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乡土杨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丰富而独特的乡土杨树基因资源对杨树中长期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该区乡土杨树资源,对四川7个行政市(州)的共计31个县的乡土杨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获得包括18个种及3个天然杂交种在内的乡土杨树单株材料1 560多份。根据该区乡土杨树多为异龄林的特点,在五株大树选优法基础上,制定了适用于异龄林的选优方法,获得乡土杨优树64株。结合林分优势木生长情况,制定了适合散生木选优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标准。两种选优方法可供类似生态区的乡土杨树优树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几种杨树无性系扦插苗苗高年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田间调查数据为基本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欧关杨107号等7个杨树品种的1年生扦插苗的苗高年生长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能很好地表达7个杨树品种的苗高年生长动态,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苗木生长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日生长量最大的时间大约出现在第118d左右,速生期出现在第93d到142d,持续时间约50d,占整个生长期的24%左右,但生长量却占年总生长量的58%。  相似文献   

3.
从5个产地收集滇杨优树52株,采用扦插繁殖法无性系化,对其1年生苗木的叶片性状变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片长、叶宽、叶片长/叶宽、宽基距/叶片长、叶柄长/叶片长等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根据单性状可将52个无性系分为不同的表型类型;基于欧氏距离聚类可将52个无性系在10聚类水平上聚为4类,无性系叶片性状表型变异与其优树地理来源无关;3个叶片导出性状相互组合构成了滇杨丰富的叶片类型.  相似文献   

4.
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叶片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5个产地收集滇杨优树52株,经扦插繁殖无性系化,对其1 a生苗木的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长、脉左宽/叶宽、宽基距/叶长、叶片厚及叶尖角等叶片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6个叶片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4~24.3,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较丰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杨优树无性系叶片性状变异主要体现在叶长与叶宽性状,其次为叶最宽处在叶片的位置;基于欧氏距离聚类的结果将滇杨52株优树在1.5阈值处聚为4类,且优树无性系的表型变异与其地理来源无关联.  相似文献   

5.
长江滩地杨树无性系苗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定期观测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苗期生长量的基础上,运用DPS软件对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I级苗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1个杨树无性系分成3种类型,第二类的17个无性系表现优良.这17个杨树无性系早期生长统计分析结果,杨树无性系以14、65、41、43、44和32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6.
李帆羽  王崇君 《农技服务》2014,(12):100-101
选择纯度较高的福鼎白茶中小叶品种,进行无性系扦插培育,观察记录从扦插到苗木出圃的一系列生产过程,总结该品种扦插培育的相关经验,供同类苗木培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最大的东方杉成年片林、大胸径散生大树、水湿地群落和2~3年生的东方杉幼树为材料,对东方杉优树选择标准、优树无性系构建和筛选技术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田间观察、比较和评价,初步选出了11个具有特色的东方杉优树无性系,其中7个为速生优树无性系,3个为耐碱优树无性系,1个为景观优树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湘北平原区杨树育种群体及品种资源单一、遗传基础变窄以及适应性减退等问题,定向选育品种与立地相适应的杨树优良无性系,提高杨树遗传改良水平,充分发挥优良无性系增产及土地利用潜力。选择30个杨树无性系在岳阳君山区、益阳沅江市等3个不同立地条件类型进行区域试验,应用多点联合方差分析、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等分析方法,对5~9年生杨树试验林平均胸径、树高、材积、材性等指标以及立地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各参试杨树指标性状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材积性状无性系×地点交互效应显著,树高差异不显著;以综合指标平均材积进行分析,基因型主效应(G)、环境主效应(E)以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IGE)其平方各占总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29.5%、59.8%和10.7%;与当前主栽良种比较生长量较高的无性系依次是LA09-N56、LA06-N30、TN02-92、TN02-13、TN01-88、TN01-49、TN01-90、TN01-38和TN01-30。7个杨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范围分别在0.333 1~0.381 7 g/cm3  相似文献   

9.
评价杨树的耐盐能力并选用高抗品系是生产实践中提出的急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本研究以8种杨树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耐盐试验,测定分析新枝高度、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以及盐害等级指标,并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杨树各品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中鲁林1号杨(JY - 33)、D5-9杨(JY - 14)和03 -04-111杨(JY - 10)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03 - 05 - 206杨(JY - 12)和京2号杨(JY - 22)的耐盐能力最低,其他品种耐盐能力中等.该评价结果与盐害等级评判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杨树集约栽培主要利用欧美杨、美洲黑杨和黑杨派与青杨派的杂种无性系。这些无性系都用扦插疗法繁殖。为此下面重点介绍杨树常规扦插育苗。  相似文献   

11.
遮阴对3种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3种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幼苗在遮荫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作用,为城市绿化乔木树种的引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在遮阴处理(50%和80%的遮阴率)与无遮阴(CK)对照条件下,探究桢楠(Phoebe zhennan)、红椿(Toona cili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3个珍贵乡土树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形态和生理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遮荫处理下的地径和苗高大部分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香樟最为显著。在各处理间,3种乡土树种的平均叶面积均差异显著(P <0.05),含水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红椿比叶面积的变化较大,而香樟和桢楠没有明显的变化。香樟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其含量都增加;桢楠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和红椿的叶绿素b随着遮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桢楠的叶绿素b含量增加,而红椿的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香樟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气孔导度和胞间CO 2浓度均降低,气孔导度在不同遮阴处理下差异均显著(P <0.05);红椿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胞间CO 2浓度升高;桢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 2浓度呈现不同程度降低,蒸腾速率升高。香樟和桢楠对遮阴的适应性较强,而红椿则适宜在强光照条件下栽植,这为城市园林绿化乔木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闽楠优树子代苗期生长表现(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闽楠优树子代苗期生长表现。[方法]以湖南省17个闽楠优树子代一年生苗为研究对象,在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进行育苗试验,对苗期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并对苗高、地径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20%的入选率,筛选出了苗期生长相对较快的闽楠家系3个:PB17、PB9、PB12。入选3个闽楠家系平均苗高为36.52 cm,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平均苗高(31.45 cm)高16.1%,3个闽楠优良家系平均地径为2.6 mm,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平均地径(2.3 mm)高13.0%。[结果]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说明闽楠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具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川西高原乡土杨树人工林生长规律,为四川乡土杨树的栽培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树干解析法,对伐自川西高原不同地点的5种乡土杨树(川杨、乡城杨、光果西南杨、三脉青杨和康定杨)人工林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川杨、乡城杨、光果西南杨、三脉青杨、康定杨的树龄分别为26,24,24,26和20年,其树高总生长量分别为28.5,18.2,16.0,16.4和16.2m,胸径生长量分别为33.05,32.66,27.73,33.11和24cm,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027 4,0.652 0,0.375 0,0.546 9和0.306 2m3;树高、胸径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均基本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规律,各树种的树高与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及出现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数量成熟年龄也存在差异,其成熟顺序依次是光果西南杨、乡城杨、康定杨、川杨、三脉青杨;各树种胸高形数开始时差异较大,但后期基本稳定在0.4左右;胸径、树高、材积的Logistic方程均能很好地反映各树种的生长过程,其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结论】川西高原乡土杨树各树种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在造林后应依据其生长特性进行抚育管理,以缩短其成材年限。  相似文献   

14.
为花榈木苗木的科学培育管理和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 Logistic方程拟合方法,对花榈木1年生实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的年生长发育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榈木苗木的年生长量呈明显的慢-快-慢-快-慢”的生长发育节律。花榈木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出苗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持续时间长;生长初期为6月中旬,持续时间短,仅10 d;速生期为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持续时间长,生长量最大,占整个苗高生长量的56.46%、地径生长量的54.69%;地径比苗高提前10 d 进入速生期,持续时间比苗高短22 d,苗高在8月中下旬还有较大生长生,地径在8月中旬提前进入生长后期,苗高持续生长一段时间后在8月下旬进入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15.
速生杨引种苗期对比试验及生长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引进的4个杨树品种为材料,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3个试验点进行2 a根1 a干苗不同密度的试验,并对4个杨树品种进行成活率调查和苗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苗期当年不同品种、试验点、密度的成活率差别很大,而3个试验点的不同品种和不同密度对胸径和苗高的生长影响不同,可以初步确定出适宜不同试验点的杨树品种。利用Logistic方程对各个品种扦插密度为40 cm×50 cm的2 a根1 a干生扦插苗木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0.988以上。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年生长速度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其中在绰尔、阿里河、大杨树试验地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64.2%、68.7%、67.6%,地径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9.0%、62.2%、58.9%。并对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苗木的年生长规律。通过对苗木年生长节律和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在绰尔地区可引种的速生杨树种为黑林2号,其次为白城小黑杨;在阿里河地区可引种的速生杨树种为白城小黑杨,其次为黑林2号;在大杨树地区可引种的速生杨树种为白城小黑杨、其次为银中杨和甜杨。  相似文献   

16.
黑杨派新无性系苗期生长模型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引进的 1 6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为材料 ,利用Logistic方程对各个无性系的 1年生扦插苗木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 .根据因素数列的几何形状发展态势的接近程度 ,将苗木的生长量与影响苗木生长的气象因子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组成一个灰色系统 ,进行面积关联度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 ,相关系数皆在 0 .95 5 1以上 .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 4个时期 ,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 ,其中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4 .5 % ,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0 .9% .并对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苗木的年生长规律 .关联度分析表明空气温度对苗木的高生长影响最大 ,日照时数影响最小 ;而空气相对湿度对苗木的粗生长影响最大 ,降水量影响最小 .通过对苗木年生长节律和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为加强苗木生产管理、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土地的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为提高干旱区扦插苗的质量和加快苗木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对林区076-28杂交杨进行了复合肥5种不同施肥量的施肥试验。[结果]不同施肥量处理对076-28杂交杨1、2年生扦插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100g/株的施肥处理时,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最大,1、2年生扦插苗的苗高生长都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都达到极显著差异。[结论]复合肥对1、2年生扦插苗苗高生长都有显著影响,仅对2年生扦插苗地径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南蛇藤、苦皮藤、臭檀吴茱萸、爬山虎和火棘5种陕西宝鸡渭北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植物叶片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胁迫末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种乡土树种的抗旱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5种植物叶片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叶片含水量、苗高、地径增长速率均不同程度降低,叶绿素a/b值都表现为减少的变化,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并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出现了叶绿素“浓缩”现象,干旱胁迫末期不同树种间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可以代表乡土树种抗旱性96.577%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计算5种乡土树种的综合评价值(D),对抗旱性进行了评价。5种乡土树种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爬山虎>火棘>苦皮藤>臭檀吴茱萸>南蛇藤,研究结果为宝鸡市绿化树种选择和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目前四川省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探讨PCV2感染的控制对策。【方法】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PCV2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2012-2014年临床送检的PCV2感染病例材料中的5株PCV2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利用DNAStar等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获得的PCV2基因组序列进行分子特性与遗传演变分析。【结果】5株PCV2四川株全基因组序列长度都为1 767bp,均具有滚环复制起点(ORC)典型结构。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5株PCV2四川株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很高,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ORF1、ORF2和ORF3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99.9%,97.5%~99.6%,99.4%~100%和96.2%~100%,ORF1、ORF2和ORF3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99%,99.6%和91.5%~100%;与47条参比PCV2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发现,5株PCV2与国内一些新出现的PCV2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且均属于PCV2d基因型毒株。【结论】5株PCV2四川株之间尽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基因变异,但遗传进化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