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取秧量的调整。根据插秧密度和农艺要求,调整取秧量。取秧量的调节范围为6-17毫米,一般插盘育中苗时,取秧量为14-16毫米,插盘育小苗时,取秧量为10-12毫米。调节方法是:先松开秧爪  相似文献   

2.
1 插秧针的检查调整转动栽植臂 ,使秧针处于取苗的最大位置 ,而后来检查测定 6组栽植臂的秧针前端的位置 ,各秧针前端最大误差不得超过 5mm ,如超过 5mm ,就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是 ,松开各秧针调整螺母 ,将各秧针调整在一个水平线上 ,即秧针前端要对齐 ,而后紧固好调整螺母。2 取秧量的检查调整将取秧量调整杆放在由上算起第 6段位置上 ,让秧针碰到苗规为止 ,用手转动栽植臂回转箱 ;松开栽植臂的锁紧螺母 ,转动秧针高度调整螺母 ,用取苗规和秧针的相对位置确定取秧量的大小 ;调整后将锁紧螺母锁紧 ,再将秧针高度调整螺杆轻轻锁紧 ;转动回…  相似文献   

3.
李君 《四川农机》2006,(5):36-37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解决办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2.穴株数偏多原因:苗床上水分过大;取秧量调节不当。解决办法:按每穴3-5株进行调整。3.插过秧后秧苗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良好的插秧质量,插秧机的秧爪、送秧器和移箱器等有关部件都要调整好。 1.根据秧苗的情况选用秧爪:秧爪有12mm和14mm宽度的两种,一般采用12mm小秧爪,配18mm小秧门,如秧苗粗长或要求秧穴苗数多,应用14mm大秧爪,配22mm大秧门。 2.基本调节:为提高取秧的均匀度,应对  相似文献   

5.
《湖北农机化》2005,(3):35-35
亚细亚液压插秧机是国内唯一液压感应仿型机械,它的秧厢采用液压控制,具有连续作业时保持其精确、耐磨损等优点,它的左右驱动轮非常柔软,能够独立仿形,灵敏度高,使插秧状态始终保持一致,没有漂秧、漏插等现象,对秧苗无伤害。在作业时,它还能自动调节插秧深度,取秧量、穴距调整幅度最大。无论在任何条件下插秧都能保持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农业装备技术》2002,(3):36-36,37
每亩大田的基本苗由秧苗的行距、株距和每穴株数决定。插秧机的行距为30cm固定不变,株距分16、14、12cm三挡调整,对应的每亩栽插密度约为1.4万、1.6万、1.8万穴。正确计算并调节每亩栽插穴数和每穴株数就可以保证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数。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一般是事先确定株行距,再通过调节秧爪的取秧量即每穴的株数,即可满足农艺对基本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水稻机插取秧量与播种量查对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水稻机插中普遍存在育秧的播量和插秧机取秧量调整的盲目性问题,按照水稻种植技术的要求、机插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规律性,以广泛使用的久保田SPW-48C手扶插秧机配套的软盘和双膜育秧为例,设计了简明实用的取秧量与穴数、盘数(或播种面积)、用种量、播种密度查对表,有助于在实际推广机插秧时查对,少走弯路。文中的取秧量与穴数、盘数(或播种面积)、用种量、播种密度查对表亦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机型。  相似文献   

8.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2.穴株数偏多。每穴标准株数为3 ̄5株。穴株数偏多的主要原因:苗床上水分过大;取秧量调节不当。应  相似文献   

9.
正(1)作业前检查调整。机插作业前须对插秧机做一次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要根据秧苗的密度,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以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每亩穴数应根据水稻品种和栽培要求而定,对粳稻品种平均每穴以3~4株苗、每亩基本苗以5~7万株、每亩穴数以1.8万穴为宜。(2)作业要求与检查。插秧作业时,应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每次作业开始时要试插一段距离,以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浅,并及时调整取秧量和栽插深度。(3)插植部位保养。检查与调整横向纵向取苗量;检查  相似文献   

10.
水稻插秧机由于机手操作不当或机器长期磨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故障,耽误农时,给农户造成损失。为了减少或者避免损失,应当掌握插秧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技术。下面就常见故障的成因及排除办法进行简述。1.穴株数偏多。主要原因:苗床水分过多;取秧量调节不当。应采取对应措施予以解决。2.立秧差或发生浮苗。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  相似文献   

11.
正(1)插秧机的机手和装秧手,要经过全面的技术培训,充分了解插秧机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2)启动发动机时,要把主离合器手柄和栽植离合器手柄放到分离位置。(3)调整取秧量时必须停机熄火,做其他调整、清理秧门或分离针时必须切断主离合器。(4)插秧作业时,船板上要保持清洁,防止秧苗或其他杂物缠绕传动轴或万向节;机手不得用脚去清理行走地轮与行走  相似文献   

12.
正(1)插秧机的机手和操作手,在插秧期到来前,要经过全面的技术培训,充分了解插秧机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2)启动发动机时,要把主离合器手柄和栽植离合器手柄放到分离位置;摇动启动手柄时要向内侧推紧,防止发生碰伤。(3)调整取秧量时必须停机熄火,做其他调整、清理秧门或分离针时必须切断主离合器。  相似文献   

13.
水稻插秧机投入插秧作业前必须进行保养维护。液压部分检查液压油是否充足,运动件是否灵活,液压仿形的中浮板动作是否灵敏;插植部分检查插植传动箱、插植臂、导轨、侧边链条箱是否加注润滑油,插植臂是否运转灵活,秧针与秧门间隙是否正确,纵向取苗量调整是否正常,纵向送秧及送秧星轮转动是否活动正常等;行驶部分检查变速杆调节是否可靠,行走轮运转是否正常,左右转向拉线是否注油。经维护保养后可进入田间作业,作业中若出现故障应现场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4.
1.因机器在泥水中作业,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用后存放时间又长,所以作业后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全面保养和必要的检修。尤其对秧门、秧箱上滑道、滚轮支架、送秧机构和取秧调节手柄等部位的清洗更要彻底,并对相应运动摩擦表面涂黄油或机油润滑,不能等来年进行。  相似文献   

15.
1.因机器在泥水中作业,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用后存放时间又长,所以作业后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全面 保养和必要的检修。尤其对秧门、秧箱上滑道、滚轮支架、送秧机构和取秧调节手柄等部位的清洗更要彻底,并对相应运动摩擦表面涂黄油或机油润滑,不能等来年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水稻钵苗移栽机送秧装置精准稳定的送秧要求,设计一种新型纵向送秧装置。此装置采用链轮驱动,通过弹簧钢丝拨动钵盘实现纵向送秧,提高纵向送秧的精度和稳定性。分析新型纵向送秧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秧箱链轮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优化出一组设计参数。设计并研制纵向送秧装置试验台,进行纵向送秧精度测试试验以及取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纵向送秧的偏差量在±2 mm范围内,且多次试验没有产生累积偏差,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台的最低取苗成功率为91.37%,新型纵向送秧装置送秧效果良好,结构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17.
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漏秧原因:大田田块过硬;地表浸水过多;秧苗太过稀少;毯状秧苗的幅宽过大;插秧深度,横向、纵向送秧量等调节不到位;秧针、推秧器变形或磨损;秧爪上附有干泥、作物残茬和石子等  相似文献   

18.
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漏秧原因:大田田块过硬;地表浸水过多;秧苗太过稀少;毯状秧苗的幅宽过大和毯状秧苗缺块栽插;插秧深度,横向、纵向送秧量等调节不到位;秧针、推秧器变形或磨损;秧爪上附有干泥  相似文献   

19.
正插秧机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必要的规范。这样更有利于插秧机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1)插秧机的机手和操作手,在插秧期到来前,要经过全面的技术培训,充分了解插秧机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2)启动发动机时,要把主离合器手柄和栽植离合器手柄放到分离位置;摇动启动手柄时要向内侧推紧,防止发生碰伤。(3)调整取秧量时必须停机熄火,做其他调整、清理秧门或分离针时必须切断主  相似文献   

20.
一、插秧机的安装(以PF455S型插秧机为例) 1.整机安装.插秧机的基本构造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变速箱)、行走机构(转向离合器、驱动轮)、液压仿形系统、操纵和调节机构、取秧量调节机构、移箱器等组成.出厂时,将这些总成部件包装运到各地,购机户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插秧机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