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色瓢虫对麦蚜和红蜘蛛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异色瓢虫成虫及三、四龄幼虫对麦蚜和果树红蜘蛛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两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异色瓢虫的日捕食量表现为四龄幼虫>成虫>三龄幼虫;在麦蚜和红蜘蛛的混合种群中,异色瓢虫喜欢取食麦蚜。  相似文献   

2.
核型多角体病毒不仅直接感染幼虫,也与宿主成虫的生殖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日龄摄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 NPV)时对其生殖力和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日龄通过补充营养摄入病毒后,其生殖力所受影响因成虫日龄不同而异,随日龄增加,病毒的影响减弱。羽化后第1天即1日龄成虫摄入病毒,其平均产卵量和残留卵量分别为221.6和163.7粒/雌,均显著低于对照(390.5和237.5粒/雌),交配次数也显著降低;4日龄成虫摄入病毒,生殖力未受影响。成虫寿命均未受到病毒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斜纹夜蛾卵巢发育分成5级;病毒对1日龄雌蛾卵巢长度有影响,雌蛾在摄入病毒1 d后时,卵巢管长度显著低于对照,但此后又与对照无差异,病毒对2日龄成虫卵巢管长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无水无食、无水有食和有水无食3种处理方法,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广西南宁、广东广州、福建福州和湖北武汉等4个地区种群不同日龄成虫的耐饥渴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橘小实蝇5日龄成虫的耐饥渴能力强于1日龄和10日龄的成虫,1日龄的耐饥渴能力最低;1日龄、5日龄、10日龄成虫在无水有食条件下的平均存活时间均长于有水无食和无水无食处理下的平均存活时间;广东广州种群5日龄和10日龄成虫的耐饥渴能力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群。  相似文献   

4.
根据 FAO 推荐的方法测定温室白粉虱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北京马连洼种群成虫羽化后第1,3,6,10,15,20天不同日龄成虫的毒力,随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LC_(50)为123.51~282.50μg/g,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186.63 μg/g.对田间自然混合日龄与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的 LC_(50)之间亦无显著差异。成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明显低于若虫,但在不同和相同年份二种虫态的抗药性趋势是一致的。认为温室白粉虱抗药性监测,可采用田间混合日龄成虫代替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或1日龄若虫进行监测则更为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5.
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捕食功能,为核桃黑斑蚜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室内采用Holling圆盘实验。【结果】1~4龄及成虫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4.33、48.31、96.36、151.52和133.33头。【结论】1~4龄及成虫菱斑巧瓢虫对核桃黑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且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最强,其次为3龄、成虫、2龄和1龄。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Ⅳ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其次为成虫和Ⅲ龄幼虫.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对烟蚜的日捕食量随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密度干扰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Ⅳ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其次为成虫和Ⅲ龄幼虫。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对烟蚜的日捕食量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3种扁谷盗对不同波长光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成虫、土耳其扁谷盗Cryptolestes turcicus和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雌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方法】室内应用光行为反应装置测试3种扁谷盗羽化1、11、21和31日龄(雌)成虫对试验波长303、320、330、340、351、368、400、445、460、480、520、525、545、560、575和580 nm的趋光率。【结果】锈赤扁谷盗羽化1、11、21和31日龄成虫趋光率最高的刺激光波长分别为351、351、400、480 nm,对锈赤扁谷盗成虫诱集效果较好的光波长有351、400和445 nm,随着日龄的增加,对锈赤扁谷盗成虫诱集率大于20%的光波数增加;土耳其扁谷盗羽化1、11、21和31日龄趋光率分别为16%~51%、11%~46%、7%~37%和4%~28%,雌成虫趋光率最高的刺激光波长分别为351(368)、368、330和351 nm,对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诱集效果较好的光波长有368、351和303 nm;长角扁谷盗羽化1、11、21和31日龄趋光率分别为1.11%~75.56%、18.89%~70.00%、33.33%~62.22%和22.22%~71.11%,雌成虫趋光率最高的刺激光波长分别为575、320、400(445)和320(560)nm,对长角扁谷盗雌成虫诱集效果较好的光波长有320、575和330 nm。【结论】锈赤扁谷盗成虫的趋光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强,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的趋光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长角扁谷盗雌成虫的趋光性随着日龄的增加略为下降。  相似文献   

9.
蜜蜂社会中,工蜂与蜂王基因型相同但由于基因的表达差异、表观遗传差异及营养控制等因素造成工蜂和蜂王表型有很大的不同。GHITM基因是参与家蚕蜕皮与变态发育的pgdr基因的直系同源物,但关于其在蜜蜂中的研究目前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此基因在东方蜜蜂工蜂蛹和幼年工蜂以及蜂王蛹期的mRNA相对表达量,目的是为了探究GHITM基因在东方蜜蜂级型分化分子机理及预测可能由该基因产生的蜜蜂成虫的行为。结果表明:在工蜂蛹及工蜂成虫中GHITM基因表达量随日龄而增加;在蜂王蛹中GHITM的表达量从封盖蛹到2日龄蛹中呈下降趋势,2日龄后表达量随日龄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东西方蜜蜂基因表达差异及级型分化分子水平的研究和GHITM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rgiperda(J. E. Smith)是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交配行为是两性生殖的昆虫在配偶选择及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种群繁衍与进化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恒温26℃,自然日长条件下连续6 d观察统计草地贪夜蛾成虫的交配节律、交配持续期、繁殖力和寿命。【结果】成虫一生能进行多次交配;成虫的交配行为发生在暗期,交配时间出现于19:30—05:30,交配高峰出现在01:00。成虫羽化后的第2晚至第6晚均能进行交配,随着成虫日龄的增加,交配率显著降低;2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为92.18%,6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下降为25.67%。交配持续时间最短22 min,最长达360 min,平均为(94±6)min,交配持续时间随着成虫日龄的增加而显著缩短。交配次数对每雌产卵量、孵化率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草地贪夜蛾的交配行为具有明显节律性,成虫日龄对其交配行为有显著影响,交配次数对其繁殖力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该虫的繁殖生物学、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对“荧光”蚕品种雌雄荧光色素来源及代谢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绢丝腺,存在于丝胶中。中部绢丝腺的荧光色素直接来源于血液,绢丝腺对荧光色素无选择吸收和透过功能。血液、绢丝腺和茧层的荧光色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形成雌雄荧光色素的种类,血液、绢丝腺为4种,茧层为5种,无差异。造成雌雄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各色素的含量不同。茧层中一种Rf值为0.77的紫荧光色素,在血液和中部绢丝腺中均未检出。5龄雌雄蚕4日龄后,随日龄的增加,雄性血液的荧光黄色随之加深,而雌性中肠的荧光黄色不再加深。  相似文献   

12.
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生产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抗生素杀虫剂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卵及幼早生长发育,成虫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小菜峨卵的孵化率没有影响,但能大大降低初孵幼虫的存活率,对幼虫的生物活性,均随虫龄的增加面下降,且集琦虫螨克的活性远比菜喜高,菜喜对小菜蛾4龄幼虫化蛹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肾的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却没有明显影响;而集琦虫螨克则对4龄幼虫的化蛹率、蛹羽化率及羽化后成虫的产卵量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用菜喜和集琦虫螨克的田间推荐浓度药液饲喂小菜蛾成虫,均能显著减少雌成虫的产卵量,但对雌雄成虫的寿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了其与胚重或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两鸭种在13胚龄时已均可检测到TRH基因mRNA的表达,从21胚龄到出雏后7日龄,TRH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一直增加,且出雏后7日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胚胎期;两鸭种在胚胎期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出雏后7日龄时金定鸭极显著高于高邮鸭;相关性分析表明,两鸭种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与胚重或体重均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及组织差异性,出雏后还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其对鸭早期生长发育可能有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和小菜蛾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测定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烟盲蝽对温室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的捕食作用并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烟盲蝽对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对白粉虱成虫、卵和小菜蛾二龄幼虫、卵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62、112、74、101头,烟盲蝽对白粉虱卵和小菜蛾卵的捕食量大于对白粉虱成虫和小菜蛾二龄幼虫的捕食量;烟盲蝽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烟盲蝽与猎物的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干扰,烟盲蝽和猎物的相互干扰作用的关系均可用Hassell模型模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明确蠋蝽对美国白蛾捕食的行为学特点,评价其捕食能力。  方法  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蠋蝽成虫和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捕食行为特点和捕食能力。  结果  蠋蝽取食美国白蛾幼虫表现为搜寻、刺探、等待和取食4种行为。不同虫龄组合在搜寻时长(P = 0.005)和取食时长(P = 0.002)上差异极显著。在蠋蝽虫龄一定的情况下,搜寻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减少,取食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增加。蠋蝽的口针从幼虫头部刺入的比率显著高于胸部和腹部(P = 0.001),推测有利于蠋蝽迅速控制和杀死幼虫。蠋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0.011 4 ~ 0.198 1 < χ20.05 = 9.49),蠋蝽的捕食量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蠋蝽成虫和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均超过8头,蠋蝽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瞬间攻击率均高于4龄和5龄幼虫。蠋蝽林间套袋防治美国白蛾3龄幼虫试验结果显示:蠋蝽成虫捕食量(6.60 ± 0.40)头 > 蠋蝽5龄若虫捕食量(4.20 ± 0.58)头 > 蠋蝽4龄若虫捕食量(2.40 ± 0.25)头。  结论  本研究表明蠋蝽成虫与蠋蝽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适用于美国白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异色瓢虫成虫对3种蚜虫捕食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异色瓢虫成虫对不同密度下和不同虫龄的菜蚜、麦蚜、苹果瘤蚜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3种蚜虫成虫与幼虫的捕食量与其密度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异色瓢虫对菜蚜和麦蚜成、若虫均有较好的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齐玮  魏丽萍  闫正升  杨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01-11901,11934
[目的]为优势种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的保护利用和菜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田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的各龄幼虫及成虫为供试虫源,设5个菜蚜密度,研究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不同虫态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菜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当菜蚜密度相同时,4龄幼虫捕食量最大,成虫和3龄幼虫次之,各龄幼虫及成虫对菜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可以用HollingII型圆盘方程拟合。同一虫态瓢虫的捕食量随着蚜虫密度的增大而相应增大。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各龄幼虫及成虫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符合Hassel-Verley的干扰效应模型。[结论]不同虫态的异色瓢虫十九斑变型对菜蚜的日捕食量差异较大,且随捕食者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小菜蛾交配试验,测定了不同日龄和不同环境温度对小菜蛾交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菜蛾成虫日龄会显著影响其交配率,小菜蛾羽化后当日即可进行交配,1日龄和2日龄的交配率较高,均在70%以上,从第3日龄开始,小菜蛾的交配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环境温度对小菜蛾成虫的交配率和交配高峰有着显著影响,25℃时的交配率为85.0%±4.36%,交配高峰为(1.86±0.08 d),此时的交配率达到最高,交配高峰时间最短;环境温度低于25℃或高于25℃时,小菜蛾的交配率均会降低,交配高峰有所延迟。  相似文献   

19.
微小花蝽对梨瘿蚊的室内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各虫态微小花蝽(Orius minutes L.)对梨瘿蚊(Dasumeira pyri Bouch)幼虫的控害潜能,室内研究了微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成虫捕食梨瘿蚊3~4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及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微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成虫对梨瘿蚊3~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寻找效应(S)随猎物密度(N)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线性相关关系,微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成虫的最佳寻找密度(b)分别为8.916 4、11.944 5、20.935 7、23.316 0、29.846 1、25.898 4头。随自身密度(P)的增加,微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成虫对梨瘿蚊幼虫捕食作用率逐渐减小,干扰和竞争均增大,干扰系数(m)分别为0.584 1、0.642 5、0.590 8、0.549 7、0.577 2、0.612 7,分摊竞争强度(I)与自身密度的常用对数(lgP)呈正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微小花蝽对梨瘿蚊幼虫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龄期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控制作用。[方法]研究不同龄期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结果]2种瓢虫的日均实际捕食量随着蚜虫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从龄期看,在烟蚜密度相同时,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均为成虫对烟蚜的捕食量最大,其次依次为4龄幼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通过比较功能反应中的各参数可知,2种瓢虫对烟蚜的攻击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七星瓢虫对烟蚜的攻击率从1龄幼虫的0.562 0增加到成虫的1.174 1,异色瓢虫对烟蚜的攻击率从1龄幼虫的0.595 1增加到成虫的1.170 5;2种瓢虫相比,幼虫时期,七星瓢虫对烟蚜的攻击率小于异色瓢虫,而成虫则相反。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对烟蚜的寻找效应是随着猎物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试验结果为烟蚜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