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在五种温度下组建了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生命表并比较了来自广西南宁、湖南衡阳、江苏南京三个种群发育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与发育速率呈逻辑斯谛曲线关系。三个种群发育速率无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表明可以用一个公共的发育速率模型来代表三个种群。在20℃、23℃、26℃、29℃、32℃五种温度下,卵的孵化率、世代存活率均以26℃为最高,高于或低于26℃均下降。温度与孵化率、世代存活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五种温度下的成虫产卵量以26℃为最高,29℃以上的高温对成虫产卵影响较大。温度在18.7℃—32.2℃范围内种群世代数量将呈上升趋势。在25.5℃时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繁殖一代将增加41.5倍。本文还组建了包括成虫期的生命表(l_x)和产雌特征生命表(m_x),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_m)和稳定年龄组配。  相似文献   

2.
本文组建并分析了在5级恒温条件下黄古毒蛾Orgyia dubia (Tauscher)的种群生长和生命表。结果表朗,该虫的世代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均以26℃时为最高。种群增长指数可用下述方程表示:y=-366.7032+31.9205x-0.6355x2。在最适温度(25.11℃),繁殖一代,种群数量约增加34倍;在17.89℃或32.33℃时,种群世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微小花蝽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微小花蝽的发育速率加快,成虫寿命缩短,在25℃下的世代存活率最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虫的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3.6℃,有效积温为1=55.15日.度;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8.0℃,有效积温为270.1日.度。组建了25℃和30℃两种温度下的该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4.
侧多食跗线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侧多食跗线螨在取食茄子条件下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该螨的内禀增长率rm=0.2584,周限增长率λ=1.2949,净增殖率R0=19.3953,种群世代平均周期T=11.4728d,种群加倍时间t=2.6820d。  相似文献   

5.
在变温条件下,根据连续饲养麦无网长管蚜4个世代的资料,组建了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结果表明,世代平均温在18.3℃时,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26.4693)和内禀增长率(rm=0.1395)最大,即该温度最适宜麦无网长管蚜的长生繁殖。此外,根据内禀增长率,建立了麦无网长管蚜种群对干扰的反应时间公式。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温度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育和产卵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二斑叶螨的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产卵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日均产卵量在19℃下最小。一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雌螨为12.16℃,雄螨为12.80℃,有效积温分别为122.11日度和114.45日度。在25℃条件下种群的瞬时增长力r为0.2260,周限增长率λ为1.2536/d,净增值率R0为55.2284代,平均世代周期T为17.7553d。瞬时增长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均世代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在控温控光条件下对荔枝叶螨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该螨在广州地区荔枝园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荔枝叶螨一生经历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5个不同发育阶段,在进入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之前均有一个静伏期;在26℃的条件下,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为12.96 d;在群体饲养中,子代雌雄性比约为3∶1;荔枝叶螨有拉丝结网的习性。在广州地区的荔枝园荔枝叶螨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分别在4月份和10月份,并且其种群数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荔枝瘿螨在福州1a发生15-16代,冬季以成螨越冬.其种群通常随气温的增高而增多,在1a当中,6-7月份为盛发期.在幼龄树其种群密度以东南向为多.在果园中此螨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有6种.关键词荔枝瘿螨;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在25℃,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取食辣椒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侧多食跗线螨世代总存活率为95%,下代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其种群趋势指数为22.56。用组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侧多食跗线螨各螨态的存活对种群趋势指数的贡献大小,以成螨对种群趋势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卵的贡献率最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螨实验种群矩阵模型,推算出不同时间内侧多食跗线螨实验种群各螨态及整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年龄组配和增长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下3种害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室内20,25,30,35℃恒温条件下,采用富士苹果叶片饲养观察二斑叶螨、山楂叶螨和苹果全爪螨。组建4种温度下3种害螨实验种群生命表,计算出各温度下3种害螨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产卵期和产卵量等主要生命、生殖参数,并通过生命表资料统计出种群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种群加倍时间和周限增长率等种群动态参数。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柑桔潜叶蛾在6个温度下的发育、存活、生殖情况,根据实验数据所呈现的规律,建立了温度对柑桔潜叶蛾存活、生殖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生物物理模型不仅能很好地拟合柑桔潜叶蛾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也能很好地拟合世代存活率及内禀增长能力与温度的关系;抛物线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潜叶蛾卵的孵化率、幼虫的存活率、成虫的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当环境瘟度为30℃时,内禀增长能力最大(rm=0.1669).相应的周限增长速率λ=1.1816d-1.世代平均历期T=15.9100d.净增殖率R=14.240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在控温控光条件下对荔枝叶螨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该螨在广州地区荔枝园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荔枝叶螨一生经历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5个不同发育阶段,在进入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之前均有一个静伏期;在26℃的条件下,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为12.96 d;在群体饲养中,子代雌雄性比约为3∶1;荔枝叶螨有拉丝结网的习性。在广州地区的荔枝园荔枝叶螨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分别在4月份和10月份,并且其种群数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地区,豌豆彩潜蝇寄主蔬菜有22种,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4.73℃,有效积温为357.37℃,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18~26℃;蛹能安全越冬;属春秋多发型。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玉米截形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15℃-35℃恒温条件下,玉米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雌、雄螨1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在12.60和12.65℃,有效积温各为137.78和121.52日度;25℃-35℃时卵孵化率和幼若螨存活率都较高,并且发育速率较快,该范围是截形叶螨生长发育的最适度。  相似文献   

15.
苹果树叶片及其氨基酸含量对山楂叶螨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和室外试验表明:苹果树体上部为山楂叶螨6月份大暴发的种群主要积累部位,应作为防治重点;外部叶片和上部叶片老化较内膛的叶片快,叶片老化是山楂叶螨种群数量6月份以后下降的又一关键因素;不同部位叶片所含的各种氨基酸同相应的内禀增长率无关,但所含的氨基酸总量与其有密切关系,5月份成正相关(r=0.9306);6,7,8月份则成负相关(r=-0.8984,-0.9515,-0.9804),说明叶片氨基酸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加州新小绥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5~35℃、RH 80%~85%条件下,研究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Amblyseius)californicus(Mcgregor)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为猎物时,不同螨态的发育和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在此温度范围内能完成世代发育,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该螨能适应35℃的高温条件,雌性的发育历期最短仅为5.70d。平均产卵期和平均寿命均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缩短。25℃时,该螨的平均产卵量最大,达64.89粒.雌-1,净增殖率最高(48.252 5),且雌雄性比最大。15℃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低,分别为0.061 7和1.063 6,种群倍增时间最长(11.241 8d),35℃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0.303 4和1.354 4,种群倍增时间最短(2.284 9d),但净增殖率最低(18.461 1)。  相似文献   

17.
在23±0.5℃条件下,用苹果树叶饲养李始叶螨Eotetranychus pruni (Oudemans)组建和分析了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生殖力表,得到有关种群特性的一些重要指标:——种群趋势指数,内禀增长力,周限增长率,净生殖率,世代平均周期等。  相似文献   

18.
日短期高温对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探讨了4种日短期高温(31、34、37、40℃)对南美斑潜蝇种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短期温度的升高,南美斑潜蝇的产卵期、产卵量和存活率明显下降,而发育历期反而延长。31℃时,南美斑潜蝇的内禀增长率(λ)分别为-0.0090和0.9910;34℃时,rm和λ则分别为-0.0685和0.9338,均呈下降趋势;当温度上升至37与40℃时,该虫已不能完成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9.
红点唇瓢虫实验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组建了25℃下红点唇瓢虫实验种群的繁殖特征生命表,并计算了该温度下的稳定年龄组配。内禀增长能力rm=0.0606,相应的周限增长率γ=1.0625,世代平均历期T=82.1328天,净增殖率为95.6113,在其稳定年龄组配中,卵的比例最高,为42.8201%,其次是幼虫,为38.7407%,成虫占9.7212%。  相似文献   

20.
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枸杞瘿螨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3℃和50.99日度;卵和幼若螨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1℃和167.6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08℃和217.05日度。发育进度有效积温模型分别为4N4卵前=50.99/[T-7.23];4N4卵幼=167.68/[T-5.51]和4N4世代=217.05/[T-6.08]。在15℃~35℃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其中在25℃~30℃之间时枸杞瘿螨发育快,数量多,该温度范围是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根据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资料,枸杞瘿螨在呼和浩特地区1a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0代~12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