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油菜对不同外源硒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华油杂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硒源(硒矿、硒粉、硒酸盐、亚硒酸盐)对油菜生长及硒吸收累积规律的影响,分析土壤中残留硒的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不施用硒肥),不同外源硒对成熟期油菜籽粒、果荚、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后,油菜籽粒、果荚、茎叶...  相似文献   

2.
硒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Ⅵ主族,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第21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硒代甲硫氨酸和含硒酶的必需组分。硒在人体免疫系统、抗癌、抗氧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缺硒会导致40种以上的疾病。硒以Se(-Ⅱ)、Se(0)、Se(+Ⅳ)和Se(+Ⅵ)4种价态存在,所有价态间的转化都有微生物的参与。本文主要综述最近几年国内外微生物代谢硒的研究进展,包括硒对生命体的重要作用与机制,硒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硒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等多样的代谢硒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代谢硒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微生物代谢硒在未来的关注点和实际应用。阐明微生物代谢硒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植物富硒、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低硒土壤上叶面喷施亚硝酸钠 ,生产富硒绿茶 ,应用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富硒绿茶中总硒含量及有机硒含量。结果表明 ,茶叶喷施亚硒酸钠有显著提高茶叶总硒含量 ,由普通绿茶的( 0 1 2 1± 0 0 30 ) μg·g- 1 提高到富硒绿茶的 ( 0 92 0± 0 892 ) μg·g- 1 ;同时发现 ,富硒绿茶的有机硒总量和百分含量都比普通茶叶显著提高 ,富硒茶叶的有机硒含量达 99%以上 ,富硒绿茶中的硒主要为有机态硒。茶叶叶面施用亚硒酸钠可能刺激了茶叶机体对外源硒的吸收和利用 ,将无机形态的硒转化为有机硒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富硒芽孢杆菌对富硒赤红壤硒形态、价态转化及菜心吸收累积硒的影响,为天然富硒蔬菜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富硒赤红壤作为供试土壤、菜心作为供试作物,以2株富硒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YLB1-6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 TXB2-5作为供试菌株,采用盆栽试验,以无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马铃薯“早大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用量(0(CK),1.5,3.0,6.0,10.0 mg/kg)硒酸钠硒肥、亚硒酸钠硒肥、生物炭基硒肥、保水缓释硒肥4种硒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4种硒肥对马铃薯产量、硒含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硒肥用量为1.5 mg/kg(除亚硒酸钠硒肥外)时马铃薯产量增加,之后随着硒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降低;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总硒含量和有机硒的转化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马铃薯的产量、总硒含量及有机硒的转化率,硒肥用量以3.0 mg/kg为宜。在适宜硒肥用量3.0 mg/kg时,4种硒肥不会影响马铃薯淀粉的累积。【结论】4种硒肥中,生物炭基硒肥、保水缓释硒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优于硒酸钠硒肥、亚硒酸钠硒肥,硒肥用量以3.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7.
吴永军  倪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40-18442
[目的]利用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方法]利用水浴法在表面活性剂辅助下制备表征纳米硒;将红色纳米硒用于小白菜补硒试验,并使用邻苯二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本含硒量、回收率和稳定性,分析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的可行性。[结果]经过纳米硒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平均为5.326μg/g,比未经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提高了6倍多。试验回收率在97.84%~100.47%,样本在24 h内稳定,补硒效果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富硒蔬菜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硒是人体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有益微量元素之一,硒具有抗癌防癌、防衰老、抗氧化和解毒等作用。植物是人体硒的直接来源,给植物补硒可通过施用富硒肥来实现。富硒肥有有机富硒肥、无机富硒肥、基施富硒肥、叶面富硒肥、生物富硒肥、纳米富硒肥和缓释富硒肥等。每种富硒肥都有与农作物相适应的最佳施用量和适宜施肥时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富硒苜蓿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及蛋硒转化率的影响,为通过硒肥-牧草-饲料-动物(食物链)链的物质传导作用进行动物补硒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健康罗曼蛋鸡480羽,随机均分成8组,每组4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3,4,5,6,7和8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7种硒水平(硒含量分别为0.37,2.78,5.97,8.09,9.93,17.42和28.75mg/kg)苜蓿草粉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38d,分别在第7,14,21,28,38天取样,分析富硒苜蓿对蛋鸡生产性能、蛋硒及蛋硒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基础日粮适量添加富硒苜蓿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提高蛋鸡产蛋率,显著(P0.05)提高日产蛋量,降低料蛋比(P0.05),且产蛋率和日产蛋量均随添加富硒苜蓿硒含量的提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料蛋比呈先降后升趋势;添加富硒苜蓿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蛋硒含量,蛋硒含量随着富硒苜蓿硒含量的提高而升高,但蛋硒转化率却随富硒苜蓿硒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结论】基础日粮添加富硒苜蓿能提高蛋鸡产蛋率、日产蛋量、蛋硒含量,降低料蛋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施硒浓度对5种作物的影响,了解不同作物的硒吸收及积累特性,为筛选适宜大规模种植的硒蛋白原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油菜、玉米、洋葱、番茄、绿豆分别代表不同科作物进行盆栽试验,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调控土壤基质中的施硒浓度分别达20、40、60、80 mg/kg,同时以不施硒的基质为对照组(CK),培育作物直至开花期,采收其地上部分并测定其硒含量、蛋白含量及蛋白中的硒含量,结合作物生物学产量计算硒积累量与蛋白中硒积累量,从而分析5种作物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情况,并筛选出适合硒蛋白生产的最佳原料。[结果]玉米、洋葱、绿豆、番茄和油菜最佳施硒浓度分别为60、20、60、40、60 mg/kg。在最佳施硒浓度下玉米、洋葱、绿豆、番茄和油菜的蛋白中硒积累量表现为油菜>玉米>番茄>绿豆>洋葱。[结论]与玉米、洋葱、番茄和绿豆相比,油菜的蛋白含量与蛋白硒含量最高,是潜在优良的硒蛋白来源作物,且在施硒浓度为60 mg/kg时表现出最佳的集硒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以平菇为载体,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质量浓度的无机硒溶液进行富硒栽培,获得了富硒平菇。选用硝酸和高氯酸(5:1)混合消化液对样品进行湿法消化,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平菇、富硒平菇中铁、锰、锌、铜的含量,再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这二种平菇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富硒平菇含有较高的硒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2.
硫、硒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施用硒、硫肥料,研究硒、硫对苜蓿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施硫肥、单施硒肥和硒硫互作3种方法找出最佳施肥方案,为优质牧草提供科学的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单施硫肥时,施肥量为S80mg·kg-1时植株含硫量最高,再增加硫肥的施用量,植株硫含量下降。施硫量为S40mg·kg-1时干物质积累最多,但植株中的叶绿素含量随施硫水平变化却不明显。硒用量对植株的干物质影响不明显,而叶绿素随着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硒量为Se3.0mg·kg-1时苜蓿叶绿素含量最高。硒硫元素互作表明,施硫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植株中的硒积累,而S20mg·kg-1+Se1.5mg·kg-1处理植株的硒含量最高,随施硫量的增加植株中硒的积累量变少。施肥处理为S40mg·kg-1+Se1.5mg·kg-1时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大,其综合表现也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甘肃陇南地区绵羊食物链系统中微量元素分析和补硒效果观察表明,当地土壤和牧草中S_(?)含量分别为(0.154±0.02)×10~(-6)和(0.02±0.01)×10~(-6),绵羊全血和被毛S_(?)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认为当地绵羊以营养不良为特征的疾病为硒应答性健康不佳。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两个水平的抗氧化剂(Ethoxyquin0,150mg·kg~(-1))和三个水平的微量元素Se(0.075,0.100,0.125),分析对仔猪不同组织微量元素Se的存留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Se使不同组织的Se含量显著增加,提高血红细胞和血浆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日粮中添加乙氧喹啉使肝、心、肾等组织的Se含量稍有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有提高,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和形态转化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阐述了植物对不同形态硒的吸收、转运和形态转化机制。植物主要吸收水溶性硒,包括部分有机硒、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多数研究表明植物对硒酸盐的主动吸收是通过高亲和力的硫酸盐转运子完成,最近的研究表明磷酸盐可以调节亚硒酸盐的吸收,磷酸盐转运子在亚硒酸盐的主动吸收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植物吸收的硒酸盐很快从根部转移到地上部,在叶片中被还原成亚硒酸盐,进而转化为有机硒化物进入其他组织;而亚硒酸盐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积累在根部,极少转移到地上部。进入植物体中的硒转化为含硒氨基酸和硒蛋白参与植物的代谢。  相似文献   

16.
陈懿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62-65,70
为探索能高效且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痕量硒的测定方法,采用以邻苯二胺作为显色剂的固相分光光度法,直接以树脂相在pH=2的条件下,在最大吸收波长344nm处测定食品中痕量硒。结果表明:硒含量在0~5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其中,吸附时间为15min,树脂用量0.2g;使用EDTA掩蔽了干扰离子。结论:对小麦、菠菜、奶粉、猪肉4种常用食品进行标准加入法测定硒回收率,以固相分光光度法比传统的溶液分光光度法更适于食品中痕量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叶面喷施硒肥对大豆产量和质量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处于缺硒地区,实验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对大豆叶面喷施液态硒肥,研究了硒肥对大豆产量、质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花期叶面喷施300~1 200 mL/hm2液体硒肥(含硒酸盐75~300 g)对大豆的干物质累积、产量及籽粒脂肪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籽粒中硒的富集量也随之增加;与不施硒肥对照处理相比,各施硒处理大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施硒处理之间的差异不著性.实验证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显著提高大豆硒含量和硒的吸收量,而且提高了大豆品质,但是对大豆的产量无明显影响,通过叶面喷施硒肥是一种富集和提高大豆籽食部分含硒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富硒乳酸菌对小鼠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富硒乳酸菌对健康小鼠,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富硒乳酸菌组(Se组)。分别于试验后第2、4、6周,迅速采集肝脏、心脏、脾脏和肾脏等。同时,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整个试验期内,C组和Se组体重均随周龄增加而上升,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Se组小鼠肝脏、心脏、肾脏和脾脏GSH-Px活性总体水平高于或显著高于C组;Se组4种组织SOD活性除肾脏第4周显著升高之外,其余升高均不显著;Se组肝脏CAT活性稍有降低,心脏均为上升,肾脏、脾脏在前4周下降,以后上升;试验期内Se组4种组织MDA含量在前4周多有波动,第6周均低于C组。[结论]富硒乳酸菌能够通过提高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保护机体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9.
程秀华  蔡端波  马亮  黄增瑞  段明  刘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50-16950,16979
[目的]研究氯化汞胁迫下不同硒源对异足新米虾(Neocaridina heteropo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一定浓度氯化汞胁迫下,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硒,测定异足新米虾肌肉中SOD的活性。[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硒可提高异足新米虾的SOD活性。[结论]添加有机硒的吸收效果好于无机硒,可提高异足新米虾对氯化汞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台山市土壤硒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发现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高,平均值达0.56 mg/kg。高硒主要分布在寒武系地层、侵入岩及第四系地层范围,且以有机态为主;在垂向上,土壤硒含量呈上高下低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