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晓东 《绿色科技》2020,(5):169-172
指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涉及到众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将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包括一些国内知名自然旅游景区多将成为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资源要得到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实现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带动周边全域旅游开展、促进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适应新变化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茅山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客观评价了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机遇.针对景区生境干扰和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问题,从生态修复、环境提升、资源整体有序开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景区与外围区域整体规划以形成功能差异显著的旅游发展圈层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方略.期冀通过该研究引发利益主体,尤其是行政管理和目的地开发经营主体对茅山旅游的思考,统一认知,促进多方协作,延续景区自然和人文魅力,保障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基于利益主体理论,要实现旅游扶贫目标,不能单纯考虑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而应考虑所有主体的利益平衡。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相关人员深度访谈,整理分析数据,进行了旅游扶贫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城口县旅游扶贫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有政府、企业、旅游者、当地居民,他们的利益诉求各有侧重。因此,需要调节好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厘清不同主体的责权利分配关系,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促进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王海  郑芳 《甘肃林业科技》2007,32(3):42-45,66
通过对国外环境经济理论的研究分析,结合国内旅游资源研究实际,探讨了旅游资源研究中的产权问题、价值评估问题、旅游区环境容量问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旅游资源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行为研究等问题,并提出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经济学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自然保护区成功建立和维护的重要保障,针对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基础,从畜牧业改造、旅游资源开发、种植业优化等方面初步提出了社区经济与自然保护区和谐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乐自然概况、旅游资源和景观特色的现状分析,针对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长乐市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现状与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风景旅游资源的主体,也是开发森林生态景观旅游的基础。为充分利用森林公园自然风景资源、森林景观资源,突出公园自然生态休闲主题特色,增强并开发生态旅游功能,必须对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和科学改造。通过分析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现状、特点、优势、存在问题等,提出与探讨横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改造、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居民点整治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偏好,运用博弈矩形,分析利益主体在整治中的博弈行为,探寻了影响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完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考核指标,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惩罚力度,能够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违法整治行为;提高农民的整治补偿收益,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能增加农民对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蒋敏哲  吴苏 《绿色科技》2019,(12):259-261,269
指出了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因各利益主体诉求不同,改造过程常常举步维艰,一直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三学街是西安市重要的历史街区之一,沉淀了西安城市建设的历史记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三学街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涉及多方因素:历史遗迹的保留、保护、利用,政府、居民、开发商三方主体的利益均衡等。探讨了三学街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寻求了如何在规划设计和实施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科学性、可实施性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森林旅游参与主体行为进行利益划分,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森林旅游业的关键参与主体——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社区居民参与子系统的因果关系反馈图及系统流图。  相似文献   

11.
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为个案,通过对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以及现状游客量的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该风景区的旅游潜力;提出景区资源保护和旅游调控对策,在维持风景名胜区生态平衡、保证旅游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韶山既有重要的人文景观,又有神奇的自然景观,是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也是旅游胜地.对历年韶山旅游业收入和接待参观人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革命纪念地的旅游开发受政治、资源等因素制约.同时对韶山风景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如违规建设严重,以及景区植物景观特色保护与管理还存在有问题.对此提出了合理进行旅游开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规划意识,统一建设管理机构,保持原有景观风貌等5条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安吉竹乡国家森林公园也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原规划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红线存在交叉与重叠,亟需进行优化整合。文章从优化整合空间、确定发展定位、明确保护重点、提升资源价值4个方面论述了竹乡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策略,分析了调整森林公园经营范围的意义和必要性。文章认为,调整后的竹乡国家森林公园经营范围符合安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有利于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同时能够带动新增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规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从园林美学的角度对遂昌县石姆岩景区风景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保护工程设计,要从生物资源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工程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使其风景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合理保护、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梳理风景名胜区用地近10年以来的研究进展,归纳其自然与社会功能价值、保护规划与评价等主要方向的动态,总结用地规划的内涵、方法、模式以及技术手段,以期为我国风景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乡村精准扶贫背景下,"景村协同"发展模式为拥有景区资源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梳理我国乡村建设中"景村协同"各个发展阶段特点,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定位模糊,缺乏功能互补;基础建设落后,互动性弱;利益主体权责模糊或缺失。提出景村差异化互补发展,加强基础建设与互动,建立统筹管理机构三大措施,并以粤北地区沈家村乡村规划为例进行实证,通过景村精准定位、加强空间联系和协调利益主体关系,打破景村间的隔阂,实现景村协同,共建共荣。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已涵盖除海洋和荒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保护了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构筑了牢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目前尚存在资源本底不清,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区域存在空缺,自然资源产权复杂,总体规划滞后,保护与地方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文中从政策、管理、资金、人才与技术、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发展措施,助推云南省统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户外游憩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户外游憩业的发展在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对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文中介绍了美国户外游憩的发展历程, 以及游憩资源管理中游憩承载力、环境影响评价及风景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概况及研究成果, 以期为今后我国开展游憩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风景资源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有关风景资源评价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风景资源评价办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并指出现行风景资源评价办法存在的弊端,以期对我国风景资源评价系统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