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富裕县塔哈满达乡周三村,对奶牛实行规范化饲养,提高了单产水平,促进了奶牛生产的发展。据1987年9月末统计,全村奶牛存栏达到554头,比1983年增加40.3%。其中黑白花奶牛发展速度最快,存栏169头,比1983年增长3.7倍,改良牛339头,增长25.2%。本地黄牛从89头,减少到3头。总产奶量达到817吨,比1983年增长1倍多。上交商品奶759吨,商品率达92.9%。奶牛和改良牛混合计算,每头平均单产达到4220公斤,比1983年增长43.5%。其中改良牛每头平均单产达到3725公斤,增长28.5%。 由于奶牛生产的发展,有机肥料增加,改良了土壤,促进了粮食生产大幅度增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198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25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牧业人均收入555元,占总收入的60%。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2.
<正> 江都县华阳乡沈舍村远离县城,地处偏僻水乡。长期以来,这个村工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农民靠单一种田,收入较低,集体经济比较脆弱。为改变这一状况,这个村从1987年以来,以养蚕为突破口,以副致富,以副兴村。全村共有耕地162.4公顷(2436亩),栽植湖桑67.33公顷(1010亩),是扬州市第一个面积超千亩的蚕桑专业村。1991年全村饲养蚕种2920张,产茧80.5吨,收入86万元(包括制种20多万元)。几年来,桑田上缴集体资金11万元。蚕桑生产的发展,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富裕了农民。一、因地制宜,调整结构沈舍村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产值仅占三业总产值的12%,依靠工业壮大集体经济条件不成熟,靠单一种植粮食壮大集体经济、富裕  相似文献   

3.
羊草镇火星村位于安达市南部,靠近滨洲铁路,全村六个联队,450户,2380口人,550个劳动力,耕地12000千亩。现在全村养奶牛973头,其中成母牛584头,养牛户占总户数的90%。1986年,奶牛收入93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4.7%。这个村从50年代开始养牛,由于靠集体,吃大锅饭,发展速度缓慢。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的经经济体制改变,群众致富的热情进发出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善友乡团结材是一个口汉民族共居村。全村9个社.3021口人.984.5公顷耕地。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全村的肉牛业迅速发展。1996年·发展到8200头.出栏7000头.达到户均养牛10头.人均养牛2.5头。全村养牛收入3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0%。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元。口结村养牛的主要经验是: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村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单纯靠种粮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时间就要推迟。要加快奔小康步伐.必须再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寻找…  相似文献   

5.
只有58户的山东招远市道头镇南台村,近几年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做后盾,发展母猪生产,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全村母猪一直保持140~160头,1995年出售猪崽2100头,收入19.5万元,加上出栏肥猪170多头,共收入28万元,盈利13.4万元,户均2300多元。猪多肥就多,促进了粮油生产,多年来粮油单产一直名列全镇前茅,成了远近闻名的靠养母猪致富的先进单位,去年被市委、市府授予全市养母猪奔小康第一村。南台村养母猪的主要经验是: 1.眼盯市场。多年来市场走势说明,仔猪市场如同海水一样潮涨潮落,严重地制约着农民饲养母猪的积极性。这个村“两委”会针对这一情  相似文献   

6.
全村只有58户的山东招远市道头镇南台村,近几年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做后盾,大力发展母猪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全村母猪存养量一直保持140~160头,户均2.5头左右。一年出售猪崽2100多头,收入19.5万元。加上出栏肥猪170多头,共可收入28万元,盈利13.4万元,户均2300多元。猪多、肥多,还促进了粮油生产高产高效。多年来,粮油单产一直名列全镇前茅,成了远近闻名靠养母猪致富的先进单位。去年被市委、市府授予全市养母猪致富第一村,进行通报表场。  相似文献   

7.
松原市扶余区善友乡团结村,有820户农户,人口3051人,其中回族居民278户,人口约占全村的三分之一。全村有耕地950公顷。 几年来,团结村大力发展肉牛生产,到1993年末,全村牛的饲养量达到7300头,户均养9头牛。1993年出栏育肥牛3600头,纯收入24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800元。目前这个村靠养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富裕县周三村是个满族、达斡尔族、柯尔柯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240户,1113口人。全村总面积3340公顷,其中耕地353公顷,可利用草原2000公顷。这个村素有养牛习惯,1985年全国黄牛改良现场会在富裕县召开,周三村作为黄改的成功模式而闻名全国。1994年末,奶牛存栏达到710头,户均养牛2.9头,泌乳牛群体平均单产达到5.l吨,总产量1428吨。全村总收入240万元,其中养牛收入146万元,占总收入的60.8%,人均纯收入1120元,率先跨入富裕村行列。奶牛业已成为周三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位于甘肃省临夏市近郊的石头洼村,通过户养奶牛,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1991年年初,甘肃省省长贾志杰视察这个村,看到成群的奶牛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欣喜地说:“北京有个牛街没有牛,石头洼没有牛街牛满街”。 1985年以来,临夏市石头洼村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把发展奶牛业做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从系列服务入手,实行种、养、加相结合,促进了奶牛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村545户,饲养奶牛550头,1990年出售鲜奶72万公斤。仅此一项就收入56万元,人均收入240元,占总  相似文献   

10.
对17个村和3个奶牛小区的600户922头产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成母牛产奶303d±26 d,平均胎产奶6 623 kg±562 kg,日均单产奶21.9 kg;头均胎产奶收入10 596元±1 111元,产犊收入547元±22元,牛粪收入80元,总收入11 223元±566元;头均胎产支出10 230元±563元;头均胎产纯收入993元±413元。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金华市从1978年开始大力扶植户养奶牛,八年来奶牛生产持续发展,养牛户收入年年增加。特别是近三年发展尤为迅速,1983、1984、1985三年全市奶牛头数及养牛户年均收入分别为4364头、1180元;5731头、1536元;8265头、2750元,预计1986年底达到10000头。产奶量84年为12169吨,85年1000吨。随着奶牛生产的发展畜牧业经济已占全市农业经  相似文献   

12.
东仓乡溪边乡原来是个穷山村,全村58户人家粮食不能自给,集体化时亩产粮食从未超过0.5吨,劳动报酬最高是0.58元,人均收入没有超过百元.山上无树木,烧柴靠别村,9.5亩桑园养蚕收入占全村副业收入80%.1981年生产责任制落实后,桑园逐  相似文献   

13.
肇东市肇东镇展望村奶牛养殖户李另民,今年28岁,高中文化。1994年他投资5万元买了10头奶牛,并承包了原新城乡畜牧场的5000多亩(333公顷)草原,建立了自己的奶牛养殖场。近几年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现奶牛存栏115头,其中成母牛64头,年产鲜奶280吨,年创产值45万元。他饲养奶牛致富的主要经验是:1建出规模近5年来,他在饲养奶牛上累计投资近50万元,奶牛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牛舍面积2000平方米。今年种的6.67公顷青贮玉米,全部入窖青贮。今年3月份,还投资建了一座榨奶站。他现有20马力四轮车一台、福田汽车一台、割草机一台、播种机一台、铡草机…  相似文献   

14.
<正> 海伦县东风镇保卫村,现有221户,1425人,耕地7766亩,草山、草坡1050亩。这个村过去一直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绝对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狠抓了以发展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1979年开始养奶牛,饲养量逐年发展。到目前统计,全村奶牛饲养量达到了451头,存栏376头,平均户养1.7头,最多的户养了8头。全村有198户农民养了奶牛,占总户数的89.5%。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赵贵臣系乐亭县中卜乡前沙铺村青年农民。他自幼随父饲养奶牛,在长达16年的养殖实践中,他不仅掌握了较系统的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还成了防病治病的行家里手。多年来,他依托本地玉米秸及玉米皮糠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靠科学的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8年春,在村西建起了一个占地4亩,固定资产40多万元的奶牛养殖场,基础母牛存栏38头,其中泌乳奶牛20头,在他的牛群中,最优秀的奶牛日产鲜奶可达120斤,全群平均日产鲜奶也在60斤以上,同时,年内繁殖犊牛18头,全年出售鲜奶和犊牛收入27万元。今年他又花了4千多元购进了一台挤奶机…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市的奶业发展,从自身的市场需求,资源和单产潜力的角度看,前景光明,奶业系"四高产业",即高投入(一头奶牛投入上万元)、高产出(一头奶牛年产奶 7000~ 8000千克)、高效益(一头奶牛收入 2000~ 4000元)、高风险(死一头奶牛损失上万元).要搞好柳州市奶业应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县贯彻自治区建设蚕茧商品基地要求,开展建设产茧千担村活动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十里村在不断改善养蚕条件,一靠政策的落实、二靠抓住关键措施的实施,种桑养蚕又向前推进一步.全村有桑园402亩,1985年全年养蚕2268张,比去年同期1395张增873张,增长62.6%;产茧51吨(1020.6担);收入现金193808元,平均每人占有养蚕收入80.70元,提前三年实现产茧千担村.关于抓住关键措施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甘南县兴隆乡东兴村是第三批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奶牛存栏760头,其中产奶奶牛645头。受金融危机影响,奶源市场价格低迷,加之这个村原来没有集中机械榨奶站收奶。鲜奶质量无法得到企业的认可,致使当地的奶牛养殖户收入受到的影响更大。为减少奶户损失,稳定奶牛产业发展,2009年初,东兴村和飞鹤(甘南)乳品有限公司联合,县财政补贴.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机械榨奶站.机械榨奶站每天收购鲜奶可达到3吨。  相似文献   

19.
各地见闻     
<正>养兔专业村山东省蓬莱市太辛店镇的“兰中村”全村70户共213口人,从60年代开始养长毛兔.1993年这个村养兔户达65个,占全村户数的93%;全村有兔2800余只,户均40只;其中,养兔上百只的15户,占养兔户的23%.当年全村养兔收入28万元,户均收入4000元,是种植业收入的1.4倍,养兔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他们的主要经验:一是就在于利用本地优势;二是狠抓科学养兔;三是运用采毛新技术.他们从1989年开始.与外地建立关系,请人传  相似文献   

20.
地处咸丰县尖山区中心地带的唐崖镇杨家营村,牲猪生产一直稳步增长。1992年末母猪存栏481头,出栏肥猪728头,销售仔猪7200头,比1990年分别年平均增长6.9%、24.9%和4.58%。1992年销售仔猪收入36.075万元,比1990年的22.155万元,增加13.92万元,年平均增长20.94%,仅仔猪一项人平收入为197元。现全村畜牧业收入从1990年的39.57万元,增加到1992年的61.3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0.8%,一跃成为全区以发展仔猪为支柱产业的专业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