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仑 《作物学报》1984,10(4):257-264
在不同渗透势的甘露醇溶液和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土培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四种主要春播谷类作物:糜子、谷子、高梁和玉米在种子吸胀、萌发、胚芽伸长和出土以及种苗初期生长各不同成苗阶段的抗旱性及需水条件。结果表明,在幼芽伸长阶段对水分最为敏感。四种作物中,出土前,玉米种苗有较强的抗旱性;出土以后,高梁  相似文献   

2.
三籽两型豆地下种子的发生及在自然种群繁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兰  乔亚科  臧少先  李明刚 《种子》2004,23(2):38-40,4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田间播种及形态学研究,表明三籽两型豆属于耐阴、喜湿、怕高温的短日照植物,存在地上和地下两种类型的种子,幼苗属于子叶不出土类型.其地下种子主要来自子叶节部位发生的地下茎及其分枝,地下茎各分枝的顶端膨大逐渐发育成具有完整结构的种子.地下种子播种后能正常出苗、开花,并结出正常的地上、地下种子.自然状态下,由于地上种子存在硬实现象,吸水萌发率较低,地下种子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五、种子的萌发所谓种子荫发是指种胚从休眠状态恢复到生理代谢机能非常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现象。农作物种子的萌发是作物一生的起点,也是决定一季作物丰歉的首要环  相似文献   

4.
《种子》2021,(7)
采用显微切片等方法,研究马蔺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从而了解马蔺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马蔺种子质地坚硬,形状不规则。胚乳占种子的主要部分,白色半透明角质,细胞壁具有大量半纤维素。胚较小,有一定的分化。种子萌发时胚需要突破胚乳和种皮的束缚,萌发过程中子叶中间部分伸长,将包含胚根、胚芽的鞘状结构推出种子,子叶为留土型。种子的结构可能与其长期适应盐碱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百合远缘杂交种子快繁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洲百合"普丽安娜"(Lilium asiatic "Pollyanna")×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的远缘杂交种子为材料,采用7种培养基及剥皮处理等方法,以常规播种为对照,对百合远缘杂交种子的出土类型、萌发率及成苗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的远缘杂交种子的萌发率及成苗率好于常规播种,上述种子萌发型属于子叶出土型;杂交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0.01mg/L+6-BA 1.0mg/L,发芽率达64.33%.剥皮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利用种子组培获得的杂种苗驯化移栽后成苗率达90%以上,远高于常规播种.所以种子的组培萌芽法,可缩短萌芽时间,提高成苗率,是百合远缘杂种播种繁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播种繁殖采用百合成熟的种子播种,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子球,供鳞茎生产和鲜切花培育用,适于播种繁殖的种类有岷江百合、野百合、麝香百合、二倍体卷丹、渥丹、王百合、川百合、台百合、毛百合、湖北百合、青岛百合、药百合等。百合种子发芽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两种类型,前者播种后15~30天子叶顶端露出土表,如王百合、川百合、麝香百合等;后者先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鳞茎,至翌春才由小鳞茎内长出第一片地  相似文献   

7.
药百合种子萌发及染色体倍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浙江省广布种药百合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进行种子诱导及萌发实验,以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为对照,对药百合种子萌发率、诱导率、诱导芽数及生长势等进行研究,同时,对药百合种子诱导所形成试管苗进行染色体制片常规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激素浓度培养基能显著促进药百合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 mg.L-1+NAA0.1 mg.L-1,萌发率为83.3%,诱导率为88.9%,平均诱导不定芽数达2.5个;未经剥皮处理的种子在30 d时仍无任何萌动;将诱导后的种子转至MS基本培养基中,仍表现出与转接前一致的生长状态;93%以上种子属于子叶出土型,仅接种在高浓度6-BA(1.0 mg.L-1)及低浓度NAA(0.1~0.2 mg.L-1)培养基上的种子有少量表现为种子留土型,占4%;种子萌发试管苗染色体倍性为2n=2x=24,未发生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8.
澳洲野生棉种的子叶棉酚动态及与色素腺体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斯特提棉、南岱华棉、澳洲棉、纳尔逊氏棉和比克氏棉五个澳洲野生棉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子叶棉酚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五个澳洲野生棉种子叶中的棉酚积累过程与无色素腺体陆地棉品种基本相似,其休眠种子和萌发24h以内的子叶均检测不到棉酚,为典型的低酚棉类型。当种子萌发48h以后,其子叶开始出现棉酚,但含量极低;在子叶开始出现棉酚1~2d后,棉酚含量开始迅速增加,到种子萌发第9d达到最大值。此外,讨论了澳洲野生棉种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的组织结构与棉酚积累的关系,以及该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等。  相似文献   

9.
温度和播种深度对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温度和播种深度对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50℃水浸种发芽率最高为74.8%;恒温分别在20℃、25℃、30℃、变温20~30℃的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红砂种子萌发和发芽率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红砂种子萌发率和胚根生长速度明显不同,认为红砂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的变温。播深试验表明:红砂种子为子叶出土发芽类型,达到最大出苗率的播深红砂种子为0~0.5cm。  相似文献   

10.
以采集于定军山蓝莓基地的蓝莓(Blueberry)品种灿烂(Brilliant)的种子为材料,对不同大小种子(B种子、M种子、S种子)分别采用不同梯度(3.0、4.0、5.0、6.0、7.0、8.0)的pH处理,在光照恒温恒湿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pH对不同大小蓝莓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B种子的萌发特性优于M与S种子,萌发时滞(14.00±1.28)d,萌发率(42.08±10.04)%。不同pH处理条件下B种子、M种子在发芽势、萌发率、子叶展开率、发芽指数、萌发值等各项指标上差异显著(p<0.01),且pH=4.0时各项萌发指标达到最大值,说明pH为4.0的偏酸条件下更有利于蓝莓种子的萌发。蓝莓S种子在不同pH处理下几乎无萌发,没有表现出与萌发环境pH之间的直接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梁育勤 《种子》2016,(7):38-41
厦门植物园致力于南洋杉科植物的引种栽培,迄今已引有3属15种,在播种繁殖的过程中观察到南洋杉科植物存在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2种不同的发芽类型.本文通过图片详细介绍了2种不同类型的发芽过程,同时介绍了南洋杉科植物的播种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三、种子的化学成分种子是活的有机体,是由各种有机化学物质组成的。了解种子的化学组成不汉可以使我们按不同用途来确定其利用价值,而且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种子的生理机能,对于做好种子的收获、贮藏、加工和包装运输等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一)种子的一般化学成分及其分布作物种子一般按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状况可以分为粉质种子、油质种子和蛋白质种子三大类。粉质种子含淀粉特别丰富,一般达60%以上,是人类粮食的重要来源,禾谷类作物即属  相似文献   

13.
大豆虽然是豆类作物,但因其含有较高的油分和丰富的蛋白质,不仅与禾谷类作物种子有很大差别,而且也不同于一般豆类作物种子。在贮藏大豆种子时,除按一般种子贮藏保管外,还应分析其贮藏特点、质变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安全贮藏的  相似文献   

14.
正瓠瓜炭疽病(Bottle gourd anthracnose)主要危害瓠瓜、黄瓜、西瓜等葫芦科作物,是瓜类的常发的重要病害(彩图1)。叶、茎、果均可发病。发病症状幼苗染病:瓠瓜种子带菌,播种后遇有低温高湿的条件,子叶出土需较长时间,经常出现子叶刚刚出土尚未展开,子叶边缘或子叶上即产生稍凹陷的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病斑,边缘明显,病部粗糙。湿度大时其上长出粉红色黏质物。  相似文献   

15.
北枳椇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北枳椇种子的吸水特性、光照、温度、硫酸、赤霉素、低温层积等条件处理对北枳椇种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不同保藏时间北枳椇种子的活力及发芽率和不同覆土厚度对北枳椇种子萌发的作用,探讨了北枳椇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贮藏特性.结果表明:刚采收的北枳犋种子不存在生理休眠,生活力高达86%;北枳椇种皮坚韧,对胚具有机械限制作用,发芽周期超过100d,且发芽不整齐;光照对胚发芽无显著影响;45 d低温砂藏促进其种子萌发;0.5~4 g/L.浓度GA,的处理对其种子萌发促进作用不显著;用浓硫酸处理12 min后,在25℃温度下北枳椇种子30 d发芽势由不处理的21.67%提高到75.4%;北枳椇种子活力在常温下可以保存数年,保藏1年后的种子可能由于老化的原因,萌发时需要改进处理方法以提高发芽率;北枳椇为子叶出土型种子,育苗覆土小于0.5 cm为好.  相似文献   

16.
光照和沙埋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特征和休眠机理的研究,采用种子萌发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划破种(果)皮及切除不同比例胚乳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模拟野外条件对不同沙埋深度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光条件下;移走胚乳75%时,种子萌发最快;不同沙埋深度以0.5 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而休眠率最低;沙埋超过2 cm后,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沙生针茅种子为休眠型暗条件萌发类型。人工播种应以0.5~2 cm深度为宜。  相似文献   

17.
酸雨对板蓝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模拟酸雨试验,研究不同pH值酸雨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的pH值越低,对板蓝根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使胚根和下胚轴及子叶部分的生物量(鲜重)降低,种子的异状发芽率升高。pH=5.0时,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其胚根和下胚轴及子叶生物量最高。酸雨引起板蓝根种子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上升,模拟酸雨的pH越小,这种生理反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胡杨种子子叶细胞储存物主要是蛋白质,随着种子储存时间的延长,30d内胡杨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蛋白体发生了快速降解,其降解方式有以下3种:内部降解类型、周边降解类型、内部和周边同时降解类型。降解总趋势是从子叶的中央细胞向表层细胞扩展,这与成熟种子在30d贮存期内萌发率快速降低相对应,由此推断,蛋白体的降解是种子萌发率骤然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解除多花黄精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利用Nikon-SMZ 800体式显微镜观察多花黄精种子不同萌发时期的外观形态,采用石蜡切片法将多花黄精种子特殊部位制成切片,在Olympus-BX 6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解剖结构,探究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可分为:刚采摘、未萌发、刚萌发、小球茎形成、初生根茎形成和出苗6个阶段;2)成熟的多花黄精种子,其胚未分化出明显的子叶、胚芽和胚根,随着种子的萌发而分化成成熟胚;3)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伴随着胚乳的降解;4)多花黄精种子同时存在生理休眠和形态休眠,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20.
用A-PAGE鉴定谷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蛋白质是结构基因编码的产物 ,其组成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可以作为对其编码的结构基因的标记。大量研究表明 ,禾谷类作物种子贮藏蛋白具有相当大的多态性 ,不同品种贮藏蛋白的电泳谱带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提供了一种表征基因型差异的有效而简便的方法[1~ 3] 。谷子种子的主要贮藏蛋白是醇溶蛋白 ,占种子总蛋白的4 5 %~ 6 0 % [4 ] 。在研究材料很少的情况下 ,碱性检测条件下谷子醇溶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出的遗传差异很小或几乎没有[5,6 ] 。近年来 ,禾谷类作物种子醇溶蛋白以酸性聚丙烯酰胺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