统稻田养殖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过量化肥投入,形成了巨大的农业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因此,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农业模式的生态效益,就必须用现代农业科技对其进行合理改造.  相似文献   

18.
南方丘陵山区茶稻间作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皖南丘陵山区茶稻问作复合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稻间作复合系统叶面积指数高于单作茶园,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等资源。盛夏季节水稻拔节后高度高于茶树,其遮荫作用使间作茶园荼蓬面温度比单作茶园降低2.1~2.3C(晴天)和0.3~0.4C(多云),光照强度降低40%以上,相对湿度增加6%~ll%(晴天)和3%(多云),问作茶园每公顷土壤流失量较单作茶园减少159.5%,害虫天敌的数量增加,主要害虫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到防治标准以下,不需要施用农药。  相似文献   

19.
稻鱼共生系统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首次将稻鱼共生系统降低CH4和N2O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功能纳入到低碳渔业的研究范围,并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和结论,对我国稻田养鱼共生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2011年,全国范围内稻田养鱼系统共减少CO2排放量122.23万t,利用造林法估算该系统温室气体减排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8 332.95万元,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超过1 000万的省份包括四川、江苏、湖北3个省份。最后,建议将稻鱼共生系统温室气体减排量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为68.99元.hm-2.a-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