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更加高效广泛地利用樟子松材,对不同初含水率(IMC)的木材进行高温干燥试验。探究相同厚度下不同初含水率木材高温干燥能耗。并依据非稳态扩散理论,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探讨不同初含水率对水分径向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含水率越高,扩散系数越大,在纤维饱和点附近达到最大值。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水分扩散系数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其扩散系数基本保持恒定。樟子松材高温干燥过程中,干燥时间越长,能耗越大;不同初含水率试件干燥结束时的能耗不同,初含水率越高,高温干燥过程用时越长,能耗越大。木材干燥过程中依据含水率的差异进行分级干燥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孙照斌 《木材工业》2006,20(5):27-29
采用非稳态法测定龙竹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系数,并探讨了温度对水分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各阶段水分扩散系数及平均水分扩散系数也越大;初始高含水率阶段,随含水率逐渐降低,水分扩散系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在纤维饱和点附近时达最大值;随后,随含水率逐渐降低呈逐步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木材在高温干燥中的水分扩散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苗平  顾炼百 《林业科学》2002,38(2):103-107
对马尾松木材在高温干燥过程中的水分非稳态扩散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当含水率高于纤维饱和点时 ,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 ;当含水率低于纤维饱和点时 ,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率的下降而减少。马尾松木材的径向扩散系数大于弦向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相对湿度的降低 ,木材的横向水分扩散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4.
木材含水率是检测木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测定木材的含水率,尤其是制材生产线原木加工成的板材含水率在线检测及分选是合理利用木材、节约木材的重要技术措施,是制材加工生产中的重要工序。板材含水率在线检测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后续板材干燥的质量、出材率,  相似文献   

5.
室干过程中,测量木材的含水率是执行含水率基准和决定干燥终点的前提.木材易于产生弯曲,木材未干、板材含水率达不到标准若再次干燥,势必增加成本.监测干燥室内板材含水率有以下几种方法:用电阻和电容式水分仪测量;测量气流穿过材堆前后温度差,然后按经验公式推算含水率;用材堆的细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木材的高频真空干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林杉木25mm和50mm厚板材进行了系列高频真空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后的板材变形小,表面平整,表芯层含水率差异较小.尽管试板的初始含水率差异较大,但根据高频真空干燥靠近正极板的木材比靠近负极板的干燥速度快的特点,试板的初始含水率由低至高在负极板至正极板之间进行顺序摆放码垛,干燥后的板材含水率可达到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7.
百度试验条件下木材含水率场的数学分析及其实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钟光 《林业科学》2003,39(4):104-107
为将控制工程理论中的系统辩识方法应用于木材干燥技术,本文建立起在进行百度试验时沿厚度方向木材含水率场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并求出其数学解。这一数学解表述了在百度试验条件下木材初含水率、干燥时间、即时含水率和相应的扩散系数之间的动态函数关系。据此,可以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到在此条件下不同树种木材水分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扩散系数,从而为制定木材干燥基准给出必要的数据。本文试图为用控制工程理论研究木材干燥技术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云南青冈栋(Quercus spp.)板材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青冈栎板材的干燥基准并进行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制定的干燥基准合适,厚25mm的青冈栎板材从初含水率50%干燥到终含水率7.8%,干燥周期为18d,板材可达一等材国家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常规木材干燥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燥室各部分干燥设备能够保证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木材干燥工艺条件则是保证木材干燥周期和质量的关键。木材干燥工艺条件的核心内容是木材干燥基准,干燥基准的软硬度基本决定了木材干燥周期和质量。木材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开裂、变形和最终含水率不均匀等现象都属于木材在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缺陷。其中开裂也叫干裂,分为端裂、表裂和内裂;变形包括顺弯、横弯和扭曲;最终含水率不均匀包括整体材堆的最终含水率不均匀和单块板材沿厚度方向上的含水率不均匀。在木材干燥生产中,我们希望干燥缺陷出现的越少越好,甚至无干燥缺陷。干燥缺陷一般…  相似文献   

10.
短周期工业材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迁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短周期共业材新伐材和气干材在干燥过程中木材厚度方向含水率分布和水分迁移特点,考察了干燥过程中介质温度变化及其对表层产中心层干燥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木初含水率径向、从向存在变异、导致板材初含水率分布无规律。在非稳态干燥中,逐渐呈外低内高近似抛物线分布,直至平衡处理后,内外层含水率才接近一致。平均干燥速度随介质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干燥阶段介质温度的影响也不同,在相同的平衡含量水率条件下,提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木材干燥水分扩散数学模型的研究背景,基于实验研究建立了木材常规干燥的扩散数学模型,模型中主要考虑了木材结合水与水蒸气的扩散机制.通过扩散数学模型的分析求解,可以解释板材的变异性(如板材厚度、含水率、板型等)及干燥介质状态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真空干燥条件下,分析小径级柞木板材的应力与含水率、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由于真空负压作用,水分蒸发速度得到了加快,干燥应力由于干燥前板材内的初始应力的差异,导致干燥过程中应力的发生、发展有所差异。根据应力表现的差异应当在干燥不同阶段及时进行调湿处理,预防板材开裂产生。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木材干燥水分扩散数学模型的研究背景,基于实验研究建立了木材常规干燥的扩散数学模型,模型中主要考虑了木材结合水与水蒸气的扩散机制。通过扩散数学模型的分析求解,可以解释板材的变异性(如板材厚度、含水率、板型等)及干燥介质状态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林业研究院开发了木材干燥的计算机模型,并已着手应用在干燥作业中。这些模型 包括单块板或整个材堆的干燥状况模拟。这两种模型使干燥作业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干燥运行 的状况,从而改进干燥作业。单块板的干燥模型考虑到这块板材的实际性质,例如年轮中的变化、初含水率、密度和板 的锯切方式(即弦切板还是径切板等)。这样,它就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预测板内的含水率梯 度、平均含水率和温度分布,同时,也就可以利用这单块板的干燥特性来研究密度,初含水 率、锯切方式、厚度、心边材的比例等对干燥的影响;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15.
小径级柞木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燥初期干球温度为35℃、干燥末期干球温度为70℃、干燥周期中进行两次中间处理和末期终了处理、干燥周期为15 d的工艺条件下,板材干燥前总平均含水率41.6%,干燥结束后总平均含水率11.7%,板材厚度上含水率偏差<3%;干燥结束后伸长应力和压缩应力甚微,板材表面的颜色轻微变暗,除髓心材和水纹材有少数裂纹和轻微变形外,其余木材并没有发生翘曲、变形、开裂等干燥缺陷,干燥质量满足了GB6491—86《国家锯材干燥质量标准》二级以上的指标要求。本次试验确定的干燥工艺满足了小径级柞木板材的干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使用小型除湿干燥机对提琴用材进行了干燥工艺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试材未产生内裂和表裂;干燥后板材的含水率在材堆内分布均匀,在板材厚度方向分布有一定差异,平衡后可以使用;干燥成本在100元/m^3左右;干燥后的木材质量符合乐器制作的要求。本试验确定的干燥工艺可适用楔形不规则乐器用材,还可进行不同规格乐器用材的混合干燥。  相似文献   

17.
栓皮栎地板材的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栓皮栎地板材的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本研究提出的栓皮栎地板材的干燥工艺,将厚23mm的栓皮栎地板材从初含水率48.1%干燥到终含水率9.3%,干燥周期为16天,干燥质量较好,基本无可见干燥缺陷出现,含水率均匀。  相似文献   

18.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22mm厚的东南亚甘巴豆地板材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拟订了初步干燥基准并进行相关的工艺试验及干燥质量检验。结果表明,按照本研究提出的甘巴豆地板材的工艺,将厚22mm的甘巴豆地板材从初含水率45.4%干燥到终含水率10.3%,干燥周期为7天,干燥质量好,基本无可见干燥缺陷,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二级干燥锯材的干燥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19.
熏烟木材干燥窑通过技术改造,干燥后的板材含水率均匀,应力小,周期短,干燥质量完全达到GB6491-1999《锯材干燥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前期含水率降低较快,后期含水率降低较慢.竹材平均干燥速度与次表层竹材的干燥速度相近;在含水率较高的干燥初期,水分迁移的阻力在竹材表面,水分迁移主要靠毛细管张力作用;在含水率较低的干燥后期,水分迁移的阻力在竹材内部,水分迁移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干燥速度取决于木材内部水分移动的速度.竹材热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移动,主要受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