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6种不同方法对棉子粕进行脱毒研究,脱毒后测定其游离棉酚、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维生素等含量,采用模糊评判法对其脱毒效果和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种方法脱毒后的棉酚含量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含量(小于0.04%);2)几种脱毒方法对营养成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对粗纤维的影响不大。经模糊评判,排名第一的是1%FeSO4与棉子粕以3∶1的比例浸泡脱毒法,其次是2.5%CaO与棉子粕以1∶1搅拌法,最后是2%NaOH与棉子粕以3∶1浸泡脱毒法。从脱毒效果来看,2%NaOH与棉子粕以3∶1浸泡脱毒法明显好于其它脱毒法,但其在脱毒的同时,将营养成分严重破坏。因此,从经济效益和应用推广角度出发,建议采用2.5%CaO与棉子粕按1∶1搅拌法对棉子粕进行脱毒。  相似文献   

2.
利用酵母对大豆浓缩蛋白乳清进行发酵处理制备水苏糖.在确定最佳起始发酵液的糖度为31.8Brix后,对温度、pH、接种量、装液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2°C,pH5.5,接种量8%,在此发酵条件下利用酵母对大豆浓缩蛋白乳清进行发酵处理48 h,水苏糖的纯度达到了90%,保留率为68%.  相似文献   

3.
筛选和优化液态发酵法生产大豆抗氧化活性肽的条件.以总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为指标,通过对发酵温度、种龄、pH值、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时间等条件作单因素、析因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最速上升试验和中心组合二次旋转回归响应面法优化pH值、接种量.优化获得液态发酵大豆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7℃,种龄36 h、pH值为7.39,接种量为5.19%,料液比4%,发酵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物总抗氧化活性795.75 U·g-1(豆粕),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研究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合固态发酵热榨花生粕同步提取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为花生粕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非淀粉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菌种比例、接种量、营养盐溶液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菌种比例1∶2,接种量3mL,营养盐溶液添加量30mL,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2h,水浴温度40℃,水浴时间6h。此工艺下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为46.32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90%、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6.96%、非淀粉多糖得率为4.36%。发酵产物经乙醇沉淀和超滤分离得到的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产品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金属离子螯合力和还原力等4大类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接种AM真菌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苗盘和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脱毒马铃薯菌根侵染率和产量的影响。在苗盘试验条件下,接种Glomus mosseae(BEG167)和Glomus versiform(G.v)2种菌种。在灭菌土壤中,接种BEG167和G.v,脱毒马铃薯侵染率分别达到27%和32%;BEG167使组培脱毒苗移栽生成的微型薯产量比不接种处理增加54.2%。未灭菌土壤上接种BEG167和G.v,侵染率则分别为44%和27%,而对照的侵染率为22%;接种BEG167使组培脱毒苗移栽生成的微型薯产量比不接种处理增加25.2%;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G.v均降低了组培脱毒苗移栽生成的微型薯产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混合菌种(BEG167+G.v,体积比1:1)作为接种剂。接种菌根菌剂使脱毒马铃薯侵染率由21%提高到47%,薯块产量增加21%。上述结果证明,在苗盘和大田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都能侵染马铃薯根部,并能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6.
豆粕固态发酵产活性肽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玲  王红  刘茜 《大豆科学》2011,30(6):997-1000
以豆粕粉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接入产酶能力较强的米曲霉、黑曲霉和混合细菌进行发酵,以多肽转化率为指标对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02 h,发酵温度32℃,接种量4%。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2.6%,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96~98 h,得到的大豆肽转化率为38.13%。层析柱分析得到分子量在500~1 000 Da之间的肽段是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功能肽。  相似文献   

7.
木薯渣固态发酵植酸酶的中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培养条件对木薯渣在箱式固态发酵反应器中用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PD菌株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最佳条件为水质量分数75%,料层厚度5~10cm,接种量1.5%,培养温度32~34℃,培养时间6~8d。在此条件下,植酸酶活力最高达4189μmol(min·g)。   相似文献   

8.
从提高细胞生物量并降低发酵生产成本的目的出发,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已筛选出的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5%黄豆粉、0.5%糖蜜、0.8%氯化铵、1.0%氯化钠、0.1%柠檬酸钠、0.5%碳酸钙、0.1%七水合硫酸镁;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最佳装液量50 mL/250 mL,最适接种量10%,初始pH7.0。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条件下细胞生物量可以达到1.75×10~9 cfu/mL,为枯草芽孢杆菌CS27菌株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柞蚕结茧产生的茧壳中的丝胶利用率不高,利用地衣芽孢杆菌降解丝胶蛋白,为解决丝胶废弃物再利用问题提供有效方法。[方法]以柞蚕茧壳为研究材料,利用地衣芽孢杆菌进行发酵,以辐射梯度、发酵天数、温度、转速等为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组合试验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辐射梯度15 k·gy、发酵天数5 d、摇床转速160 r/min。在该条件下,得到最大水解度为72.284%。[结论]该研究为柞蚕茧壳丝胶再利用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柞蚕茧壳生产丝胶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甜菜粕和糖蜜作为甜菜糖厂的两大主要副产物,有效提升其附加值对甜菜糖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甜菜湿粕的含水量偏高,不宜保存,而糖蜜下游客户单一,液体形态在运输储运上也存在不便之处,价格偏低。本文以甜菜粕和糖蜜为共同原料,通过添加乳酸菌种开展固态发酵试验,检测发酵后的理化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以综合评价固态发酵的质量。研究表明,在甜菜粕发酵中同时添加乳酸菌种和一定量糖蜜,发酵终产物的粗蛋白含量可达14.49%,粗纤维含量可达12.30%,干物质消化率可达82.14%,表明发酵进程可以强化甜菜粕原料的营养价值,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此外,乳酸含量有所提高,可达2.65%,有利于降低发酵体系pH值,抑制杂菌生长,并且添加糖蜜的发酵甜菜粕感官品质也得到提升,具有酸香气味,整体感官评价达到了优等级。通过将甜菜粕与糖蜜共同发酵,可以提升发酵甜菜粕的品质,并有助于解决甜菜粕贮藏期短和糖蜜储存运输不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豆浆为原料,比例为1∶1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菌种进行大豆酸乳的发酵工艺的研究。采用提高牛奶中豆浆的比例驯化发酵菌种,使菌种逐步适应豆浆中的发酵环境。以接种量、发酵时间、营养因子、豆浆固形物含量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模糊综合评定法进行感官打分。试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时间为6 h、胡萝卜汁的添加浓度为15%、豆浆固形物含量为7°Bx。  相似文献   

12.
碱提酸沉法制取花生分离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花生饼粕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花生分离蛋白工艺条件:浸提温度60℃,料液比1∶9,pH值9.0,浸提时间90min,酸沉pH值4.5。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42.5%,获得产品蛋白质含量为95.65%。  相似文献   

13.
雒珺瑜 《中国棉花》2010,37(1):9-11
在自然冷棚内,对用中棉所41、42和49三个棉花品种的棉子壳、棉子粕配置的培养基对平菇生长的影响及平菇成熟时外源Bt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抗虫棉棉子壳和棉子粕配置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双价棉和Bt棉对平菇菇蕾的形成时间有较大影响,双价棉的影响小于Bt棉;对平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10%的常规棉棉子粕培养基上平菇生长极其缓慢,明显低于不同含量的常规棉、双价棉和Bt棉棉子壳培养基;对头茬菇出菇时间的影响表现为双价棉、Bt棉处理出菇时间均迟于常规棉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两种抗虫棉处理相比,双价棉处理出菇时间早于Bt棉处理。头茬平菇出菇时,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上成菇中均未检测出Bt杀虫蛋白,0~1.0 cm深度培养基中也未检测出Bt杀虫蛋白。  相似文献   

14.
棉酚简易快速目视比色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子饼(包括浸出粕)含有22~50%的粗蛋白质,是我国重要的蛋白质饲料资源。由于其中含有棉酚等有毒物质,限制了它在动物饲养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棉子饼去毒的方法是在棉子饼中按游离棉酚比铁  相似文献   

15.
大豆小分子多肽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酶法水解脱脂豆饼粕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大豆小分子多肽,确定了先以粗胰酶预酶解5%豆饼粕蛋白,再以中性微生物蛋白酶进一步水解提取大豆小分子多肽的工艺流程.粗胰酶酶解最佳条件:添加量为9 000 U·g-1,酶解温度55℃,pH 8.5,时间6 h.中性微生物蛋白酶水解粗胰酶乳最佳条件为:加酶量8 500 U·g-1,pH 7.5,温度45℃,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肽得率可达到73.98%.同时还构建了大豆小分子活性多肽的质量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6.
将去皮后的新鲜苎麻骨晒干,加工成0.2-0.3cm大小的颗粒,通过不同用量添加到杂木屑、棉子壳中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①当用量不超过50%时,金针菇菌丝生长发育良好,菌丝生长健壮、浓密、洁白、杂菌污染率低,且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产量较高;②以30%麻骨粉与杂木屑或棉子壳混合,比单纯用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要好,生物转化率提高约10%左右,麻骨粉可以代替部分杂木屑或棉子壳栽培食用菌;麻骨粉30%为栽培食用菌的最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乳酸菌固态发酵制备花生蛋白肽,为进一步研究花生粕专用蛋白基料产品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固态发酵制备花生蛋白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营养盐溶液添加量25mL,乳酸菌液添加量5mL,25℃下发酵72h.此工艺下制备的花生蛋白肽的可溶性氮浓度达到70.92mg/mL,发酵液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5.00%,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6.28%.花生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是74.19%,对铁离子和铜离子螯合率分别为17.71%和93.28%,对腊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36.03%,铁还原力和钼还原力吸光值分别为1.103和0.983.  相似文献   

18.
黄伟红  杨鸿春 《茶叶》2022,48(1):39-41
文章通过对红茶发酵温度和发酵程度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红茶样品加工的适宜加工条件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20min到150min之间.在该条件下加工的红茶样品,品质好.  相似文献   

19.
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工艺对酸性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大豆多糖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低卡占度的稳定蛋白质,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以酸性乳沉淀率为指标对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以促进其深入开发.单因素试验表明,pH、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大豆多糖得率及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有显著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L9 (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多糖中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酸乳沉淀率的各因素的顺序为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水平组合为pH3.5、温度125℃、时间90 min.该工艺条件下,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多糖含量为65.05%,蛋白含量为3.69%,酸乳饮料的沉淀率为0.72%.  相似文献   

20.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TB2菌株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份为:玉米淀粉1.0%、豆粉1.0%、(NH4)2SO40.5%、MgSO4·7H2O0.1%、FeSO4·7H2O0.03%、K2HPO4·3H2O0.02%、KH2PO40.01%;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为7.5,温度35℃,接种量3%,装液量50mL/250mL三角瓶,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周期22~26h。优化条件下发酵水平活菌数达到8.52×1010cf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