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广西象州黄氏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黄日辉率领的水稻育种课题组,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采用亲本杂交、回交、转育、聚合选育,育成了“三系”均为红香米的杂交稻,使广西的杂交水稻育种又上一个新台阶。红香米杂交稻系列组合目前已参加广西水稻区试,不久将大面积投入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
红香优3号是广西象州黄氏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红香米杂交稻组合,2006年通过海南省审定。介绍了红香优3号5年来在三亚市作菜后机插水稻种植的表现,总结该品种作菜后稻实施机育插秧夺取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增加特种稻种质资源,解决白米不育系配组红香米杂交稻F1易混杂白米,影响米质的问题。【方法】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将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亲本材料与带香味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回交、转育等。【结果】育成直链淀粉含量为11.07%、香味明显、食用口感佳的水稻三系不育系槟榔红A,为红香米三系杂交稻的配组应用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增加特种稻种质资源,解决白米不育系配组红香米杂交稻F1易混杂白米,影响米质的问题。【方法】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将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亲本材料与带香味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回交、转育等。【结果】育成直链淀粉含量为11.07%、香味明显、食用口感佳的水稻三系不育系槟榔红A,为红香米三系杂交稻的配组应用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红香米是贵州省黔南州高海拔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水稻种植品种之一,发展红香米种植是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为贵州黔南地区红香米种植提供技术参考,从播种、苗期管理、大田准备、移栽、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总结当地特色红香米宝红二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笔者开展了"红香米"机械直播不同喷播量试验,结果表明:"红香米"机械喷直播播种量宜掌握在2.5~3kg/667m2,利于建立最佳群体,协调穗、粒、重关系,提高群体的质量和产量。笔者同时总结了"红香米"喷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香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出的优质七彩米中的一种。2003年我们从龙泉市种子公司引进,并分别在400-850米海拨范围内试种,表现良好。具有适应性强、生育期适中、株形匀称、平整、分蘖力强、无效分蘖少、结实率高、米质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杂交稻米整精米率、垩白率、长/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及其与亲本关系的分析,以及该7项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提出改良籼型杂交稻米品质的途径:①要使杂交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蒸煮品质,应降低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增加长/宽,并选用双亲胚乳性状差异小的亲本;②要求杂交稻的整精米率高,必须选育整精米率均高的亲本;③要提高杂交稻的营养品质,可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协调杂交稻优质与高营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文山州优质常规稻、陆稻、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研究主要成就,分析稻米品种改良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稻米市场发展的需求,提出发展设想,指出要充分挖掘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积极开展香型软米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选育出品质优异的香型软米杂交稻推向生产,改善当前杂交稻品质不足的局面;加强品质特优的香型软米杂交稻不育系和恢复系创建,为选出特优质杂交稻奠定基础;注重香型软米杂交稻中间材料创建工作,为特优质杂交稻育种发展提供积极的材料支撑;注重和利用优质常规稻育种工作,不断为杂交稻育种提供良好的基础材料,向生产推出品质更优的品种;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不断改良稻米品种,满足市场需求等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专用粥米,是指利用特种米中的口感和营养特性,经过试验,研制出功能二号米和红香玉粥米的科学合理配比及最合适的烧煮时间、添加水分的比例,达到口感、营养互补的二种食疗专用粥米.  相似文献   

11.
高朋丝瓜     
槟榔红香米是广西象州县黄氏水稻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特种优质红米。该米煮饭时具有特殊浓郁的槟榔香芋香味,这种香味与普通香米味明显不同,不但煮饭过程香味四溢,而且饭入口中香味仍浓,饭香柔软带甜味,饭冷后不硬且香味不减。这种槟榔香芋香味的米饭,吃时给人一种天然、纯朴增进食欲的口感。  相似文献   

12.
红香稻823是以自育红香稻恢复系SR33M为母本、自育中间材料F02-80-1为父本杂交,经多代连续选择于2006年秋育成。该组合全生育期118~128d,穗长20cm,每穗总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90%,千粒重23g,糙米赤红色,有香味,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早、晚稻平均产量为5290.5~7657.5kg/hm2。该组合籽粒种皮着色时间比普通红香稻提早20d左右,成熟收获时糙米粒着色均匀亮丽,解决了普通红香米生产收获时糙米颜色不均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云南软米杂交稻选育中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个云南软米三系杂交稻产量构成性状的灰色关联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决定云南软米三系杂交稻产量的因素是实粒数、穗平着粒、单株穗数、穗长和株高,云南软米三系杂交稻选育中应注重综合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近日宣布,该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水旱兼用型两系杂交稻系列良种,大面积示范667米。产量750~850千克.其中“两优2161”验收667米。产量超1000千克。它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培育出水旱兼用两系杂交稻。  相似文献   

15.
科技要闻     
<正>双季超级杂交稻667米2产超过1吨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大面积667米2产900千克攻坚成功在望。在2010年湖南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早稻现场会议传来捷报:湖南双季超级杂交稻示范种植已突破667米2产1000千克大关,其中,醴陵泗汾镇示范种植的逾万亩双季超级杂交稻,最新667米2产已高达1203.3千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站连续开展优质米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是:通过优质米杂交稻新品种的征集,展示示范,提高了种子经营户和种植大户对优质米杂交稻新品种的认知;了解了这些优质米新品种在我市生产的特征特性,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和栽培技术;为广大种子经营户和种植大户提供了优质米杂交稻新品种的公正、公平的观摩平台。现将本年度优质米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籼型杂交水稻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配制了15个亲本遗传基础差异较大的籼型杂交组合,对各组合杂交稻米及相应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糊化温度进行了单粒分析。结果表明,籼型杂交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较高糊化温度对较低糊化温度存在着部分显性;籼型杂交稻米碱消值平均数与中亲值间没有显差异,碱消值遗传方差和双亲碱消值差异间存在极显的正相关。并对籼型杂交水稻稻米糊化温度研究方法和改良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9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配制了15个亲本遗传基础差异较大的籼型杂交组合,对各组合杂交稻米及相应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糊化温度进行了单粒分析。结果表明,籼型杂交稻米糊化温度的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较高糊化温度对较低糊化温度存在着部分显性;籼型杂交稻米碱消值平均数与中亲值间没有显著差异,碱消值遗传方差和双亲碱消值差异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对籼型杂交水稻稻米糊化温度研究方法和改良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稻因具有米质优、抗倒伏、穗型大、产量高等优点,近两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本文分析了两系杂交稻存在秧龄弹性小、分蘖力不强、感光感温、易感病害等缺点,介绍了在生产中应采取相应栽培管理措施来规避和防范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及在水稻育种中的研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云南香型软米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实践,综述云南香型软米水稻植物学形态、品质特点、分布范围以及在水稻育种中利用研究的现状。在香型软米杂交稻育种中如何利用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要成功育成品质优异而产量高的杂交稻,应积极开展云南香型软米杂种优势利用,充分挖掘云南香型软米水稻资源;软米和香味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配组双亲必须具有香味和软米性状,控制香味性状的基因必须等位;云南香型软米类型多样,以其创建杂交稻亲本时,须弄清其遗传背景,选择遗传简单,并且等位的单隐性香味基因控制的香型软米水稻资源作香味基因供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