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倍子是角倍蚜寄生在漆树科植物(如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等)的树叶上形成的干燥虫瘿,又称百虫仓.本品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敛汗止血的功能.五倍子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高分子化学中作为固定剂、防老剂等.以五倍子为原料生产的单宁酸、没食子酸在医药、饮料、稀有金属的分析和提炼等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1990年10月上旬至1991年4月中旬,在丰都县进行了角倍蚜最适宜越冬寄主匐灯藓类人工藓盘植藓养蚜越冬效果对比试验,并于野外调查不同种的匐灯藓上自然越冬的角倍蚜越冬世代存活情况,筛选出丰都县角倍蚜最优冬寄主为侧枝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及钝叶匐灯藓。同时调查了该县该三种藓类分布广泛而丰富的自然资源状况,为大面积发展五倍子人工经营的可能性提供了倍蚜虫冬寄主资源状况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4.
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藓类植物是五倍子蚜虫越冬栖息吸食的场所。因此,藓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培植方式、生态环境条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倍蚜虫的生长。本以侧枝匐灯藓为冬寄主,研究了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一年生藓寄生角倍蚜存活率较高;无土植藓养虫又比有土植藓养虫活存活率高;室外有土植藓养虫和室内有土植藓养虫接种秋迁蚜的数量分别以3.0×10^4 ̄5.0×10^4头/m^2和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不同海拔地区药用植物盐肤木(五倍子树)花朵和叶片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差异,为盐肤木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海拔地区(海拔600~800 m、1 000~1 200 m、1 200~1 400 m)盐肤木花朵和叶片中单宁酸、杨梅素、芦丁、没食子酸、木犀草素和槲皮素等6种黄酮类物质的成分含量,分析海拔与各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花朵黄酮类总含量在海拔600~800 m区间最高,平均为7.48μg/mL;叶片黄酮类总含量在海拔1 200~1 400 m最高,平均为5.9μg/mL。不同海拔区,盐肤木花朵中芦丁、杨梅素、单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没食子酸、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盐肤木叶片中芦丁、没食子酸、杨梅素和单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花朵中杨梅素和槲皮素含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其余4种黄酮成分的含量都与海拔呈负相关,其中,木犀草素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中芦丁、没食子酸和木犀草素含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其余3种黄酮成分的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其中,芦丁含量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la (Thumberg)]成虫、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Pallas)]成虫、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 Fabricius)幼虫与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Thumberg)]、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r Kirby)共存条件下天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从而建立天敌一麦蚜捕食模型。该模型可反映麦蚜存活率与各参试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失拟因素。模型主效应分析表明:影响禾缢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自身密度、龟纹瓢虫、大灰食蚜蝇;影响麦长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自身密度、大灰食蚜蝇。分析了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两种麦蚜的存活影响,初步建立了天敌控制麦蚜的最佳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紫外线UV-B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中波紫外线(UV-B)连续照射8代麦长管蚜3、4龄若虫,并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对其后代生态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麦长管蚜在实验室条件下多代饲养,表现出明显的种群退化现象.在UV-B的影响下,随着世代的增加,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均下降,到第3代出现最低值,后趋于稳定,而发育历期(T)呈递增趋势;UV-B处理后,F1~F5代麦长管蚜的2、3和4龄若虫发育历期延长,而到F7代差异不显著;成虫寿命、繁殖力(F)和种群数量趋势指数(T)均先减少后增加或趋于稳定,并且最小值基本都在第3代出现.这说明,UV-B对亲代麦长管蚜的影响可以传递到子代,产生累积作用,UV-B作为不利环境因子阻碍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但随着处理代数的累加,增强麦长管蚜对胁迫的适应性.并且UV-B处理对麦长管蚜翅型变化影响显著.翅型的变化与麦长管蚜生态学参数变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小麦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量上升速度、高峰值和主要危害期维持较高数值的时间不同。后期麦蚜种群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小麦品种的适应性。郑州地区早期以麦长管蚜为主,后期以禾谷缢管蚜为主。不同抗蚜性品种上的蚜虫优势种群变化不同,不同种蚜虫对品种及在麦株上的分布有一定的选择性。瓢虫在抗蚜性强的品种上的上升时间,晚于抗性弱的,  相似文献   

9.
10.
以二倍体芦笋品种'井冈701'和四倍体芦笋品种'井冈红'为试材,在连作条件下研究芦笋植株株高、鲜质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在品种间的差异,分析连作对其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处理降低了'井冈701'和'井冈红'植株株高及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与第一次连作相比,第二次连作显著降低了'井冈701'植株株高、地...  相似文献   

11.
江西五倍子蚜虫冬寄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倍子为东南亚特产,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我国尤以药用名。本报道江西产五倍子种类的同时,记述了江西五倍子蚜虫冬寄主的种类及分布,为本省五倍子生产,提供冬寄主环节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2.
韭薹MA冷藏试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常温(2012)贮藏和冷藏(0℃)为对照,研究了韭薹MA贮藏(自发气调贮藏)效果,结果表明,0℃韭薹MA贮藏。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内CO2浓度上升至13%时进行通风,韭薹可贮藏100d,好薹率达95.3%。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可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着重研究了大白莱(Brassica pekinensis Rupreht)的形态——叶数、叶形、叶面积、生长量与叶球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白莱结球是严格按规律进行的,必须在上述诸方面都达到一定阶段后,才能由外叶生长转向球叶生长,完成结球。  相似文献   

14.
隔年结果是成年苹果树生产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克服隔年结果的措施,除加强综合管理外,一般重视大年树的花果管理以减弱第二年的小年趋势,并对小年树用各种办法保花保果。根据赤霉素抑制花芽分化的原理,设想应用尿素促进苹果树的新梢生长,抑制花果分化,则可以是克服隔年结果的较易应用的方法。试验自1982年开始,1982、1983、1985三个年份内分别进行处理,品种金冠,国光,24或25年生树,试验年份树是小年,第二年大年,树势中等。试验地点北京市西郊农场自家疃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高温下栽培22个不同类型不结球白菜,依据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了各相关性状对产量和综合评价的最优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以佛山乌叶、矮抗3号和矮杂1号表现最佳,具有高产、抗病和质优的特点。相关分析也表明,产量是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因素。产量分别与株高、开展度、叶长、叶宽及叶厚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评价与叶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开展度、叶宽分别呈显著正相关。产量和综合评价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是:Y=-5.237+0.216x_3(叶长)+0.016x_5(叶厚);Y=0.799+0.022x_5(叶厚)。两方程均达极显著水平,在对越夏栽培不结球白菜品种综合评价中,可用叶厚及叶长作为主要简易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用海兰褐父母代蛋用种母鸡,观测在夏季饲粮中,使用不同水平的VC和中草药添加剂,对其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0.04%V.C、0.02%V.c+1%中草药添加剂.及1%中草药添加剂组的产蛋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1.78%、15.88%、11.04%,差异极显著(P<0.01);在饲粮中添加0.5%中草药、0.02%V.C、0.02%V.c+0.5%中草药添加剂、0.04%V.c+1%中草药添加剂组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转化率,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23%-20.20%。据验证:在夏季的蛋鸡饲粮中添加0.02%V.c和1%中草药添加剂,其生产性能为最好。  相似文献   

17.
普通小麦品种Rulofen是我国小麦杆锈菌的鉴別寄主。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对Rulofen无毒性的小麦秆锈菌的三个生理小种21C3、34、34C2对Rulofen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并将Rulofen所含的抗秆锈病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基因进行了异同比较。结果表明;Rulofen在2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三个供试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6.其抗性效应为;-;1~ 或1X~=-x~- ,因环境条件的影响,Sr6的抗性反应型不稳定;在5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21C3、34和34C2三个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30,其抗性效应为2=、抗秆锈病基因Sr6和Sr30对我国的小麦秆锈菌小种34类群都具有进一步的区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普通小麦品种免字52是我国小麦秆锈菌的鉴别寄主品种。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秆锈菌生理小种34的单孢菌系对免字52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并将免字52所含有的抗秆锈病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17基因进行了异同比较。结果表明:免字52在7B染色体上含有隐性抗病基因Sr17。该基因为主动隐性,存在剂量效应,在纯合状态下控制;-;1的侵染型,在半合或杂合状态下不起抗病作用。免字52在5A染色体上存在另一个被动隐性抗病基因,暂定名为SrMz。该基因在纯合或半合状态下提供3#+C-X的侵染型,在杂合状态下不起抗病作用。SrMz是与国际上已定位在染色体上的抗秆锈病基因不同的基因。免字52中的Sr17、SrMz和可能还有一些微效基因的共同作用,使免字52对生理小种34呈现免疫的侵染型。正是由于Sr17的作用,才使免字52对我国的小麦秆锈菌21类群和34类群有进一步的区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