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各 《海洋渔业》1991,(1):35-35
<正> 目前我国渔民捕虾用的渔具有拖网、流刺网、张网和敷网,其中以拖网的捕捞效率为最高。但是,在虾拖网渔业中,鱼虾混获却成为我国虾拖网渔业者长期以来迫切期望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一般来说,虾拖网的网目尺寸比鱼拖网的网目尺寸小得多,所以这种虾拖网在捕虾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混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的网囊网目尺寸是否适宜当地渔业生产,使用套网法研究了该网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对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结果显示,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20、25和33 mm时,葛氏长臂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0.7、36和40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12.2、10.4和13.8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5370、1.4394和1.3310;脊尾白虾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38.3、40.2和45.3 mm,选择范围SR分别为9.3、14.4和12.9 mm,选择性因数SF分别是1.913 1、1.608 2和1.372 7。两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0.5)和网囊网目内径(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葛氏长臂虾:L0.5=0.686 9 m+17.691 8;脊尾白虾:L0.5=0.550 0 m+26.955 7。研究认为:盘锦海域常见的20 mm网囊网目的桁杆拖网会捕获大量的幼虾,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建议捕捞葛氏长臂虾可用网囊网目内径为33~38 mm的桁杆虾拖网,捕捞脊尾白虾可用网囊网目内径为24~30 mm的桁杆虾拖网。  相似文献   

3.
广东大鹏湾虾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张健  孙满昌  罗炎标 《海洋渔业》2007,29(2):166-173
虾拖网渔业是南海海域重要的作业方式之一,但尚未有关该渔业网目尺寸选择性的报道。为评价虾拖网渔具的渔获性能、合理利用虾类资源,在广东大鹏湾进行了网目选择性试验。试验采用双支架虾拖网作为试验网具,并使用套网法估算了网目内径为35、40和45 mm的网囊对主捕虾类的选择性。结果显示,虾类渔获中刀额新对虾、须赤虾、周氏新对虾和日本囊对虾渔获数量较多,比较以往资料,刀额新对虾和周氏新对虾优势体长、平均体长均有所下降,其它2种虾类平均体长未见明显变化;选择性分析结果显示,主捕虾类的L50随网目尺寸线性增大。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历史资料,笔者认为现阶段35 mm的网囊网目尺寸对于保护上述4种虾类资源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秋季采用套网法对东海区桁杆拖虾网的选择性试验,对桁杆拖虾网的3种网囊网目尺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网囊网目尺寸为30mm、35mm和50mm时,哈氏仿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47.15mm、54.98mm和78.48mm;斑节对虾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57.07mm、64.65mm和87.06mm;总体虾类的50%选择体长分别为56.08mm、65.76mm和83.80mm。虾类网囊网目内径(Me)与50%选择体长(L0.5)之间的关系:哈氏仿对虾:L0.5=1.5665Me+0.1527,R2=1;斑节对虾:L0.5=1.4982Me+12.161,R2=1;总体虾类:L0.5=1.3392Me+17.306,R2=0.9856。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蛛雪蟹如何与加拿大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所使用的传统沿海虾拖网的滚轮式沉纲装置组件之间的互动,采用安装在拖网上的摄像机进行了观察。摄录下了蛛雪蟹个体与不同类型的沉纲装置组件的互动情况,并对包括蛛雪蟹所处的方位、反应行为(如逃离方向)及其与渔具遭遇的具体情况等事项做了评价。分析显示,蛛雪蟹很快就被不断接近的拖网追上了,所观察到的蛛雪蟹中有54%遇上了沉纲装置(滚动圆片或者隔环/贴底链)。研究还揭示,观察到的蛛雪蟹中的大多数似乎觉察到了拖网并能积极回应,以及/或者对正在接近的威胁作反应。文中讨论了拖虾作业对蛛雪蟹资源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蛛雪蟹与底拖网之间的互动,以及为降低该影响而可能存在的渔具改进等,需要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冯亚库 《水产科学》1992,11(1):16-18
近两年来许多捕捞公司已陆续推广使用了网目尺寸在一米以上的大网目拖网,既减小了网具阻力降低了能耗又提高了拖速增加了产量。但是大目网也有不足之处,即其配纲边的边缘网目破损频繁。尤其是上下袖网的边缘网  相似文献   

7.
大鹏湾捕虾拖网渔获分隔试验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捕虾拖网渔业的特点是渔获组成多样性和渔获抛弃率高。在我国南海捕虾拖网渔业中,尚没有关于改善渔具种类选择性的研究。试验采用蝴蝶拖网作为试验网具,在网囊前部安装不同网目尺寸(130和110mm)和网目形状(方形和菱形)的分隔网片,将网囊分为2层即上层的虾袋和下层的鱼袋,并估算了分隔网片对主要虾类渔获的分隔率;除此以外,还通过安装TED来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虾袋中虾类渔获个体较鱼袋中的大,对比不同分隔网片设计的分隔率发现,网目尺寸对分隔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网目形状的分隔率没有显著差异;安装TED可以有效改善分隔网片的分隔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在拖网渔业中,配置拖底铁链、链垫或套环索的桁杆拖网用于目标捕捞鲽科鱼类或虾。该捕捞技术众所周知的缺点是高油耗,对海底造成干扰以及高渔获丢弃率。能同时满足渔民的要求和生态进步需求的最具前途的备选捕捞技术是电脉冲拖网捕捞技术。该技术采用电刺激取代拖底铁链或套环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网囊的网目选择性,2015年10月在黄海南部进行了网囊网目为40、54、60mm和70mm的套网拖网试验,采用Logistic选择模型和体周估算法对网囊网目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双船变水层拖网渔获主要为蓝点马鲛、银鲳、带鱼、小黄鱼和鳀鱼;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逃逸率明显增加;极大似然法估算的模型参数,用AIC值检验拟合良好;估算出以变水层拖网捕捞达到可捕标准的部分经济鱼类相应的网囊网目尺寸,分别为小黄鱼71.0 mm、银鲳103.6mm、带鱼92.3mm、蓝圆鲹63.8mm。在黄海目前的渔业资源现状下,为保护小黄鱼、带鱼和鲐鲹等中小型经济鱼类的渔业资源,建议将双船变水层拖网的最小网囊网目尺寸定为60mm。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于《中国水产》1993年第五期发表过《使用方形网目网片有利于保护资源》文章,现就有关问题进行补充。 拖网网囊的主要作用在于聚积渔获物,网囊的网目形状、网目尺寸及网囊本身的形状,对鱼类具有很大的捕捞选择性。它们不但会影响拖网的渔获量,而且会影响网囊释放幼鱼和保护鱼类资源的效果。可见,拖网网囊的设计无疑是拖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设计拖网时必须兼顾考虑上述关系。 (一) 3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渔业发达的国家都把规定拖网网囊网目尺寸作为拖网渔业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一直在进行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和研究。早  相似文献   

11.
中层拖网类渔具,是我国大型水库捕捞中上层鱼类的主要渔具之一。其渔具结构及渔法特点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为便于同行交流和推广使用,这里简介一项59kW中层拖网渔具。该渔具属双船中层有翼单囊拖网类渔具,采用大尺寸网目四片式结构,曳行时依靠调整浮、沉力和曳纲长度控制网具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拖网渔具正在向大型化、疏目化发展,就山东沿海群众渔业大马力拖网渔船而言,网具目大已由过去的 10~20 cm增大到目前的 10~12 m。网具参数改变后,再用传统的配纲方法来进行疏目拖网配纲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而且网目越大计算越不精确。我们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总结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疏目拖网装配方法,介绍如下:1中纲配纲 见图1。 L=(n-1)·e·a,L:中纲配纲长度,n:中口门总目数,e:水平缩结系数,a:网目大小。 以前拖网网目较小,在配纲中多1目或少1目对配纲误差甚微(误差0.01%~0…  相似文献   

13.
吕四渔场场虾桁拖网最小网目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满昌  张健等 《海洋渔业》2002,24(3):120-124
为了养护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对虾桁拖网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以期找到最适网目尺寸,为今后立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经试验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的加大,50%选择长也随之增加,当网囊网目内径分别为35mm、40mm、45mm时,哈氏仿对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2.73、74.61、81.43mm;葛氏长臂虾50%选择体分别为70.42、75.60、79.45mm;脊尾白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88.37、92.05、97.17mm。三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0.5)与网囊网目内径(Me)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哈氏仿对虾:L0.5=41.469+0.8697Me R^2=0.9029葛氏长臂虾:L0.5=39.063+0.9024Me R^2=0.9927脊尾白虾:L0.5=57.325+0.8801Me R^2=0.9911三种虾类混合:L0.5=37.597+1.1470Me R^2=0.9996。将网囊网目尺寸由现在的20mm到25mm提高到35-40mm,则在此网目大小,能释放掉大量70mm以下的幼虾,而捕获的商品虾质量有明显改善。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建议对虾桁拖网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规定最小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14.
桁杆拖网属于黄渤海现阶段允许使用的过渡类型网。为了解黄骅海域桁杆拖网的网目尺寸是否适宜,采用套网法研究了该网具不同网目尺寸的网囊渔获物组成及主捕对象葛氏长臂虾的选择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网具实验渔获物种类共71种,主捕对象不明显、选择性较差;释放至套网的渔获物种类约46种,网囊网目尺寸越大,释放的个体和种类越多。从幼鱼释放效果角度来看,网囊网目在25mm及以下幼鱼释放效果很差,以秋季为例,15mm套网对任何品种没有释放,25mm套网只对葛氏长臂虾有28%的释放效果,其余的品种全没有释放。从不同网目尺寸网囊葛氏长臂虾选择性曲线图可以看出,15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为100%,25mm套网对葛氏长臂虾起初是75%,体长接近35mm时,对葛氏长臂虾的捕获率基本为100%,35mm套网和45mm套网,随着体长增加捕获率成线性变化规律,最后趋近于100%。研究认为:目前河北海区常见的25mm网囊网目的桁杆虾拖网会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破坏;如果以捕捞葛氏长臂虾为主,网目大小建议为35mm。  相似文献   

15.
吕四渔场虾桁拖网最小网目尺寸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孙满昌  张健  樊伟 《海洋渔业》2002,24(3):120-124
为了养护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对虾桁拖网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以期找到最适网目尺寸,为今后立法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经试验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的加大,50%选择体长也随之增加。当网囊网目内径分别为35mm、40mm、45mm时,哈氏仿对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2.73、74.61、81.43mm;葛氏长臂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70.42、75.60、79.45mm;脊尾白虾50%选择体长分别为88.37、92.05、97.17mm。 三种虾类的50%选择体长(L_0.5)与网囊网目内径(Me)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哈氏仿对虾:L_0.5=469+0.8697Me R~2=0.9029 葛氏长臂虾:L_0.5=39.063+0.9024Me R~2=0.9927 脊尾白虾:L_0.5=57.325+0.8801Me R~2=0.9911 三种虾类混合:L_0.5=37.597+1.1470Me R~2=0.9996 将网囊网目尺寸由现在的20mm到25mm提高到35~40mm,则在此网目大小下,能释放掉大量70mm以下的幼虾,而捕获的商品虾质量有明显改善。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建议对虾桁拖网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规定最小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地确定南海区拖网网囊的结构和适宜网目尺寸,于2000年11月25日-12月20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36-70m拖网渔场,对4种不同网目尺寸的方形网目网囊进行了2个航次34网次的网囊套网式捕鱼选择性试验。4种网囊的网目尺寸(Mex)分别为30.3mm、35.2mm、39.4mm和43.6mm。结果表明,蓝圆参(Decapterus maruadsi)、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和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仍是南海拖网渔获中常见的鱼种;4种方形网目网囊的数量平均逃逸率均高于重量平均逃逸率;网囊渔获的优势体长总是大于套网渔获的优势体长;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锤形鱼类和圆体形鱼类(如蓝圆参、多齿蛇鲻、条尾绯鲤)的幼鱼;3种主要鱼种的50%选择长度(L0.5)与Mex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蓝圆参L0.5=57.98 1.80Mex;多齿蛇鲻L0.5=72.71 1.64Mex;条尾绯鲤L0.5=37.62 1.66Mex。经综合分析认为,南海区拖网最好使用方形网目网囊,最小网目尺寸不应小于40mm。  相似文献   

17.
调整作业参数对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有规格小、操作方便、起放网省时的特点。针对规格为185.4 m×97.5 m(41.8 m)的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的水平扩张、浮力、重锤重量、沉力、空纲长度5个作业参数,分别进行3~6次调整试验,测试阻力和网口高度,并比较能耗系数。结果表明:在下纲端部间距分别为16.65、18.75、20.85m 3种水平扩张下,扩大水平扩张可引起网口高度下降,但阻力上升的幅度不大,能耗系数变化不明显;随着浮力的增加,网具阻力、网口高度均呈上升趋势,低拖速下增加浮力对网口高度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浮力增加可使网具的能耗系数下降,但在浮力达到19.6 k N后,再增加浮力能耗系数反而有所升高;增加重锤重量和在下中纲处增加沉力对网具阻力的影响效果相近,均呈上升趋势,增加重锤重量对网口高度的提升表现在低拖速时,随着拖速的上升网口高度的提升作用下降;增加沉力可提升网口高度,但在沉力达到14.36 k N后,再增加沉力对网口高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能耗系数反而上升;空纲长度从66 m增加到84 m可明显提高网口高度,而网具阻力上升不明显,能耗系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88年秋季,我们在冰岛西北部沿海的捕虾渔场中,利用商业拖网进行了囊网采用方形网目的网片试验。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的网片能急剧地降低捕捞。0—龄组小鱼,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捕捞未达捕捞规格的小虾等副产品,因此,政府部门规定,虾拖若在这些渔场作业,必须使用方形网目的囊网。虽然虾拖采用方形网目的囊网会损失12—20%的虾获量,但是,因为小虾不能被利用,因而渔民们还是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江浙沿海桁拖网作业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江浙沿海桁拖网作业性能试验的初步结果。作者将现用的桁拖网分为三个类型、五种结构模式,经过网具模型静水池试验和海上实测,对各类桁拖网的作业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的结果表明,在现用的各类桁拖网中,以大网目双囊虾、蟹两用拖网的性能最佳,在相同拖曳阻力条件下,其网口高度最大,而且生产上能兼捕虾蟹。但其网口部位的网目似乎存在偏大的缺点,有漏虾现象。在其他各类中,小网目多囊桁拖网的性能一般优于双囊桁拖网。作者认为,桁拖网捕虾的渔获效率主要取决于网具的水平扩张即桁杆长度。现用桁拖网的桁杆长度已达到渔捞操作所允许的最大长度,但实际作业拖网所用功率一般都在渔船额定功率的10%以下,存在着能耗极不经济的状况,对此,极有研究改进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季星辉 《水产学报》1986,10(1):18-27
拖网的网目大小(特别是网具前部)对拖速有直接影响,而拖速又对捕捞效率产生重要作用。从理论上说,不但存在着没有渔获效果的临界低速,而且应有一个具有良好渔获效果的最佳拖速.在渔船功率与网具尺度不变的条件下,网目大小的确定应以保证拖网达到最佳拖速为目的。网目可按下式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