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006—2008年贵州省盘县实施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008—2010年对盘县项目区治理效果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珠治"工程在保持水土、增产粮食、发展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盘县项目区"荒山封禁+人工治理"模式、经果林种植失败的原因、石坎坡改梯措施的优势等,指出要在增加农业创收渠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工程于2003年启动建设,随后试点区配套开展了试点工程小流域的监测工作。对监测内容中小流域遥感监测的目的、任务、方法、程序及预期成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珠江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潜在危害最大、治理最为紧迫的地区之一,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03~2005年,在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实施的"珠治"试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区基本实现了梯田数量、粮食产量、群众收入"三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群众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三改善",水土流失量、坡耕地、贫困人口"三减少"。进一步搞好"珠治"工程建设,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二是继续坚持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三是不断探索防治水土流失的新经验,四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五是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黔西南州石漠化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贵州省的大力支持下,黔西南州立足实际,勇于探索,分别在高、中、低海拔喀斯特岩溶山区探索出有效治理石漠化的"晴隆模式"、"坪上模式"和"顶坛模式"等,大力推广后效果显著,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不仅改善了全州脆弱的生态系统,还为治理石漠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贫困山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推动全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使石漠化治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石漠化治理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大力推广三大模式,通过以奖代补等吸纳更多社会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5.
以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采用ERDAS IMAGINE和GIS软件,对"珠治"工程广西项目区(河池片区)小流域治理措施的基础效益进行评价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河池片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5.54%,相比治理前的2000年,土壤侵蚀模数由2 136.90 t/(km2.a)减少到1 195.39t/(km2.a),年保土量达到41.57万t,年蓄水量达到11 899.83万m3,土壤侵蚀强度和程度都有不同程度减弱,石漠化程度有所缓解,植被覆盖率达到74.15%,基础效益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达到99 166.4万元,表明"珠治"工程河池片区的小流域治理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土保持》2007,(8):F0002-F0002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简称“珠治”试点工程)涉及云南、贵州、广西3省区的17个县市,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3378.7km2。“珠治”试点工程2003年开始实施,2005年完成,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18km2,其中建设水系配套的坡改梯7123hm2,新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7.
8.
贵州省“珠治”试点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发展了农村经济,促进了水、土、石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本文主要总结了“珠治”试点工程石漠化治理成效及经验,其成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水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经验:推广群众参与式治理模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改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充分利用水、土、石等资源,重视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与示范的带动作用,有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土保持》2007,(8):F0003-F0003
“珠治”试点工程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目标之一,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畜产业,着力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涌现出一批经济效益好的小流域治理开发典型。项目区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13.16亿元提高到治理期末的1  相似文献   

10.
贞丰县在珠江流域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大户(公司实体+农户)连片承包治理开发模式,带动了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国家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了治理进度,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珠江流域(片)光热条件较好,降雨充沛,开展生态修复得天独厚。2002年开展了生态修复试点,一年后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程度减轻,农村产业结构得以优化,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农村的面貌大大改观。其主要做法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配套政策,创新机制;强化工程管理;提高生态修复工作中的技术含量;加强水保监测;强化执法监督力度;大力发展沼气池建设;加强宣传。提出了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珠治”试点工程实施3年来,广西项目区基本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计划任务,群众的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项目区水土流失发展的趋势也得到了初步遏制。但从项目实施的情况及效果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建议在今后的治理工作中,转变思路,加强宣传示范,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工程管理,建立后期管护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兴山县实施“长治”工程建设14年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808.08km2,使全县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8.8%上升到83.7%,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00~2400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马龙县自2003年实施"珠治"试点工程建设以来,以坡耕地改造和水系配套建设为重点,全方位、多举措地防治水土流失,探索与积累的做法与经验起到了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盐亭县在 2 0 0 4年“长治”工程建设中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新机制 ,牢牢地把握住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主动权 ,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年任务 ,受到了项目区干部群众的好评。介绍了该县的六项水土保持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上游石灰岩地区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两年来,各级有关部门重视制度建设,积极推行项目责任主体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投工承诺制和招投标制、监理制,制定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预防监督、工程管护等多项管理制度,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齐家川示范区建设项目为背景,介绍了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的改革实践,对项目法人组织形式、投资、进度、质量控制以及信息管理模式等影响项目管理的基本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项目建设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凉山彝族自治州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长治”工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目标,狠抓水土保持生态大示范区建设,为全州生态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会理—会东—宁南—普格—西昌272 km的交通沿线已初步建成了以石榴、蚕桑、甘蔗、烤烟等特色产业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带;在金沙江北岸形成了以脐橙、青椒为主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特色产业示范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实现生态州的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经过3年的实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显著: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9.2%,580 km2的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整治;建成了高标准综合配套的坡改梯工程7 123 hm2,新增保护耕地面积27 370 hm2,增加灌溉面积13 364 hm2,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粮食总产量比治理前增加6.1%;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13.16亿元提高到17.6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 076元上升到1 369元,农村贫困人口由治理前的13.74万人减少到10.02万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社会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抓好"珠治"工程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